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中煤》与《我爱这土地》在主题和表达方式上有什么异同?

如题所述

1、相同:爱国诗篇。

2、不同:郭沫若《炉中煤》表达殒身不恤的献身精神与炽热、激烈之情。

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表达沉郁忠贞志趣及严肃和沉重的爱。

《炉中煤——眷念祖国的情绪》作于1920年1到2月间,当时郭沫若虽远在日本,却时时刻刻关注着祖国发生的一切。

他后来说:“‘五四’以后的中国,在我的心目中就和我的爱人一样。‘眷恋祖国的情绪’的《炉中煤——眷念祖国的情绪》便是我对于他的恋歌。”

扩展资料

《我爱这土地》艾青

《我爱这土地》写于1938年11月17日,发表于同年12月桂林出版的《十日文萃》。1938年10月,武汉失守,日本侵略者的铁蹄猖狂地践踏中国大地。作者和当时文艺界许多人士一同撤出武汉,汇集于桂林。作者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便写下了这首诗。

这首诗以“假如”开头,这个头开得突兀、新奇,有凝神沉思之感。诗中的“鸟”是泛指,是共名,它不像历代诗人所反复咏唱的杜鹃、鹧鸪那样,稍一点染,即具有一种天然的特殊的情味和意蕴,而是全靠作者在无所依傍的情况下作出新的艺术追求。

再则,诗中特地亮出“嘶哑的喉咙”,也和古典诗词中栖枝的黄莺、啼血的杜鹃、冲天的白鹭等大异其趣,它纯粹是抗战初期悲壮的时代氛围对于作者的影响所致,同时也是这位“悲哀的诗人”(作者自称)所具有的特殊气质和个性的深情流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12-28
简答回答
相同:爱国诗篇
不同:郭沫若《炉中煤》表达殒身不恤的献身精神与炽热、激烈之情。
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表达沉郁忠贞志趣及严肃和沉重的爱。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01-05
这也是我们的老师给画的题……悲了个催的
第3个回答  2011-12-29
相同:都是现代诗人的爱国诗篇
不同:郭沫若《炉中煤》表达殒身不恤的献身精神与炽热、激烈之情。
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表达沉郁忠贞志趣及严肃和沉重的爱。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