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简介

如题所述

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原名周樟寿,后改为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他一生以笔为武器,战斗了一生,被誉为“民族魂”1881年9月25日出生。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1902年考取留日官费生,赴日本进东京的弘文学院学习。1904年,入仙台医科专门学校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   辛亥革命后,鲁迅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    三味书屋
授课。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杂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被北洋军阀政府所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中文系主任。1927年1月,到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务主任。1927年10月到达上海,开始与其学生许广平同居。1929年,儿子周海婴出世。193 鲁迅
0年起,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反抗国民党政府的独裁统治和政治迫害。从1927年到1936年,创作了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收辑在《坟》、《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遗》等专集中。鲁迅的一生,对中国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乙种)、《莽原》、《语丝》、《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外国进步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著名的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大量的古典文学,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整理《嵇康集》,辑录《会稽郡故书杂录》、《古小说钩沈》、《唐宋传奇录》、《小说旧闻钞》等……   1936年10月19日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上海民众上万名自发举行公祭、送葬,葬于虹桥万国公墓。1956年,鲁迅遗体移葬虹口公园,毛泽东为重建的鲁迅墓题字。   1938年出版《鲁迅全集》(二十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鲁迅著译已分别编为《鲁迅全集》(十卷),《鲁迅译文集》(十卷),《鲁迅日记》(二卷),《鲁迅书信集》,并重印鲁迅编校的古籍多种。1981年出版了《鲁迅全集》(十六卷)。北京、上海、绍兴、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鲁迅纪念馆等。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鲁迅的作品充实了世界文学的宝库,被译成英语、日语、俄语、西班牙语、法语、德语、阿拉伯语、世界语等5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拥有广大的读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10-08
复旦大学,暨南大学,大夏大学,中华大学,光华大学等。   十二月应大学院院长蔡元培之聘,任特约著作员。同月《唐宋传奇集》上册出版。   1928年 四十八岁   二月《小约翰》印成。同月为《北新月刊》译《近代美术潮论》,及《语丝》编辑。《唐宋传奇集》下册印成。   五月往江湾实验中学讲演,题曰:《老而不死论》。   六月《思想·山水·人物》译本出。《奔流》创刊号出版。   十一月短评《而已集》印成。   1929年 四十九岁   一月与王方仁,崔真吾,柔石等合资印刷文艺书籍及木刻《艺苑朝花》,简称朝花社。   五月《壁下译丛》印成。同月十三,北上省亲。并应燕京大学,北京大学,第二师范学院,第一师范学院等校讲演。   六月五日回抵沪上。同月卢那卡尔斯基作《艺术论》译成出版。   九月二十七日晨,许广平生一男。   十月一日名孩子曰海婴(周海婴)。同月为柔石校订中篇小说《二月》。同月卢那卡尔斯基作《文艺与批评》译本印成。   十二月往暨南大学讲演。   1930年 五十岁   一月朝花社告终。同月与友人合编《萌芽》月刊出版。开始译《毁灭》。   二月“自由大同盟”开成立会。   三月二日参加“左翼作家连盟成立会”。此时浙江省党部呈请通缉“反动文人鲁迅”。“自由大同盟”被严压,先生离寓避难。同时牙齿肿痛,全行拨去,易以义齿。四月回寓。与神州光社订约编译《现代文艺丛书》。   五月十二日迁入北四川路楼寓。   八月往“夏期文艺讲习会”讲演。同月译雅各武莱夫长篇小说《十月》讫。   九月为贺非校订《静静的顿河》毕,过劳发热。   同月十七日,在荷兰西菜室,赴数友发起之先生五十岁纪念会。   十月四五两日,与内山完造同开“版画展览会”于北四川路“购买组合”第一店楼上。同月译《药用植物》讫。   十一月修正《中国小说史略》。   1931年 五十一岁   一月二十日柔石被逮,先生离寓避难。   二月梅斐尔德《士敏土之图》印成。   同月二十八日回旧寓。   三月,先生主持“左联”机关杂志《前哨》出版。   四月往同文书院讲演,题为:《流氓与文学》。   六月往日人“妇女之友会”讲演。   七月为增田涉讲解《中国小说史略》全部毕。同月往“社会科学研究会”演讲《上海文艺之一瞥》。   八月十七日请内山嘉吉君教学生木刻术,先生亲自翻译,至二十二日毕。二十四日为一八艺社木刻部讲演。   十一月校《嵇康集》以涵芬楼景印宋本。同月《毁灭》制本成。   十二月与友人合编《十字街头》旬刊出版。   1932年 五十二岁   一月二十九日遇战事,在火线中。次日避居内山书店。   二月六日,由内山书店友护送至英租界内山支店暂避。   四月编一九二八及二九年短评,名曰:《三闲集》。编一九三〇年至三一年杂文,名曰:《二心集》。   五月自录译著书目。   九月编译新俄小说家二十人集上册讫,名曰:《竖琴》。编下册讫,名曰:《一天的工作》。   十月排印《两地书》。   十一月九日,因母病赴平。同月二十二日起,在北京大学,辅仁大学,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师范大学,中国大学等校讲演。   1933年 五十三岁   一月四日蔡元培函邀加入“民权保障同盟会”,被举为执行委员。   二月十七日蔡元培函邀赴宋庆龄宅,欢迎萧伯纳。   三月《鲁迅自选集》出版于天马书店。同月二十七日移书籍于狄思威路,税屋存放。   四月十一日迁居大陆新村九号。   五月十三日至德国领事馆为“法西斯蒂”暴行递抗议书。   六月二十日杨铨被刺,往万国殡仪馆送殓。时有先生亦将不免之说,或阻其行,先生不顾,出不带门匙,以示决绝。   七月,《文学》月刊出版,先生为同人之一。   十月先生编序之《一个人的受难》木刻连环图印成。同月“木刻展览会”假千爱里开会。又短评集《伪自由书》印成。   1934年 五十四岁   一月《北平笺谱》出版。   三月校杂文《南腔北调》,同月印成。   五月,先生编序之木刻《引玉集》出版。   八月编《译文》创刊号。同月二十三日,因熟识者被逮,离寓避难。   十月《木刻纪程》印成。   十二月十四夜脊肉作痛,盗汗。病后大瘦,义齿与齿龈不合。同月短评集《准风月谈》出版。   1935年 五十五岁   一月译苏联班台莱夫童话《表》毕。   二月开始译果戈理《死魂灵》。   四月《十竹斋笺谱》第一册印成。   六月编选《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并作导言毕,印成。   九月高尔基作《俄罗斯的童话》译本印成。   十二月编瞿秋白遗著《海上述林》上卷。   十一月续写《故事新编》。   十二月整理《死魂灵百图》木刻本,并作序。   1936年 五十六岁   一月肩及肋均大痛。同月二十日与友协办之《海燕》半月刊出版。又校《故事新编》毕,即出书。   二月开始续译《死魂灵》第二部。   三月二日下午骤然气喘。   四月七日往良友公司,为之选定《苏联版画》。同月编《海上述林》下卷。   五月十五日再起病,医云胃疾,自后发热未愈,三十一日,史沫特莱女士引美国邓医生来诊断,病甚危。   六月,从委顿中渐愈,稍能坐立诵读。可略作数十字。同月,病中答访问者《论现在我们的文学运动》。又《花边文学》印成。   七月,先生编印之《凯绥·珂勒惠支版画选集》出版。   八月,痰中见血,为《中流》创刊号作小文。   十月,体重八十八磅,较八月一日增约二磅。契诃夫作《坏孩子和别的奇闻》译本印成。能偶出看电影及访友小坐。   八日往青年会观第二回“全国木刻流动展览会”。   十七日出访鹿地亘及内山完造。   十八日未明前疾作,气喘不止。修书一封,托内山完造请医,此为绝笔。   十九日上午五时二十五分逝世。
编辑本段人物名言
诗句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第2个回答  2011-10-19
鲁迅,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今年是他诞辰120周年。鲁迅原名阿张、周樟寿、豫山、周树人,1881年9月出生于浙江绍兴。当时其祖父周福清在京做官,当抱孙的喜讯传到他那里时,恰巧张之洞来访,于是其祖父便以所遇为孙取名“阿张”,之后又以同音异义的字取作大名“樟寿”,号“豫山”。鲁迅7岁进私塾就以此为名。绍兴话“豫山”和“雨伞”音近,同学们常以此取笑他,便请祖父改名,后改名豫亭,再改豫才。1898年,17岁的鲁迅离开了家乡,来到南京,投奔一个名叫椒生的叔祖,入了江南水师学堂。

周椒生本人在水师学堂做官,却对这种洋务学堂极为蔑视,认为本族的后辈不走光宗耀祖的正路,而跑到这里来准备当一名摇旗呐喊的水兵,实在有失“名门”之雅。为了不给九泉之下的祖宗丢脸,他觉得鲁迅不宜使用家谱中的名字,遂将“樟寿”的本名改为“树人”,取“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之意。

1918年5月,在钱玄同的激励和介绍下,鲁迅在《新青年》第4卷第5号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首次使用笔名“鲁迅”。在“鲁迅”之前,还曾用过“迅行”的笔名。鲁迅一生用了140多个笔名,而以笔名“鲁迅”闻达于天下。

许寿裳曾对此作过解释:“(一)母亲姓鲁,(二)周鲁是同姓之国,(三)取愚鲁而迅速之意。”
第3个回答  2011-10-11
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祖籍河南省汝南县。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我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也是我国新文化战线上的一面光辉的旗帜。原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1918年5月,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我国现代文学上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热风》《坟》《二心集》《华盖集》等。《故乡》这篇文章是他1919年12月回故乡的亲身经历。
第4个回答  2011-10-17
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浙江绍兴人,字豫才。原名周樟寿,1898年改为周树人,字豫山、豫亭。以笔名鲁迅闻名于世。鲁迅的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评论、散文、翻译作品,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毛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头发像刷子一样直竖着,浓密的胡须形成了一个隶书的“一”字。

中文名: 周树人
别名: 原名树人,又名樟寿,后改名豫才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浙江省绍兴府会稽县
出生日期: 1881年9月25日
逝世日期: 1936年10月19日
职业: 文学家,思想家,评论家
毕业院校: 南京路矿学堂,仙台医学专门学校
主要成就: 领导新文化运动
代表作品: 《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狂人日记》《朝花夕拾》
身高: 161厘米
重要事件 : 新文化运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