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国的经济趋势怎么样?

如题所述

2010年宏观经济运行趋势预研 易小光 丁瑶 苟文峰 2010年01月07日08:59 来源:《重庆日报》 2009年,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而引发深度衰退的世界经济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国内经济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宏观政策引导下逐步企稳回升。在此宏观大背景下,我市积极贯彻中央宏观调控精神,以“五个重庆”建设为载体,抓住发展机遇,优化投资环境,积极推进结构性调整步伐,加大招商引资和重大项目推进力度,经济波动相对较小。在危机爆发以来的此轮经济周期性调整过程中,重庆经济一改过去“经济下行快于全国,经济回升慢于全国”的调整局面,逐季稳步回升,经济活力明显增强,特别是非公经济总量占全市GDP比重约60%,较去年明显提高,市场信心恢复较快,总体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然而,2010年全球经济是否会彻底“复苏”,中国宏观经济走势如何,重庆将怎样保持上升势头,广大干部、群众非常关心,笔者试图对此作出预测研判: 2010年,全球经济依然面临较多的不确定因素,全球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总体趋稳,科学技术将引领新一轮世界产业革命 目前,美国、欧洲、日本及新兴经济体均出现经济复苏迹象,主要国际权威机构近期均上调了对今明两年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期,IMF最新研究报告预测2010年全球经济增长2.9%。但是由于各国政府刺激经济的政策溢出效应逐步减弱、流动性过剩引发的全球通胀预期加大、西方发达国家失业率持续居高不下、全球金融体系中有毒资产风险依然存在,国际贸易、投资保护主义将有所抬头,经济问题政治化倾向日趋严重,全球经济依然面临较多的不确定因素。同时,发达经济体在“去库存化”和“去杠杆化”结束后,进口和消费总体趋于稳定,自主增长仍然乏力,经济复苏的基础依旧脆弱。 此轮全球危机加快了世界经济地理格局的调整,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在促进世界经济增长方面的作用明显提升,世界各国发展战略取向会有所调整。随着世界经济逐步向基本面回归,世界贸易和产业转移的长期走势仍将继续,经济全球化的总体趋势不会改变,但区域经济一体化意识会有所增强。目前发达国家正竞相通过技术创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引擎,希冀找到引领经济复苏之路,科学技术将引领新一轮世界产业革命,气候变化、低碳经济等全球性问题备受关注。 2010年,我国宏观调控政策将趋于稳健,调控手段会更加灵活,国内经济企稳向好的总体态势不会改变 明年的宏观调控政策将趋于稳健,调控手段会更加灵活。当前,民间投资和外商投资尚未有效跟进,消费政策效应有所减弱,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仍然不强,就业压力和居民增收难度较大,最近全国经济工作会明确2010年我国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随着国内经济形势的逐步转好,出于对“保增长”与“调结构”、“控通胀”的权衡,2010年可能会对财政、货币政策的操作、重点、力度、节奏方面进行微调,调控方式更加灵活审慎,但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力度将进一步增强。将从着眼于未来发展和培育国际竞争优势,重点支持一批既能拉动经济有效增长,又有利于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 区域协调发展与对外开放战略将进一步推进,经济增长的需求动力将持续改善。2010年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将进一步落实,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带。国家将加大对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支持力度,成渝经济区等重点区域发展规划与促进政策会相继制定和实施。政策和资金投入将更多向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资源枯竭地区、生态脆弱地区倾斜。同时,国家会出台进一步稳定外需的各项政策,包括加大对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拥有自主品牌和核心技术的产品出口支持力度,鼓励扩大国内需要的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和能源原材料的进口,增加重要物资的国家战略储备。继续下放外商投资管理权限,出台稳定和扩大利用外资、制定推进境外重大投资项目综合性扶持政策。 体制机制改革步伐将加快,社会民生问题更受关注。由于2010年是经济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也是促进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升级,提升竞争能力的关键时期,国家应会进一步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特别是深化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医药卫生体制领域的改革,着力改善非公经济发展环境,增强市场经济微观主体的发展活力,同时“三农”工作将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就业、社会保障、安居工程等民生重点领域将更加得到重视。 2010年,随着“314”总体部署的深入贯彻和国务院3号文件的逐步实施,各种政策效应将得到进一步释放 随着“314”总体部署的深入贯彻和国务院3号文件的逐步实施,各种政策效应将在2010年得到进一步释放。一是国家即将设立的重庆“两江新区”将加快推动内陆开放高地建设。重庆内陆保税港区建设、“一江两翼三洋”国际贸易大通道建设、“两江新区”重大产业项目布局的争取,将强力助推重庆实现跨越发展。二是以“五个重庆”和“六大功能”为载体的大量基础设施和民生项目陆续开工建设,将为全市“一圈两翼”经济平稳快速增长提供强劲需求,增添增长引擎。三是三峡工程后续规划建设中相应的政策、项目以及资金支持将为促进重庆区域协调发展,针对性解决库区发展“短腿”问题提供新的契机。四是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启动“十二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不但“十一五”时期的许多重大产业项目将会加快落实,“十二五”的前期工作也将尽快开展,全市上下抓改革促发展、风正气顺的有利局面将有利于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综合考虑重庆经济发展的内外环境,我们认为2010年全市经济将保持平稳快速发展,全年GDP增长率达到14%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将从今年的高位运行适度回落,但在“五个重庆”、“六大功能”的构建,国际贸易大通道、内陆保税港区的建设等诸多重大项目的带动下,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速仍将达到27.5%的较高水平;随着国家加大对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拥有自主品牌和核心技术的产品出口政策支持力度,外贸进出口将在2009年大幅下滑的基础上出现恢复性增长,实现23%左右的增速;城乡居民收入受“惠民生”政策效应影响,增速将分别达到12.3%、13%,对消费起到支撑作用;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快速增长,预计名义增速达到21%;在翘尾因素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高的双重影响下,物价将温和上扬,预计2010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4%。 2010年,我市经济发展对策:关注国家宏观政策取向,强化结构调整,优化软硬环境,坚持惠民导向 1、密切关注国家宏观政策取向,提早谋划应对策略和项目储备。在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严峻的环境下,虽然2010年国家总的政策导向不会改变,但也并不排除明年根据经济形势变化相机抉择,要提早谋划应对策略,尽量加快各种项目的策划、储备以及推进落实,防范因政策微调而丧失发展机遇,最大限度地减轻政策变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要强化针对关乎全市全局的经济支柱产业、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发展环境中的各种不确定因素的监测预测研究,及时发现问题、提前防范、灵活应对。 2、继续强化结构调整,着力培育新兴产业。抓住国家及重庆市相关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三峡库区后续工作规划等契机,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并融入即将编制的全市“十二五”规划思路,铸造重庆经济腾飞的“引擎”。积极对接国家已出台的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着力构建以开放型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符合重庆未来发展方向的现代产业体系。继续抓好特色园区建设、大力培育发展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医药、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培育具有增长潜力的产业集群。 3、优化软硬环境,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力度,提升我市吸引资源要素能力,抢占并拓展市场空间。一是继续从高效管理、服务型政府转变、政策洼地打造等方面优化开放软环境。二是着力建设开放平台和强化区域合作。加快打造内陆沿海联动开发开放的门户;加快内陆保税港区建设,打造内陆出口桥头堡;加快实施“一江两翼三洋”国际贸易大通道战略,提升重庆战略地位;以成渝经济区建设发展为突破口,合力推进“西三角”经济区共建,打造西部大开发超级增长极。三是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4、坚持惠民导向,把促进就业放在突出位置。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的惠民导向,在外需萎缩短期内难以扭转,可能继续对稳定和扩大就业产生不利影响的条件下,坚决把就业放在改善民生的第一位。抓住沿海经济回暖对用工需求的回升,加大对务工人员的培训力度和就业信息咨询服务。继续落实对企业吸纳大学毕业生、城镇失业人员和农民工的财税优惠政策,落实完善鼓励大学生、返乡农民工创业优惠政策,充分发挥民营经济对就业的吸纳能力,多管齐下解决就业问题。同时,按照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要求,扎实推进包括医药卫生体制、教育体制、文体体制、收入分配体制及统筹城乡的土地、户籍、社会保障等重点领域改革创新,做到切实惠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