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虞美人的故事

宋词[虞美人]的故事要排演戏剧

参考资料一:
虞姬,秦末人,项羽的宠姬,貌美,善剑舞。公元前209年,项羽助项梁杀会稽太守,于吴中起义。虞姬爱慕项羽的勇猛,嫁与项羽为妾,经常随项羽出征。项梁死,项羽为次将,施升上将军,虞姬与项羽形影不离。楚汉之战,项羽困于垓下(安徽灵璧县),兵孤粮尽,夜闻四面楚歌,以为楚地尽失,他在饮酒中,对着虞姬唱起悲壮的《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我的力大可以拔起大山,气概盖过世人,然而现在时机不好啊,连马儿也不走了。马儿都不走了我能怎么办呢?虞姬啊虞姬,我可把你怎么办呢?)虞姬闻歌而为楚霸王起舞,含泪唱﹕“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义气尽,贱妾何聊生。”歌罢,拔剑自刎,死后葬于垓下(事见《史记·项羽本纪》)。今安徽灵璧县城城东、宿泗公路南侧尚有虞姬墓。

参考资料二:(可从窅娘的角度去演绎李煜的悲剧结局)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古风歌曲《窅娘》  
词:沐玄   
文案:沐玄   
说起舞蹈,绕不过两个奇女子。一个是赵飞燕,一个是窅娘。   
她出身贫寒,十六岁入宫,因身怀混血,故名“窅娘”。   她白帛裹足,身轻如燕,创金莲舞。舞时如莲花凌波,蹁跹摇曳,俯仰之间,美态动人。
歌词
帝里天家 风月无话 一舞盈盈散绮霞   
凄雨胡笳 簌簌沙沙 若有若无的喧哗   
浪淘沙 秦淮的浪花   
虞美人 如泛黄的画   
蝶恋花 枯藤枝桠 声色犬马   
楼台上 檐牙下 风轻摇那株蒹葭   
丝竹哑 眸中的火啊 烧灿云霞   
梦醒处 泪染颊 浸灭金陵的烟花   
心无涯 风扬起长发 惊鸿舞罢   
黄泉碧落 昆玉消磨 不过是美丽的错   
石光寄火 金莲舞彻 这一场离别的祸   
朝中措 京华烟云落   
凤栖梧 孤凰何处卧   
苏幕遮 纤足素裹 妖娆婆娑   
千盅酒 难醉我 忆宫廷旧日蹉跎   
步月歌 临三江碧水 踏浪凌波   
也哭过 亦笑过 再从头为你舞过   
金莲落 随烟波流遍 红尘紫陌   
千盅酒 难醉我 银河畔织女投梭   
步月歌 临三江碧水 踏浪凌波   
也哭过 亦笑过 一生只为你舞过   
金莲落 随荡荡烟波 流遍那红尘紫陌   
内容引自姚展雄先生《窅娘:为了爱 舞一生》一文
成功
  她一生只爱上一个人,只为他一人而歌,亦只为他一人而舞。这个人是南唐国主,名从嘉,后更名李煜。   金陵城破,南唐国亡,窅娘依然随李煜到了汴京。史料记载:“窅娘白衣纱帽随行,后主宛转劝留,不听。”   她明白,李煜自始至终只爱两人:大小周后。对于她,只是欣赏。然而她还是无怨无悔地跟着他,寸步不离。   金莲台,高六米,纯金铸莲花瓣,再以青铜柱支撑,造型恰倒好处。赵光义为赏金莲舞,特意将金莲台自南唐澄心堂运至宋都。刘真版窅娘
窅娘再无法推辞,不跳是死,跳了,亦难免赵光义的玷污。她微笑着做出了决定。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七夕已至,皇宫内外灯火辉煌。窅娘一袭轻纱,立于高高的金莲台上。良久,她动了,她的舞姿如踏浪,如凌波,如梦似幻,如诗如画,喝彩声此起彼伏,绵延不绝。一舞之中,她始终背朝御座,面向东南,裣衽再拜。   赵光义下令:窅娘转过身来!窅娘却置之不理,好像根本没听见一样。东面是李后主居住的地方,她默默念叨:今天是国主四十一岁大寿,窅娘为您跳金莲舞祝寿!   而后,她纵身一跃,跳入了那片清丽的荷池。   赵光义哇哇大叫。
结局
  一舞倾城,再舞倾国。那一刻,她宛若一朵昙花,在刹那间将绝代芳华绽放到了极致,成就了自己一生的绚烂。   一个女人,一生只为自己心爱的男人跳舞,哪怕献出宝贵的生命,也在所不惜。

(因为我不大熟悉戏剧,只能尽力帮助,不知道是否能帮到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4
李煜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故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夕,后主四十二岁生日,宋太宗恨他有“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词,命人在宴会上下牵机药将他毒死。追封吴王,葬洛阳邙山。这首词通过今昔交错对比,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穷的哀怨。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1-12-22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