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诗歌主旨句,并作简单赏析

如题所述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赏析与学习指导

【作者作品】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杜工部。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人,原籍湖北襄阳。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称“诗圣”、世界文化名人,与李白并称“李杜”。杜甫的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乃祖为初唐诗人杜审言。杜甫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杜甫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 (“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杜甫的诗篇流传数量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

【原文赏读】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 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1]。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2],
下者飘转沉塘坳[3]。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4],
公然抱茅入竹去[5],唇焦口燥呼不得[6],
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7],秋天漠漠向昏黑[8]。
布衾多年似铁[9],骄儿恶卧蹋里裂[10]。
床头屋漏无干处[11],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12],长夜沾湿何由彻[13]!

安得广厦千万间[14],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15],
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16],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疑难诠解】

[1]三重(chóng):三层。[2]挂罥(juàn):挂结。罥,挂,缠绕。 [3]塘坳(āo):低洼积水的地方。坳,低洼的地方。 [4]忍能对面为盗贼:忍心当面作“贼”。能,作“这样”解。[5]竹:竹林。 [6]唇焦口燥呼不得:呼喊得唇焦口燥仍然没有效果。[7]俄顷:不一会儿。 [8]漠漠:阴沉迷蒙的样子。向昏黑:将近天黑的时候。向,趋向、将近。 [9]布衾:布被。[10]骄儿:爱儿。恶卧:睡相不好,两脚乱蹬。 [11] 床头屋漏无干处:整个房子都没有干的地方了;屋漏,指房子西北角,古人在此开天窗,阳光便从此照射,“床头屋漏”泛指整个屋子。 [12]丧乱:指安史之乱。[13] 何由彻:怎样才能熬到天亮呢?(如何挨到天亮)彻,通,这里指彻夜、通宵的意思。 [14]安得:哪得,哪有。是欲得而不能得的假设语气。 [15]庇(bì):遮蔽。[16]突兀(wù):高耸的样子。见,同“现”。

【古诗今译】

八月秋深,狂风怒号,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

茅草飘飞,吹过江去,散落在对岸江边。

飞得高的茅草悬挂在高高的树梢,低的飘洒沉落到池塘水坳。

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无力,竟忍心这样当面作贼抢东西,

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

我直喊得唇焦口燥也喝止不住,无奈的回到家里,拄着拐杖独自叹息。

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乌云黑得像墨,

深秋天色灰蒙蒙的,渐渐黑下来。

棉布被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

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也蹬破了。

屋漏床湿,整个屋子没有干地方,

但雨还是像麻线一样密集下个不停。

自从安史之乱以来,心事重重很少睡眠,

长夜漫漫,在这阴雨潮湿的屋里怎样才能捱到天亮!

怎么才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屋,普遍地遮蔽住天下贫寒的人,

让他们个个都开颜欢笑,风吹雨打不会动摇,安稳得像泰山一般?

唉!什么时候眼前才能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

哪怕唯独我的茅屋破漏,自己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

【快乐赏析】

1982年,“世界和平理事会”把杜甫命名为“世界文化名人”。杜甫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杜甫43岁的时候,爆发了安史之乱。这是一场民族大灾难。当时是田园荒芜、战乱频仍,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到处是饥饿哀号,到处是流血死亡。杜甫和人民一起流浪,饱受了战乱之苦,写下了许多浸透着血泪的伟大诗篇。公元759年岁末,杜甫一家辗转流浪到了成都,在亲友帮助下于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盖了一所茅屋,总算暂时结束了颠沛流离的生活,有了一个栖身之所。但茅屋建造的并不坚固,两年后的一个秋天,一场大风把茅草给卷走了,入夜又下起大雨。杜甫一家只好在风雨淋漓中度过了一个难堪的不眠之夜。此情此景,杜甫百感交集,写下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不朽的诗篇。
题目是一种被动句式,意为茅屋被秋风吹破。歌,古诗的一种文体,指铺陈、记述。

这是一首古体叙事诗,以七言为主又灵活多变,全诗可分为四段,前三段叙述以“茅屋为秋风所破” 为线索的整个事件,最后一部分直抒胸臆,表达出心忧天下的情感和迫切要求变革现实的理想。

从“八月秋高风怒号”到“下者飘转沉塘坳”共五句为第一段,写狂风破屋的情景。起句交代时间,然后用五个开口呼的平声韵脚,句句押韵,给开篇就带来一股气势。“风怒号”三字,写出秋风来势猛,声音大,速度快,力量强。“卷”有连底刮跑的意思,不仅富有动感,而且满含浓烈的感情色彩。诗人好不容易盖起茅屋,刚刚定居,秋风却好像故意和他作对,使他不得安居,这怎能不令诗人万分焦急?
  从“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到“归来倚仗自叹息”五句为第二段,写群童当面抢抱茅草的情景,表现了诗人无可奈何的痛苦心情。这里又从天地写到人。诗人用“对面”、“公然”、“盗贼”等字样,把一群什么话也不听的顽皮、讨厌的孩子形象活画了出来。诗人对他们欺负老人的行为并未深责,一方面看出杜甫心地宽厚,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诗人痛感自己的衰老,
从“俄顷风定云墨色”到“长夜沾湿何由彻”八句为第三段,写屋破雨漏长夜难眠的情景。!反映了杜甫百感交集的痛苦心情。。“俄顷”两句,以饱蘸浓墨之笔,渲染出暗淡愁惨的氛围,烘托出诗人的心境。“布衾”两句,写生活的窘困,隐含着诗人难以为家的隐痛和不安。“自经”两句,一纵一收。一纵,从眼前的处境扩展到安史之乱以来的种种痛苦经历,从风雨飘摇中的茅屋扩展到战乱频仍、残破不堪的国家;一收,又回到“长夜沾湿”的现实。“丧乱”,指安史之乱。
“安得广厦千万间”至最后共五句为第四段,诗人触景生情,感慨深沉,表达了诗人的美好理想和希望,这是全诗最重要的部分,也是杜甫同情人民疾苦、关心人民生活思想的集中表现。“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寸不动安如山!”诗人在屋漏床湿身冷的痛苦处境中,想的却是天下穷苦的人,只要他们都能居住得安定快乐,即使自己住的是破房子,甚至冻死,也心甘情愿。这种因自身遭受痛苦而推己及人,想到别人的痛苦,进而只要使别人免除受苦,自己宁肯受苦的思想感情,是多么崇高啊!“安得”是假设之词,表现诗人的理想和愿望。诗人的这种希望天下穷苦人都能过上安定生活的理想,也是封建社会里被压迫、被剥削的广大人民的理想。杜甫之所以有这样的思想,是他在长期战乱中备尝生活艰辛,四处飘泊,有机会接近人民、了解人民疾苦的结果。杜甫这种炽热的忧国忧民的情感和迫切要求变革黑暗现实的崇高理想,千百年来一直激动着读者的心灵,并发生了积极的作用。

这首诗的特点首先是通过秋风破茅屋的过程,反映诗人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先写狂风破屋,次写群童抢草,再写屋破雨漏,最后表达理想和愿望,清晰、紧凑。
其次,善抓特征和细节描写,运用语言精炼生动。如描写秋风破茅屋的情形,先写秋风怒号,接着写怒号的狂风一层,一层,又一层揭走屋上的茅草,最后写茅草在空中飞舞飘落的情形,有的挂在树梢上,有的飞过江去,有的落在水塘里。这样,不仅将狂风吹走屋上茅的情景,而且也把茅屋被吹破的过程生动形象的写了出来。再如“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两句,用饱蘸浓墨的大笔渲染出暗淡愁惨的氛围,从而烘托出诗人暗淡愁惨的心境,而密集的雨点即将从漠漠的秋空洒向地面,已在预料之中。“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两句,没有穷困生活体验的人是写不出来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前后用七字句,中间用九字句,句句蝉联而下,而表现阔大境界和愉快情感的词儿如“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欢颜”“安如山”等等,声音洪亮,从而构成了铿锵有力的节奏和奔腾前进的气势,恰切地表现了诗人从“床头屋漏无干处”“长夜沾湿何由彻”的痛苦生活体验中迸发出来的奔放的激情和火热的希望。

【写法举要】
1、层次清晰,结构严谨,描写、叙述、抒情有机结合。全诗共四段,首段写狂风破屋,卷走茅草,以描写为主,连用“卷”“飞”“渡”“洒”“挂卷”“飘转”一串动词,组成一组鲜明的图画,表现诗人焦灼和怨愤之情;二段写群童抢茅,呼喊难禁;三段写雨大屋漏,境况窘迫。二、三段以叙述为主,述说自己孤苦无助,无处安身的不幸遭遇。此时诗人的心境可以说暗淡到了极点。但是诗人却由个人的艰苦处境想到了天下的寒士,顺理成章的过渡到了四段写理想和愿望,抒发了诗人关心天下寒士的真挚感情和舍己为人的宽大胸怀。前三段写事,紧扣主题,充满感情,最后一段抒情,水到渠成,自然贴切。全诗环环相扣,层层逼进,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层次清晰,结构严谨。

2、善抓特征和细节,运用语言精炼生动。(详见快乐赏析末段)

【经典积累】

【文学常识】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杜工部。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称“诗圣”、世界文化名人,与李白并称“李杜”。他的诗被誉为“诗史”。

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代表作有“三吏”和“三别”等。

【经典名句】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成语】

唇焦口燥:chún jiāo kǒu zào 形容说话过多而口唇干燥。

【重点词句】

通假字: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见”同“现”,出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9-30
主旨句: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赏析:
“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欢颜”等词境界宏大,情感奔放,又声音宏亮,从而构成了铿锵有力的节奏和奔腾前进的气势,恰切地表现了诗人从“床头屋漏无干处”、“长夜沾湿何由彻”的痛苦生活体验中迸发出来的奔放的激情和火热的希望。
第2个回答  2011-10-05
这首诗通过茅屋被秋风所破的惨状以及屋漏雨湿苦况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宁愿自己受冻而使天下寒士俱欢颜的人道主义胸怀。他的茅屋几乎被狂风和顽童完全摧毁,又遇上了连绵不断的秋雨,屋漏床湿,被冷似铁,全家无法安眠,处境十分悲惨。但诗人从切身体验推己及人,以天下之忧为忧,渴望有广厦千万间为天下贫寒之士解除痛苦,甚至想以个人的牺牲来换取天下寒士的欢颜。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4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诗人触景生情,感慨深沉,是杜甫同情人民疾苦、关心人民生活思想的集中表现,表达了诗人希望天下穷苦人都能过上安定生活的美好理想和希望。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11-10-03
你是?一中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