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有哪些有气节的人物?

如题所述

1.伯夷、叔齐于商亡后隐居首阳山,决心不食周粟。

2.西晋大音乐家、“竹林七贤”头面人物嵇康宁可被斩首洛阳东市,也不为司马氏王朝所用,临刑前还当众演奏了他的拿手保留曲目《广陵散》。

3.东晋诗人陶渊明(陶潜):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4.唐朝诗人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尝沉醉殿上,引足令高力士脱靴”,“戏万乘若僚友,视侪列如草芥”。他高扬人格,宣称“君不能狸膏金踞学斗鸡,坐令鼻息吹虹霓”,高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5.郑板桥,乾隆元年进士,做过山东范县和潍县知县,后因请求赈助农民而得罪豪吏,告疾罢官归,“掷去纱帽不为官”,居扬州以诗书画自适。

6.鲁迅:

“横眉冷对千夫指”,频频向反动当局和一切恶势力挥去他的“投枪”。他那不畏惧权势畏惧国为民坚持真理的傲骨简直是金石铸成的。

7.朱自清:

宁可饿死也不吃“ 嗟来之食”--美国的救济粮。

8.梅兰芳:

蓄须明志,不为日寇演戏。

9. 史可法,死守扬州,力拒清兵

10.关天培,虎门大战英军,以身殉国

11.陈玉成,太平天国英王,至死不降

12.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3.苏武, 被禁匈奴十九年,不变节
岳飞民族英雄
文天祥
苏武 ,
丁汝昌,撞击日本军舰
朱自清不肯拿美国的救济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10-13
春秋时,晋国太史董狐也因不畏权贵,“书法不隐”,记下“赵盾弑其君”而被孔子称赞为“古之良史”。齐国太史虽因直书“崔杼弑其君”而被权臣崔杼所杀,但太史的两个弟弟却不屈不挠,前仆后继,继续这样写。崔杼慑于太史兄弟三人为秉笔直书而前仆后继的正气,最后终于放下屠刀。
战国时代,苏秦、张仪,张仪笃信“连横”之策,为此周游列国,百折不挠。“舌在否”的故事最能体现他为实施“连横”战略而置生死荣辱于度外的坚毅气节。
秦末的陈胜、吴广
虽然他们在举义后不久相继牺牲,但他们表现出的“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的气节却永垂青史。
屈原 苏武 岳飞 文天祥 丁汝昌 谭嗣同
第2个回答  2011-10-13
古代有气节的人物有:
伯夷、叔齐(隐居而不食周栗)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
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近代有气节的人物有:
朱自清(拒吃救济粮)
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
梅兰芳(拒为日寇演戏)
第3个回答  2011-10-13
屈原
岳飞
文天史可法,死守扬州,力拒清兵

10.关天培,虎门大战英军,以身殉国

11.陈玉成,太平天国英王,至死不降

12.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3.苏武, 被禁匈奴十九年,不变节
岳飞民族英雄
文天祥
苏武 ,
丁汝昌,撞击日本军舰
朱自清不肯拿美国的救济粮 祥
第4个回答  2019-01-14
古代有气节的人物有:
伯夷、叔齐(隐居而不食周栗)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
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近代有气节的人物有:
朱自清(拒吃救济粮)
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
梅兰芳(拒为日寇演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