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读书,成长与习惯的手抄报

如题所述

  “一本好书就是一位良师益友。”读书能够开导灵魂,提高和强化人格,激发人们的美好志向;读书能够增长才智和陶冶心灵。靠自己读书成长起来的孩子,不但结实,而且有可持续发展的后劲。让读书成为习惯,是提高孩子素养的极好途径。
  犹太民族不仅涌现出的思想家、科学家多,而且拥有亿万家财的富贾巨商也居于世界各民族之前。马克思、爱因斯坦、弗洛伊德等一大批犹太人都是令世人瞩目的天才。在美国屈指可数的亿万富翁中,犹太人就占了一半以上。犹太人能在这个世界贡献出这么多巨子,酷爱读书是重要缘由之一。
  犹太民族的小孩稍微懂事时,母亲就会在《圣经》上滴一点蜂蜜,让自己的孩子去吻,使其从小就知道书本是甜蜜的。据统计,以色列人均拥有图书馆和出版社的数量居全球之冠。这个仅有五百万人口的国家,持有借书证的就有一百多万人。以色列的书刊价格非常昂贵,每份报纸售价六美元,订一份报纸每月需要一百多美元,而普通以色列人对订阅报刊却十分慷慨大方,每家每年都要订阅好几份报刊。犹太民族在培养读书习惯方面真是别有用心呀!可见,读书不愧是促进孩子成才的“灵丹妙药”。当一个孩子爱读书,会读书,读了大量的书——尤其是读了大量的经典以后,学习自然就游刃有余了。
  犹太民族如此热爱读书,让我的教子之道获益匪浅。从儿子梁阗呱呱落地之日起,我就为他的成长勾勒了一幅美丽的蓝图——让读书成为习惯,在读书中享受快乐和幸福。
  我们夫妻二人都是小学教师,孩子出生在一所偏僻的乡村小学。虽然条件艰苦,但是这里是一本异常鲜活的阅读教材。课余时间,只要孩子在我们怀里,都会到花园边、菜地里、田埂上、池塘边、果树下、教室外兜兜风,并津津乐道地向着他“对牛弹琴”,让他尽量感知花草的芬芳、庄稼的葱绿,倾听鸟儿的鸣声、牲畜的嘶鸣,感受孩子们的嬉闹和书声琅琅。不光这些,我们还不失时机地教孩子认图片,念儿歌,学习大自然之声。长时间不间断的耳闻目睹,孩子呀呀学语时,竟然能念上好多词汇了。诸如我念上半句“马车”——他居然能熟练地念出下半句“哒哒哒”;“青蛙”——“呱呱呱”;“流水”——“哗哗哗”之类,让我更加坚定了开发孩子语言的信念和信心。
  后来,我们相继辗转了几所学校,幼儿时期的孩子在我们颇有用心的耳濡目染下,在许多老师学生的逗乐下,在很多图册、儿歌、诗歌、童话故事的相伴下,逐渐成长起来。看到孩子在幼儿园教室里睁着明澈的大眼睛专心致志倾听老师讲故事,听到孩子和伙伴交流时的妙语连珠,我们深深地感受到,我们的启蒙教育成功了。
  一个喜欢读书的家长定能培养出一个喜欢读书的孩子。我们常用自身行为来营造一种读书的氛围。在家里,孩子经常可以看到专心致志、兴味盎然读书的爸爸妈妈,有时我们还会把书中精彩的段落读给孩子听。久而久之,家里弥漫着的是浓郁的读书氛围,孩子被中外名著所吸引,全家共同徜徉在书的海洋里。
  就这样,童年时期的孩子已经对阅读产生了极为浓厚的兴趣。我们并不就此打住,多渠道、多层次地拓宽其阅读面,使其阅读面向更深层次拓展。我们尽可能地给他买书、借书、订书,带他逛书店,还把平时我们阅读的刊物,诸如《党员文摘》《读者》《大学语文》《当代文学》《百家散文》等,只要适合他看的篇目,就勾画选择,让他大饱眼福。我们还密切关注影视节目,对《诗歌散文》《子午读书》《百家讲坛》《科学世界》《走进科学》《探索与发现》《正大综艺》《世界各地》《人与自然》《动物世界》《绝对挑战》等经典节目,或让孩子收看,或录制后看,让孩子感受丰富多彩的多元文化, 促使孩子把读书当成一种内心需要。
  读书的最终目的是让孩子拥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良好的文学素养,是让孩子应用于生活。要达到这个目的,就要勤于练笔。孩子进入小学一年级,我们耐心指导他用拼音和汉字穿插写话;二年级,我们又悉心辅导他观察、实践,写具有真实感受的周记;三年级,我们对他的每次习作练笔都进行了有的放矢的点拨和评改,让他解除了对作文的畏惧心理,而视作文为一种倾吐需要。嘿,从四年级开始,每次作文,他不但能通过打腹稿挥笔而就,而且还时常灵感大发,居然能写诗歌和小说呢。为了让孩子有一定的成就感,我们在电脑上特意给建了个《梁阗文选集》,让来访客人和伙伴欣赏。当孩子看到自己的文采带给了大家喜悦,那份收获的愉悦使他有了继续写下去的欲望。
  阅读素养也不是单靠书本知识能一蹴而就的,还得将阅读生活化。阅读要着眼于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着力开拓孩子的生活领域,扩大孩子的精神视野。于是,携家带口去风景名胜感受自然的美,去感悟生命的真谛,去放飞梦想,成了我们一家子其乐融融的议程。笔架山、佛宝风景区、九狮山、中山公园、广安邓小平故居、成都、重庆、贵州黄果树、云南世博园、广西桂林山水,留下了孩子的欢声笑语,孩子把对生活的感悟融入在优美的语言里。
  “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孩子在读书中快乐地成长。小学六年级,孩子以一篇文质兼美的《难忘家乡烧红苕》获得了全国“手拉手”作文大赛特等奖,后来又在一次全县小升初选校测试中获得第一名,让他着实兴奋了一阵子,也更加坚定了“让读书成为习惯”。进入天立初中,虽然学习任务相对较重,但孩子依旧保持着这一良好习惯。课余时间,或阅读老师特意购置的书籍,或到图书室借阅,周末回家也能饱食一顿精神大餐(阅览我们给勾画的书刊,欣赏录制的影视节目),让读书习惯不改初衷。又是一个三年从不间断的良好读书习惯,丰厚了孩子的知识素养,磨砺了他奋发向上的品性,在2008年中考中,他以561分的特优成绩名列泸州市第11名。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愿我们都来牵引孩子养成读书习惯,视读书为一种特殊享受,一种精神的需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10-06
一、 手抄报的形式

  办手抄报用八开纸的版面,中间对折成为一、二两版。要求有标题,有刊头刊尾。版面布局合理,排版设计匀称。字迹规范美观,一律用珠笔或钢笔书写。

  二、 手抄报的内容

  手抄报的内容丰富多样,既可以是课堂中的内容,也可以涉及课外的内容;既可以是语文知识,也可以涉及物、化、数、英等其它学科的内容;既可以是知识积累为主,也可以涉及学法探讨,难题寻解;既可以复习旧知识,也可以预习新内容。具体要求:一般配合教学内容及进度来拟定小报的内容,每二周一期,每期要求有明确的标题,确定重点内容。主次分明,版面新颖活泼。
例如:
“一本好书就是一位良师益友。”读书能够开导灵魂,提高和强化人格,激发人们的美好志向;读书能够增长才智和陶冶心灵。靠自己读书成长起来的孩子,不但结实,而且有可持续发展的后劲。让读书成为习惯,是提高孩子素养的极好途径。
犹太民族不仅涌现出的思想家、科学家多,而且拥有亿万家财的富贾巨商也居于世界各民族之前。马克思、爱因斯坦、弗洛伊德等一大批犹太人都是令世人瞩目的天才。在美国屈指可数的亿万富翁中,犹太人就占了一半以上。犹太人能在这个世界贡献出这么多巨子,酷爱读书是重要缘由之一。
犹太民族的小孩稍微懂事时,母亲就会在《圣经》上滴一点蜂蜜,让自己的孩子去吻,使其从小就知道书本是甜蜜的。据统计,以色列人均拥有图书馆和出版社的数量居全球之冠。这个仅有五百万人口的国家,持有借书证的就有一百多万人。以色列的书刊价格非常昂贵,每份报纸售价六美元,订一份报纸每月需要一百多美元,而普通以色列人对订阅报刊却十分慷慨大方,每家每年都要订阅好几份报刊。犹太民族在培养读书习惯方面真是别有用心呀!可见,读书不愧是促进孩子成才的“灵丹妙药”。当一个孩子爱读书,会读书,读了大量的书——尤其是读了大量的经典以后,学习自然就游刃有余了。
犹太民族如此热爱读书,让我的教子之道获益匪浅。从儿子梁阗呱呱落地之日起,我就为他的成长勾勒了一幅美丽的蓝图——让读书成为习惯,在读书中享受快乐和幸福。
我们夫妻二人都是小学教师,孩子出生在一所偏僻的乡村小学。虽然条件艰苦,但是这里是一本异常鲜活的阅读教材。课余时间,只要孩子在我们怀里,都会到花园边、菜地里、田埂上、池塘边、果树下、教室外兜兜风,并津津乐道地向着他“对牛弹琴”,让他尽量感知花草的芬芳、庄稼的葱绿,倾听鸟儿的鸣声、牲畜的嘶鸣,感受孩子们的嬉闹和书声琅琅。不光这些,我们还不失时机地教孩子认图片,念儿歌,学习大自然之声。长时间不间断的耳闻目睹,孩子呀呀学语时,竟然能念上好多词汇了。诸如我念上半句“马车”——他居然能熟练地念出下半句“哒哒哒”;“青蛙”——“呱呱呱”;“流水”——“哗哗哗”之类,让我更加坚定了开发孩子语言的信念和信心。
后来,我们相继辗转了几所学校,幼儿时期的孩子在我们颇有用心的耳濡目染下,在许多老师学生的逗乐下,在很多图册、儿歌、诗歌、童话故事的相伴下,逐渐成长起来。看到孩子在幼儿园教室里睁着明澈的大眼睛专心致志倾听老师讲故事,听到孩子和伙伴交流时的妙语连珠,我们深深地感受到,我们的启蒙教育成功了。
一个喜欢读书的家长定能培养出一个喜欢读书的孩子。我们常用自身行为来营造一种读书的氛围。在家里,孩子经常可以看到专心致志、兴味盎然读书的爸爸妈妈,有时我们还会把书中精彩的段落读给孩子听。久而久之,家里弥漫着的是浓郁的读书氛围,孩子被中外名著所吸引,全家共同徜徉在书的海洋里。
就这样,童年时期的孩子已经对阅读产生了极为浓厚的兴趣。我们并不就此打住,多渠道、多层次地拓宽其阅读面,使其阅读面向更深层次拓展。我们尽可能地给他买书、借书、订书,带他逛书店,还把平时我们阅读的刊物,诸如《党员文摘》《读者》《大学语文》《当代文学》《百家散文》等,只要适合他看的篇目,就勾画选择,让他大饱眼福。我们还密切关注影视节目,对《诗歌散文》《子午读书》《百家讲坛》《科学世界》《走进科学》《探索与发现》《正大综艺》《世界各地》《人与自然》《动物世界》《绝对挑战》等经典节目,或让孩子收看,或录制后看,让孩子感受丰富多彩的多元文化, 促使孩子把读书当成一种内心需要。
读书的最终目的是让孩子拥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良好的文学素养,是让孩子应用于生活。要达到这个目的,就要勤于练笔。孩子进入小学一年级,我们耐心指导他用拼音和汉字穿插写话;二年级,我们又悉心辅导他观察、实践,写具有真实感受的周记;三年级,我们对他的每次习作练笔都进行了有的放矢的点拨和评改,让他解除了对作文的畏惧心理,而视作文为一种倾吐需要。嘿,从四年级开始,每次作文,他不但能通过打腹稿挥笔而就,而且还时常灵感大发,居然能写诗歌和小说呢。为了让孩子有一定的成就感,我们在电脑上特意给建了个《梁阗文选集》,让来访客人和伙伴欣赏。当孩子看到自己的文采带给了大家喜悦,那份收获的愉悦使他有了继续写下去的欲望。
阅读素养也不是单靠书本知识能一蹴而就的,还得将阅读生活化。阅读要着眼于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着力开拓孩子的生活领域,扩大孩子的精神视野。于是,携家带口去风景名胜感受自然的美,去感悟生命的真谛,去放飞梦想,成了我们一家子其乐融融的议程。笔架山、佛宝风景区、九狮山、中山公园、广安邓小平故居、成都、重庆、贵州黄果树、云南世博园、广西桂林山水,留下了孩子的欢声笑语,孩子把对生活的感悟融入在优美的语言里。
“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孩子在读书中快乐地成长。小学六年级,孩子以一篇文质兼美的《难忘家乡烧红苕》获得了全国“手拉手”作文大赛特等奖,后来又在一次全县小升初选校测试中获得第一名,让他着实兴奋了一阵子,也更加坚定了“让读书成为习惯”。进入天立初中,虽然学习任务相对较重,但孩子依旧保持着这一良好习惯。课余时间,或阅读老师特意购置的书籍,或到图书室借阅,周末回家也能饱食一顿精神大餐(阅览我们给勾画的书刊,欣赏录制的影视节目),让读书习惯不改初衷。又是一个三年从不间断的良好读书习惯,丰厚了孩子的知识素养,磨砺了他奋发向上的品性,在2008年中考中,他以561分的特优成绩名列泸州市第11名。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愿我们都来牵引孩子养成读书习惯,视读书为一种特殊享受,一种精神的需要!
第2个回答  2011-10-06

工作忙,不能给你找资料,给你个示范稿做参考吧。

第3个回答  2011-10-06
uhgy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