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1

如题所述

文章的思想感情是主客观的产物。思想感情的表达要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和思想基础,阅读时根据文章所叙述描写的人、事、景、物分析作者独特的感受是客观的,而人们对文章里的思想感情的感受是主观的。下面结合一些简单的例子讲解一下分析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解题过程]一、理解重点词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文章的思想感情是作者凭借叙事、写景的词句表达出来的,所以阅读课文时可以从理解词句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如在《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第三段中“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句话时,首先抓住“四周黑洞洞的”、“碰壁”这两个关键的词想想鲁迅先生为什么用“四周黑洞洞”来形容当时社会的黑暗,用“碰壁”来形容革命者所遭受反动派的迫害。从而体会到鲁迅先生对旧社会、对反动派无比憎恨以及敢于和旧社会作斗争的勇敢精神。二、抓重点段,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重点段是作者针对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写作目的进行详写的部分,它最能激发读者的情感,反映文章的思想感情。如《养花》一课最后一段即是贯穿全文的重点段。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思考以下问题:①养花的乐趣是什么?哪些自然段详写这些内容?这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②这段话对你有什么启发?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通过以上分析,使人受到了热爱劳动、赞美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启迪,体会到作者借养花赞美生活中的乐趣和对花草的喜爱之情。三、介绍时代背景,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人们的生活经历和知识程度不同,读同一篇文章所产生的思想感情也不同。由于我们的经历可能与作者相距较远,为了达到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目的,需要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如《我的爸爸》第五、六自然段,作者回忆爸爸怎样教我们唱《国际歌》懂得革命道理一事时,就有如下问题:①“眉头一皱”表现爸爸什么心情?爸爸说了什么话?②爸爸为什么说“这不是撒谎?”表现了什么?③爸爸为什么要教我们唱《国际歌》?为什么用低沉的声音“教唱”?这一连串的问题都要联系当时的环境来理解。因此,有必要了解一下写作背景,得到间接的感受,才能真正体会到李大钊要让孩子们懂得革命道理,一心盼望早日推翻旧制度,建立新中国的思想感情。四、随着中心思想的展开,逐层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每篇文章的作者都用一定的内容表达要说明的道理或褒贬的精神品质,因此我们可以通过逐段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如教学《可爱的草塘》一课。在阅读的过程中除结合关键词、句、段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外,还要着重思考作者在对北大荒、对草塘的认识上有什么变化?思想感情上有什么变化?使学生认识到草塘的可爱不仅在于景色美,还在于物产丰富。思想感情由开始的“没意思”到最后连“想捧起清凉的河水痛痛快快地洗一洗睑”也“犹豫”了,不忍心弄坏“这一幅美好的画卷”,从而体会到作者对草塘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五、联系实际,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有些文章涉及的内容是我们经历过或体验过的,很自然地就能体会出文章的思想感情。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我们可以想想自己被烫到的时候有什么感觉?邱少云为什么能在火中一动不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4-23
聆听作者的心跳第八单元让我们经历了一次心灵之旅,我们一次次被作者所描绘的人间真爱所感动。有句话说得好: “言为心声”。就是说作者在写一篇文章时,思想感情一定会在文中体现出来。如果我们能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就能很好地理解课文内容。那么,呢?下面几种方法你可以借鉴借鉴。 一、依据文章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的思想感情,主要是通过文章内容表现出来的,因而抓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就能体会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来。如《掌声》这篇文章讲的是英子在同学掌声的鼓励下由忧郁自闭走向阳光自信的故事。但是只知道这一点是不够的。还要透过内容去想一想:轮到英子讲故事时,同学们为什么要鼓掌?为什么经过掌声之后,英子会发生那么大的变化?这掌声中到底有着一种什么力量?通过读课文,我们自然会明白同学们两次掌声所包含的意思,以及给予英子的一种力量,那就是爱与鼓励,这也就是作者要表达的感情。当我们明白了这一点再去读课文,你的体验就会不一样,你就能与作者“心心相印,息息相通”了。 二、依据带有感情色彩的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是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作者总会在字里行间流露出自己的情感。这种流露有时是含蓄的,有时是直接的。因而,我们要善于抓住文章中带有感情色彩的词句来体会作者的情感。一是抓住关键词。如《一次成功的实验》中有这样一句话: “女孩不假思索地说: ‘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这个“不假思索”就可以看出女孩先人后己的品质,也写出了作者对这个小女孩的敬佩之情。再如《掌声》一文中的英子“一摇一晃地走上讲台”和“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这两个“一摇一晃”的意义是不一样的。前面的“一摇一晃”是英子在别人的掌声中终于走上了讲台,也可能有无奈的意思;但后一个“一摇一晃”却是英子自信的体现。两个“一摇一晃”就是作者刻意着笔,它写出了英子在同学们掌声中的变化,表现的是爱的力量,传达的是作者对同学友爱的歌颂。二是抓好关键句。有时为了取得意味深长的效果,作者不直接表情达意,而是采用比较含蓄的方法说出言外之情。读课文时,就需要有安静而细腻的心,联系课文内容和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解读。如《给予树》一文,金吉娅给小女孩买了穿裙子的洋娃娃之后,用剩下的钱全部买了棒棒糖——五十美分一大把的棒棒糖。读到这里就要想一想:金吉娅为什么不用剩下的钱买别的东西呢?原来她是想用最少的钱给兄弟姐妹们买到最多的礼物 。这是多么用心的孩子啊!金吉娅的一番话让我们在感受到她善良和仁爱的同时,也可以感受到她的可爱和用心,想到自己曾经对金吉娅的误解,妈妈揪心地疼。你说妈妈能不“紧紧地拥抱”她吗?这里作者没直接表达自己对金吉娅的喜爱,但从字里行间我们分明能感受到。再如文章的最后一段,写的是妈妈对这件事的感受,但又何尝不是作者情感的流露呢?三、在反复朗读与诵读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有效的朗读有助于更深入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一边读,一边想,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是我们要掌握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对于这种方法,我们在学法指导中训练过多次。另外,我们在朗读与诵读中一定要做到:把心放到文章中去,设身处地地去读,去想,在文中读出“我”来,这样,就能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了。 《爱的教育》是一本非常好的书。请你在课外读一读,把从读中体会到的情感写一写,然后和同学交流交流。
第2个回答  2020-04-04
哦x Factor
第3个回答  2020-04-10
很好有帮助。。。。。。
第4个回答  2020-04-01
如何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