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写的《家》中的高老太爷是个怎样的人,我要他的简介

越快越好,简介最好简单些

《家》中人物——高老太爷
两周前,我在晓风书屋买到了巴老的《家》。《家》的大名,我早就听过,以前因为贪玩儿、没有耐性,没有足够的阅读能力,所以并没有买来看。最近,趁着不知道从哪儿冒出来的读书的劲头,趁着看完钱钟书先生的《围城》留下的一点“阅读热度”和一点“浩然之气”,我急切地翻开了《家》,走进了那座满是旧社会气息的大房子。
在那座巴老用十九年“家”的生活经历和满心的愤恨建成的大房子里,我究竟看到了什么?
我看到了一个高老太爷。
高老太爷是高公馆的“统治者”。他总是很威严,并不经常“劳烦”他的嗓子作些长篇大论。因为他的存在就已然直接说明了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可以商量的,什么是二话也没得说的。他的沉默代表着一股力量的存在。这股力量能将老太爷的“意思”通过血脉穿给家中的子子孙孙,冥冥之中指导着他们的行动。他的沉默是他的自信,自信没有人敢“造反”,自信只要有他在,只要高公馆上上下下能够有条不紊地实践着他的“路线方针”,这个家就一定会昌盛,继而从昌盛走向更加昌盛。然而,一旦有人“造反”,有人“威胁”到他的自信,“阻碍”了他的“昌盛之旅”,他也自然不甘于沉默,不甘于这种无言的威胁,而代之以训话——久久的训话、呵责——厉声的呵责、愤怒——自觉的愤怒,短时间难以平抑的愤怒,能够穿透皮肉直击心腑令人顿生畏怯的愤怒,能够在刹那间将硝烟均匀且厚重地散布在高公馆上上下下的愤怒,能够以“断绝血缘”“永世不愿见面”相威胁并附赠“不忠不孝之罪”的愤怒————
如果说,沉默是高老太爷对其“统治秩序”固若金汤的自信,那么由训话进而呵责,由呵责进而愤怒,便是他老人家维护其“统治秩序”的有力武器。但这或许也就是他的最后的武器吧!因为他至多只是一个封建大家庭的“统治者”。他缺乏一种力量,缺乏一种只有真正的君王手中所握的国家机器才能产生的力量,缺乏一种比极至的愤怒更有威慑力的力量——生杀予夺之权。他的手中只握有一家之主固有也是仅有的“舆论攻击”。然而,舆论有时也是苍白无力、难以克敌而徒劳形骸的。何况,他的青春已然逝去,本就绵薄的舆论力量也早因岁月的无情而所剩无几。
油将尽,灯将枯,衰老和“变故”一次次向他敲响了警钟。他焉能不知?于是,原本的强硬不见了,原本逼着丫头鸣凤嫁给冯乐山作小而致使她跳湖殉情的冷酷消失了。面对觉慧的一系列“不正当”的活动,面对觉民的离家出走,他依然愤怒,但已是愤怒有余而成效不足。他的内心已然深切地感受到了自己的无能为力,而最终选择了妥协。“妥协”,这无疑是高老太爷脑海中极少见的一个词汇。事实上,“妥协”在他可谓“辉煌”的一生中也只出现了这一次。“妥协”,这是他在人生终点前的最后一步;是宣告他和他所代表的时代行将终结的一个信号;也是他依然凭借心底残存的一点自信,不愿投降,而幻想着东山再起、从长计议的一个声音。
他从不言败,即便是他的心被一次又一次的“变故”击得千疮百孔,即便是他深切地感受到了声嘶力竭,即便是他徘徊在弥留之际,他也不愿投降。就这样,他带着经历两千多年风霜雨雪锻造而成的如刚一般坚硬的“顽固思想”,带着那颗因过分刚强缺乏柔韧而被新浪潮击得千疮百孔的心,踏进了无边的黑暗。
文章引用自: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9-12
分析高老太爷形象。
① 高老太爷是家长制和封建礼教的代表。他的主要性格特征是专制。但他也有慈祥、温和、富有人情味的一面。
② 高老太爷这性格矛盾的两面,统一于他的维持、发展“四世同堂”的封建大家庭的人生理想。
③高老太爷是封建制度行将崩溃时期封建家长制的代表人物,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