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的生平简介

如题所述

老舍的生平简介:

1899年老舍生于北京。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战争中。全家靠母亲替人洗衣裳做活计维持生活。

1918年毕业,被派任到方家胡同小学当校长。两年之后,晋升为京师教育局北郊劝学员,但是由于很难和教育界及地方上的旧势力共事,很快便主动辞去了这份待遇优厚的职务,重新回到学校教书。

1922年,受礼加入基督教,后在天津南开中学教国文,并在北京教育会、北京地方服务团工作。

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亚非学院讲师。

1929年夏,离英回国,在新加坡直流半年,任中学教员。

1930年,回国任齐鲁大学教授,边写作边教学。

1938年,老舍被选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常务理事兼总务部主任,对内主持日常会务,对外代表“文协”,并全面负责总会的领导工作。

1953年,当选为全国文联主席,作协副主席。

1957年,《茶馆》发表于《收获》第一期。

1966年,文革中不忍屈辱,自沉于北京太平湖。

1978年,老舍得到平反,恢复“人民艺术家”的称号。墓碑上刻写着老舍的一句话:“文艺界尽责的小卒,睡在这里。”

扩展资料:

老舍的故居,就在灯市口西街的丰富胡同。王府井向北,再往西一拐就是灯市口西街,以前叫廼兹府大街。

丰富胡同就在灯市口西街路北,胡同很窄,把口的一座小院,便是老舍的家。1949年底老舍从美国归来后,买下了这座院子,在此居住了17年。他一生颠沛流离,晚年归乡,这里是他除出生地外,住得最久的一处。

小院的门并不是开在中轴线上,而是开在正房方向的东南角。据说,风水学要求按照八卦“巽”的方向开门,取“坎宅巽门”之意,“巽”就是东南方向。院子总共300余平方米,院内两棵柿子树是老舍当年亲手种下的,因此被他称作“丹柿小院”。

北面三间为正房,两边各有一间耳房。东面的耳房就是老舍的书房,书房内的光线很暗,书桌对着门,背后是嵌在墙里的大书架。

书桌是硬木的,桌面嵌着青色大理石,上面放着文房用品,其中有齐白石为他刻的印章,冯玉祥将军送他的圆形玉石印泥盒,有他收藏的清朝文人李渔的砚台,上面刻有“笠翁李渔书画砚”字样。

还有一个黄铜做的烛台,似乎是美国带回来的,烛台上面有一个打棒球的小人雕像。桌面上当然少不了月份牌,日期还停留在“1966年8月24日,星期三,阴历八月初九”。

40多年前的这个日子,老舍离开了自己的家,再也没有回来。

从积水潭向北,穿过今天的二环路,在积水潭桥的西北角就是原来的太平湖,那是老舍的目的地。这个小湖早被填平,成为地铁公司的“太平湖车辆段”,透过围墙可以看到里面的蓝色地铁机车。

这里比起积水潭来野趣更浓,当时水面有迎风摇曳的荷花,水边芦苇繁茂,时有野鸭、水鸟从苇丛中飞起。从丰富胡同的丹柿小院出发,走到太平湖约8公里多。

老舍腿脚不好,一路上走走停停,要花上大半天。在湖边的长椅上,他呆呆坐着,直到天黑后,才站起身走进了平静的湖水。没有人看到他是怎样被淹没的。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人民艺术家”老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4
  老舍简介
  老舍 (1899~1966)

  现、当代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絮青,鸿来、非我等。满族,北京人。出生于一个贫民家庭。老舍1918年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后任小学校长和中学教员。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汉语讲师,老舍阅读了大量英文作品,并从事小说创作, 1926年加入文学研究会。老舍1930年回国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抗日战争爆发后南下赴汉口和重庆。1938年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老舍被选为理事兼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日常工作。在创作上,以抗战救国为主题,写了各种形式的文艺作品。老舍1946年应邀赴美国讲学1年,期满后旅居美国从事创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应召回国,老舍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等职。参加政治、社会、文化和对外友好交流等活动,注意对青年文学工作者的培养和辅导,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文化大革命”初期因被迫害而弃世。

  著作书目:
  《老张的哲学》(长篇小说)1928,商务
  《赵子曰》(长篇小说)1928,商务
  《二马》(长篇小说)1931,商务
  《文学概论讲义》(理论)1931,齐鲁大学文学院
  《小坡的生日》(长篇小说)1934,生活
  《猫城记》(长篇小说)1933,现代
  《离婚》(长篇小说)1933、良友
  《老舍幽默诗文集》 1934,的代
  《赶集》(短篇小说集)1934,良友
  《樱海集》(短篇小说集)19Z9,人间
  《蛤藻集》(短篇小说集)1936,开明
  《老牛破车》(创作经验)1937,人间
  《三团一》(曲艺集)1938,重庆独立出版公司
  《骆驼样子》(长篇小说)1939,人间;修改本,1955,人文
  《火车集》(短篇小说集)1939,上杂
  《残雾》(话剧)1940,商务
  《文博士》(长篇小说,又名《选民》)1940,香港作者书社
  《张自忠》(话剧)1941,华中图书公司
  《大地龙蛇》(话剧)1941,国民图书出版社
  《剑北篇》(诗集)1942,文艺奖金管理委员会出版部
  《归去来兮》(话剧)1943,作家书屋
  《国家至上》(话剧)与宋之的合著,1943,南方印书馆
  《谁先到了重庆》(话剧)1943,重庆联友出版社
  《桃李春风》(话剧,又名《金声玉报》)与赵清阁合著, l943,中西书局
  《贫血集》(短篇小说集)1944.文聿出版社
  《火葬》(长篇小说)1944,晨光
  《惶惑》(长篇小说,又名《四世同堂》第1部)1944,良友
  《偷生》(长篇小说,又名《四世同堂》第2部)1946,晨光
  《东海巴山集》(短篇小说集)1946,新丰出版社
  《微神集》(短篇小说集)1947,晨光
  《月牙集》(短篇小说集) l948,晨光
  《方珍珠》(话剧)1950:晨光
  《龙须沟》(话剧)1951,大众
  《老舍选集》 1951,开明
  《春华秋实》(话剧)1953,人文
  《老舍短篇小说选》 19567,人文
  《福星集》(散文集)1958,北京
  《茶馆》(话剧)1958,戏剧
  《上任》(短篇小说)1958,作家
  《四世同堂》(长篇小说,又名《惶惑》、《偷生》、《饥荒》三部曲)上下册,1959,百花;l—3部,四川人民
  《正红旗下》(长篇小说),人文
  《老舍小说集外集》 1982,北京
  《老舍文艺评论集》 1982,安徽人民
  《老舍选集》(1—4卷)1982,四川人民
  《老舍戏剧全集》(1一4卷)1982,戏剧
  《老舍新诗选》 1983,花山
  《四世同堂补篇》(长篇小说)1983,百花
  《老舍散文选》 1984,百花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2-03-06
1899年老舍生于北京。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战争中。全家靠母亲替人洗衣裳做活计维持生活。
1918年毕业,被派任到方家胡同小学当校长。两年之后,晋升为京师教育局北郊劝学员,但是由于很难和教育界及地方上的旧势力共事,很快便主动辞去了这份待遇优厚的职务,重新回到学校教书。
1922年,受礼加入基督教,后在天津南开中学教国文,并在北京教育会、北京地方服务团工作。
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亚非学院讲师。
1929年夏,离英回国,在新加坡直流半年,任中学教员。
1930年,回国任齐鲁大学教授,边写作边教学。
1938年,老舍被选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常务理事兼总务部主任,对内主持日常会务,对外代表“文协”,并全面负责总会的领导工作。
1953年,当选为全国文联主席,作协副主席。
1957年,《茶馆》发表于《收获》第一期。
1966年,文革中不忍屈辱,自沉于北京太平湖。
1978年,老舍得到平反,恢复“人民艺术家”的称号。墓碑上刻写着老舍的一句话:“文艺界尽责的小卒,睡在这里。”
第3个回答  2011-10-08
老舍字舍予,姓“舍予”(shu)
第4个回答  2019-10-10

济南的冬天作者简介,老舍笔下的第二故乡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