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核酸检测是艾滋病检测里面最好的方法吗,哪里有这个

如题所述

  不是最好的方法,有些时候感染者是测不出核酸的。要查抗体,无手术、大出血,一般人6-8周足以。否则请等三个月。
  如果没有高危(无套XJ)就不用查了,恐多了不好。如果确实高危了,又想补救一下,请按如下方法:
  艾滋病病毒暴露后的预防性用药
  (一)工作中发生艾滋病病毒(HIV)暴露(如针头刺伤)后,应请专家进行危险评估,决定是否需要用药及怎样用药。
  (二)选择药物,齐多夫定(AZT)是已被证明可以减少针头刺伤后HIV感染的药物,现已证明AZT加拉米夫定(3TC)具有更强的抗病毒活性,而且3TC的耐受性很好,一般不会增加预防用药的毒副作用,这一组合更具合理性。双汰芝就是含有AZT和3TC两种药物的联合制剂。
  (三)确定方案,暴露后预防性用药的推荐方案是至少两种药物。如果伤害程度严重,应使用AZT+3TC,再加一个蛋白酶抑制剂(PI),这样的组合具有更强的抗病毒活性,并且可以防止因污染源中的病毒对AZT或/和3TC耐药而发生的治疗失败。在我国因获准的药物品种有限,目前可采用的基本用药方案是单用双汰芝,强化用药方案是用双汰芝,同时合并使用蛋白酶抑制剂佳息患(茚地那韦)。处方如下:
  1、 基本用药方案
  两种逆转录酶抑制剂,使用常规治疗剂量,连续服用28天。如双汰芝(AZT与3TC联合制剂)300 mg/次,每日2次,用药时间为连续服用28天(或参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抗病毒治疗指导方案)。本程序适用于轻度低危暴露。
  2、 强化用药方案
  基本用药加一种蛋白酶抑制剂,如佳息患或利托那韦。均使用常规治疗剂量,连续服用28天。本方案适用于严重暴露。
  (四)用药时间及注意事项
  1、 暴露后预防性用药的开始时间越早越好,最好在意外事故发生后1~2小时之内。动物实验显示,预防用药的时间推迟至24~36小时之后将无预防作用。不过,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仍推荐,高危的职业性暴露后1~2周仍应该给予预防用药。剂量同前。用药一般为四周。
  2、 育龄妇女使用AZT作为预防用药期间应避免或终止妊娠。动物实验表明AZT可使怀孕的小鼠增加癌症的危险。在妊娠期间服用3TC和佳息患的安全性报告很少。
  3、 每种药的详细用法和注意事项见药品说明书或咨询有关专家

  每天都上演很多高危事件,而高危刚刚过后,人们都会后悔不已。接下来能做啥,疾控中心的大傻子医生可能告诉你,等3个月!于是还没等到3个月大家都被恐死了。疾控中心的医生和一些综合医院的医生很不负责,本身对有可能感染艾滋病的人就持有排斥的态度。更不会提出合理的补救方案,就告诉你等死。
  其实,如果及时发现自己有高危行为,并有可能感染的话,应该参照下面的方法:

  在怀疑自己有可能被艾滋病感染后的24小时~72小时内,应立即采取补救措施。
  (一)局部处理
  1、立即用肥皂和清水冲洗伤口或沾污的皮肤。若发生粘膜暴露,应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
  2、若伴有皮肤破损,则应在伤口旁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用消毒液(如75%酒精或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
  (二)预防性用药
  根据暴露级别和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对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人员实施预防性用药。
  1、预防性用药分为基本用药程序和强化用药程序,由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技术小组根据职业暴露情况确定。
  2、发生一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时,可以不使用预防性用药;发生一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重度或者发生二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时,使用基本用药程序;  发生二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重度或者发生三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或者重度时,使用强化用药程序;  暴露级别与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不明时,可以使用基本用药程序。
  3、预防性用药应当在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尽早使用(最好在1-2小时内实施)。对于感染危险性很高的暴露者,即使间隔时间很长也应考虑使用预防性用药。预防性治疗用药时间应持续4周。
  4、用药后,若证实暴露源未感染艾滋病病毒,则应立即中断治疗。用药期间若出现毒副作用,应在专家的指导下,减少剂量或更换药物种类,并详细记录药物毒副反应情况。
  5、预防性用药期间,应避免怀孕,妊娠3个月内者建议终止妊娠。
  6、预防性治疗期间和服药两周后应进行全血和肝、肾功能检测。

  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紧急处理措施
  2010-12-07 18:55:19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绝密:名师+真题=通过检验资格考试

  坚持预防为主和安全操作,是避免艾滋病防治工作中因职业暴露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重要措施。现已证明,职业暴露后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危险性是存在的,但是发生率很低,这取决于暴露的性质、接触病毒的多少等诸多因素。及时
  坚持预防为主和安全操作,是避免艾滋病防治工作中因职业暴露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重要措施。现已证明,职业暴露后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危险性是存在的,但是发生率很低,这取决于暴露的性质、接触病毒的多少等诸多因素。及时联合使用2至3种抗-HIV药物,可以明显降低实验室和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后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危险性。
  一、职业暴露是指实验室、医护、预防保健人员以及有关的监管工作人员,在从事艾滋病防治工作及相关工作的过程中意外被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破损的皮肤或非胃肠道粘膜,或被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它锐器刺破皮肤,而具有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可能性的情况。
  上述人员职业暴露后,存在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危险性,但实际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机率是很低的。研究资料表明,医务工作者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针具刺伤后,发生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机率为0.33%,粘膜表面暴露的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机率为0.09%,无破损皮肤暴露者无发生艾滋病病毒感染。影响针头刺伤后的危险性因素包括:伤口的深度;有可见的血液从伤口溢出;针头刺破了静脉或动脉;污染源来自于晚期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二、艾滋病病毒暴露后紧急局部处理:
  1、用肥皂和水清洗沾污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2、如有伤口,应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用肥皂水或清水冲洗。
  3、受伤部位的消毒:伤口应用消毒液(如70%酒精,0.5%碘伏等)浸泡或涂抹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冲洗干净。
  三、暴露后预防性用药
  抗艾滋病病毒药物的使用,是作为减少HIV职业感染的最后一个环节。暴露后预防性用药的推荐方案是至少两种药物。在我国因获准的药物品种有限,目前可采用的基本用药程序是单用双汰芝(两种逆转录酶抑制剂的联合制剂),强化用药程序是用双汰芝的同时合并使用佳息患(蛋白酶抑制剂)。
  暴露后预防性用药的开始时间越早越好,最好在意外事故发生后1~2小时之内。预防用药的时间推迟至24~36小时后将无预防作用。由于上述药物的毒副作用较大,因此确定使用适应症非常严格。
  数据分析表明,医护人员对艾滋病病毒和艾滋病病人从事医疗和实验检测活动是比较安全的。执行严格的安全操作及防护措施,医护及检验等人员的暴露事件是可以避免的。当不慎受到暴露后,除立即进行局部处理外,还应及时报告,以得到进一步处理和追踪随访。

  请尽量不要高危,请帮忙转发,希望大家都平安! 再次强调没有高危不用查了!就是因为恐的人多,这个阻断方案才推广不了。这方案很多权威不会说出来,但是他们自己要是病毒暴露了,你不让他们吃药,他们会杀你全家,哎,希望大家都平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1-05
hiv核酸检测是艾滋病检测里面最好的方法吗,哪里有这个得了艾滋病也不是死刑,一般发病也要10年以后,如果长期服用抗病毒药物的话可以活20年更长wlyruzuxkz1476627826
第2个回答  2012-01-09
可以去HIV核酸检测网站上去详细了解,百度搜索下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