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美的作文800字五段试

如题所述

篇一:发现美

一个阳光充足的下午,我在公交车上看到了这一幕,公交车到站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上了车。只见老奶奶满头白发,看上去有60多岁了,老奶奶一手提着一包蔬菜,一手拄着一根拐杖,一摇一晃的上了车。可是车上人很拥挤已经没有空座位了,当车猛的一刹车,这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很吃力的才站稳在车中。我看到那位奶奶很着急的想找个位子坐,我想:我自己也没位子坐,何况这老奶奶呢?唉!这些青年人明知道老奶奶在车上站着不容易,还不给老人让座。突然售票员小姐终于发话了:“谁给这位老人让个座?”。车上的青年人都像没事似的,一点儿也不把老奶奶放在心里,有的人还把眼睛闭上视而不见,更不会给她让座了。过了几站地,一些年轻人就下了车,却还没有座位。

突然一个差不多十三岁的小男孩站了起来,对老奶奶说:“老奶奶,您坐我的位子好了,您是老人,腿脚又不方便,还是来坐会儿吧。”老奶奶笑着说:“不用了我站着好了,当锻炼身体。”小男孩说:“这怎么行,这牌子上都写着老人专座。”老奶奶无话可说,但老奶奶还是用感激的目光说:“谢谢你啊,小朋友。”“不用谢,这是我应该做的。”小男孩的脸上浮起了一丝笑容,老奶奶那慈祥的脸上也浮现了笑容。有的乘客们都像小男孩投向了赞许的眼神。然后,小男孩一手扶着老奶奶的手,另一手紧握扶手,还对老奶奶亲切地说:“您小心点,要走稳喽!”让老奶奶小心地坐下了,老奶奶对小男孩说你真懂事,真是个好孩子。“老奶奶的脸上又浮现出了笑容。”而他一直靠着座位。我见老奶奶有了座位,心里很高兴同时我也明白了一个道理: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心、关爱、这样,我们彼此的心里都会感到甜蜜和温暖!

美,是公交车上每个乘客的善举;是马路边一道亮丽的风景;是校园内学生的欢呼雀跃;是大自然中奇特的景象……它来源于生活中的每个角落。现在,我们不妨把脚步放慢些,把生活细读一遍,那时就会发现。其实,“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篇二:感受美

从克尔纳克神庙的大理石柱到希腊的黄金时代,从莎士比亚的罗密欧到莫泊桑的羊脂球,从美国的自由女神到澳洲的悉尼歌剧院,从中国的古典建筑到巴黎的卢浮宫……这一切的一切,无不闪动着美的光辉。

美的东西实质相似,但人们对美的感受是不同的。对同一件东西,不同的人思考角度不同,可能就会有不同的感受。江浙之美可为美,或润,或涩,或甜。同中国古典建筑如北方的四合院,南方的水乡,或气派或玲珑,或典雅或端庄。这些美,美得让人无法挑剔,让人叹为观止!

美在于和谐,不管人的主观意识如何,美的底蕴,美的精神是一脉传承的。

古希腊的神庙是美的,因为它书写着古希腊的历史;智慧女神是美的,因为她是智慧的化身;罗密欧与朱丽叶是美的,因为他们代表的是不屈的爱情;羊脂球是美的,因为她代表人类未曾泯灭的善良本性;自由女神是美的,因为她是和平自由的象征;伟大的建筑群是美的,因为他们是优秀的民族文化的永恒代表。天堂树之美,美在它千百年来身后那段永恒的神话;君子兰的美,美在它的浩然正气和它不可逾越的洞察;傲骨梅的美,美在它凌寒留香而又谦恭不骄的精神。这些美,无不寄托了人类的精神和志趣。

感受美,从一片片散落在荒烟蔓草间的秦砖汉瓦上;感受美,从一缕缕散落在枝头缝隙的阳光碎片里;感受美,从一片忧伤的秋叶中,可以觉察整个清秋;感受美,从贝多芬的激昂的命运交响乐中,听到激越、昂扬之声;从杰克..伦敦靠一把轮椅走世界的创举中;从那生长在沙漠中的“活着三百年不死,死后三百年不倒,倒后三百年不朽”的胡杨;从历史的隆隆足音中,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身上;从“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每一个平凡人身上……

“飞流直下三千尺”是美,“泉涓涓而始流”是美。高贵优雅的赫本美得摄人心魄,外表丑陋内心善良的敲钟人也有一种内在的美。健康青春是美,活力向上是美。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我们需在纷繁芜杂的世界中感受美,感知世界一切事物的美!

篇三:简单就是美

不是每个人都喜欢古典音乐的,虽然它是爱乐者们为之崇尚的最高殿堂,那些数十人的大乐团奏出的恢弘交响,有时直至压迫得人喘不过气来。但是好象没有人会拒绝吉他的弹奏,那声音清幽、空灵,真如天籁一般。

也不是每个人都欣赏浓墨重彩的绘画的,那些清描淡写的写意之作,却常令人情有独钟,它们看似随意点染,却留着好大一片引以遐思的天地。

好的电影大多讲述了一个很平常的故事,而把更多的心思放在流动的画面与凝固的神态中,给眼睛充分的享受。

一本本厚厚的世界名著,其中冗长的人名都很难记住,而仅仅由“老人,孩子,鱼”这种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关系组成的薄薄几页纸,却蕴含着足以感动所有人心的力量。

我想说,简单就是美。

简单的东西,不会使人厌烦。就好象天边几片单调的云彩,徐徐清风拂面,带来的是心情舒畅,头脑冷静,能给自己一个澄澈的思维空间。而什么是美?我想也是事物给人无论是哪种感官上的体验都还不错,这就是美了。比如在凉爽的傍晚,身上没有穿着衣裳的感觉,夕阳柔和的余辉洒在眼中,呼吸带着草味儿的空气,要做的事情做好了,静坐着享受美好的一刻。

以构思巧妙或结构复杂或手法巧夺天工见长的东西,不过是更多体现了艺术家过人的智慧或天才的手艺,有许多流于表面的技术成分,作者很像是一个“匠”。例如,红木家具的制作,似乎是一种艺术,木匠纵使为追求华丽的外表而竭尽所能,最后得到的不过是一件“做工精巧”的家具而已,手艺人和匠仍成不了艺术家。

就地取材,化腐朽为神奇的东西,材料往往很便宜,要么被人忽视,如弃之无用的树根,遍地都是的泥土,它们成为艺术品后,还一眼能看出原本的质料。因为作者并没做过多的加工,一切只靠那双善于寻找美的慧眼,再循着自然的规律,把自己内心的激情去灵感尽数释放,赋予了这事物的躯体一种全新的艺术生命,它并不很深,然而耐人寻味,欣赏这便有了精神上的感悟。

可以说,简单是一种最为高超的创造手法,没有底蕴,缺乏内涵的作者学也学不来,他们只有不断翻新的花样来泡制出一次短暂的愉悦,有时尽透着无知。

还事物以纯真的本色,因为简单就是美。

篇四:这也是一种美

光在变,不变的是美的意义。人类从未停止过对于美的追求,从前是,现在是,将来也是。

电视里的名模明星美艳动人,植物园的花木盆景美不胜收,祖国的青山碧水更是美得让人陶醉。其实,在人世间,还有一种美更加弥足珍贵,值得欣赏。那就是人格的光辉,人性的魅力,这种内在的美比名模明星美得醇厚久远,比风景名胜美得更加耐人寻味。

这几天,我读了《青铜葵花》这本书,书的故事情节让我回味:乡村男孩青铜与城市女孩葵花,成为兄妹。在充满天灾人祸的岁月里,他们经历了火灾、蝗灾等一系列灾难,但不管何时,青铜总是细心呵护着、照顾着这个妹妹。辗转十二年后,葵花却被接回城市……掩卷沉思,主人公青铜身上闪耀的人性美更为人赞叹,令人唏嘘。

岁月维艰,爱弥珍贵,正是至爱成为支撑人们战胜苦难的力量,然而至爱会使人得到美。一场大火使青铜不再说话,在无言的成长中,他经历了多少嘲笑与蔑视。贫穷的大麦地,青铜没有美丽的容貌,没有漂亮的衣裳,最可怕的是他连话都不能说,这是他最大的无助。读着读着,青铜仿佛向我走来:一头蓬乱的黑发,一双因为瘦而显大的眼睛,透着聪慧,在不时耷拉下来的黑发里,乌亮地闪烁着。黝黑的皮肤,一件灰布制成的小马甲,松松垮垮地穿在他身上,一条到膝盖的短裤,蓬松地在风中颤动。太平常了!太令人向往了!我多么希望自己也有一个这样的哥哥!造物主造就了他的坚韧、执著、聪慧、善良,青铜对人、对事、对生活、对自然,心领神会,不聋却哑的残疾,更磨练了他正直刚强、天真坦荡的品质和个性。

也许这些都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是青铜拥有爱,用一颗爱心去拥抱这个世界。他对家庭的爱、父母的爱、对奶奶的爱,让人震撼是他对“妹妹”葵花的爱。为了葵花上学读书,是青铜变戏法,使葵花抓到了“读书”的阄;为了让走上舞台的葵花更加夺目,他制作了能发出美丽、纯净、神秘而华贵光亮的冰项链;为了葵花能照相,他冒风雪站街头卖芦花鞋;为了葵花夜读书,他点亮萤火虫南瓜灯;为了给葵花看马戏,他把妹妹驮在自己的肩膀上;为了葵花补营养,他在水泊蹲守整天捕野鸭……

在那个风雪交加的寒冬,青铜徒步去镇上卖芦花鞋。好心的人们劝他回家,他却执著地立在路边,瑟瑟发抖地等待着。一双又一双的鞋被卖掉了,青铜就这样全力积攒着为妹妹照相的钱。当鞋都卖完了,又有人要买时,他毫不犹豫地脱下穿在脚上的唯一的一双芦花鞋,且没有打算多收一分钱,这使我感到青铜的正直、善良与纯洁。他用爱包容了整个世界,他将鞋卖出,不仅仅是为了钱,更为了不让买鞋人留下遗憾,因为那人太喜欢那双鞋了。而对自己,他冻着脚,在冰雪中哆嗦前行,手中紧紧攥着卖鞋的钱,眼前仿佛出现了葵花拍照片时可爱的样子……在冰天雪地里,他用美好的心灵瞬间温暖了身边的每个人,他用爱诠释了人间的“美”。

读到这里,我被深深地打动了。我要高声疾呼:贫穷的青铜是美的化身!苦难的青铜是美的天使!青铜,一个没有美的外貌,美的衣着的男孩,用美丽的心灵,美好的品质谱写了一曲人间至美的爱之歌!我品读着纯美的文字,感受着美,享受着美,荡涤了灵魂!

如此真切而又朴实的感受,我想说:这也是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