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中作者是怎样通过激烈的矛盾斗争来刻画人物性格的?

如题所述

  鸿 门 宴

  教学目的:

  1、准确概括文章的故事情节。

  2、领略鸿门宴中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

  3、体会司马迁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重点:

  鸿门宴中的情节安排

  教学难点:

  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方法:

  讲授法、分析法

  一、导课

  鸿门宴拉开漫长激烈的“楚汉相争”的序幕,今天我们重温这段历史,感受当时情势的剑拔弩张。

  二、回顾情节

  三、以宴中为例,感受情节安排的特点:

  刘项晤面,项羽“善遇之”,与之同饮。但实际上,主宾各怀计谋。

  第二天,刘邦卑词“谢罪”,说了一番谎话后,听得项羽洋洋得意,不仅原谅了刘邦,请他喝酒,而且把自己所得情报的来源也说了出来,以表明自己对刘邦并无成见。表面看,双方均有和解之意。

  宴会开始后,范增蓄意杀死刘邦,数目项王,举起玉玦示意,暗示项羽杀掉刘邦。(一起)

  项羽未觉察项伯徇私通敌,完全相信了项伯的劝告及刘邦的表白,便“默然不应”。范增怕失去时机,乃叫项庄以舞剑为由,趁机刺杀刘邦,二人拔剑对舞,一攻一守,心照不宣。宴席间充满杀机,形势极为严峻。(二起)

  此时,张良如坐针毡,到军门找樊哙,樊哙持剑盾闯帐,怒视项羽,并予以斥责,情节发展到高潮,紧张的气氛达到了极点。(三起)

  可是,事情却出乎读者意料,紧张的气氛竟逐步缓和下来。

  项羽对贸然闯入的樊哙不但不怒,反赞其为壮士。(一落)

  樊哙指责项羽,项王未有以应,并赐坐。(二落)

  帐内饮酒,帐外刘邦与手下密谋。(三落)

  刘邦回营,张良献礼,项羽受壁。(四落)

  范增预言。(五落)

  四、感受司马迁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一)作者善于通过激烈的矛盾斗争来刻画人物性格。

  刘、项争王问题上;

  项羽内部的杀不杀刘邦的问题上;

  项羽的个人问题。

  (二)对比手法

  项羽:恃勇骄横 刚愎自用 任人唯亲 自绝内应

  刘邦:忍辱负重 采纳意见 任人唯贤 争取内应

  (座次) (谋士) (用人) (策略)

  (三)个性化的语言、动作

  “人有其性情,人有其声口”。如《水浒传》中,李逵第一次见宋江,就问戴宗:“哥哥,这黑汉子是谁?”只有李逵这样的人才能说出这样的话。再如《红楼梦》贾府看戏,凤姐指着戏台上的一个小旦说:“这孩子打扮起来活像一个人。”众人都知识凤姐指的是黛玉,只不肯说出来,湘云却直言不讳地说:“我知道,像林姐姐。”她的心直口快就表现出来了。

  本文樊哙的勇猛、豪爽、粗中有细;

  项羽开篇的大怒;范增的撞而破。

  五、欣赏《亮剑》片段。

  六、作业

  弄清楚“鸿门宴”的含义

  七、总结

  项羽骑着日行千里的骏马,挥动着泛着寒光的利剑,凭着一身男儿胆,蓄满足够的杀气与豪气,举起战刀,一刀吹出一个故事,一刀砍出一段历史,即使败了,也败得壮美!

  板书:

  鸿门宴

  一、波澜起伏的情节设置。

  二、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展现人物性格。

  三、用对比突出人物性格。

  四、个性化的语言和动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