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怎样解释人类的起源?

如题所述

人类起源
对于人类的起源学者有学者的解释,其他宗教也有各自的记载。但是佛教中对于人类的起源有不同的讲述。在《长阿含经》中释伽牟尼佛讲述了人类的起源:
天地始终。劫尽坏时。众生命终皆生光音天。自然化生。以念为食。光明自照。神足飞空。其后此地尽变为水。无不周遍。当于尔时。无复日月星辰。亦无昼夜年月岁数。唯有大冥。其后此水变成大地。光音诸天福尽命终。来生此间。虽来生此。犹以念食。神足飞空。身光自照。于此住久。各自称言。众生。众生。其后此地甘泉涌出。状如酥蜜。彼初来天性轻易者。见此泉已。默自念言。此为何物。可试尝之。即内指泉中。而试尝之。如是再三。转觉其美。便以手抄自恣食之。如是乐著。遂无厌足。其余众生复效食之。如是再三。复觉其美。食之不已。其身转粗。肌肉坚[革*卬]。失天妙色。无复神足。履地而行。身光转灭。天地大冥。
( 在上一个成住坏空的过程最后,人们命终都生到光音天。那里的生命都是自然化生的。以念为饮食,不必食用真正的食物。身体都有光明,能够飞行自在。想去那里就到那里。从那之后,这个婆娑世界的土地都变成了水,没有日月星辰之光。也没有年月岁日,只有一片黑暗。光音天的人命终之后又转生到人间,虽然来到人间,但是仍然以念为食,能够神足飞行,身体有光明照耀。在这个世界上的寿命很长。都自称众生。 后来大地涌出了一种甘泉,就如同酥蜜一样。 那些性情轻浮的人就觉得可以尝尝看,吃后觉得味道很好,于是以手抄接,随意饮食。逐渐贪恋其美味,没有满足。其他的众生也效仿之。这样吃的时间一长,身体逐渐粗重,肌肉坚实,失去了天人的美妙容貌。也不再有飞行自在的神足能力,身上的光明自然消失,天地间一片黑暗。)
婆悉吒。当知天地常法。大冥之后。必有日月星像现于虚空。然后方有昼夜晦明.日月岁数。尔时。众生但食地味。久住世间。其食多者。颜色粗丑。其食少者。色犹悦泽。好丑端正。于是始有。其端正者。生憍慢心。轻丑陋者。其丑陋者。生嫉恶心。憎端正者。众生于是各共忿诤。是时甘泉自然枯涸。其后此地生自然地肥。色味具足。香洁可食。是时众生复取食之。久住世间。其食多者。颜色粗丑。其食少者。色犹悦泽。其端正者。生憍慢心。轻丑陋者。其丑陋者。生嫉恶心。憎端正者。众生于是各共诤讼。是时地肥遂不复生 。
(天地自然的道理,黑暗之后必有日月星辰出现在虚空,然后就会有昼夜明暗,年月流转。这时众生食用地味时间一长,吃的多的人面貌逐渐粗重丑陋,吃的少的人容颜光润。就出现了美丑之分。端正的人就出生矫慢之心,看不起丑陋者,丑陋者生嫉妒心,憎恨容貌端正的人。众生之间就起了诤执仇恨。这时甘泉自然枯竭。大地长出一种自然地肥,色味美妙,芳香清洁,大家就取食地味。随着时间的流逝,那些吃的多的人容颜更加丑陋,吃的少的的人,面色依然很好,容貌端正。这些人就产生矫慢心,看不起丑陋者,丑陋者更加嫉妒憎恨容貌端正的人。众生诤讼逐渐加重,地肥也不再生长。)
其后此地复生粗厚地肥。亦香美可食。不如前者。是时众生复取食之。久住世间。其食多者。色转粗丑。其食少者。色犹悦泽。端正丑陋。迭相是非。遂生诤讼。地肥于是遂不复生。其后此地生自然粳米。无有糠糩。色味具足。香洁可食。是时众生复取食之。久住于世。便有男女。互共相视。渐有情欲。转相亲近。其余众生见已。语言。汝所为非。汝所为非。即排摈驱遣出于人外。过三月已。然后还归 。
(大地生长出的是一种粗厚地肥,虽然也很芳香可口,但是不如以前的地肥。众生继续取食。一样的情景再次上演。人们的差异更加明显,相互的诤讼也愈加严厉。粗厚地肥最后也没有了。后来大地生出的是自然的粳米,没有糠皮,色味香洁,可以直接食用。于是大家取食粳米。这样一段时间后,便分出男女,相互之间有了情欲,相互亲近。其他的众生看到后,就说:你们的作为是不好的,不好的。排斥驱赶其人。过三月后,才允许回来。)
佛告婆悉吒。昔所非者。今以为是。时。彼众生习于非法。极情恣欲。无有时节。以惭愧故。遂造屋舍。世间于是始有房舍。习习非法。淫欲转增。便有胞胎。因不净生。世间胞胎始于是也。时。彼众生食自然粳米。随取随生。无可穷尽。时。彼众生有懈惰者。默自念言。朝食朝取。暮食暮取。于我劳勤。今欲并取。以终一日。即寻并取。于后等侣唤共取米。其人答曰。我已并取。以供一日。汝欲取者。自可随意。彼人复自念言。此人黠慧。能先储积。我今亦欲积粮。以供三日。其人即储三日余粮。有余众生复来语言。可共取米。答言。吾已先积三日余粮。汝欲取者可往自取。彼人复念。此人黠慧。先积余粮。以供三日。吾当效彼。积粮以供五日。即便往取 。
(佛告诉婆悉吒,从前认为不对的,现在则认为理所当然。那时众生纵情恣欲,没有节制,但是以惭愧心的缘故,建造房舍。浸淫其中使情欲逐渐增长。于是便有了胞胎,不净生子。那时自然粳米随取随生,没有穷尽。这时有众生比较懒惰的则觉得随吃随取很是麻烦,于是就一起取来一天的粮食。其他的伴侣呼唤其一起取米的时候,他说,我已经取了一天的粮食,你们自己去取吧。其他人觉得这个人有点智慧,能够提前积聚粮食。我们也应当提前积攒,而且要积攒三天的粮食。于是大家都储存了三天的粮食。后来有其他的众生也逐渐效仿,并且积存的粮食数量逐渐上升。 三日、五日,如此不已。)
时。彼众生竞储积已。粳米荒秽。转生糠糩。刈已不生。时。彼众生见此不悦。遂成忧迷。各自念言。我本初生。以念为食。神足飞空。身光自照。于世久住。其后此地甘泉涌出。状如酥蜜。香美可食。我等时共食之。食之转久。其食多者。颜色粗丑。其食少者。色犹悦泽。由是食故。使我等颜色有异。众生于是各怀是非。迭相憎嫉。是时甘泉自然枯竭。其后此地生自然地肥。色味具足。香美可食。时我曹等复取食之。其食多者。颜色粗丑。其食少者。颜色悦泽。众生于是复怀是非。迭相憎嫉。是时地肥遂不复生。其后复生粗厚地肥。亦香美可食。时我曹等复取食之。多食色粗。少食色悦。复生是非。共相憎嫉。是时地肥遂不复现。更生自然粳米。无有糠糩。时我曹等复取食之。久住于世。其懈怠者。竞共储积。由是粳米荒秽。转生糠糩。刈已不生。今当如何。复自相谓言。当共分地。别立标帜。即寻分地。别立标帜 。
(大家都竞相积攒粮食,粳米荒芜,转而生出带有麸糠的谷物。大家见到这样的现象都很不高兴,忧虑迷惑。心想:我们刚开始的时候以念为食,能够神足飞行,身光显赫,世间长了,地生甘泉,香美如蜜,饮用日久,颜色差别出现,食用少的色泽光润,食用多的丑陋。因为饮食的缘故导致了我们容颜的差异。众生于是各怀是非,憎恨嫉妒心生起,甘泉自然枯竭。以后大地生出地肥,也是香美的很,食用之后更加增大相互之间的差异,如此这般,又生粗厚地肥,粗厚地肥没有了,又生长粳米。后来由于懒惰,竞相积存粮食,现在粳米也没有了,转而生长带有麸糠的谷物。现在该怎么办呢?于是大家认为应当把土地分给个人,竖立标志。决定后即实行。)
……
【摘自地藏论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10-14
1、人类的起源肯定不是猴子变的,达尔文其实忽悠了我们一把,呵呵。否则,为何我们用这么现代的科技去教育猩猩和猴子,它们为何不能变成人类?
2、佛不解释此类根源的问题,类似此类的问题还有13个,称为“十四无记”,即十四个无意义或不应予以解答的问题。因为这牵涉到世界的本质、身心关系、人死后续存与否等重大哲学问题。
3、佛不解释,并不是佛陀不知道或故意隐秘这十四个问题,也不是佛陀反对人们思考这十四个问题,此是因为:
  a、这十四个问题是无法通过语言的讲说可以使他人真正理解的;
  b、这十四个问题是无法通过辩证的思考方式可以真正理解的;
  c、人们要弄清楚这十四个问题,必须认心修心,去除贪嗔痴,臻至一真法界,证悟后才能够真正理解。举个最简单的比方,南方人有句话:“鸡同鸭讲”,结果自然是没法沟通,因为鸭在说游泳的感觉,鸡肯定干瞪眼,这还是站在双方能听懂各自语言的基础上,所以佛的教育方法是,你到了那个层次,他就会跟你讲那个层次的问题,否则,讲了也没有。所以,鸡想听鸭的游泳心得,必须先学会鸭语,然后再学会游泳,然后才能彼此同等沟通。又譬如,现在的许多学佛者都存在这样的问题:自己不能放下对情爱、物欲的贪恋和执著,按照圣人所说的方法如法修行,又想获得宇宙人生的真知,这种心理导致他们心性躁狂,极欲从心外获得方法和解答;他们聚集在一起妄猜私议,或妄图从他人口中掏出真知,如果得不到解答,或得到答案后自己不能理解,便心生恼恨和谤黩。
4、其实普明善心师兄转载的这一段,是佛对另外一个层级的修行者(我们可以称为教授级强化班)说的,如果你看得懂且已经到了那个境界,你自然知道真正的答案是什么。
5、佛说,你如果中了当心一箭,是研究这只箭是从哪来的呢?还是研究这只箭的材质、尺寸和做工呢?是研究这只箭是谁射来的呢?还是要研究这只箭的持弓手有何居心?……等等,呵呵,其实,正确的答案是,先救人救命,至于那只箭,关卿何事。佛认为,修行,就是要解决人类生老病死等痛苦的切身问题(非诚勿扰2中说道:活着,就是一种修行),犹如身中穿心一箭,救命要求,其他的真的不重要了。
第2个回答  2011-10-13
佛的“空”道家的“道”耶稣的“上帝”其实都是和这个有关,按现代科学来说,追寻人类的起源、进化和构造,有我们细胞、分子、质子、核子等不断的分解下去现在科学家发些的最小粒子是夸克,夸克再分解是能量,最终人类是能量排列成粒子,不同的排列产生,而佛教和其他都有说的是灵魂,灵魂是不生不灭的,也就是能量,“空”也是如果宇宙本身存在的是能量,因缘成熟的条件也就是不同排列就会产生源起,至于道教和耶稣也是一样只是说法不一样。
第3个回答  2011-10-13
一般佛教只说缘起,一切都是缘起,随业里流转,我们的地球可以说成娑婆世界,把这个世界比喻成一个大学的话,学校里的学生以及老师有着不同的目的,来自不同的学校,总称之为众生,如果要一定要说众生来自何处,佛经里说来自光音天,那里的人以发光作为交流,后来因为起了妄想执着,就随业流转,有的来的娑婆,有的去了佛国,有的起了地狱,但是源头并非光音天,而是来自自性。一切皆来自自性。
第4个回答  2011-10-13
佛教和基督教是不同的,真正的佛教其实是哲学范畴,并不是神创论。佛教本身并没有关于人类的起源解释,而在佛教起源的时候,印度当地则有着关于帝释的传说,类似于中东的上帝,佛教早期的传播者们,包括释迦穆尼本人都是信奉帝释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