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立秋》全诗

如题所述

《立秋后题》

日月不相饶,节序昨夜隔。

玄蝉无停号,秋燕已如客。

平生独往愿,惆怅年半百。

罢官亦由人,何事拘形役。


译文:

光阴一天天逝去可不饶人,从昨夜起,又换了一个节气。

寒蝉声音凄厉不停号叫,秋燕已经像过客一样准备南归。

平生只愿离开尘世去隐居,快五十岁了,心中惆怅不止。

辞官弃职这事还得由我做主,为何要被功名利禄所牵绊?


注释:

立秋:二十四节气之一。

日月:光阴。

饶:宽恕,饶恕。

节序:节令的顺序。

昨夜隔:昨夜还属于另一个节序,今天立秋,秋季开始了。

玄蝉:秋蝉,寒蝉。因蝉又名玄虫,故称。玄,黑色。

号(háo):蝉鸣声。

“秋燕”句:谓燕子因天气转寒,即将南飞。

独往愿:遁世隐居的愿望。独往,超然物外,独行己志。

惆怅:失意的样子。

半百:杜甫时年四十八岁,年近半百。

罢官:诗中指弃官。

由人:实际上是说“由己”。这里的“人”,不是指别人,而是指自己。

何事:为何。

形役:为形骸所拘束役使,指被物质利益、功名利禄所束缚。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诗中尝自称少陵野老。原籍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杜审言之孙。开元后期,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后寓居长安近十年。及安禄山军陷长安,乃逃至凤翔,谒见肃宗,官左拾遗。长安收复后,随肃宗还京,寻出为华州司功参军。不久弃官居秦州同谷。又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上,世称浣花草堂。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参谋,武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晚年携家出蜀,病死湘江途中。其诗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有《杜工部集》。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立秋后次日,当时杜甫在华州司功参军任上。乾元二年春末,杜甫由洛阳返回华州任上。关中地区从春天开始的旱情,一直持续到夏天仍未缓解,导致粮食颗粒无收,米价暴涨,百姓纷纷上路逃荒。由于饥荒严重,政局混乱,而且唐肃宗排挤唐玄宗旧臣,杜甫对此很失望,决心辞去官职,携家前往秦州(今甘肃天水)。此诗即为杜甫想要弃官时所作。


赏析:

前四句写秋后之景,寒蝉叫个不停,更增加人的哀伤;秋燕亦如客子,不久将离此而去。后四句抒写怀抱,平生早就有弃官归隐的愿望,如今年近半百还在为此苦恼,表现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全诗即景抒情,以秋燕自喻,巧妙化用典故,节奏流畅,意蕴悠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7-30

杜甫的《立秋》全诗:

《立秋后题》

【唐】杜甫



日月不相饶,节序昨夜隔。

玄蝉无停号,秋燕已如客。

平生独往愿,惆怅年半百。

罢官亦由人,何事拘形役。

译文

光阴如梭,岁月如流,老了人不相饶;立秋节气昨天夜里刚过。

寒蝉声音凄厉不停哀号;秋天的燕子已经像客人一样准备南归。

一生只愿孤往独来,超脱万物;伤感失意,年龄已经将近半百。

辞官弃职这事还得由人来定;哪有什么事能被功名利禄所牵制?

注释

1. 相饶:饶恕;宽容。日月流迈不相饶,令我愁思怨恨多。出自南北朝鲍照的《拟行路难十八首》

2.节序:节令,节气;节令的顺序。

3.玄蝉:秋蝉,寒蝉。

4.独往:孤往独来。谓超脱万物,独行己志。

5.惆怅:伤感;愁闷;失意。

6.罢官:辞官弃职,或者是免除官职。

7.由人:可经人力达到或造成。

8.何事:什么事;哪件事。

9.形役:谓为形骸所拘束、役使。犹言被功名利禄所牵制、支配。

作品简介

此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乾元二年立秋次日所作。《唐书》本传:甫为华州司功,属关辅饥,弃官客秦州。此诗盖欲弃官时作。前四句写秋后之景,后四句所题之意。以秋燕公自喻,言将去华,如燕离巢,故云如客。是年公四十八,今云半百,举成数而言也。

作品赏析

此诗前四秋后之景,后四所题之意。卢注秋燕公自喻,言将去华,如燕离巢,故云如客。鹤注是年公四十八,今云半百,举成数而言也。王嗣奭曰:张綖谓公诗“苦乏大药资,山林迹如扫”,又诗“往与惠询辈,中年沧洲期”,皆生平独往之愿也。余谓此诗,乃公转念以后一味有高蹈志矣。

这一首立秋诗,无疑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立体的杜甫,一个平凡的杜甫,一个真实的杜甫。年近半百的漫漫人生路上,诗人得到了什么,除了一介小官司功之外,还有生计之无法谋划,战事之纷扰,危险之来临,朝廷之腐败,上级之不信,前途之渺茫,家人之挨饿,身体之糟糕等等,失望、忧愁、烦闷、灰心、无助、无奈等情绪,都让杜甫的这个“立秋”变得特别不同。

首句,日月不相饶,节序昨夜隔。即运用了南北朝鲍照《拟行路难十八首》里的诗句:日月流迈不相饶,令我愁思怨恨多。虽然杜甫没有直接讲愁思怨恨,但显然我们已经感受到日月不相饶背后透出的一份辛酸与无奈。

颔联,玄蝉无停号,秋燕已如客。看看天地阴阳变化,悄然而至的是大地生灵的应节感应。玄蝉,即寒蝉。寒蝉在立秋后,抓紧最后的机会求偶,如果求不到,只能孤零零地等待死亡来临。它们的叫声里,透着一种绝望与忧伤,显得凄厉异常,所以杜甫描述它的声音用的是“哀号”。秋燕,这句写得太绝了。秋天到了,大雁和燕子都要南归了,所以杜甫说它如同做客的人,是要离开此地了。秋燕像客人,杜甫在华州为官,何尝不像客人,终究也要离开此地,暗示着“罢官”的心理。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秋燕的客愁,也是诗人的客愁,没有归属感,成就感的工作,谁还干得下去呢。

颈联,平生独往愿,惆怅年半百。这一句化用了庄子的话:“江海之士,山谷之人,轻天地、细万物而独往也。”写出了杜甫对于庄子“逍遥游”的人生向往。

创作背景

此乾元二年(759年)立秋次日所作。黄鹤注:《唐书》本传:甫为华州司功,属关辅饥,弃官客秦州。此诗盖欲弃官时作。

作者简介

杜甫(公元712年~770年)中国唐代现实主义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樊),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杜陵布衣、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所以后世又称他为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07-06

立秋后题

唐代:杜甫

日月不相饶,节序昨夜隔。玄蝉无停号,秋燕已如客。 
平生独往愿,惆怅年半百。罢官亦由人,何事拘形役。

    注释:

此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乾元二年立秋次日所作。《唐书》本传:甫为华州司功,属关辅饥,弃官客秦州。此诗盖欲弃官时作。前四句写秋后之景,后四句所题之意。以秋燕公自喻,言将去华,如燕离巢,故云如客。是年公四十八,今云半百,举成数而言也。

①鲍照诗:"日月流迈不相饶。"

江淹诗:"凄凄节序高。"

《庄子》:"江海之士,山谷之人,轻天地、细万物而独往也。"

《归去来辞》:"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何事拘行役,罢官亦由人?”这是一种追问,是一种反思,这种追问和反思虽然以问句的方式出现,但是诗人显然并不祈求别人的回答。他的问题是给自己的,虽然在诗中他没有给我们一个明确的回答,但是循着这种追问和反思,我们能够明白,诗人所置身的华州已然开始慢慢淡去,而一个不清晰的远方在黑暗中慢慢开始浮现并给他招手。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5-08-08
《立秋后题》
年代: 唐 作者: 杜甫

日月不相饶,节序昨夜隔。玄蝉无停号,秋燕已如客。
平生独往愿,惆怅年半百。罢官亦由人,何事拘形役。

作品赏析
  此乾元二年立秋次日所作。【鹤注】《唐书》本传:甫为华州司功,属关辅饥,弃官客秦州。此诗盖欲弃官时作。

  日月不相饶①,节序昨夜隔②。玄蝉无停号,秋燕已如客。平生独往愿③,惆怅年半百④。罢官亦由人,何事拘形役。

  (前四秋后之景,后四所题之意。【卢注】秋燕公自喻,言将去华,如燕离巢,故云如客。【鹤注】是年公四十八,今云半百,举成数而言也。)

  ①鲍照诗:“日月流迈不相饶。”②江淹诗:“凄凄节序高。”③《庄子》:“江海之士,山谷之人,轻天地、细万物而独往也。”④《归去来辞》:“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王嗣奭曰:张綖谓公诗“苦乏大药资,山林迹如扫”,又诗“往与惠询辈,中年沧洲期”,皆生平独往之愿也。余谓此诗,乃公转念以后一味有高蹈志矣。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3-07-29
杜甫的《立秋》是一首描述秋季来临的诗歌,全诗如下: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是天府国色天香,旧时王谢负芳妮。
白发谁家年少妇,雕为瘦骨似金钱。

立秋这个节气凝结了杜甫在秋季的感慨和思考。他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传达了对时光流转的感叹和对逝去岁月的思念之情。诗中出现了一些具象的景物,如银烛、冷画屏、流萤等,以及与传统文化相关的牵牛织女星等象征。整首诗意境深远,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层层叠叠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对岁月流转和人生变迁的感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