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位文学爱好者 帮我赏析篇徐志摩的 《残春》

残春昨天我瓶子里斜插着的桃花是朵朵媚笑在美人的腮边挂;今儿它们全低了头,全变了相:--红的白的尸体倒悬在青条上。窗外的风雨报告残春的运命,丧钟似的音响在黑夜里叮咛:“你那生命的瓶子里的鲜花也变了样:艳丽的尸体,谁给收殓?”

《残春》写于1927年4月20日,时年,的徐志摩已经32岁。这首诗原本写的是花瓶插着桃花,但是,窗外的风雨在报丧,鲜花总是免不了变成了“艳丽的尸体”。而残春对桃花的伤感,也触发了作者内心对旧爱的宿厌,同时仲夏狂热的爱已经在萌发、滋长,有着对爱的幻灭感。因此,一首《残春》清清地吟唱,纯纯地叙来,更多的是在感叹落花流水春去也的复杂心情,既不舍得且又不甘心的无奈。不知何故,品完《残春》,心理总有莫名的悲鸣。春天本该是一个生机盎然的季节,但诗人徐志摩为何写出来的却是另一种透心的悲凉?春天,虽然是一个赋予生机的季节,但它总有归尽的时候,正如自然界中的花开花落,有始有终。不过从我个人来看,作者似乎在述说人生的短暂!?其实人的一生,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直到化着青烟而去时,其间的过程是复杂的,而中间的过程便是我们每个人生命史上的高峰期。而《残春》也恰到好处地映射出了作者对生命的追求。从徐志摩本人对生命的高峰期的诠释,也就是经霜色浓的香山红叶,开始飘零,不知不觉间以老之将焉!紧接着心境在枯竭,往事如烟淡去,令人不胜伤感。《残春》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处对曾经拥有的美好、圆满、温馨、甜蜜和与曾经推不开的无奈、惆怅、悲思,统统渐行渐远,一一离他而去。当然,这只是我个人对其诗不成熟的浅意理解,或许我还未完全了解到作者当时的创作背景和心境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10-04
春为四季之首,万物复苏,生机盎然,是希望的化身,收获的基点,文人墨客笔下挥洒点染春色、春意、春韵、春情何其多!而徐志摩笔下的春是残春,眼中的春是残春,心中的春自然也是残春了。残春,暗淡无色,凋零干枯,何等哀伤!花瓶中的春,生命何其短暂,色彩韵味多么淡薄,开始就意味着惨淡伤感,令人哀怜。但有谁来惋惜吗?残春。有谁来赞叹吗?花瓶中的春。
1927年(32岁) 4月20日,写《残春》一诗,有爱情的幻灭感。 12月27日,与小曼在上海夏令匹克戏院同演《玉堂春》,徐志摩饰蓝袍,他已感到婚姻的不自在。 这一年,陆小曼认识了翁瑞午,两人关系十分暧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