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雨的古诗及赏析!急啊```

越快越好!马上要!!!!

《咏雨》

唐代:李世民

罩云飘远岫,喷雨泛长河。

低飞昏岭腹,斜足洒岩阿。

泫丛珠缔叶,起溜镜图波。

濛柳添丝密,含吹织空罗。

译文:远处的山峦笼罩着一片乌云,大雨倾盆而下,河水上涨。乌云低飞使半山腰一片昏暗,风吹雨斜撒满了山的曲折处。一串串雨滴如珍珠般滴下,又如珍珠般结在树叶上;大雨在如镜的湖面上泛起了一阵阵涟漪。

柳丝在雨气中一片迷濛(或说迷濛的雨气使柳丝密密麻麻的分不出个来了),连绵的大雨如帘,风吹雨丝在空中织起了一片片罗幕。

扩展资料:

唐太宗写的这首诗,每一句就如一段动画,而整首诗又构成了一幅远近景色结合的动态的“山雨飘洒图”。这首诗还有一个写作特点是每句都包含了一个动词的片语,这些片语是 罩云、喷雨、低飞、斜足、泫从、起溜、濛柳、含吹。

这八个词把雨写活了,就好像是施雨龙王、推云童子、布风婆婆等天神在天上操控的那样。万事万物在唐太宗的笔下都是活的,都是有生命的。

中国古代的皇帝都特别看重农业。新旧《唐书》及《贞观政要》中均记载了唐太宗非常关心农业的事迹。此诗前六句均写景物,用词生动且令人感觉诗中所描述的景象栩栩如生。

尾联为抒发个人的情感。此诗还有一个艺术特点是每一句都流露出对这场及时雨的喜悦之情,但却通篇不用一个“喜”字。

这两诗除了尾联外,其余的联句都采用对仗的方式来写,不仅对仗工整,且音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在描写景物方面,把大自然的神韵通过诗句体现出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永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13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题解

杜甫诗集中有五十多首写雨的诗篇,以《喜雨》为题的,共四首,以这一首最为知名。

这首诗作于上元二年(761)春天,杜甫这时已经在成都草堂居住了两年。从上年的冬天到这年的二月间,成都一带发生了旱灾。经历过冬天的人,最懂得春天的温暖;经历过旱灾的人,最懂得雨的可贵。所以当春雨来临之际,杜甫欣喜非常,以久旱逢甘霖的心情,在诗中描绘了春夜雨景,讴歌了春雨滋润万物之功。

句解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多好的雨水啊,它似乎知道季节的来临,当春天万物萌生之际便应时而发生。“好”字统摄全篇。俗话说:“春雨贵如油”,当万物需要滋润时,它便来了,故谓“知时节”,也自然是“好雨”。诗人采用拟人化的写法,将春雨写得有情有知,善解人意,喜悦之情形于笔端。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它随着微风悄悄地在夜间飘落,柔情地滋润万物,细微得听不到一点响声。这两句用拟人化手法,在无声之处,将雨的连绵滋润之态写得十分传神,把雨好、人喜写得含蓄而又生动。诗句不用“洒”或“落”,而用“潜”字,十分恰切形象,准确传递了那种不知不觉的情境。清代仇兆鳌《杜诗详注》评价说:“雨骤风狂,亦足损物。曰潜曰细,写得脉脉绵绵,于造化发生之机,最为密切。”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看那四方郊野黑云密布,只有江中船上的渔火闪烁着一点光明。诗人又以开阔的夜景去描绘那听不见的细密春雨。前一句以乌云说明天阴雨长,正好满足了自然万物的需求。后一句与前一句形成对比,在无边的暗夜中跳出亮色调,色彩鲜明,富有画意。同时见出春天的雨势,虽然黑云密布,但并没有风雨飘摇之势,,所以船上人才会那般平和。“野径”,乡间小路,这里泛指四方郊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等到天亮后,去看那被雨水滋润的红花丛,经雨而湿重的鲜花定会开满锦官城。这一联由雨夜想象天晴,花儿饱含雨水的感觉,如在目前,花枝经受不起花朵份量的情状,也呈现出来。说明这雨整整下了一夜,已经下透了。诗人的想象,极大地拓展了诗的情感与思维空间,使得诗意更深一层,喜悦之情也不言自明。“红湿”,雨后的花丛,红润一片。“花重”,花朵经雨而湿重,一说色泽浓艳。明代谭元春在《唐诗归》评价:“‘红湿’字已妙于说雨矣。‘重’字尤妙,不湿不重。”“锦官城”。即成都。

评解

平常之景最为难写,能写难状之景如在目前,且如此真切入微,令人如临其境,只有大诗人能够做到。这是一首五律。前两联用流水对,把春雨的神韵一气写下,末联写一种骤然回首的惊喜,格律严谨而浑然一体。诗人是按先“倾耳听雨”、再“举首望雨”、后“闭目想象”的过程和角度,去表现春夜好雨的。诗从听觉写至视觉,乃至心理感觉,从当夜想到清晨,结构严谨,描写细腻;语言锤炼精工;巧妙地运用了拟人、对比等具有较强表现力的艺术手法。诗中句句绘景,句句写情,不用喜悦欢愉之类词汇,却处处透露出喜悦的气息、明快的情调。《瀛奎律髓汇评》引纪昀语:“此是名篇,通体精妙,后半尤有神。”

在择韵上,诗人以韵就情,他选择的“庚”韵,是后鼻韵母,其发音过程较长,客观上拖慢了整首诗涵咏的时间和语调,这恰恰宜于表达诗中喜悦而不冲动、醇厚而不奔放的绵长细腻的情感。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7-08-06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①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②,
却话③巴山夜雨时。

【注释】
①巴山:在今四川省南江县以北。
②共翦西窗烛:翦同剪;在西窗下共剪烛蕊。
③却话:重头谈起。

【简析】
��这是一首抒情诗。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后两句即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语浅情深,含蓄隽永,脍炙人口,余味无穷。
��有人考证,以为此诗是作者于大中五年(851)七月至九月间入东川节度使柳中郢梓州幕府时作。其时义山妻王氏已殁(王氏殁于大中五年夏秋间)。为此,以为此诗是寄给长安友人。但义山入梓幕,与其妻仙逝,均在大中五年夏秋之际,即使王氏仙逝居先,义山诗作在后,在当时交通阻塞和信息不灵的时代,也是完全可能的。就诗的内容看,按“寄内”解,便情思委曲,悱恻缠绵;作“寄北”看,便嫌细腻恬淡,未免纤弱。

故乡版权所有

参考资料:www.guxiang.com

第3个回答  2007-08-06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第4个回答  2007-08-06
1、清·洪升: 斑竹一枝千点泪,湘江烟雨不知春
2、元·卢挚: 春来南国花如绣,雨过西湖水似油。
3、宋·陈与义: 海裳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4、宁波天童寺联: 花繁柳密处能拨开方见手段;风狂雨骤时可立定才是脚跟
5、唐·王勃: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6、宋·王安石: 黄昏风雨打园林,残菊飘零满地金
7、伦道夫: 快乐的雨丝宛如清晨的日莹的露珠,把一颗颗珍珠滴入花的心田。
8、清·恽格: 连夜深山雨,春光应未多,晓看洲上草,绿到洞庭波。
9、清·屈大均: 落花有泪因风雨,啼鸟无情自古今。
10、宋·张来: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


雨的意味

每逢下雨的时候,心情便为之改变,丽日故然可喜,而雨夜却也未尝不可吟咏,张潮云:雨之为物,能令昼短,能令夜长。是雨的自然特性,而雨能令情生,能令意改,则具有人性味了。
于是便想起了有关雨的诗词。"昔我来兮,雨雪霏霏,今我往矣,杨柳依依。"雨是离别的味精,不管是在二千多年前《诗》的意境里,抑或今天我们的现实生活,总是把离悉别情绪调配得别有一番滋味"谓城朝雨氵邑 轻尘",是分开的前奏"无边丝雨细如愁"是离别的高潮,雨从天上下到心里,眼睛湿了,心也湿了。"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是另一种意味了,家国的愁绪在雨天显得格外深重,夜冗长,灯昏暗,是雨疏风狂的三月,是孤凄清冷的牢笼里,是"细雨梦回鸡塞远""此恨绵绵无绝期"。李煜此词非在寂寥的雨夜不能领悟。
雨其实也并非单调的郁闷,苏东坡"喜雨",杜子美也曾喜雨。久旱逢甘霖是与洞房花烛并列为人生四大乐事。我曾见过久旱之后,天公作美,农夫奔走号呼,沐浴在贵如油的时雨时,畅快非常。
雨也有一种别致的情趣,"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到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我以为这当是宋朝人情趣的生活,疑心他们是否经常如此可爱,雨夜待友,是何其让人心动的事,虽然并未如愿,但不消伤心,温一壶酒,沏一杯茶,独自享受这静而不寂的雨夜,也是人生一大快事,
于是又想起戴望舒的《雨巷》,把情置之于雨,愈见情之真切,把景融入于雨,愈见景之迷人,我也曾独在徘徊在悠长的雨巷,只是并未逢着丁香似的姑娘,然而这样一想,也会有几分的情调。
春天的雨,湿漉漉的,沾在心里,腻腻的,春天的雨伴随春天的花,构成春的气质,"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我总是把这两句诗理解为,一夜雨后,巷子里辅叠着不经风雨的杏花,我把"卖"字似入化,虽然教科书上并非这样解释,但我但固执地以为这才符合春的性情。夏雨却是激烈澎湃。滂沱大雨,倾盆大雨是其特有的称谓,"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却可见夏雨药效的猛烈了。
最凄清的莫过秋雨。"枕前泪并阶前雨,隔着窗儿滴到明。"我想这雨当是秋雨无疑了,奈何同一物,季节不同,而性情大异,造物之巧如是也!李易安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是雨更是泪啊!最不忍卒听的是秋鉴湖的绝笔"秋风秋雨愁煞人"。着一秋字而意蕴怆然,何况一着再着也。
冬的雨却壮烈,我只记得放翁《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关山难越,壮心末已,在这冬的雨夜,更显悲壮凛烈。
雨也因地而异。南国雨大,雨密风狂,花树飘摇,豆大水滴滴打在屋顶如擂鼓般响亮,一刹之后,天地清朗。而江淮之间的梅雨,缠缠绵绵,仿佛多情的女子,拈脚牵手,不让你走,且一下偏没完没了,直以心都发霉了。
小时候的一场雨,记忆犹新,是"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的意境,戴着斗笠,提着钓竿,在小溪边一蹲便俨然一蓑笠翁了,雨点滴在水上,激起一个小泡,小鱼有时也跃出水面,但却不上我的钓,但我却已意兴盎然了。
读高中时,一次风雨大作,站在四楼的教室向外望去天地一派苍茫,树在使劲摇着,风也在尽力喊着,白雨跳珠乱入窗,窗外的世界仿佛一幅大写意的山水,观之豪情顿生,我驻足良久。
而今远在合肥,看雨时便多一层思念的况味,雨是悄无声息的,大概没有"留得残荷听雨声"吧,但却更易引发人的情思,每逢有雨我的思绪便会飘得很远,回到记忆中的水田池塘,陌树窗花,且总猜想着炊烟是否也沐浴在迷茫的雨中。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