大学章句和古本大学有什么区别?

望逐一指出。谢谢!我对比了《礼记》第四十二章,和朱熹编的大学章句,没有发现有什么本质区别啊?为什么王阳明会质疑朱熹的看法呢?那么究竟区别在什么地方呢?

朱熹,王阳明对于理和知行关系方面有不同的看法。在朱熹看来,世间万物皆含至理,人需要格物致知,不断了解世间万物之理,最终才能获得圣人之道。他认为知行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促进,齐头并进的。而王阳明认为理在人心中,人心本来就含至理。人性本善,人们只需要不断的正心,反省,使本心回归原来的面貌,恢复其主导地位,就能获得圣人之道。他认为知行的关系是一体的,当你没有做过一件事时是你并没有真正了解这件事,只有当你在做一件事时才能有对它的了解。所以他把知行看做一个过程,知识过程的起点,而行是知的具体表现。王阳明对于格物致知的理解和朱熹也有所不同。朱熹对于的知的理解偏向于知识,而王阳明则偏向于一种对道德的认知,这才有了良知说。总体来说是对于理的理解与看法不同,导致了由此产生的一些分歧。王阳明的心即理也是继承了陆九渊的想法,而陆九渊与朱熹在当时也对于理的理解产生过争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1-06
首先你得了解章句的含义,剖章析句 ,此中的章句.经学家解说经义的一种方式,它包含了.古籍的分章分段和语句停顿及注释。古时候可没有现在的标点符号,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标点符号都是后人加上去的,也就是说古籍的分章分段和语句停顿在没有标点符号的时代每个人的了解会有所差别。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