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诗人诺贝尔文学奖?

如题所述

你好!
北京时间6日19时,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11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80岁的瑞典诗人托马斯·特兰斯特勒默。文学奖评审委员会认定,特兰斯特勒默的作品触发画面感,且“凝练而通透”,促使读者对现实形成“全新理解”。

特兰斯特勒默是第8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瑞典人,也是1974年以来首位获得这一奖项的瑞典人。据委员会介绍,“特兰斯特勒默的多数诗集带有一个特点,显现为简练、具体而苦涩的隐喻……在他最近的诗集中,特兰斯特勒默的风格已经转变,篇幅更为简短,凝练程度更高”。除大量使用隐喻,他的作品“富于画面感,似以简单图形勾画日常生活和自然”。

瑞典文学院常任秘书彼得·恩隆德说,特兰斯特勒默的作品涉及“死亡、历史和记忆”,这些元素“看着我们、造就我们,让我们变得重要,因为人类本身就是一种牢笼,所有这些元素汇集在一起……因此,当你阅读特兰斯特勒默的诗时,你从不会感觉渺小”。

特兰斯特勒默多次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一直是热门得奖人。199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沃尔科特曾说:“瑞典文学院应毫不犹豫地把诺贝尔文学奖颁发给特兰斯特勒默,尽管他是瑞典人。”

特兰斯特勒默将在12月10日获得奖金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146万美元)。

■简介

特兰斯特勒默1931年出生于瑞典斯德哥尔摩,他兼具诗人、心理学家、翻译家的身份。1990年,特兰斯特勒默因患脑溢血使语言功能受到阻碍,但此后他又奇迹般恢复。1996年,他发表的《悲伤吊篮》尤其富有艺术性。特兰斯特勒默也是一位业余音乐家,他会弹风琴和钢琴。从1954年发表处女诗集《17首诗》至今,特兰斯特勒默共发表163首诗,大多为短诗。

■赏析

牧歌

我继承了一座我很少去的黑色森林。/但一天,死者和活人换位的时刻到来。/森林活跃起来。/我们并非没有希望。/那些最棘手的案子虽经过许多警察的努力,仍悬而未了。/我们生活的某一角落也有一个悬而未了的爱,我继承了一座黑色森林,但今天我走入了另一座:明亮的森林。/所有活着的都在歌唱摇头晃尾爬行!/这是春天。空气十分强壮。/我持有遗忘大学的毕业证书,而且两袖清风,像晾衣绳上的衬衣。

实际上,托马斯至今一共才发表了163首诗。“但就是这区区163首诗,足以使特兰斯特勒默跻身当代欧洲超一流大诗人的行列。他的诗不仅短,写的速度还极慢。”浙江大学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研究所所长吴笛说,正是对文字精准的极端强调,特兰斯特勒默四到五年出一本诗集,每本诗集一般不超过二十首诗,平均一年写两到三首诗。

“理解他的思想之后,大声地念,把他的音感音律弄透,然后再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吴笛和他的老师同学一起,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编过托马斯的诗歌,他说为了在翻译中将特兰斯特勒默诗中隐喻的思想表达出来,他往往采用大声念的方式。

《托马斯·特兰斯特勒默全集》的中文译者李笠打了个比方,认为特兰斯特勒默的诗有点像中国的王维。“但他是一种对后工业社会的直观感受,王维写的‘鸟鸣山更幽’这种意境,在特兰斯特勒默的诗中也有,但他写的是‘直升机嗡嗡的声音让大地宁静’,这种力度是前者无法比拟的。”来自:求助得到的回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10-08
托马斯·特兰斯特罗默(Tomas Tranströmer,1931年4月15日-,出生于瑞典斯德哥尔摩)是当今瑞典最优秀的诗人之一,也是一个心理学家和翻译家。他著有诗集十余卷,并曾被翻译成三十多国的文字,特别是荷兰语、英语和匈牙利语。现时与太太莫妮卡同于首都斯德哥尔摩以西四十公里的韦斯特罗斯居住。特兰斯特罗默于1954年出版了他的第一本诗集《诗十七首》,在瑞典诗坛引起轰动,成为20世纪五十年代瑞典诗坛上的一大亮点,成名以后陆续出版了诗集《路上的秘密》(1958)、《完成一半的天堂》(1962)、《钟声与辙迹》(1966)、《在黑暗中观看》(1970)、《路径》(1973)、《真理障碍物》(1978)及《狂野的市场》(1983)、《给生者与死者》(1989)、《悲哀的威尼斯平底船》(1996)等,获得了多项国际及瑞典国内的文学类奖项,颇有国际影响。
特兰斯特罗默曾多次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2011年终於获奖,理由是「因为经过他那简练、透通的意象,让我们用崭新的方式来体验现实世界

生平

特兰斯特罗默的父亲是一位记者,母亲是一位教师,两人离婚后他随母亲长大[2][3]。一开始他想成为自然科学家或考古学家。中学毕业后他在斯德哥尔摩大学学心理学,1956年他毕业。此后四年中他留校研究历史、宗教和文学[2]。后来他转到一个青少年拘留所做心理学家。
1965年他与夫人和孩子一起搬到斯德哥尔摩以西40千米处的小城韦斯特罗斯,并一直居住至今。他在那里获得了很高的声誉,以至于1997年当地政府建立了一个以他命名的特兰斯特罗默文学奖。1980年特兰斯特罗默退休,此前他在瑞典国家劳工部做工作方面的心理学家。
1954年特兰斯特罗默首次发表了他的《十七首诗》(17 dikter)。在这些诗中他还试写过白体诗,但后来他更喜欢自由诗。此后他于1958年和1966年又发表了两部书,在这两部书中他描写了到西班牙、巴尔干半岛、非洲和美国旅游的经历。音乐在他的诗中也起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比如他对爱德华·格里格的描写,或者他写访问博物馆的诗,比如《一个来自贝宁的人》是他看了维也纳民族艺术博物馆非洲艺术部分后的感受。
特兰斯特罗默与美国诗人罗伯特·勃莱是好友,两人互相翻译对方的作品,并将对方的作品收录到自己的书里。
1990年特兰斯特罗默患脑溢血使他的语言功能受到阻碍,但此后他又恢复过来了。1996年他发表的《悲伤吊篮》(Sorgegondolen)尤其富有艺术性。特兰斯特罗默也是一位业余音乐家,他会弹风琴和钢琴。他最新的诗集是2004年发表的,内容是死亡、其预兆和经验。
[编辑]评价与影响

托马斯·特兰斯特罗默的诗非常紧密,他使用很少的字来表达非常强烈的感情。他使用许多联想的手段。由于他用词非常少,他在50年代就已经达到了日本俳句的要求。在这里词不是诗的组成部分,而是音节。
在结构上特兰斯特罗默从一开始就使用大胆的比喻,自由的节奏和古诗的结构。他的用语比较温和,不强硬,他的风格简单,但节奏性非常强,通过令人意外的诗句和联想非常吸引人。
在内容上特兰斯特罗默很少描写自然景象或抽象的哲学思考,他一般描写对日常生活的反想。在这里他既不描写对媒介报道的世界大事,也不描写内心的冲突,他集中在人与人之间交往的瞬间。德国电台评论他的诗“充满了味道、颜色、振动和杂音”。
从文学史的观点上来看他与保尔·瓦莱里的“纯诗”相近。他有点“为艺术而艺术”的味道,但超出了纯粹的完美主义,而是“心理地、逻辑地自问”。他的诗无法规入一个流派。
[编辑]荣誉

托马斯获得的一些主要荣誉如下:
1966: Bellmanpriset (Bellmanpriset) (瑞典)
1981: Petrarca-Preis (德国)
1990: Neustadt International Prize for Literature (美国)
1991: Nordic Prize of the Swedish Academy (Svenska Akademiens nordiska pris) (瑞典)
1992: Horst Bienek Prize for Poetry (Horst-Bienek-Preis für Lyrik) (德国)
1996: Augustpriset, for Sorgegondolen (瑞典)
2003: Struga Poetry Evenings Golden Wreath (马其顿)
2007: The Griffin Trust, 终身成就奖 (Griffin Poetry Prize) (加拿大)
2011: 诺贝尔文学奖 (瑞典)
[编辑]中译本

《特朗斯特罗姆诗全集》 李笠译 南海出版公司(2001) ISBN 9787544218122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