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的甘,温,寒等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是指药物的药性。甘是指药物具有甘味。温寒是指药物是寒性还是温性的!比如,你有热用寒凉的。你有喊用温热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2
  四气
  指药物的寒、热、温、凉四种特性。又称四性。寒凉和温热是两种对立的药性,而寒与凉、热与温之间只是程度的不同。另外还有平性,即药性平和。一般寒凉药多具清热、解毒、泻火、凉血、滋阴等作用,主治各种热证。温热药多具温中、散寒、助阳、补火等作用,主治各种寒证。
  对于有些药物,通常还标以大热、大寒、微温、微寒等词予以区别。药物的寒、热、温、凉,是从药物作用于机体所发生的反应概括出来的。是与所治疾病的寒、热性质相对而言。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一般属于寒性或凉性,如黄芩、板蓝根对于发热口渴、咽痛等热证有清热解毒作用,表明这两种药物具有寒性。反之能够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一般属于温性而上,如附子、干姜对于腹中冷痛、脉沉无力等寒证有温中散寒作用,表明这两种药物具有热性。在治则方面,《神农本草经》云:“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素间.至真要大论》云:“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这是基本的用药规律。
  此外,还有一些平性药,是指药性寒、热之性不甚显著、作用比较和缓的药物。其中也有微寒、微温的,但仍未越出四性的范围;所以平性是指相对的属性,而不是绝对性的概念。
  编辑本段五味
  原指药物的辛、甘、酸、苦、咸五种味道,后扩展为体现药物功能归类的标志。
  有些药物具有淡味或涩味,实际上不止五种。但是,五味是最基本的五种滋味,所以仍然称为五味。不同的味有不同的作用,味相同的药物,其作用也有相近或共同之处。至于其阴阳属性,则辛、甘、淡属阳,酸、苦、咸属阴。综合历代用药经验,其作用有如下述:
  辛味有发散解表、行气行血作用,即辛散。一般解表药、行气药、活血药多具辛味,主治表证和气滞血瘀证。一般治疗表证的药物,如麻黄、薄荷,或治疗气血阻滞的药物,如木香、红花等,都有辛味。
  甘味有滋补和中、调和药性及缓急止痛作用,即甘缓。一般滋养补虚、调和药性及止痛药多具甘味,主治虚证、痛证。一般用于治疗虚证的滋补强壮药,如党参、熟地;和拘急疼痛、调和药性的药物,如饴糖、甘草等,皆有甘味。甘味药多质润而善于滋燥。
  酸味有收敛固涩作用,即酸收。一般具有酸味的药物多用于治疗虚汗、泄泻等证,如山茱萸、五味子涩精敛汗,五倍子涩肠止泻。
  苦味有清泄、燥湿作用,即苦坚。一般清热、泻火、通便、燥湿药多具苦味 ,主治热证、火证、湿证。泄的含义甚广,有指通泄的,如大黄,适用于热结便秘;有指降泄的,如杏仁,适用于肺气上逆的喘咳;有指清泄的,如栀子,适用于热盛心烦等证。至于燥,则用于湿证。湿证有寒湿、湿热的不同,温性的苦味药如苍术,适用于前者;寒性的苦味药如黄连,适用于后者。此外,前人的经验,认为苦还有坚阴的作用,如黄柏、知母用于肾阴虚亏而相火亢盛的痿证,即具有泻火存阴(坚阴)的意义。
  咸味有泻下、软坚散结作用,即咸软。一般软化坚硬、消散结块、泻下通便药物多具咸味,主治大便燥结、瘰疬瘿瘤、啯瘕痞块等证。如瓦楞子软坚散结,芒硝泻下通便等。
  五味之外,还有淡味及涩味。
  淡味有渗湿、利尿作用。一般渗湿利尿药多具淡味,主治水肿、小便不利等证。如猪苓、茯苓等利尿药。
  涩味与酸味作用相似,也有收敛固涩作用。多用以治疗虚汗、泄泻、尿频、精滑、出血等证,如龙骨、牡蛎涩精,赤石脂能涩肠止泻。
  五味的确定
  ① 味的确定最初是依据药物的真实滋味。 如黄连、黄柏之苦,甘草、枸杞之甘,桂枝、川芎之辛,乌梅、木瓜之酸,芒硝、食盐之咸等
  ② 后来由于将药物的滋味与作用相联系,并以味解释和归纳药物的作用。
  ③ 随着用药实践的发展,对药物作用的认识不断丰富,一些药物的作用很难用其滋味来解释,因而采用了以作用推定其味的方法。
  例如,葛根、皂角刺并无辛味,但前者有解表散邪作用,常用于治疗表证;后者有消痈散结作用,常用于痈疽疮毒初起或脓成不溃之证。二者的作用皆与“辛能散、能行”有关,故皆标以辛味。磁石并无咸味,因其能入肾潜镇浮阳,而肾在五行属水与咸相应,磁石因之而标以咸味。
  由此可知,确定味的主要依据,一是药物的滋味,二是药物的作用。
  由于药物滋味和作用并无本质联系,两者之间并无严密的对应关系,因而从古至今,五味学说在理论上和实际运用中出现不少分歧和混乱也就在所难免了。
  编辑本段四气与五味
  由于每一种药物都具有性和味,因此,两者必须综合起来看。例如两种药物都是寒性,但是味不相同,一是苦寒,一是辛寒,两者的作用就有差异。反过来说,假如两种药物都是甘味,但性不相同,一是甘寒、一是甘温,其作用也不一样。所以,不能把性与味孤立起来看。性与味显示了药物的部分性能,也显示出有些药物的共性。只有认识和掌握每一药物的全部性能,以及性味相同药物之间同中有异的特性,才能全面而准确地了解和使用药物。
  性味合参
  ① 性和味分别从不同角度说明药物的作用,二者合参才能较全面地认识药物的作用和性能。
  ② 味同气异者,作用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例如,紫苏、薄荷皆有辛味,能发散表邪,但紫苏辛温,能发散风寒;薄荷辛凉,能发散风热。麦冬、黄芪皆有甘味,前者甘凉,有养阴生津作用;后者甘温,有温养中焦,补中益气作用。
  ③ 气同味异者,作用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例如,黄连、生地黄均性寒,皆能清热,用治热证。但黄连苦寒,清热燥湿,主治湿热证。生地黄甘寒,能清热养阴,用治虚热证。
  由于性和味都属于性能范畴,只反映药物作用的共性和基本特点,因此不仅要性味合参,还必须与药物的具体功效结合起来,方能得到比较全面、准确的认识。因此,性味与功效合参尤为重要。追问

那么请问阴虚体质的人不能使用什么中药?下列中成药中什么成分是阴虚的人不能使用的:六味地黄丸,补中益气丸,陈夏六君子丸,参苓白术丸?

追答

陈夏六君丸
【别名】陈夏六君子丸   
【类别】补益类   
【成份】陈皮、半夏(制)、党参、白术(土炒)、茯苓、甘草(蜜炙)   
【来源】《医学正传》。原处方:人参(去芦) 、白术(去芦)、白茯苓(去皮)、甘草(蜜炙)、陈皮、半夏(制)、生姜、大枣。
【性状】本品为黑褐色的水蜜丸、棕褐色的小蜜丸或大蜜丸;气微香,味微甜、辛。   
【功能主治】补脾健胃,理气化痰。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不化,腹胀胸闷,气虚痰多。

用法注意
【用法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6克,小蜜丸一次9克,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3次。   
【注意事项】   
1、忌食辛辣、生冷油腻不易消化食物。   
2、不适用于口干舌燥,胃阴虚症或感冒发热患者   
3、请将此药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4、如正在服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参苓白术丸
功效:补脾胃,益肺气。
主治: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气短咳嗽,肢倦乏力。
禁忌:本方稍偏温燥,阴虚火旺者慎用;高血压及感冒热证者忌用;孕妇忌用。
这里的陈夏六君子丸和参苓白术丸都不大适合阴虚体质。六味地黄丸和补中益气丸都适合阴虚者。
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1-12-05
为什么吃含有肉桂的药和食物会胃难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