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曹雪芹《红楼梦黛玉葬花》为例说明小说的特点黛玉的葬花词表达了她怎样的思想感情

如题所述

《葬花吟》是女主人公林黛玉所吟诵的一首诗。这首诗在风格上仿效初唐体的歌行体,名为咏花,实则写人。全诗通过丰富而奇特的想象,暗淡而凄清的画面,浓烈而忧伤的情调,展现了黛玉多愁善感的性格、内心的矛盾与痛苦、细微而复杂的心理活动,表达了其在生与死、爱与恨复杂的斗争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对自身存在焦虑不安的体验和对生命迷茫的情感。将花拟人,以花喻人,把花的命运与人的命运紧相联系,有力地控诉了那些摧残花,能救活黛玉,让宝、黛两个有情人成为眷属,把已断绝的月下老人所牵的红丝绳再接续起来。试想,只要“沉痼”能起,“红丝”也就能续,这与后来续书者想象宝、黛悲剧的原因在于婚姻不自主是多么的不同!倘若一切都如程伟元、高鹗整理的续书中所写的那样,则贾宝玉已有他属。起黛玉“沉痼”毫无作用。“续红丝”当然不是为了要她做宝二姨娘。   《葬花吟》“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等末了数句,书中几次重复,特意强调,甚至通过写鹦鹉学吟诗也提到。可知红颜老死之日,确在春残花落之时,并非虚词作比。同时,这里说“他年葬侬知是谁”,前面又说“红消香断有谁怜”、“一朝飘泊难寻觅”等等,则黛玉亦如晴雯那样死于十分凄惨寂寞的境况之中可以。那时,并非大家都忙着为身思想的弱点。人们同情林黛玉,但同时也看到这种多愁善感的贵族小姐,思想感情是十分脆弱的。   如果读者再把《葬花吟》同荣府中所有青年女子的命运联系起来思索,又觉得这不仅仅是黛玉一个人的诗谶,同时也是大观园群芳共同的诗谶。她们尽管未来的具体遭遇各不相同但在“有命无运”这一点上却没有两样,都是在“薄命司”注册的人物。随着贾家的败落,所有的大观园内的女孩儿都要陷于污淖、沟渠之中,都没有好命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12-16
红楼梦》出现黛玉葬花情节的地方一共有两处:一处在第二十三回 《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 节选:那一日正当三月中浣,早饭后,宝玉携了一套《会真记》,走到沁芳闸桥边桃花底下一块石上坐着,展开《会真记》,从头细玩。正看到"落红成阵",只见一阵风过,把树头上桃花吹下一大半来,落的满身满书满地皆是。宝玉要抖将下来,恐怕脚步践踏了,只得兜了那花瓣,来至池边,抖在池内。那花瓣浮在水面,飘飘荡荡,竟流出沁芳闸去了。 回来只见地下还有许多,宝玉正踟蹰间,只听背后有人说道:“你在这里作什么?”宝玉一回头, 却是林黛玉来了,肩上担着花锄,锄上挂着花囊,手内拿着花帚.【庚辰侧批:一幅采芝图,非葬花图也。】宝玉笑道:“好,好,来把这个花扫起来,撂在那水里.我才撂了好些在那里呢。”林黛玉道:“撂在水里不好.你看这里的水干净,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花遭塌了。那畸角上我有一个花冢,如今把他扫了,装在这绢袋里,拿土埋上,日久不过随土化了,岂不干净。”

二处在第二十七回 《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结尾 和第二十八回 《蒋玉菡情赠茜香罗 薛宝钗羞笼红麝串》开头 ——节选: 宝玉因不见了林黛玉,便知他躲了别处去了,想了一想,索性迟两日,等他的气消一消再去也罢了.因低头看见许多凤仙石榴等各色落花,锦重重的落了一地,因叹道:“ 这是他心里生了气,也不收拾这花儿来了.待我送了去,明儿再问着他。”说着,只见宝钗约着他们往外头去. 宝玉道:“我就来。”说毕,等他二人去远了,便把那花兜了起来,登山渡水,过树穿花,一直奔了那日同林黛玉葬桃花的去处来.将已到了花冢,犹未转过山坡,只听山坡那边有呜咽之声,一行数落着,哭的好不伤感.宝玉心下想道:“这不知是那房里的丫头,受了委屈,跑到这个地方来哭。”一面想,一面煞住脚步,听他哭道是:(《葬花吟》全文)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探春与白海棠)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探春的判词和风筝谜语)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曹寅的《楝亭诗别集》有《辛卯三月二十六日闻珍儿殇书此忍恸兼示四侄寄西轩诸友三首》,曹颜之死)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
  独把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第一处是黛玉扫花葬花图的描绘,小说中“宝玉一回头, 却是林黛玉来了,肩上担着花锄,锄上挂着花囊,手内拿着花帚。”此处【庚辰侧批:一幅采芝图,非葬花图也。】这可不就是《仙缘》的暗示。探妙过程如下:

首先见第十八回 皇恩重元妃省父母 天伦乐宝玉呈才藻

   ……贾妃看毕,……只点了四出戏:

  第一出《豪宴》;【庚辰双行夹批:《一捧雪》中伏贾家之败。】
  第二出《乞巧》;【庚辰双行夹批:《长生殿》中伏元妃之死。】
  第三出《仙缘》;【庚辰双行夹批:《邯郸梦》中伏甄宝玉送玉。】
  第四出《离魂》。【庚辰双行夹批:《牡丹亭》中伏黛玉死。所点之戏剧伏四事,乃通部书之大过节、大关键。】

在第三出《仙缘》;庚辰双行夹批:《邯郸梦》中伏甄宝玉送玉。

故事《邯郸梦》是说天门少了一个扫花的人,吕洞宾无奈之下来到凡间寻找替身,找了半天,相中卢生。这个卢生贪恋红尘,吕洞宾三醉岳阳楼,无法可想,情急之下,只有送他一个枕头,在梦里泄露天机。然后有了美梦的故事,卢生终于大悟,决定跟吕洞宾来到天庭,出任扫花一职。

再见第十九回,情切切良宵花解语,意绵绵静日玉生香。故事中有送枕头和黛山林子洞里的耗子精典故:

  彼时黛玉自在床上歇午,丫鬟们皆出去自便,满屋内静悄悄的。宝玉揭起绣线软帘,进入里间,只见黛玉睡在那里,忙走上来推他道:“好妹妹,【庚辰双行夹批:才住了“好姐姐”,又闻“好妹妹”,大约宝玉一日之中一时之内,此六个字未曾暂离口角。妙!】才吃了饭,又睡觉。”将黛玉唤醒。【庚辰双行夹批:若是别部书中写,此时之宝玉一进来,便生不轨之心,突萌苟且之念,更有许多贼形鬼状等丑态邪言矣。此却反推唤醒他,毫不在意,所谓说不得淫荡是也。】黛玉见是宝玉,因说道:“你且出去逛逛,我前儿闹了一夜,今儿还没有歇过来,【庚辰双行夹批:补出娇怯态度。】浑身酸疼。”宝玉道:“酸疼事小,睡出来的病大。我替你解闷儿,混过困去就好了。”【庚辰双行夹批:宝玉又知养身。】黛玉只合着眼,说道:“我不困,只略歇歇儿,你且别处去闹会子再来。”宝玉推他道:“我往那里去呢,见了别人就怪腻的。”【庚辰双行夹批:所谓只有一颦可对,亦属怪事。】
  黛玉听了,嗤的一声笑道:“你既要在这里,那边去老老实实的坐着,咱们说话儿。”宝玉道:“我也歪着。”黛玉道:“你就歪着。”宝玉道:“没有枕头,【庚辰双行夹批:缠绵秘密入微。】咱们在一个枕头上。”【庚辰双行夹批:更妙!渐逼渐近,所谓“意绵绵”也。】黛玉道:“放屁!【庚辰侧批:如闻。】外面不是枕头?拿一个来枕着。”宝玉出至外间,看了一看,回来笑道:“那个我不要,也不知是那个脏婆子的。”黛玉听了,睁开眼,【庚辰双行夹批:睁眼。】起身【庚辰双行夹批:起身。】笑【庚辰双行夹批:笑。】道:“真真你就是我命中的‘天魔星’!【庚辰双行夹批:妙语,妙之至!想见其态度。】请枕这一个。”说着,将自己枕的推与宝玉,又起身将自己的再拿了一个来,自己枕了,二人对面躺下。
  ……宝玉只怕他睡出病来,【庚辰双行夹批:原来只为此故,不暇旁人嘲笑,所以放荡无忌处不特此一件耳。】便哄他道:“嗳哟!【庚辰侧批:像个说故事的。】你们扬州衙门里有一件大故事,你可知道?”黛玉见他说的郑重,且又正言厉色,只当是真事,因问:“什么事?”宝玉见问,便忍着笑顺口诌道:【庚辰侧批:又哄我看书人。】“扬州有一座黛山,山上有个林子洞。”黛玉笑道:“这就扯谎,自来也没听见这山。”【庚辰侧批:山名洞名,颦儿已知之矣。】宝玉道:“天下山水多着呢,你那里知道这些不成。等我说完了,【庚辰侧批:不先了此句,可知此谎再诌不完的。】你再批评。”黛玉道:“你且说。”宝玉又诌道:“林子洞里原来有群耗子精。那一年腊月初七日,老耗子升座议事,【庚辰双行夹批:耗子亦能升座且议事,自是耗子有赏罚有制度矣。何今之耗子犹穿壁啮物,其升座者置而不问哉?】因说:‘明日是腊八,世上人都熬腊八粥。如今我们洞中果品短少,【庚辰侧批:难道耗子也要腊八粥吃?一笑。】须得趁此打劫些来方妙。’【庚辰双行夹批:议得是,这事宜乎为鼠矣。】乃拔令箭一枝,遣一能干小耗【庚辰双行夹批:原来能于此者便是小鼠。】前去打听。一时小耗回报:‘各处察访打听已毕,惟有山下庙里果米最多。’【蒙双行夹批:庙里原来最多,妙妙!】老耗问:‘米有几样?果有几品?’小耗道:‘米豆成仓,不可胜记。果品有五种:一红枣,二栗子,三落花生,四菱角,五香芋。’老耗听了大喜,即时点耗前去。乃拔令箭问:‘谁去偷米?’一耗便接令去偷米。又拔令箭问:‘谁去偷豆?’又一耗接令去偷豆。然后一一的都各领令去了。【庚辰侧批:玉兄也知琐碎,以抄近为妙。】只剩了香芋一种,因又拔令箭问:‘谁去偷香芋?’只见一个极小极弱的小耗【庚辰侧批:玉兄,玉兄,唐突颦儿了!】应道:‘我愿去偷香芋。’老耗和众耗见他这样,恐不谙练,且怯懦无力,都不准他去。小耗道:‘我虽年小身弱,却是法术无边,口齿伶俐,机谋深远。【庚辰双行夹批:凡三句暗为黛玉作评,讽得妙!】此去管比他们偷的还巧呢。”众耗忙问:’如何比他们巧呢?‘小耗道:’我不学他们直偷。【庚辰侧批:不直偷,可畏可怕。】我只摇身一变,也变成个香芋,滚在香芋堆里,使人看不出,听不见,却暗暗的用分身法搬运,【庚辰侧批:可怕可畏。】渐渐的就搬运尽了。岂不比直偷硬取的巧些?‘【庚辰双行夹批:果然巧,而且最毒。直偷者可防,此法不能防矣。可惜这样才情这样学术却只一耗耳。】众耗听了,都道:’妙却妙,只是不知怎么个变法?你先变个我们瞧瞧。‘小耗听了,笑道:’这个不难,等我变来。‘说毕,摇身说’变‘,竟变了一个最标致美貌的一位小姐。【庚辰侧批:奇文怪文。】众耗忙笑说:’变错了,变错了。原说变果子的,如何变出小姐来?‘【庚辰双行夹批:余亦说变错了。】小耗现形笑道:“我说你们没见世面,只认得这果子是香芋,却不知盐课林老爷的小姐才是真正的香玉呢。’”【庚辰双行夹批:前有“试才题对额”,故紧接此一篇无稽乱话,前无则可,此无则不可,盖前系宝玉之懒为者,此系宝玉不得不为者。世人诽谤无碍,奖誉不必。】
  黛玉听了,翻身爬起来,按着宝玉笑道:“我把你烂了嘴的!我就知道你是编我呢。”说着,便拧的宝玉连连央告,说:“好妹妹,饶我罢,再不敢了!我因为闻你香,忽然想起这个故典来。”黛玉笑道:“饶骂了人,还说是故典呢。”【庚辰眉批:“玉生香”是要与“小恙梨香院”对看,愈觉生动活泼,且前以黛玉后以宝钗,特犯不犯,好看煞!丁亥春。 笏叟。】
 
   关于“伏甄宝玉送玉。”见第七回 送宫花贾琏戏熙凤 宴宁府宝玉会秦钟 书中回前靖批:“他小说中一笔作两三笔者、一事启两事者均曾见之。岂有似“送花”一回间三带四攒花簇锦之文哉”?

本回中有……凤姐见王夫人回话:“今儿甄家(甲戌侧批:又提甄家。)送了来的东西,我已收了。咱们送他的,趁着他家有年下进鲜的船回去,一并都交给他们带了去罢?”小说非常令人奇怪的是,本回并没有细写甄家,而是大写特写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探妙为“送宫花”应该就是暗写安插妙玉的十二位丫环到各处。有回前诗: “十二花容色最新,不知谁是惜花人?相逢若问名何氏?家住江南本姓秦”。因为妙玉将被悄悄转移到甄家。书中“甄家送了来的”是暗指送替身青儿,甄家进鲜的船带回去的暗指的是妙玉。“鲜”字中是“鱼”和“羊”。甄宝玉就是曹雪芹(曹天祐),1715乙未年生,属羊,有他护送表姐妙玉。在和随园自寿诗韵十首(录一首)有:“定有禽鱼知主客,岂无花木记春秋。”其中的“禽”、“ 鱼”、“花”、“木”分别指梅溪史湘云(鹤)、曹雪芹天祐卫若兰、畸笏叟妙玉(梅花)、脂砚斋贾探春(木杵)。张伯驹之《风入松》“多少木干血泪,后人难均弹穷。”其中“木干”就是脂砚斋贾探春。敦敏的河干集饮题壁兼吊雪芹 有:“河干万木飘残雪,”中的“木”也是指脂砚斋贾探春。

在第一出《豪宴》后,庚辰双行夹批:《一捧雪》中伏贾家之败。那么什么是《一捧雪》呢?《一捧雪》又名《莫诚救主》,写明代儒生莫怀古携带九世家传玉杯“一捧雪”,进京补官,严嵩的儿子严世蕃听说以后,便向莫怀古索要。莫怀古不敢不给,便以赝品顶替。莫家门客汤勤告密,卖身投靠严府。严世蕃知道玉杯底细以后,勃然大怒,欲置莫家于死地而后快。老仆莫成冒名顶替主人而死,莫怀古藏匿在戚继光家。后来严嵩倒台,怀古复职,莫成得到褒奖。《豪宴》就是《一捧雪》的第五出。写莫怀古进京补官,以世交拜谒严府,向严世蕃荐举门人汤勤。汤勤擅长古玩赏鉴,又善裱褙。严世蕃立召汤勤,众人饮酒作乐,观看杂剧《中山狼》。联系到第七回黛玉和宝玉解九连环作戏,和第四十一回妙玉给宝玉九曲十环饮具,均和九世相传玉杯“一捧雪”相通。暗喻的就是挂黛玉名的妙玉。

探妙为替身一事是关键,妙玉的替身就是刘姥姥外孙女青儿。关于“青儿”,典出明万历年间冯小青,诗曰:“冷雨幽窗不可听, 挑灯闲看牡丹亭。 人间亦有痴于我, 不独伤心是小青。”结合第一回的神话:有绛珠草一株,……遂得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仅修成个女体……。应该说绛珠仙子林黛玉的来龙去脉就这样隐隐的交待了。

“伏甄宝玉送玉”,就是甄宝玉秘密护送妙玉南下回曹家或李煦府上隐藏,而由绛珠仙子为替身。

到了二处的黛玉葬花及葬花吟,应该就是妙玉祭奠绛珠仙子替身死掉的祭文了。诗中暗写了母亲贾探春的不幸经历和自己的哀伤凄恻,其中有着一种抑塞不平之气,寄有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愤懑。表现出来的那种不愿受辱被污、不甘低头屈服的孤傲不阿的性格。甲戌批语说:“余读《葬花吟》至再,至三四,其凄楚憾慨,令人身世两忘,举笔再四,不能下批。有客曰:‘先生身非宝主,何能下笔?”即字字双圈,批词通仙,料难遂颦儿之意,俟看玉兄之后文再批。’噫唏!阻余者想亦《石头记》来的,散停笔以待。”

如何理解明义《题红楼梦》绝句其十八,诗曰:伤心一首葬花词,似谶成真自不知。安得返魂香一缕,起卿沉痼续红丝。

在《红楼梦》真事隐中,从绛珠仙子到通灵福彭,从曹雪芹到史湘云,从母亲脂砚斋贾探春曹频等亲人的相继离开人世,到最后的妙玉自己,诗中的: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正是畸笏叟妙玉的诗谶成真。乾隆八年(1743年)时,一位著名的诗家屈复写了一首怀念曹寅的诗,末两句是:“诗书家计皆冰雪,何处飘零有子孙?”

关于后两句的“安得返魂香一缕,起卿沉痼续红丝。”我的探妙是:其中前句说的是已经过世的亲人。后句的“起卿”指的是历史故事——齐国内乱起卿相——崔庆之乱,暗喻康、雍、乾时期残酷的政治斗争。“沉痼”比喻难以改掉的坏习惯。“红丝”是指红丝砚,一种名贵的石砚,比喻脂砚斋贾探春。就是说假如那些死去的亲人能够重新活着的话,他们还是会继续脂砚斋探春的事业。在第七十回 林黛玉重建桃花社 史湘云偶填柳絮词  其中宝琴的《西江月》:有 “三春事业付东风,明月梅花一梦。”词中“三春”就是贾探春,“东风”指废太子胤礽,“明月”就是“日月双悬照乾坤”的“弘皙逆案”中的弘皙,“梅花”就是畸笏叟妙玉。由此推断,虽然曹寅的二女皆为王妃,但她们分别追随了不同的政治集团。大女儿曹倾曹佳氏、其子平郡王福彭追随的是雍正帝,二女儿曹频贾探春、其女妙玉追随的废太子胤礽和子弘皙(月派)。这就是为什么在雍正年间,平郡王福彭如日中天之时,曹頫在任江宁织造仍被刁难治罪,曹家被抄没的内在原因——庇护曹寅次女贾探春曹频,和隐藏皇女妙玉。
第2个回答  2011-12-16
《红楼梦》有这样一种魅力:让悲伤慢慢侵入内心,即使在读过很久之后,也常常为这场大悲剧而愁绪万千。
  书中的《枉凝眉》唱到:“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尽!”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是《红楼梦》诸多悲剧里最让人魂牵梦绕、万般嗟叹的。

  一边是金玉姻缘,一边又是木石前盟;一边是封建家庭选定的标准媳妇,一边是心灵相通的红颜知己。贾宝玉苦苦徘徊,终究敌不过封建制度的力量。“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曹雪芹通过贾宝玉的眼睛向我们描绘出了一个柔弱的不食人间烟火的女子——林黛玉,然而,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黛玉的清高个性也与当时的世俗格格不入。

  黛玉葬花的那一节最让人记忆深刻: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煞葬花人,独把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

  “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捧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在常人看来,落英缤纷该是无比美妙的场景了,可是面对落花,黛玉想到的却是自己死后的情景,竟然到达无法释怀,潸然泪下的地步。在现实社会中,除了宝玉,再没有别人能够读懂她的心灵。可是宝玉常常受到封建礼教的束缚,不停地被封建礼教的追随者拉向他们那边。我们常常在书中读到黛玉生气的描写,难免留下她小气的印象,其实她小气的背后却是自己与封建制度默默的反抗。无法忘记黛玉临死前的那个场景,在她病危之际,丫环紫鹃四处求人,却无人肯帮;贾府为避免晦气,把宝玉的婚事也转到别处去办理。一边是喜庆的结婚场面,一边是死前的凄婉哀怨。“天尽头!何处有香丘?”封建制度统治下的社会是那样的受禁锢,哪里才有理想之地?可见黛玉至死都不放弃对自由理想的追求。

  任悲愁慢慢悠悠浸入思绪,一点一点地凉上心头。人言是有情人终成眷属,而一对追求自由的青年男女却在封建的枷锁下生离死别,前世今生永难见。

  真所谓“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