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如题所述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写的是少年周恩来耳闻目睹中国人在外国租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周围的人都敢怒不敢言,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

文中通过对人物语言、神态等描写,细致地刻画了人物。这句话也被周恩来总理家乡江苏省淮安市的本科学校淮阴工学院作为该校的校训,以勉励学生积极进取,奋发向上。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辛亥革命爆发后,周恩来带头剪去辫子,在大革命中,他出色领导了国民革命军军政工作、广东地方政权工作、震惊中外的上海工人武装起义,成为我们党最早认识武装斗争重要性和最早从事军事工作的领导人之一。

大革命失败后,他领导发动举世闻名的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在这期间,他读光复会领袖章太炎的书和同盟会的杂志,读康有为、梁启超的文章。无论是章太炎难懂的古体文,还是梁启超的近体文,周恩来都认真阅读。

周恩来的眼界随着阅读拓宽,思想得到升华,对事物有了自己独特的理解,所以,当其他同学还从未想过为什么要念书时,周恩来已经明确地提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5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周恩来背着伯父来到了闯进了租界,领悟了伯父所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于是他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希望对你有用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1-10-04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在沈阳读书的时候,只是个十二三岁的少年。他学习非常勤奋、刻苦,常常和老师同学一起讨论自己在阅读书报时思考的问题。当时他们讨论得最多的是怎样救国和宣传救亡的问题。

周恩来在课堂上认真听讲,认真完成课外作业,尊敬老师,团结同学,有礼貌,守纪律。他特别注意课外阅读,来弥补课堂上学习的不足。他所读的书报,范围也比较广泛,除了社会科学的书籍外,自然科学和军事科学的书籍也是他喜爱的读物。他还能把几本书的内容对照起来阅读,加以比较,探求最科学的内容和答案。

有一天,东关模范高等学堂的魏校长把同学们召集起来,问大家:“读书为了什么?”

有的同学说:“为了给自己将来找条出路。”

有的同学说:“为了能发财致富。”

还有个同学说:“为了帮助父母记帐。”原来他的父亲是个商人。

魏校长问周恩来:“你呢,为什么读书?”

周恩来站起来,大声地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就是说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兴盛,像巨人一样挺立在世界而读书学习。

老师和同学们都敬佩地望着他。

周恩来在小学三年,学习成绩始终名列前茅,他的作文曾经被选送到省里,作为小学生的模范作文印行,这篇题目为《东关模范学校第二周年感言》的文章,后来还收入上海进步书局出版的《学校国文成绩》和
第3个回答  2011-10-09
魏校长笑了笑说了什么?
第4个回答  2011-10-03
主要写了一个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