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散文《歌声》主要内容是什么急急急

如题所述

作者主要写了聆听丝竹乐器演奏的三曲轻音乐后的感受,描绘歌声,运用移觉这一艺术手法,把歌声“朦胧”的听觉形象,与触觉、视觉、听觉、等多种感觉形象,交叠在一起,构成一幅美不胜收的江南微雨图,散文韵味十足,令人神往。

作者把感情注入到这些事物中,通过移觉的手法将歌声完全转化成这些我们能够触摸得到的,看得到的,闻得到的物象。然后再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拟人手法把情与景、虚与实和谐统一起来,自然地展开联想。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歌声》作于1921年11月,是朱自清最早时期的散文。虽然是五百多字的小品,但他抒情散文的特点已显示在这里。

当时,朱自清在上海吴淞中国公学中学部教书。不久,中国公学闹起风潮,他被学校保守派撵走了。但仅仅几个月的上海生活,对他来说,很有意义。他在中国公学结识到一直敬爱的叶圣陶,两人意气相投,以后来往非常密切。中国公学还有一位诗人、朱自清的好友刘延陵。

他们三人一起商量,并和在北京的俞平伯联系,筹备创办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新诗杂志《诗》月刊。那时,朱自清是刚刚走上社会的二十三岁青年。他一方面确实感觉到反动派对他们的精神上的重压,一方面又因为遇到新文学运动上的知己朋友,心里洋溢着青春的热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24
1.写作者聆听丝竹乐器演奏的三曲轻音乐后的感受.2.既是写作者的感受,又是在引出下文.3.从触觉、视觉、味觉、嗅觉等写声音,运用了通感手法,还运用了联想、象征、比喻、拟人等手法.4.浓厚的花香阵阵袭人,使人如有饥饿时要吞食食物一样,这是对香气浓重扑鼻的形象写法.
2016-02-22
0
其他回答 1条回答
梦碎了
静静的欣赏,如同身在歌声中,心随旋律转动。作者以清丽的笔调,运用生动形象的移觉手法,融入丰富的想像,引我进入了一个美妙的歌声境界。我惊叹歌声的魅力,更惊叹朱自清的出色描绘。
作用运用移觉,从触觉、视觉、嗅觉三方面来进行描绘。“霏霏的毛雨默然洒在我脸上,引起润泽,轻松的感觉。”“像爱人的鼻息吹着我的手一样。”“正如涂了一层薄薄的乳油;踏着只觉越发滑腻可爱了。”作者把歌声的轻柔之美化作可触及的物象,形象而具体,让我们亲身感受到了它的滋润、轻柔、滑腻细致。轻柔的歌声突然转向了低沉,于是作者又巧妙地一转笔锋,读者眼前出现了,“恬静的红,冷落的紫,和苦笑的白与绿。”歌声中淡淡的哀愁化成了眼前黯淡的花朵,让我们看到春的困倦,感受到了淡淡的哀伤。忽然“涓涓的东风只吹来一缕缕饿了似的花香;夹带着些潮湿的草丛的气息和泥土的滋味。”“又时时送过些新插的秧,少壮的麦,和成荫的柳树的清新的蒸气。”清新的花香混着泥土的气息,沁人心脾,让人精神为之一振。这正是歌声的轻快活力给人听觉的震撼。
散文意境的创造,要善于捕捉意象。在作品中,作者捕捉了滋润的春雨、轻柔的微风、油滑的涌道、黯淡的花朵、清新的花香、潮湿的泥气息、新栽的秧和少壮的麦的气息、柳树清新的蒸气。
作者把感情注入到这些事物中,通过移觉的手法将歌声完全转化成这些我们能够触摸得到的,看得到的,闻得到的物象。然后再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拟人手法把情与景、虚与实和谐统一起来,自然地展开联想。他把轻柔的歌声给人的享受比拟成春雨、春风的轻抚;把低沉的歌声比拟成黯淡的花色,芳香的“消歇”、“楞倦”;把心灵为之一振的歌声比拟成沁人心脾的花香、土香。
朱自清散文歌声
下面是小编为您带来的是朱自清散文歌声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昨晚中西音乐歌舞大会里“中西丝竹和唱”的三曲清歌,真令我神迷心醉了. 仿佛一个暮春的早晨.霏霏的毛雨默然洒在我脸上
第2个回答  2016-02-21
1.写作者聆听丝竹乐器演奏的三曲轻音乐后的感受.2.既是写作者的感受,又是在引出下文.3.从触觉、视觉、味觉、嗅觉等写声音,运用了通感手法,还运用了联想、象征、比喻、拟人等手法.4.浓厚的花香阵阵袭人,使人如有饥饿时要吞食食物一样,这是对香气浓重扑鼻的形象写法.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08-24
1.写作者聆听丝竹乐器演奏的三曲轻音乐后的感受.2.既是写作者的感受,又是在引出下文.3.从触觉、视觉、味觉、嗅觉等写声音,运用了通感手法,还运用了联想、象征、比喻、拟人等手法.4.浓厚的花香阵阵袭人,使人如有饥饿时要吞食食物一样,这是对香气浓重扑鼻的形象写法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