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战略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如题所述

一、经营范围

经营范围反映出企业目前与其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程度,又反映出企业计划与外部环境发生作用的要求。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应该根据自己所处的行业、自己的产品和市场来确定经营范同。

企业确定经营范围的方式可以有多种形式。从产品角度来看,企业可以按照自己产品系列的特点来确定经营范围,如钢铁公司。企业还可以根据产品系列的技术来确定自己的经营范围,如自动化仪表公司。

二、资源配置

资源配置是指企业过去和目前资源和技能组合的水平和模式。资源配置的优劣状况会极大地影响企业实现自己目标的程度。因此,资源配置又被视为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

资源配置是企业现实生产经营活动的支撑点。企业只有采用其他企业很难模仿的方法,取得并运用适当的资源,形成独具特色的技能,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

三、竞争优势

竞争优势是指企业通过其资源配置的模式与经营范围的正确决策,所形成的与其竞争对手不同的市场竞争地位。

竞争优势既可以来自企业在产品和市场的地位,也可以来自企业对特殊资源的正确运用。具体来说,竞争优势可来源于三大层次:

第一,通过兼并方式,谋求并扩张企业的竞争优势;

第二,进行新产品开发并抢在对手之前将产品投放市场;第三,保持或提高竞争对手的进入壁垒,如利用专利和技术壁垒等。

四、协同作用

协同作用是指企业从资源配置和经营范围的决策中所能发现的各类共同努力的效果。即分力整体大于各分力简单相加之和。在企业管理中,企业总体资源的收益要大于部分资源收益之和,即“1+1>2”的效果。

扩展资料

战略是一套一体化的一致承诺和行动,旨在利用核心竞争力获取竞争优势。体现于使命和目标之中的企业的根本目的须与企业战略区分开;相反,战略成为了达到企业目的的工具。 

结构 、 过程、 激励系统以及职能政策等组织安排都支持战略,但不能界定企业战略。战略领导者运用战略分析工具, 如分析产业、市场、竞争者以及内部优势和劣势,来帮助他们决定企业战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企业战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2-27

企业战略主要有经营范围、资源配置、竞争优势、协同作用四个要素组成:

1、经营范围

经营范围是指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领域。它是企业所处的行业,自己的产品和市场等所涉及的生产经营范围,反映企业目前与其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程度,也反映企业计划与外部环境发生作用的要求。

2、资源配置

资源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包括实物资源、货币资源、人力资源、技术专利、商标信誉等。资源配置是指企业过去和目前资源和技能配置所达到的水平和模式。资源配置的好坏会极大地影响企业实现自己目标的程度。

因此,资源配置又称为企业的特殊能力。资源配置的目的,是要通过适当的使用资源,来形成特殊技能,以便更好地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反之,如果企业资源配置不当,就会影响企业的经营能力,影响企业的生产和发展。

3、竞争优势

竞争优势是指企业通过其资源配置的模式与经营范围的决策,在市场上形成的与其竞争对手不同的竞争地位。

竞争优势既可以来自企业在产品和市场上的地位,也可以来自企业对特殊资源的正确运用。一般来说,产品和市场的定位对于企业总体战略来讲相当重要,而资源配置则为经营战略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4、协同作用

在制定战略时,企业力求利用已有的设备、专利、生产技术、销售网络、商标等,进行合理组合,以形成相互协同作用。即要实现各经营单位1之间的优势互补,达到1+1≥2的整体效应。即企业总体资源所带来的总收益,要大于各部分资源收益之和。

第2个回答  2011-09-17
  战略管理的四要素
  战略管理,主要是指战略制定和战略实施的过程。一般说来,战略管理包含四个关键要素:   战略分析——了解组织所处的环境和相对竞争地位;   战略选择——战略制定、评价和选择;   战略实施——采取措施发挥战略作用;   战略评价和调整———检验战略的有效性。   1、战略分析的主要目的是评价影响企业目前和今后发展的关键因素,并确定在战略选择步骤中的具体影响因素。   战略分析包括三个主要方面:   其一,确定企业的使命和目标。它们是企业战略制定和评估的依据。   其二,外部环境分析。战略分析要了解企业所处的环境(包括宏观、微观环境)正在发生哪些变化,这些变化给企业将带来更多的机会还是更多的威胁。   其三,内部条件分析。战略分析还要了解企业自身所处的相对地位,具有哪些资源以及战略能力;还需要了解与企业有关的利益和相关者的利益期望,在战略制定、评价和实施过程中,这些利益相关者会有哪些反应,这些反应又会对组织行为产生怎样的影响和制约。   2、战略分析阶段明确了“企业目前状况”,战略选择阶段所要回答的问题是“企业走向何处”。   首先需要制定战略选择方案。在制定战略过程中,当然是可供选择的方案越多越好。企业可以从对企业整体目标的保障、对中下层管理人员积极性的发挥以及企业各部门战略方案的协调等多个角度考虑,选择自上而下的方法、自下而上的方法或上下结合的方法来制定战略方案。   第二步是评估战略备选方案。评估备选方案通常使用两个标准:一是考虑选择的战略是否发挥了企业的优势,克服劣势,是否利用了机会,将威胁削弱到最低程度;二是考虑选择的战略能否被企业利益相关者所接受。需要指出的是,实际上并不存在最佳的选择标准,管理层和利益相关团体的价值观和期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战略的选择。此外,对战略的评估最终还要落实到战略收益、风险和可行性分析的财务指标上。   第三步是选择战略。即最终的战略决策,确定准备实施的战略。如果由于用多个指标对多个战略方案的评价产生不一致时,最终的战略选择可以考虑以下几种方法:   (1)根据企业目标选择战略。企业目标是企业使命的具体体现,因而,选择对实现企业目标最有利的战略方案。   (2)聘请外部机构。聘请外部咨询专家进行战略选择工作,利用专家们广博和丰富的经验,能够提供较客观的看法。   (3)提交上级管理部门审批。对于中下层机构的战略方案,提交上级管理部门能够使最终选择方案更加符合企业整体战略目标。   最后是战略政策和计划。制定有关研究与开发、资本需求和人力资源方面的政策和计划。   3、战略实施就是将战略转化为行动。   主要涉及以下一些问题:如何在企业内部各部门和各层次间分配及使用现有的资源;为了实现企业目标,还需要获得哪些外部资源以及如何使用;为了实现既定的战略目标,需要对组织结构做哪些调整;如何处理可能出现的利益再分配与企业文化的适应问题,如何进行企业文化管理,以保证企业战略的成功实施等等。   4、战略评价就是通过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审视战略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战略调整就是根据企业情况的发展变化,即参照实际的经营事实、变化的经营环境、新的思维和新的机会,及时对所制定的战略进行调整,以保证战略对企业经营管理进行指导的有效性。包括调整公司的战略展望、公司的长期发展方向、公司的目标体系、公司的战略以及公司战略的执行等内容。   企业战略管理的实践表明,战略制定固然重要,战略实施同样重要。一个良好的战略仅是战略成功的前提,有效的企业战略实施才是企业战略目标顺利实现的保证。另一方面,如果企业没有能完善地制定出合适的战略,但是在战略实施中,能够克服原有战略的不足之处,那也有可能最终导致战略的完善与成功。当然,如果对于一个不完善的战略选择,在实施中又不能将其扭转到正确的轨道上,就只有失败的结果。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5-15
企业战略由六个要素组成,即经营范围、战略目标、战略行动、资源配置、竞争优势和协同作用。
第4个回答  2011-09-23
企业战略的发展方法有应急的方法和理性的方法。应急战略的最终目标不明确,其构成要素是在战略的执行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这种方法侧重于战略的管理流程。理性的方法也称为常规战略,是指企业先确定目标然后设计战略来实现目标,战略的规划在前实施在后。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