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如何加强?意义?

毛概下的。

1、目的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目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2、方法 

(1)是要推进绿色发展。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发展绿色金融,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

(2)是要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打赢蓝天保卫战。加快水污染防治,实施流域环境和近岸海域综合治理。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加强固体废弃物和垃圾处置。

(3)是要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4)是要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设计和组织领导,设立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统一行使监管城乡各类污染排放和行政执法职责。

3、意义

(1)生态文明是当代人类文明发展的新形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生态文明,关系着人民福祉,关乎着民族未来。

(2)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进步,但同时,粗放的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因此,中国共产党顺应时代发展,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道路,是我们党深刻把握当今世界发展新趋向作出的战略抉择,将为推进人类文明进步作出重大贡献。

(3)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也只有如此,才能给子孙后代留下蓝天、绿地、水净的美好家园。

(4) 我们必须把生态文明提到全局高度,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扩展资料

重要地位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地位,十八大报告在第二部分“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中明确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相依靠,形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布局 。

重大意义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十八大报告在第八部分的第一句话,就开宗明义地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

2015年9月11日新出台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着眼于理念方向,着力于基础性框架,明确提出构建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空间规划体系、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环境治理体系、

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的市场体系、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等8个方面的制度体系,必将为加快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打牢制度桩基,夯实体制基础。

严峻形势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严峻形势,十八大报告在第八部分强调:“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即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资源约束趋紧,二是环境污染严重,三是生态系统退化 。

思想理念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理念,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我们要努力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观念 。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本质特征,十八大报告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由此,生态文明建设不但要做好其本身的生态建设、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等,

更重要的是要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这就意味着生态文明建设既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相并列从而形成五大建设,又要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过程中融入生态文明理念、观点、方法 。

政策方针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方针,十八大报告要求:“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

途径方式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途径方式,十八大报告强调:“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参考资料来源:

求是网——如何理解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 

百度百科——生态文明建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1-31

生态文明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

加强方法:

1、构建现代化生态经济体系,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的产业支撑。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贯彻新发展理念,调整经济结构和能源结构,优化国土空间开发布局,调整区域流域产业布局,推进绿色发展与“四化同步”。

2、构建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的科技支撑。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不仅需要开发利用先进实用的污染治理、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环保技术,还需要发展现代化绿色产业技术体系,提高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技术水平和能力。要把绿色化、生态化作为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技术基点。

3、强化生态文明建设制度约束,倒逼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向绿色低碳社会转型,政策、资金、技术和市场都是关键因素。

意义: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

扩展资料:

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环境标准发挥着“判定依据、行为规范、技术工具”的基础性作用,对提高环境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至关重要。

生态文明建设关系每个地区、各行各业、千家万户。要把蓝图变成现实,必须发挥制度优势,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形成生态文明建设社会共治格局,汇聚起建设美丽中国的强大合力。

加强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既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客观要求,也是发展绿色产业、促进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举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把生态保护和修复与脱贫攻坚紧密结合起来,让贫困人口通过参与生态保护、发展绿色产业等途径,实现稳定脱贫。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网-人民日报:深刻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

光明网-强化生态文明体系建设的创新支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20

1、目的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目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2、方法 

(1)是要推进绿色发展。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发展绿色金融,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

(2)是要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打赢蓝天保卫战。加快水污染防治,实施流域环境和近岸海域综合治理。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加强固体废弃物和垃圾处置。

(3)是要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4)是要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设计和组织领导,设立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统一行使监管城乡各类污染排放和行政执法职责。

3、意义

(1)生态文明是当代人类文明发展的新形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生态文明,关系着人民福祉,关乎着民族未来。

(2)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进步,但同时,粗放的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因此,中国共产党顺应时代发展,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道路,是我们党深刻把握当今世界发展新趋向作出的战略抉择,将为推进人类文明进步作出重大贡献。

(3)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也只有如此,才能给子孙后代留下蓝天、绿地、水净的美好家园。

(4) 我们必须把生态文明提到全局高度,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扩展资料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生态文明建设其实就是把可持续发展提升到绿色发展高度,为后人“乘凉”而“种树”,就是不给后人留下遗憾而是留下更多的生态资产。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和积极成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生态文明建设

参考资料来源:求是网-如何理解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6
原因: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共十七大提出的理论创新成果,是国家治国理念的一个新发展,是根据中国国情条件、顺应社会发展规律而做出的正确决策。它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的一系列阶段性特征的科学判断和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是对人类文明发展理论的丰富和完善,是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深刻洞察,是实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基本要求,也是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国际化主动承担大国责任的庄严承诺。

一、建设生态文明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

二、建设生态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

三、建设生态文明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基础和保障

四、建设生态文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五、建设生态文明是提高中国国际竞争力的重大举措,也是中国对世界发展所作的贡献
如何加强: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一.
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
推动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二.
要全面促进资源节约。
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
可再生能源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用水总量管理,建设节水型社会。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保护、合理开发。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三.
要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
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快水利建设,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四.
要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意义: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的重要支撑。我们要深刻认识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始终坚持和全面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下大气力抓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和重要着力点。近年来,我国在坚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既讲求经济效益,也重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坚持统筹规划,加大投入,标本兼治,突出重点,有步骤地进行环境治理和建设;坚持依靠科技进步推进环境保护和治理,推进资源开发与节约,依法严格保护环境与生态;坚持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实行政府调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从体制和机制上促进可持续发展。在全社会进一步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生态保护型社会。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一些地区出现水、大气、土壤等污染较重,生态系统整体功能下降,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减弱等现象。因此,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力度,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体制机制、产业结构和技术体系。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