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各位学佛前辈同修一个关于孝和弟子规的问题,谢谢

我记得弟子规里有一句是讲父母的命令就一定要照做,想问这句话的具体意思是什么啊?父母说的任何话都要照做吗?
我从小和我父亲关系就不好,也不知道为什么自从懂事开始就不想和他在一起,从小就在父母的吵架打架中度过,我和妈妈关系很好,以前父亲总打我妈妈,我很气愤,有时候都想杀了他,他给家里带来很多不愉快。现在机缘巧合接触佛法,也读了一些书像十善业之类的,知道孝是很重要的,学佛的基本就是先要孝,我现在慢慢在和父亲关系缓和,现在有一个问题就是我发现他想让我做的很多事情恰恰都是我特别不想做的,我现在在国外,身份快拿到了,他经常和我说他这辈子最大的希望就是想我找一个白人老婆结婚,他的说法是要让后代彻底改良,让别人不会看不起,可是我真的是对白人一点兴趣都没有啊,我还是对东方女孩子有兴趣,让我一辈子和一个白人在一起每天都不会开心的,文化背景不同,连共同话题也没有,我现在的想法就是就算我一辈子不结婚绝后我也不找外国人,请问我违反他的意思找个中国女孩这样算是不孝吗?(假如他执意不改变想法的话)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是啊,父母说的一定要去听从,照做,这才是真孝啊
如果父母的这个命令是错误的,是对不起天地伦理的,那怎么办
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
那要柔和地劝谏,劝谏不听从,等父母高兴了在劝,父母不听我们劝,打我们也不要有怨恨

你要首先感谢父亲对你的教导,并认可他说的和白人女孩结婚有他的道理,可是你还要和父亲说,你和白人女孩不习惯,有许多意识形态的问题,而中国女孩就有好多优势,不要着急,要很柔和地说,要委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10-13
首先我告诉你弟子规虽然讲孝道,但是不是佛法.

佛法是出世法总赅世间法.弟子规讲的只是世间伦常.也有适用的条件性的,何况亲有过,谏使更,也是弟子规里的吧.
佛法讲孝道,更多是讲多世父母,众生皆曾互为父母,更多的是讲因缘,要随顺因缘,化解业力.
第2个回答  2011-10-13
佛教所阐述的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和责任
说到孝顺,中国人几乎没有反对的。数千年来的观念所然。在佛法中也提倡孝顺。同时也提出了父母的义务。《善生经》中讲述了其中的要点。
善生。夫为人子。当以五事敬顺父母。云何为五。一者供奉能使无乏。二者凡有所为先白父母。三者父母所为恭顺不逆。四者父母正令不敢违背。五者不断父母所为正业。善生。夫为人子。当以此五事敬顺父母。
作为父母的孩子,要做五件事情来孝顺父母。
第一件:供奉无乏。
供养父母,钱财、生活物品、看护辅助等劳力,这都是供养父母的范围。总之是令父母生活无忧。物质条件要能够满足。具体条件可能会因为各自的原因而不太一样。有人富裕些,有人穷困点。看各自的客观条件。
但是不可令父母困乏、生活困难,这样是不可以的。令其有基本的物质条件是最低标准。
第二件:自己做的事情要先和父母说
其实和现代讲的:多沟通,意思非常相近。自己的情况、计划、工作,有事没事都和父母念叨一下。有重大的决定一定提前和父母说一下,讲一讲。并不是说让父母替你拿主意,而是不让父母担忧,不让父母难过。因为孩子有什么事情都不跟父母说,父母是比较担心的,而且做什么根本不打招呼,让父母感到被忽视,心里自然不会愉快。有远行,要和父母讲目的地、行程什么的。目的也是如此。
孝顺其实并不是光付出财力,还要多多和父母交流。
三者父母所为恭顺不逆
父母所做的事情恭顺不逆。不要反对。父母要做什么事情,有什么意图,有什么想法。这个要尊重,要恭敬,不要故意反对,非要拧着劲来。
父母亲作为自己的长辈,付出了不少的辛苦,理应获得尊重、获得尊敬。这一点是任何形态的社会和制度公认的。
这个并不是形式上的,对父母要鞠躬,要磕头。那未必是真的,除非父母爱好这个,就希望看这个,那倒是。真的孝顺体现在行动和态度上,父母有什么想法、爱好、愿望,想做什么事情,都是要给予足够的尊重。
这个会让父母很开心的。其实这就是孝顺的目的
四者父母正令不敢违背
父母正确、正当的要求、教导不要违背。说到这一点你不得不佩服释迦牟尼佛的智慧。这里谈到的原则是非常恰到好处的。佛没说父母的要求不可违背,而是在父母的要求教导之前加了一个标准。
父母有没有可能会犯错误?肯定会的。否则不会出现这么一句。正确的教导,对自己有益的教导不应该违背。这个准则,无论是从佛教角度,还是普通人的角度都适用。
即便不是佛弟子,不知道佛教,这个原则也适用。普通人在社会中对那些父母正确的要求、教导,也应该不去违背,这才是孝顺。
正当、正确的要求是指那些符合十善业的标准的要求和教导。比如父母要求孩子偷盗,那肯定不是什么正当的事情。这个要求就不必“不敢违背”了。
所以从这里我们看出,真正想要孝顺父母,首先自己要懂得什么是正确、正当的,心里有正确的标准才能有正确的选择。
社会上的确有不太像话的父母,教导儿童乞讨、偷盗、或者虐待、打骂等等。这个时候孩子不该“不敢违背”,我们也不该鼓励其逆来顺受,令父母与孩子都造恶业。
从这里如果做父母的也应该知道,随时反思自己的要求和教导是否合情合理,是否正当。
五者不断父母所为正业
父母所做的事情,如果是正当的职业、事业,是合理的,那么就不要去障碍、去断送掉。
貌似和上一条相差不大,上一条着重在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要求上。这一条是反过来,孩子对待父母的事情上。标准一样。孩子对待父母所作的正确合理的事情要支持,要尽量帮助。不可想办法障碍,断送掉。
那么父母所为恶业呢?需不需要断送?这个就要看具体的情况。还要结合个人所处的民族、风俗习惯。不可一概而论。
佛教对于孝顺的概念就是如此:供养父母不能令其生活困难,有重要的事情先和父母讲,多沟通。对于父母正当合理的教导、行动、事业,都要尊重顺从、支持。这就是孝顺。

在佛教中对于父子、夫妻、上下级、师徒等等关系,向来是双方面要求。在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中,父母也需要有父母的责任和义务。
父母复以五事敬亲其子。云何为五。一者制子不听为恶。二者指授示其善处。三者慈爱入骨彻髓。四者为子求善婚娶。五者随时供给所须。善生。子于父母敬顺恭奉。则彼方安隐。无有忧畏
父母对待孩子,有五件事情。在这里注意经典说,父母以这五件事情,敬亲其子。父母对孩子用到了敬字。这个在中国传统的孝顺可能是看不到的。
孩子也需要尊重。不可因为他是小孩子,就可以忽视。这里体现得是佛教的平等观。
父母的责任首先是:
一者制子不听为恶
简单说就是不要做坏事。父母首先做的就是给孩子一个正确的善恶标准,令其不要作恶。造恶业则有苦果。痛苦必将伴随。这是最重要的义务。
二者指授示其善处
教导孩子什么善,如何做才是正确的,合理正当的。怎么才是好的。做得到做不到先不说。首先要让孩子知道善恶的标准。所以说是示其善处。展现给孩子怎么做是好的。
这个和上一个不同。上一个是强制性的。这个不是强制性的。
善行不是所有人都能做的非常好,甚至父母自己都是如此。所以能够给孩子一个正确的标准,一个健康的人生观,健康的人格是父母的责任。
三者慈爱入骨彻髓
父母对孩子的慈爱是一种责任。因为孩子是需要爱的。要在父母的关爱中才可能健康成长。所以如果作为父母生了孩子却不给与关爱,那就是没有尽到义务。
以前的时候,或许现在还存在,在农村的一些地方,生了女孩子就非常忽视,女孩子得不到关爱。这种现象并不鲜见,这样的父母就不是合格的父母。
甚至有的以孩子为牟利的工具,功利性太强,就失去了慈爱的源泉。在佛教中,父母养育子女并非是功利的。
至于生了孩子不仅不慈爱,反而是虐待打骂,那就根本没有做父母的资格。
四者为子求善婚娶
为孩子张罗门好婚事。这话其实对大多数父母来说都是有点多余。这是天经地义的嘛。
当然在古时候,因为父母的主导性更重一些,所以如果父母不积极争取,孩子就没什么办法了。
现代社会,这个问题的侧重有些变化。父母多数都有这个愿望。但少数也会有其它的想法,功利性的目的多了,考虑子女幸福少了些,甚至直接就是功利占主要成分,那就要不得了。
五者随时供给所须。
孩子小的时候需要父母提供日常生活的种种。这个是父母最基本的责任。养育孩子的物质条件。
同样的道理,这个物质条件也是根据个人的情况,并无一定的标准。
佛教中对父母的责任就是:教育孩子有正确的观念,不作恶事,关爱孩子,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和人生帮助,比如婚娶。
佛教对于父母和孩子的关系讲的很清楚,各有各的责任和义务,范围清楚明晰。大家了解后依照奉行,自己和家庭都会幸福美满。
【转自地藏论坛】
第3个回答  2011-10-13
你和你家人好好沟通,婚姻对象只能随缘,不能勉强的。还可以说,不管那里的人,还要注重人品才行,婚姻生活、工作之类的。
注:《弟子规》不是佛教的,那只是一本善恶掺杂的世俗书论。连儒家都不承认的。
在家学佛生活指导有《善生经》,有个原文+白话参考的,你百度:在家必读-《善生经》(求财、交友,亲子/师生/夫妻关系等) 地藏论坛
第4个回答  2011-10-13
你找中国女孩不算不孝。因为中国女孩理解中国的风俗人情,她会对你父母亲更好,更孝顺。这才是真孝。你父亲可能开始不大高兴,慢慢地他会接受的。祝你顺利。
第5个回答  2011-10-13
我觉得你的父亲有点偏执,这跟他从小的生长环境有关,解铃还须系铃人,你有问过你父亲为什么一定要白人,我的意思是你的父亲为什么被人看不起,不然他不会寄托与你的。还有从你自身也可以试试,那就是你变的很强,几乎在当地很伟大,那么还有人看不起你父亲吗。
对于这件事呢,其实你想想以前几乎都是父母之命,现在几乎很民主了,所以你不必那么悲观,你也会多一丝宽容。但是,你也不能没自己想法,由你的想法来,别人只能参考。你说你若娶了一个不喜欢的老婆,你父亲都最后也真的会开心的吗?以前的人理解佛法不一定都是对的,那为什么有些事到现在要改变的,我不是说佛事错的。你得自己处理对与快乐的平衡点。
不过我觉得这是无法由别人来的,这是你的命运。呵呵呵,乱说了,希望对你有帮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