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创建森林城市?

如题所述

具体如下:

    编制实施的城市森林建设总体规划科学合理,有具体的阶段发展目标和配套的建设工程;

    城市森林建设理念切合实际,自然与人文相结合,历史文化与城市现代化建设相交融,城市森林布局合理、功能健全、景观优美;

    以乡土树种为主,通过乔、灌、藤、草等植物合理配置,营造各种类型的森林和以树木为主体的绿地,形成以近自然森林为主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

    按照城市卫生、安全、防灾、环保等要求建设防护绿地,城市周边、城市组团之间、城市功能分区和过渡区建有绿化隔离林带,树种选择、配置合理,缓解城市热岛、浑浊效应等效果显著;

    江、河、湖等城市水系网络的连通度高,城市重要水源地森林植被保护完好,功能完善,水源涵养作用得到有效发挥,水质不断改善;

    提倡绿化建设节水、节能,注重节约建设与管护成本;

    城市森林覆盖率南方城市达到40%以上,北方城市达到30%以上;

    城市建成区(包括下辖区市县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以上,绿地率达到33%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9平方米以上,城市中心区人均公共绿地达到5平方米以上;

    城市郊区森林覆盖率因立地条件而异,山区应达到60%以上,丘陵区应达到40%以上,平原区应达到20%以上(南方平原应达到15%以上);

    积极开展建筑物、屋顶、墙面、立交桥等立体绿化;

    连接重点生态区的骨干河流、道路的绿化带达到一定宽度,建有贯通性的城市森林生态廊道;

    江、河、湖、海等水体沿岸注重自然生态保护,水岸绿化率达80%以上。在不影响行洪安全的前提下,采用近自然的水岸绿化模式,形成城市特有的风光带;

    公路、铁路等道路绿化注重与周边自然、人文景观的结合与协调,绿化率达80%以上,形成绿色通道网络;

    城市郊区农田林网建设按照国家要求达标;

    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保护区及重要的森林、湿地生态系统得到合理保育;

    城市森林建设树种丰富,森林植物以乡土树种为主,植物生长和群落发育正常,乡土树种数量占城市绿化树种使用数量的80%以上;

    城市森林的自然度应不低于0.5;

    注重绿地土壤环境改善与保护,城市绿地和各类露土地表覆盖措施到位,绿地地表不露土;

    科学栽植、管护树木。对大树移植严格管理,做到全株移植;

    建成区内建有多处以各类公园、公共绿地为主的休闲绿地,多数市民出门平均500米有休闲绿地;

    城市郊区建有森林公园等各类生态旅游休闲场所,基本满足本市居民日常休闲游憩需求。

    生态科普宣传设施完善,建有2处以上森林或湿地等生态科普知识教育基地或场所;

    认真组织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建立义务植树登记卡制度,全民义务植树尽责率达80%以上;

    广泛开展城市绿地认建、认养、认管等多种形式的社会参与绿化活动,并建有各类纪念林基地。

    每年举办各类生态科普活动3次以上;

    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市民知晓率达90%以上,市民对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支持率达80%以上;

    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严格规范,措施到位;

    采取生态经济型、生态景观型、生态园林型等多种模式开展乡村绿化,乡村绿化面积逐年增加;

    郊区观光、采摘、休闲等多种形式的乡村旅游和林木种苗、花卉等特色生态产业健康发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4-01
绿色是生命之源。绿色散发的馨香,是生命之花的绽放,是开放在人们心里的光 芒。身处大自然,雪花吟颂自然风光,用水诉说生的希望。星星在天空中变奏,虫儿在夜暮下吟唱。一沙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颗小小的露珠,折射出太阳的光芒;一朵小小的花儿,散发着沁人的芬芳。自然的奥秘,用绿色的生命同天籁之音娓娓道来;绿色生命的预言,以别样的姿态藏在你我身边。静下心,你听见花开的声音了吗?而这一切都要起源于绿色生命之源。是她为人类创造的一切。
然而,在时代进步,社会发展,人民日益增加的物质文明面前,是否曾经起过一丝的绿色?哪怕那只是一瞬间。纵然从来都没有过。在当今的社会发展经济才是最好的理由,人民只沉迷于华丽物质的追求。从没考虑过自已的生存环境是否充满了绿色。
在人们所谓的物质文明消费中,是否会想起少年时代的你,是否听得见鸟儿在森林的高枝上歌唱,是否爱在林荫道上徜徉。当然,这一切都被无情的否决,取面代之的是人类在没有珍爱绿色生命之源的同时在疯狂、痴迷的享受着自己的为完美丽的物质人生的同时也不忘再在雪上加霜把原本被阻碍经济发展所消除而剩下部分绿色又除去一部分,就差绿色没有完全消失。而人们似乎还没觉悟到。
有意或无意的破坏着我们周围的环境,绿色也在一点一点的减退。生命是一条绿色的河,也是一个奇迹,一枝从污泥里长出的夏荷,竟开出雪一样纯的洁净的花儿:一只细细黑黑的萤火虫儿,竟能在茫茫黑夜里发出星星般闪亮的光。这就是绿色生命之源的力量。所以,为了绿色,为了我们的生存环境,为了那残留不多的一点儿绿。
让我们唤醒心中那颗沉睡的种子让它重新绽放生命之源。在这近几年的时间里,值得庆幸,人们已经意识到了生命中的绿。开始在保护生命中的绿。对绿的破坏和污染也有了很大的改观。是啊!让我们把绿播种在每一个人的身边让他重拾心中的生命之源。
每一个生命都是一份绿色的希望,创造绿色的森森城市不是说出来的,而是要用一生来证明,用一生来诠释的用绿色温暖你的心,让我们共同努力,用希望扩展希望,用生命激活生命,用爱心去播种绿色,用双手去创建生命之林,用心去谱写生命之歌,用行动去创造一个属于我们的绿光森林之城。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4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改善人居环境的要求越来越迫切。森林作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改善城市生态中作用明显。对于保障让城镇居民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建设和谐城市,都有着不可替代的功能。

  (一)

  我国城市森林建设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在有关部门和科研人员大力推动下,城市森林建设在各地蓬勃兴起。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率先介绍国外城市森林的发展状况,并于1994年成立了国内第一个专门的城市森林研究机构,中国林学会也成立了城市森林分会。1995年,原国家林业部充分考虑我国陆地生态环境建设的现实基础,国家林业局提出以城市为“点”,以河流、海岸及交通干线为“线”,以我国林业区划的东北区、西北区等八大林区为“面”,构建“点、线、面”相结合的中国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十五”期间,国家科技部、林业局又在国家科技攻关重大专项中设立专门课题,支持中国三林生态网络体系建设的研究,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城市林业建设的发展。2002年,在国务院直接指导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研究”中,中国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建设的林业建设理念被吸纳为国家林业战略的重要内容。2003年,中国林科院创办了中国城市林业研究的第一份全国性学术性刊物《中国城市林业》,同年召开了全国性的中国城市森林建设经验交流大会。2004年11月,在苏州和北京两地召开了“首届亚欧城市林业国际研讨会”。2006年6月,中国林科院作为主办单位之一,参加了在丹麦哥本哈根召开的“第二届亚欧城市林业国际研讨会”。2004年11月,全国政协办公厅、国家林业局、全国绿化委、经济日报社等在贵阳市召开了首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为论坛作出重要批示:“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有40多个城市的市长和其他政府官员参加会议。到了2005年8月,在沈阳召开的第二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上,参加会议的城市达到了76个,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城市森林建设,越来越多的城市把加强城市绿化和生态建设作为提高城市品位、改善投资环境、促进城市化进程的重要举措。

  (二)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目前,东部已经初步形成京津环渤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多个城镇密集地区,中西部省会的中心城市作用也日益增强。城市森林作为一种与城市经济生活密切相关的森林类型,处在人口高度密集、人工景观高度集中的城市化地带。我国城市森林分布不均匀,且呈现这样几个特点:第一,许多林地因为城市居民从事体育锻炼、野餐等活动而受到人为干扰,产生了生活垃圾增多、林地环境污染等问题。其次,人工雕琢的痕迹多,比如林下草本、灌丛被割除、植物的枯枝落叶被清除等,特别是市区林地,植物组成简单,纯林、纯草类型比重大。再次,人工植被比重大,由于城市周围的土地基本上是农业生产用地,保留的林业用地十分有限,人工造林成为城市森林建设最主要的方式。第四,引进的外来物种比较多,由于城市生态环境和对城市森林功能需求的多样性,仅靠乡土树种难以满足这些要求,因而城市森林的许多树种必须满足景观效果、净化污染等特殊需求。

  城市森林的内涵丰富。从国内外对城市森林概念的界定来看,它已不仅仅指一般意义上的树林。狭义上讲,城市地域内以林木为主的各种片林、林带、散生树木等绿地构成了城市森林主体;而广义上看,城市森林作为一种生态系统,是以各种林地为主体,同时也包括城市水域、果园、草地、苗圃等多种成分,与城市景观建设、公园管理、城市规划息息相关。因此,城市森林的建设既要重视传统意义上的具有一定面积的树木群体的森林涵义,又不能忽视单株树木的作用。

  (三)

  我国城市林业的发展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同时,十分注重与中国国情、城市市情和历史文化相结合,突出了中国特色。在发展思路上,针对我国城市土地资源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林网化—水网化”的中国城市森林建设的总体理念。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森林与水是密不可分的整体,同时在改善城市生态方面发挥着主要的作用。对于一个城市来说,森林是“城市之肺”,而河流、湖泊等各种湿地则是“城市之肾”。因此,林水结合有利于城市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通过实施“林网化—水网化”工程,最终实现“林阴气爽,鸟语花香,清水长流,鱼跃草茂”的美好环境。

  有关专家指出,我国的城市绿化建设应抓好3个转变:从注重视觉效果向视觉与生态功能兼顾的转变;从注重绿化建设用地面积的增加向提高土地空间利用效率的转变;从集中在建成区的内部绿化美化向建立城乡一体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的转变。

  (四)

  城市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增加、生态压力加大,是世界城市发展面临的共同现实。建设结构合理、功能高效的城市生态系统,推动生态化城市建设,已成为世界城市发展的新潮流。

  基于注重生态建设、生态安全、生态文明的林业建设思想和城市林业本身的特点,有关部门已提出我国城市林业发展总体规划的结构布局:

  ————建立以山地森林、平原防护林、城区大型林地为主,片、带、网相连接的生态保障林体系,为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提供长期稳定的保障,满足城市可持续发展和改善人居环境的需要;

  ———形成以森林旅游、特色林果、花卉等优势产业为主,林农、林禽、林药等多种模式相配套的产业发展林体系,拓宽林业富民渠道,稳固生态保障林体系,促进城市包括林业在内的绿色产业发展;

  ———建设以森林公园、名胜古迹、古树名木、城市园林、各类纪念林等为主,人文与森林景观相结合的文化传承林体系,增强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传承城市历史文化,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在空间布局上,则强化森林生态网络体系点、线、面一体建设的理念,把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应用到城市森林规划的具体实践当中,围绕林和水两条主线,以城区为核心,以建设生态公益林为重点,结合湿地系统的保护与恢复,全面整合山地、丘陵、平原森林,道路、水系、沿海各类防护林、花卉果木基地、城区绿地、城镇村庄绿化等,建立山地丘陵森林为主,各类防护林相辅,生态廊道相连,城镇村庄绿化镶嵌,全市一体的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实现森林资源空间布局上的均衡、合理配置。

  加快城市森林建设步伐,走生态化城市的发展道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发展城市森林、建设城市森林还需付出更大艰辛。我们相信,经过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的城市定会天更蓝、水更绿、树常青!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3-02-05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改善人居环境的要求越来越迫切。森林作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改善城市生态中作用明显。对于保障让城镇居民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建设和谐城市,都有着不可替代的功能。

  (一)

  我国城市森林建设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在有关部门和科研人员大力推动下,城市森林建设在各地蓬勃兴起。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率先介绍国外城市森林的发展状况,并于1994年成立了国内第一个专门的城市森林研究机构,中国林学会也成立了城市森林分会。1995年,原国家林业部充分考虑我国陆地生态环境建设的现实基础,国家林业局提出以城市为“点”,以河流、海岸及交通干线为“线”,以我国林业区划的东北区、西北区等八大林区为“面”,构建“点、线、面”相结合的中国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十五”期间,国家科技部、林业局又在国家科技攻关重大专项中设立专门课题,支持中国三林生态网络体系建设的研究,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城市林业建设的发展。2002年,在国务院直接指导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研究”中,中国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建设的林业建设理念被吸纳为国家林业战略的重要内容。2003年,中国林科院创办了中国城市林业研究的第一份全国性学术性刊物《中国城市林业》,同年召开了全国性的中国城市森林建设经验交流大会。2004年11月,在苏州和北京两地召开了“首届亚欧城市林业国际研讨会”。2006年6月,中国林科院作为主办单位之一,参加了在丹麦哥本哈根召开的“第二届亚欧城市林业国际研讨会”。2004年11月,全国政协办公厅、国家林业局、全国绿化委、经济日报社等在贵阳市召开了首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为论坛作出重要批示:“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有40多个城市的市长和其他政府官员参加会议。到了2005年8月,在沈阳召开的第二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上,参加会议的城市达到了76个,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城市森林建设,越来越多的城市把加强城市绿化和生态建设作为提高城市品位、改善投资环境、促进城市化进程的重要举措。

  (二)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目前,东部已经初步形成京津环渤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多个城镇密集地区,中西部省会的中心城市作用也日益增强。城市森林作为一种与城市经济生活密切相关的森林类型,处在人口高度密集、人工景观高度集中的城市化地带。我国城市森林分布不均匀,且呈现这样几个特点:第一,许多林地因为城市居民从事体育锻炼、野餐等活动而受到人为干扰,产生了生活垃圾增多、林地环境污染等问题。其次,人工雕琢的痕迹多,比如林下草本、灌丛被割除、植物的枯枝落叶被清除等,特别是市区林地,植物组成简单,纯林、纯草类型比重大。再次,人工植被比重大,由于城市周围的土地基本上是农业生产用地,保留的林业用地十分有限,人工造林成为城市森林建设最主要的方式。第四,引进的外来物种比较多,由于城市生态环境和对城市森林功能需求的多样性,仅靠乡土树种难以满足这些要求,因而城市森林的许多树种必须满足景观效果、净化污染等特殊需求。

  城市森林的内涵丰富。从国内外对城市森林概念的界定来看,它已不仅仅指一般意义上的树林。狭义上讲,城市地域内以林木为主的各种片林、林带、散生树木等绿地构成了城市森林主体;而广义上看,城市森林作为一种生态系统,是以各种林地为主体,同时也包括城市水域、果园、草地、苗圃等多种成分,与城市景观建设、公园管理、城市规划息息相关。因此,城市森林的建设既要重视传统意义上的具有一定面积的树木群体的森林涵义,又不能忽视单株树木的作用。

  (三)

  我国城市林业的发展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同时,十分注重与中国国情、城市市情和历史文化相结合,突出了中国特色。在发展思路上,针对我国城市土地资源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林网化—水网化”的中国城市森林建设的总体理念。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森林与水是密不可分的整体,同时在改善城市生态方面发挥着主要的作用。对于一个城市来说,森林是“城市之肺”,而河流、湖泊等各种湿地则是“城市之肾”。因此,林水结合有利于城市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通过实施“林网化—水网化”工程,最终实现“林阴气爽,鸟语花香,清水长流,鱼跃草茂”的美好环境。

  有关专家指出,我国的城市绿化建设应抓好3个转变:从注重视觉效果向视觉与生态功能兼顾的转变;从注重绿化建设用地面积的增加向提高土地空间利用效率的转变;从集中在建成区的内部绿化美化向建立城乡一体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的转变。

  (四)

  城市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增加、生态压力加大,是世界城市发展面临的共同现实。建设结构合理、功能高效的城市生态系统,推动生态化城市建设,已成为世界城市发展的新潮流。

  基于注重生态建设、生态安全、生态文明的林业建设思想和城市林业本身的特点,有关部门已提出我国城市林业发展总体规划的结构布局:

  ————建立以山地森林、平原防护林、城区大型林地为主,片、带、网相连接的生态保障林体系,为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提供长期稳定的保障,满足城市可持续发展和改善人居环境的需要;

  ———形成以森林旅游、特色林果、花卉等优势产业为主,林农、林禽、林药等多种模式相配套的产业发展林体系,拓宽林业富民渠道,稳固生态保障林体系,促进城市包括林业在内的绿色产业发展;

  ———建设以森林公园、名胜古迹、古树名木、城市园林、各类纪念林等为主,人文与森林景观相结合的文化传承林体系,增强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传承城市历史文化,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在空间布局上,则强化森林生态网络体系点、线、面一体建设的理念,把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应用到城市森林规划的具体实践当中,围绕林和水两条主线,以城区为核心,以建设生态公益林为重点,结合湿地系统的保护与恢复,全面整合山地、丘陵、平原森林,道路、水系、沿海各类防护林、花卉果木基地、城区绿地、城镇村庄绿化等,建立山地丘陵森林为主,各类防护林相辅,生态廊道相连,城镇村庄绿化镶嵌,全市一体的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实现森林资源空间布局上的均衡、合理配置。

  加快城市森林建设步伐,走生态化城市的发展道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发展城市森林、建设城市森林还需付出更大艰辛。我们相信,经过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的城市定会天更蓝、水更绿、树常青!
第4个回答  2019-04-07
【】大力宣传“创建森林城市”的必要性、有效性、可行性
【】优化 绿色生态城市规划
【】激励全城人参与创建
【】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到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