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有什么意义?

如题所述

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

政治方面:光绪皇帝下诏开放言路,就连普通的百姓都可以发表意见,同时撤销了很多衙门,精简机构,在制度上效仿康熙和乾隆的旧制。

经济建设:戊戌变法代表人物康有为强调工商立国,鼓励发展民办企业、农工商总局等,并且在各省设立分局,广泛地开展农会。

教育改革:戊戌变法期间所有的书院、社会、祠庙等都改成了学习西方的学堂,并且在省会设立了高等学堂,把中等中学设立在郡城,有很多私人开办的学堂也在鼓励下越来越多。为了增加人才,维新派还挑选了学生到日本游学。

军事方面:把原来的军事训练方法改成了西洋军史训练,将一些没有战斗力的老兵和残兵遣散,减少军粮,同时也不再学习弓、箭、剑,改为学枪炮。

戊戌变法的意义:

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符合中国历史发展趋势,具有进步意义。戊戌变法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激起了新一轮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的热潮。戊戌变法失败后,更多的年轻人出国留学,更多的西方学说被译介到中国,中国的思想界更为活跃。

扩展资料:

戊戌变法直接成为五四运动的前奏,为后来的五四运动的爆发埋下了思想上的种子,同时也为后来的辛亥革命的爆发打下了思想上的基础。

虽然这是一次失败的变法尝试,其中的某些变法内容以及变法倡导者的一些做法并不是我们所认同的,但是从整体上来看,它的影响不在于它本身的变法,而是在于它失败后的对于中国社会,中国民众以及中国思想界的巨大冲击和影响。

从长远来看,变法之路必然会在中国实行,但是快一步慢一步,早十年晚十年它的影响那都是巨大的,而这场变法的尝试推动了中国的大变,巨变它的历程前进了可能不只是十年,甚至更久,也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社会的更加迅速的发展,走出落后腐朽的泥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戊戌变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8-04-15
主要内容有:经济上,设立农工商局、路矿总局,提倡开办实业;修筑铁路,开采矿藏;组织商会;改革财政.政治上,广开言路,允许士民上书言事;裁汰绿营,编练新军.文化上,废八股,兴西学;创办京师大学堂;设译书局,派留学生;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这些革新政令,目的在于学习西方文化、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制度,发展资本主义,建立君主立宪政体,使国家富强.
第一,推动了清政府的自我改革。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慈禧太后带着光绪逃到西安,这给慈禧以惨痛教训。签订《辛丑和约》后,慈禧太后下令实行新政,其内容有编练新军;废科举,建学堂;奖励民办工厂;改革法制;派五大臣出洋考察,预备立宪;成立咨政院、咨议局等。其中有些改策已经超出了当年维新变法的内容。
  第二,激起了民众对满清政府的愤恨,推动知识分子由维新向革命转化。戊戌政变失败后,支持孙中山革命的人增多了,不少对清政府抱有幻想的知识分子转变为革命党人。
  第三,推动了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
  (1)、变法理论更加深入人心。人们普遍认为,不变没有出路,变是古今通理,中国还应该大变、全变。
  (2)、民主思想进一步传播。维新派只敢讲“民权”,承认人民有参与管理政治的权利,但是不敢讲“民主”,不肯承认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戊戌维新之后,民主思潮就充分发展起来了。

  (3)激起了新一轮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的热潮。戊戌维新失败后,更多的年轻人出国留学,更多的西方学说被译介到中国,中国的思想界更为活跃。
  第四,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前奏。戊戌维新后,新式文化事业勃兴,国内出现办学热,创办新式报刊热,出版新书热。戊戌时期,维新派为了对人民进行“启蒙”,曾提倡白话文和“小说界革命”。维新运动失败后,白话报刊更多出现,白话文得到更多提倡。除“小说界革命”外,维新派继续倡导“诗界革命”、“曲界革命”、“思想革命”、“道德革命”、“宗教革命”以至“史学革命”。这些,都开启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河。所以,严格地说,中国现代的新文化运动是从戊戌时期开始的。
  第五,它是一次政治改革运动,也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思想解放运动。在民族危机加剧的时刻维新派希望通过变法使中国走向强大,从而摆脱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同时也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维新派试图在政治上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在经济上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符合历史发展趋势。更也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潮流的解放。资产阶级接维新派提倡新学,主张兴民权,对封建思想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戊戌变法作为中国近代政治改革第一次积极有益的尝试,中国人民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反帝反封建斗争的一个驿站,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虽然历时短暂,却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经验和教训,深入分析其失败原因对于我们今天的改革事业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6-01-07
戊戌变法作为近代中国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具有进步意义。虽然被慈禧太后扼杀了,但也为13年之后爆发的辛亥革命打下了思想基础。
  第一,推动了清政府的自我改革。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慈禧太后带着光绪逃到西安,这给慈禧以惨痛教训。签订《辛丑和约》后,慈禧太后下令实行新政,其内容有编练新军;废科举,建学堂;奖励民办工厂;改革法制;派五大臣出洋考察,预备立宪;成立咨政院、咨议局等。其中有些改策已经超出了当年维新变法的内容。
  第二,激起了民众对满清政府的愤恨,推动知识分子由维新向革命转化。戊戌政变失败后,支持孙中山革命的人增多了,不少对清政府抱有幻想的知识分子转变为革命党人。
  第三,推动了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
  (1)、变法理论更加深入人心。人们普遍认为,不变没有出路,变是古今通理,中国还应该大变、全变。
  (2)、民主思想进一步传播。维新派只敢讲“民权”,承认人民有参与管理政治的权利,但是不敢讲“民主”,不肯承认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戊戌维新之后,民主思潮就充分发展起来了。

  (3)激起了新一轮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的热潮。戊戌维新失败后,更多的年轻人出国留学,更多的西方学说被译介到中国,中国的思想界更为活跃。
  第四,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前奏。戊戌维新后,新式文化事业勃兴,国内出现办学热,创办新式报刊热,出版新书热。戊戌时期,维新派为了对人民进行“启蒙”,曾提倡白话文和“小说界革命”。维新运动失败后,白话报刊更多出现,白话文得到更多提倡。除“小说界革命”外,维新派继续倡导“诗界革命”、“曲界革命”、“思想革命”、“道德革命”、“宗教革命”以至“史学革命”。这些,都开启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河。所以,严格地说,中国现代的新文化运动是从戊戌时期开始的。
  第五,它是一次政治改革运动,也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思想解放运动。在民族危机加剧的时刻维新派希望通过变法使中国走向强大,从而摆脱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同时也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维新派试图在政治上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在经济上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符合历史发展趋势。更也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潮流的解放。资产阶级接维新派提倡新学,主张兴民权,对封建思想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戊戌变法作为中国近代政治改革第一次积极有益的尝试,中国人民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反帝反封建斗争的一个驿站,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虽然历时短暂,却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经验和教训,深入分析其失败原因对于我们今天的改革事业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6-01-07
主要内容:发展工农业;训练新式陆海军;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等。同时规定,今后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