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研究教育心理学的方法?

如题所述

中学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方法
中学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方法很多,最基本的是观察法、实验法和调查法。心理现象的复杂性决定了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多样性,对任何方法的选择和应用都必须符合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和教育性原则。

(一)观察法

所谓观察法,就是在自然条件下,有计划、有目的地观察师生员工的言行举止,以判断其心理状态和心理倾向的方法。这是一种有悠久历史的心理学研究方法。孔子说过:“不知言,无以知人也”《论语·尧日篇》要人们“听其言而观其行”《论语·公冶长篇》“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论语·为政篇》以了解人的心理,并总结出了“观人法”九种:“远使之而观其忠;近使之而观其敬;烦使之而观其能;率然间焉而观其知;急之期而观其信;委之以财而观其仁;告之以范而观其节;醉之以酒而观其侧;杂之以处而观其色。”《孔子集语》转引自潘菽主编《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研究》江西人民出版社,第3页。这些用来观察人和分析人的个性特征和思想品德的方法,为后人继承和运用,至今仍有参照价值。

观察法,可以根据其目的要求不同,划分为长期观察和短期观察,全面观察和重点观察。无论是用哪种观察形式,都必须有明确的目的和具体的计划,都必须详细记录被试的言行举止及偶发现象,并不为被试所感知,都必须对所获得的材料和数据,做出科学的解释和数据统计处理。

观察法的优点是能保持被观察者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的自然性和客观性,简便易行,所获资料比较生动、真实。所以在中学教育心理问题研究中,观察法被广泛地应用着。然而,观察法并不是完美无缺的,因为观察者只能消极被动地期待某种心理现象的出现,再加上往往有许多种因素影响行为的发生和表现,并且不能重复出现,所以难以分清哪些因素是引起行为表现的真正原因,对所得到的材料也难以做统计处理。

(二)实验法

所谓实验法,就是人为地控制或改变某种条件,使一定的心理现象反复发生或不发生,从而研究心理活动规律的方法。它实质上是在人为条件下,主观引起某种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而进行的观察。

实验法有两种,即自然实验法和实验室实验法。所谓自然实验法,就是在日常生活的自然条件下,研究者有意改变或创设某种条件引起某种心理现象而进行研究的方法。例如,在正常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让教师加大或减少教学内容或作业量,以了解学生的接受能力,就是既改变了条件(内容的多少),又保持了课堂教学的自然情景的自然实验。通常所进行的“现场实验”、“教育性心理实验”或“教学性心理实验”,都属于自然实验法的形式,其共同特点是既能根据需要主动创造条件引起心理现象发生,又能保持在平静和谐的自然情境中进行,所得的结论切实,能经起实践考验。因此,在研究中自然实验法得到了广泛应用。所谓实验室实验法,则是在特设的心理实验室内,借助于现代化的专门心理实验仪器,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心理研究的方法。这种方法多用于对心理过程和心理机制方面的研究,由于从呈现刺激到记录被试的反应,以及材料汇集和数据的统计处理等,都采用了电子计算机、录音机、录像机等现代化手段,实行自动控制,进行重复观察,因而所得的实验结果是精确的、可靠的。但是实验室不仅仪器价格昂贵,操作需要经受专门训练,而且适用的范围有限。因此,这种方法不容易广泛应用。

实验法最突出的特点是严格控制条件,实验者能根据需要进行设计,让某种心理现象反复出现,数据可作统计处理,结论信度高。

进行心理实验所根据的实验设计,就是实验进程的计划。它是由四个部分构成的。第一部分是确定实验对象。如果选择的被试无代表性,就会影响实验的结果。确定的实验对象即被试的学生或教师的方法,可以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即每个个体从总体中被抽选的机会均等,实验所用的样本(即被试)是随机抽选出来的,所以有一定的代表性。也可以用分层取样的方式,将全校各个年级、班组的男生和女生分成若干小组随机抽样,在比较实验中将被试划分成独立组,即把被试随机分配到两个人数相等的组,分别在不同的条件下进行心理实验;或对比组,即把具有某些同质特点(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的被试划分为两个人数相等的组进行实验研究;或对偶组,即按被试的有关特点的两两配对,然后编成两组进行实验研究。

第二部分是确定实验所研究的反应。如果对反应变量(因变量)不明确,就难以进行实验研究。反应变量是刺激变量的函数,是实验中拟测的指标。反应变量的形式很多,而每种变量形式又各有自己的计量方法,因而确定反应时间、反应幅度、反应次数、反应速度等,既需要有明确的指标,还需要有一定的计量技能。

第三部分是确定实验所用的刺激。对刺激变量(自变量)失控,必然影响反应变量的信度。刺激变量主要有三种类型,即课题,如短时记忆中所用的字表,就是课题类变量;环境,如在一定的情况下对温度、湿度或亮度等的改变,属于环境类变量;被试,如教师或学生的年龄、性别、文化、兴趣、态度、情绪、价值观等实验结果的影响,属于被试类变量。

第四部分是确定实验所用的刺激水平及其结合。每个刺激因素的强度背景,被称之为水平。刺激的水平就是刺激变量的级别。为了节省时间,获得了更多信息,丰富实验结果,多使用混合设计。在处理两个以上的变量时,同时结合进行多项心理实验研究。

在中学教育心理的实验中,不仅必须编写恰当的指导语,运用一定的指导语,使学生按照指导语进行规范化的活动,而且必须自觉地遵循实验的道德准则,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实验者要热情、诚恳、真诚地对待被试,引导被试自觉参与,对被试履行诺言并对实验的数据保密。对取得的数据处理要特别谨慎,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

(三)调查法

所谓调查法,就是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谈话、个案调查、心理测量、问卷、作品分析等多种方式对人的心理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

谈话是通过与被试的交谈,以查明和确定心理状态和心理特点的调查方式之一。教师了解学生的需要、爱好、兴趣、志向、能力、性格、态度等时广泛地使用着谈话方式。谈话需要在一种自然的、无拘无束的、良好的人际关系气氛中进行,要有明确的谈话目的,交谈的内容应纳入谈话计划的轨道。

个案调查又叫追踪研究,既可以是对某个教师或学生,也可以是对某个班组。“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孟子·梁惠王上》是对个体或群体心理进行系统的、历史的调查研究的方式。

心理测量。不论是智力测量还是人格测量,都是调查研究的重要方式。孟子所谓的“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意思是说事物有轻有重,只有称一称后,才能知道;事物有长有短,只有量一量后,才能知道。事物各不相同,人的心理的个别差异更大。心理测量不仅是可能的,而且也是必要的。在心理测量中需要有科学的量表、合格的测验者、良好的协调关系和必要的道德准则。具体测量方法将在本书的有关章节介绍。

问卷是采用事先准备好的问答表格,通过分析被试的作答情况,以了解其智力水平,社会态度,需要和爱好等的调查方式。调查表中设计的题目应是被试者感兴趣、共同关心的问题,措词必须准确、清楚、合理,项目应少而精,便于统计处理。

作品分析是通过研究被试的活动产品,以了解其智力发展水平、工作和学习态度、志向和创造精神,以及情绪状态等的方法。例如通过调研教师的论文、教案、总结、学生的作文、日记、试卷、图画、手工艺品等,以了解其心理特点,就是采取的作品分析方式。

调查的方式还有模拟法、经验总结法等等,在这里不一一列举了。

调查法的运用需要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调查过程,一般分为调查准备阶段、搜集资料阶段、整理和分析材料阶段以及撰写调查报告阶段。

调查准备阶段的任务是确定调查课题,选取调查对象,拟订调查提纲,落实调查人员。调查课题应明确、具体,富有教育心理的意义和价值,不能为调查而调查。选取的调查对象,不论是学生或教师,年级或班组都应有代表性、能真实地反应出所需要的心理事实、心理状态、心理特征和心理倾向。调查提纲应简单、明确、切实可行,参与调查的人员必须具有一定的心理学基础和调查技能。

搜集材料阶段的任务是要运用适当的调查方法,按照调查提纲多渠道、多层次、多侧面地进行调查,力求所获得的资料具有典型性、观察性和真实性。调查中学生的价值观、行为习惯或学习态度等,应把全校性的普遍调查和年级班组的抽样调查结合起来,把校内的典型对象的调查和家庭、社会的调查结合起来,把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中的行为调查和学生与成人的代际沟通中的行为调查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搜集获得的心理事实才能全面、系统、客观。

整理和分析材料阶段的任务是将所获得的心理事实材料进行分析比较,区别其异同,根据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分类的标准依需要可以按问题性质,或按活动时间,或按心理形式,或按心理状态,或按心理因素,或按年龄特征,或按个别差异等进行划分。分类必须同一个标准,以免发生论据混乱的逻辑错误。分类后所得的子项的外延应与母项的外延相等,各子项必须相互排斥。通过分类使材料系统化,以便进行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