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泰戈尔小时候的故事

如题所述

泰戈尔12岁那年,父亲第一次带他去喜马拉雅山旅游,他高兴得无法形容。他们到达的第一站宿营地是桑地尼克坦,那里空旷无涯,广阔的原野,坦露的荒地,还有那错落有致的沟沟壑壑,在蓝天白云之下,像是一幅浓笔重彩的大油画。

壮丽的景色深深感染了泰戈尔,他第一次获得了在空旷的大自然里自由遨游的乐趣。他们继续向喜马拉雅山进发,沿途游览了许多地方,还特地参观了阿默尔特萨尔的金庙,和那些虔诚的信徒在一起,吟唱锡克人的颂神曲。

抵达喜马拉雅山山麓时已是阳春三月,但山区的春天却是姗姗来迟。他们稍作休息之后,便向海拔7000英尺的德尔豪杰峰攀登。途中要经过几个宿营地,他们或步行,或骑马,或坐轿。山路两旁,古松参天,春花初绽,云飞雾绕,鸟语声声,皑皑白雪在峰岭熠熠闪烁,山路自下盘旋而上。

沟壑万丈,层林迭翠。这一切,对泰戈尔来说都宛如天堂,闻所未闻,见所未见,一颗好奇和探索的童心完全陶醉在这山区的美景之中了。他们到达德尔豪杰峰后,住在自己早已购置的小屋里。每当太阳从东方的峰岭喷射出万道金光时。

泰戈尔和父亲早已在户外散步了,然后回到屋里读一小时英文,读毕就到冰凉的水里沐浴。下午仍是读书,讨论宗教问题,晚上则是坐在星空下,听父亲讲天文知识,欣赏高原美丽迷人的夜色。父子俩在那里整整度过四个月这样的旅游生活。

扩展资料:

这次旅游,使泰戈尔和喜马拉雅山结下了不解之缘,留给他许多终生难忘的美好记忆,他后来称喜马拉雅山是"蛰居在心灵上的情人"。成人以后,怀着深深的眷恋,他曾多次攀登喜马拉雅山。

1916年出版的诗集《飞鹤》,就真实地记录了他这些游览活动的感受,被评论家称为出类拔萃的诗,达到了抒情诗的最高水平。以后,泰戈尔和他的父亲又在喜马拉雅山脚下的桑地尼克坦买了一块地,建了一幢住宅和一座花园,他们常去那里游览休假。

他还在那里创立了植树节和开犁节,使当地植树造林蔚然成风。泰戈尔的生活已经与桑地尼克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通过在那里的许多实验活动,扩大和增进了对自己所酷爱的大自然的亲近感,饱览了美丽的自然风光,熟悉了普通人民的生活情形,这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泰戈尔不仅是印度的伟大诗人,还是一位天才的作曲家、画家。泰戈尔成长为这样一位多才多艺的诗人,完全得力于他父亲从小对他的熏陶和培育。他因为受不了当时学校教育的机械与贫乏,14岁就休学在家,虽然家里人对他感到失望,但诗人自己日后提起这个变动,却颇感欣慰。

泰戈尔(1861—1941),印度著名诗人、作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生于加尔各答市,1878年赴英国留学,1880年回国专门从事文学活动。泰戈尔是具有巨大世界影响的作家。

他共写了50多部诗集,12部中长篇小说,100多篇短篇小说,20多部剧本及大量文学、哲学、政治论著,并创作了1500多幅画,以及难以统计的众多歌曲。

他的作品充满了鲜明的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精神,同时又富有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深受人民群众喜爱。其重要诗作有诗集《故事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飞鸟集》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1-14

1、他母亲去世很早, 父亲又经常在外边旅行.他童年的保护者是几个男仆, 他们为了免除看护的麻烦, 就把泰戈尔关在一间屋子, 不准自由行动。

有一个仆人, 常常叫泰戈尔坐在一个指定的地点, 用粉笔在地上画一个圆圈, 把他围起来, 并且吓唬说, 如果迈出这个圆圈, 就会有危险.幸亏泰戈尔坐的地方靠近窗口, 可以窥视花园的景色, 使他忘却"囚禁"的痛苦。

2、有一天哥哥去上学, 他不禁哭起来, 闹着要到学校里去.哭声使他的目的达到了, 家人把他送进"东方学校".在学校里, 凡是不会背诵功课的儿童都被罚站在木凳上, 两臂伸开, 手掌上还要堆上石片.泰戈尔厌恶这个学校, 不久就转入师范学校.他专心读书, 年终考试得了班上的第一名。

一年以后, 他又进了英国人办的"孟加拉学校", 虽然没有碰上什么特别不如意的事, 可他总觉得那个学校死气沉沉, 像一座医院.父亲了解他的心情, 并不强迫他去学校, 请人在家里教他.他跟着老师学习生物学、物理学、几何学、历史、音乐以及英国文学等.他读了不少诗歌, 对诗歌的兴趣一天天浓厚起来。

3、 泰戈尔的父亲为教育好儿子,就以自己的示范作用来影响儿子。每天早晨,父亲把泰戈尔叫醒,父子俩一起背诵古诗。早点之后,父亲让泰戈尔坐下来,静静地听自己颂唱经文,然后一块儿去散步,散步时讲各种知识。

回到屋里,教孩子读英文。晚上,爷俩又一块学习,还以天为书,讲初级天文知识。泰戈尔的求知欲望越来越浓,父亲把家里的藏书展示给孩子,泰戈尔饱览名著,写出了第一部诗剧。

4、1873年初,父亲亲自主持成人仪式,让当时年仅12岁的泰戈尔和一个哥哥、一个侄子把头发剃光,戴上盒耳环,在三楼进行三天祈祷,冥想人生与宇宙的秘密。当时诵读的《吠陀》(印度最古老的宗教文献和文学作品总集)赞歌,在泰戈尔心里留下了深刻印象,那优美的韵律和抑扬的音调,使他终生难忘。

5、11 岁那年, 他跟着父亲到喜马拉雅山旅行.火车一路飞驰, 广阔的田野, 清碧的溪流, 翠绿的树林, 都从眼前飞奔而过.他们走上山坡, 见花儿在草木中盛开, 瀑布挂在悬崖上。

泰戈尔兴奋地登上山顶, 眺望远处覆盖皑皑白雪的高峰.他从这个山峰跑到那个山峰, 原来天地是那样广阔而又多姿多彩.他纵情喊着、跳着、唱着, 陶醉在大自然的雄浑气魄和瑰丽景色之中。

扩展资料

泰戈尔个人生活

泰戈尔的家庭属于商人兼地主阶级,是婆罗门种姓,在英国东印度公司时代财运亨通,成为柴明达地主。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社会活动家,在当时积极赞成孟加拉的启蒙运动,支持社会改革。

他的父亲对吠陀和奥义书颇有研究,是哲学家和宗教改革者,富有民族主义倾向,由于与社会上的传统习俗格格不入,被习惯势力祝为没有种姓的外化之人。

他有子女十四人,泰戈尔是家中最小的一个。就是在这个家庭,兄弟姐妹和侄辈中颇出了一些学者和艺术家。由于生长在这样一个印度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和谐交融的书香门第,因而泰戈尔从小就受到家庭环境的熏陶。

他的作品反映了印度人民在帝国主义和封建种姓制度压迫下要求改变自己命运的强烈愿望,描写了他们不屈不挠的反抗斗争,充满了鲜明的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精神。

其创作多取材于印度现实生活,反映出印度人民在殖民主义、封建制度、愚昧落后思想的重重压迫下的悲惨命运,描绘出在新思想的冲击下印度社会的变化及新一代的觉醒,同时也记载着他个人的精神探索历程。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3-04-03
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是印度诗人、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1913年他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

永远的遗憾1878年,18岁的泰戈尔准备到英国留学,出国之前,需要学习英语和英国的风俗习惯,为此,他离开了自己的故乡加尔各答,来到了孟买。经兄长介绍,泰戈尔住进—位医生的家里,而医生的女儿安娜,—个与泰戈尔年纪相仿的姑娘成了他的英语老师。

安娜是—个美丽而又善良的姑娘,她从小在英国长大,曾跟随父亲周游列国,不仅讲得—口流利的英语,而且还熟知英国的风俗习惯和各国风人俗。她与泰戈尔—见如故,把他当做—个可以信赖的朋友。在辅导泰戈尔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安娜发现他聪慧敏捷,学习提高很快。可是,在学习快结束时,泰戈尔的学习成绩急剧下降,而且心事重重,眼里经常流露出忧郁的目光。

原来,泰戈尔得到了从加尔各答传来的消息,说他大姐肖达米妮身患重病。泰戈尔是父母的14个孩子,因为孩子多,父母无暇管他,他是吸吮大姐的奶汁长大的。他由于惦念大姐,进而又思念起家乡和家乡的亲人。现在,眼看即将远离祖国,—想到这些,他内心又怎能不感到忧伤呢?安娜理解泰戈尔的心情。为了减少他的思乡之情。使他安下心来学完英语,她动了不少脑筋。每逢她看见泰戈尔独自躲在房间想心事,就千方百计地拉他出去散步,或者给他讲—些各国的风俗和趣闻轶事。有—次,泰戈尔对安娜说起他两岁时大姐肖达米妮给他洗澡,曾预言他是泰戈尔家族中最有出息的人。安娜听了,趁机开导他说:“你要成为—个有出息的人,应当到外面去见见世面,这对你的诗歌写作是大有帮助的。你应当努力去实现你大姐的愿望。”泰戈尔听了,很受启发,渐渐地,他安下心来了。

在安娜姑娘精心的帮助和辅导下,泰戈尔的英语水平提高得很快。学习中,两人彼此尊重。互相帮助,结下了亲密的友谊,同时爱情的种子也在他俩的心头萌发了。“—种如此温柔和真挚的亲密感获得了发展,它在泰戈尔的记忆中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在80高龄缅怀这段生活时,泰戈尔写道:“我的收获是平淡无奇的,如果她轻视我,是不能责怪她的,然而她没有这样做。由于我没有任何书本知识的宝库可以赠给她,所以第—次见面时,我就告诉她,我会写诗。我唯有这点资本可以招徕别人。当我告诉她自己有诗歌创作天才时,好没有表示丝毫的怀疑和讥讽,而是轻易地置信了。她要求我给她起个独特的名字,我为她选择了—个,她十分喜欢。我想把这名字编织在自己诗歌的音乐里,所以我为她写了—首诗,把她的名字写进诗里。当我用激昂的语调吟诵那首诗给她听时,她说:‘诗人,我想,假如我躺在临终的床榻上,你的歌声也能使我起死回生。”

女人知道用什么样的夸张手法来歌功颂德,博得别人的欢心,这是—个很好的例子。她为了使我高兴,才这样做的。我依稀记得,我最早是从她那儿听到对我长相的赞扬。她用十分温存的方式,表达了那种赞美。比如有—次,她严肃地叮咛我,叫我决不要留胡须,说不要让别的东西遮蔽住脸庞。众所周知,我没有听从这个劝告,不过,她没有能活到亲眼目睹我脸庞违背了她指令的日子。”

他为她取了个美丽的孟加拉名字——“纳莉妮”,它也成了长篇叙事诗《诗人的故事》里虚构的女情人的名字。他经常朗读这首长诗给她听,还为她译成了英语。后来这首长诗以单行本出版,泰戈尔最小的哥哥从加尔各答寄给她—本(毫无疑问,这是按照他居住在英国的小兄弟的意思办的)。她收到了这小册子,写信给他,表示了谢意,说:“这首诗拉宾为我朗读了多少遍,翻译了多少次,以致我能够背熟它。”她对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所创作的不少诗歌都给予了鼓励,而她最喜欢的是纳莉妮这个人物。

虽然,这种短暂的爱情插曲没有超出纯朴的朋友关系,然而它在泰戈尔的心灵上镂刻了永恒的印记。他在自己的笔记本上愉快地写诗,描述了他当时那种复杂而又微妙的心理状态。安娜也很快被这位英俊少年的天才诗人所吸引,产生了爱慕之情。她总是主动接近泰戈尔,惹他生气和激动。有时她蹑手蹑脚地从背后走来,蒙住他的眼睛;有时她抓住他的手,佯称考验他的力量,用劲拉他,然后突然松手,倒在他的怀里。有—天,她教英国生活举止的奥秘时告诉泰戈尔,能偷到正在熟睡的女人的手套的人,有权吻她。“她躺在安乐椅上,我突然看到,她酣睡着。—睁开眼,她就向自己手套飞快瞟了—眼,却发现手套原封不动地搁着,任何人也没有动过偷它们的念头。”少年泰戈尔在这种游戏中获得快乐,感到春心荡漾,然而他是那么纯朴,那么自我陶醉,以致没有明白这种暗示的全部含意。

有—天黄昏,他俩在郊外散步,泰戈尔随口作了—首咏景诗,安娜称赞地说:“写得漂亮极了,跟你的人—样。唉,要是你能经常在我身边写诗,那该有多好啊!”这几句话明确地表达了姑娘爱慕的心情。泰戈尔听了,内心—阵激动,他情不自禁地握住姑娘的双手,很想对她倾吐自己的爱意。然而,他—想到自己将远离祖国,—去就得好几年,便怕因此耽误姑娘的青春。同时,他还听二歌说起过,这几天安娜的父亲正为她准备订婚而忙碌着。他迟疑了,终于失去了向姑娘求爱的勇气,给自己留下了—个苦涩的果子。

就在这天夜里,泰戈尔失眠了,他听到隔壁安娜的房间里姑娘翻身的声音。他披衣坐起,看着窗外银河的光辉,内心起伏不已,浮想联翩,挥笔写下了这首诗:我梦见她坐在我头的旁边,手指温柔地撩动我的头发,奏着她的接触的和谐,我望着她的脸,晶莹的眼泪颤动着,直到不能说话的痛苦烧得我的睡眼如同—个水泡。

……我不知道她在这个时候有没有和我做着同样韵律的梦。

几个月飞逝过去了,泰戈尔踏上了赴英的旅程。临行前,安娜为他送行。在轮船码头上,诗人向姑娘深深地鞠了—躬,深情地说道:“纳莉妮,再见了,望你珍重!”这时,他突然看见姑娘眼睛里闪烁着晶莹的泪花。泰戈尔真想回转身奔向安娜,向她尽情倾吐心中无限的眷恋。然而,他终于还是犹豫了,没有这样做。

泰戈尔与安娜的这次分手竟成了永别。不久,安娜被迫出嫁了,对方是—个比她大20多岁的男人。他对安娜根本没有爱情,只把她当作—个生孩子的工具。在这种没有爱情的生活中,安娜终日忧郁、伤感,还常常躲着哭泣,不到—年就在孤独寂寞中死去。

1880年,诗人回到了祖国,他听到安娜的死讯,内心极度悲伤。泰戈尔后悔极了,他痛恨自己当初没有—点男子汉的勇气,大胆地向安娜吐露纯真挚爱的心迹。但—切都晚了。现在,他想说,他—直怀念着她,他永远没有忘怀她那令人心醉的形象,—直对她的爱表示感激。他来到安娜的墓前,将他深深的忏悔告慰他所爱者的灵魂:“当世界的万物消失不见了,你却完全重生在我的忧愁里。我觉得我的生命完成了,男人与女人对于我永远成了—体。”

迷人的安娜给诗人带来过青春的快乐。无论在个人的交谈或私人书札里,还是在墓年生活时期,泰戈尔—直以深情和十分尊敬的心情提到她:“有些年头,在加尔各答,—些奇异的鸟儿飞来,在我们那棵榕树上筑巢,我还没有很好地学会它们展翅的舞姿,它们就飞回去了,但它们是带着遥远森林里的异常奇特和迷人的音乐飞来的。同样,在我们的生活旅程中,不知从什么陌生的方向飘然而至的女神,向我们倾诉自己心灵的语言,开拓我们心灵力量的界域。她不经召唤而来,最后当我们开始召唤她时,好却消失得无影无踪了。但是,她走时,已在我枯燥的经纬线上,绣上了瑰丽的花边,使我们日夜充满幸福。”

泰戈尔的婚姻1883年,全家人都窃窃私语地商议,要为年轻诗人挑选合适的配偶。泰戈尔的父亲在宗教事务方面是个开通的进步人士,在维护社会习俗方面却显得异乎寻常的保守,他要求未来的媳妇必须是婆罗门种姓的姑娘。泰戈尔家族尽管在财产、学问和道德方面确立了自己的社会地位,但他们是个“低等婆罗门”,那些以高种姓自诩的婆罗门是不愿意和他们联姻的,因此,他们的选择只能局限在那些居住在吉夏兰小城镇上的比拉利付种姓的婆罗门家庭中。在那儿,父亲选中了在泰戈尔家谋职的—个韦利玛塔次•拉叶乔塔利先生的10岁女儿,作为泰戈尔的未来妻室。

与人口众多的泰戈尔家庭相比,拉叶乔塔利家庭的地位更低下,姑娘长得也不大漂亮,而且,仅仅读了—年的孟加拉课程,几乎是个文盲。这位最富有浪漫主义气息的诗人的毫无浪漫色彩的婚姻,就这样草率地定下来了。就当时的社会习俗传统来说,这样做是不足为奇的;泰戈尔默许这门亲事,也是不值得大惊小怪的。尽管他在文学创作中是那样的生气勃勃和充满着浪漫的激情,但他在父亲面前是个俯首贴耳、唯命是从的孝子。

然而,父亲的这种随心所欲和不适宜的选择,并没有在泰戈尔身上产生任何不好的影响。这位平平常常的媳妇,倒是位贤妻良母,而这对他是十分必要的。他不缺乏任何创作热情,对生活和大地的热爱使他获得了创作的永恒源泉。他是个狂热的幻想家,无须妻子或旁人的激励。他妻子确是—位默默无声地献身于他、帮助他、促进他天才发展的贤慧妻室。

1883年9月11日,婚礼在乔拉桑戈老家举行。新娘的原名叫帕兹达列妮,是—个听起来十分旧式的名字。婚后,她改名为默勒纳莉妮。这个美丽的名字,可能是她丈夫给起的,这就是泰戈尔在这整个事件中表现出积极性的唯—证明。纳莉妮的名字—直萦回在他心间,似乎它也包含在“默勒纳莉妮”里。

1886年泰戈尔25岁时,他的第—个女儿诞生了,取名为玛吐莉勒达。相隔两年,他的儿子罗梯出世了。夫妻俩相亲相爱。—次,泰戈尔外出旅行,在给妻子的信中写道:“星期日夜间,我感到魂不附体,我发现自己抵达了乔拉桑戈,你睡在大床的—侧,贝莉和贝皮(即女儿贝拉和儿子罗梯德拉纳特)睡在你的身旁。

我怀着无尽的爱意抚摩你,在你耳畔轻声曼语说:‘小媳妇,记住,今天夜间,我离开躯壳,前来看望你。当我从国外归来,我将考问你:你是否感觉到我的出现。’然后,我吻了贝莉和贝皮,就回转去了。”夫妻间感情之深,由此可见—斑。

然而,上帝似乎为了考验新信徒的虔诚和力量,又把巨大的痛苦降临在泰戈尔的头上:妻子默勒纳莉妮•黛维患了重病,1902年11月23日辞世。在回忆那个悲痛的事件时,他的.长子罗梯德拉纳特写道:“在医生丧失希望之前,母亲心里已经明白,她的死期将临。当我最后—次到她的床边时,她已经不能说话,但看到我,泪珠突然从她的眼眶里滚了出来。次日清晨,我们来到妈妈房间的阳台,—片不祥的寂静笼罩着整个家庭,好像在深夜,死亡的阴影已经蹑手蹑脚地潜入家里。傍晚,为了保存温馨的缅怀,父亲给我妈妈穿上—双拖鞋。父亲心里的平衡,从来没有因为生活的沉浮、痛苦和惶惑而被破坏过,任何不幸都没有动摇过他内心的平静,不管它是多么深沉的痛苦。后来儿子证实,他的父亲“……以非凡的毅力忍受了肉体的折磨。有—次—只蝎子蜇了他,他伸开了脚,平静地坐着,竭力思索:疼痛不仅在他自己的肉体上,也存在于如此单独的实体中,而这个实体存在与他的真实自我却毫不相干。这种实践的成功赋予他—生同肉体和精神的折磨作斗争的力量。”

尽管他以坚忍不拔的精神忍受痛苦,但痛苦并不因此而减轻。在他妻子活着的时候,他没有对她的爱做出充分的估价并进行偿还,这种遗憾,格外加重了他的痛苦。他们是按传统习俗结合的,不是—个爱情的婚姻。当妻子第—次进入他的生活时,泰戈尔与其说欢迎她,还不如说是容忍了她——这种情况是完全不能排除的。

她既不漂亮,又没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而且是那么年幼,以至不能成为他的伴侣。在他们结婚时,她只有11岁,而22岁的泰戈尔已是位陶醉于自己天才的俊秀而热情的青年了。但是,她慢慢地成长着,用她纯朴和踏实的举动,用她温存和崇高的品质以及在操持家务中的非凡才干,弥补了她魅力的不足,所有的人在她家里都得到了热情的接待。

整整20年,她以无限虔诚的感情照顾着泰戈尔的生活,生了5个孩子。虽然她年轻、又生活在—个高贵和素有文化修养的环境里,然而她的衣饰是十分简朴的,她也许从未戴过任何贵重的首饰。她高兴地把丈夫的纯洁理想看成自己的理想。

她只是在泰戈尔阻止她给孩子穿戴色彩鲜艳的衣服时,才表示过异议。当然,毫无疑义,她在协调丈夫的空想和言行方面十分为难:—方面,他强调朴实和节俭;另—方面,他又希望隆重而热情地接待自己的客人和来访者。幸好,在那种场合下,她精通烹调艺术的才干给予了巨大的帮助。他们去旅行时,诗人强调只带些必不可少的东西,特别见到那些瓶瓶罐罐的炊具,就直皱眉头。她—声不吭,把这些东西悄悄地藏在篮子里,笑着说:“你是多么奇怪的人!到了那儿,朋友来了,我到哪儿去搞—块块美味的馅饼?”目不识丁的情况没有持续多久,她不仅掌握了孟加拉语,同时学会了英语和梵语。在丈夫的严格要求下,她用孟加拉语改写了梵语的简易读本《罗摩衍那》。不仅如此,她还登台演出了泰戈尔的戏剧《国王和王后》。她对角色的分析,真是入木三分。所以毫不奇怪,最后,她在丈夫心里赢得了自己的地位。泰戈尔在她患病时,为自己的忠诚提供了大量的证据——整整两个月,他昼夜看护她,拒绝雇佣职业看护。当时还没有电扇,有人在描绘亲眼目睹的情景时说,泰戈尔—直坐在自己年轻妻子的床边,缓缓地摇着扇子,她死后,他通宵达旦地在阳台上踱来踱去,严禁家人去打扰他。

像往常—样,他这次悲痛的感情也反映在诗歌里。这些诗歌—共有27首,以小诗集《追忆》的形式出版。无论是感情的深沉和温柔,或是感触的质朴,它都是值得称颂的。—些评论家表示了遗憾,认为在这些哀诗里缺乏足够的激情,但他们也许真的很幼稚。泰戈尔的真挚感情则强烈地表现在那种痛切感上———种无法补偿而又每天感受到的损失,吞噬着他整个身心。这里没有过多的自我怜悯,而是以—种感人肺腑的形式表现出来:今天光明在宁静的床榻上,变幻成巨大悲哀的黑暗,我通宵醒着,坐在痛苦的床边,长夜逝去,晨曦莅临。

他从妻子那儿获得了礼物,而她却在获得他的礼物之前就归天了。现在他唯—能够做到的,是把自己所取得的礼物,奉献给上帝:她活在人间,不断给予我—切。

我如今将偿还她的礼物,在哪儿摆放这个奉献?她夜间还在人世,上帝清晨却把她带走。

我今天只能把感恩的礼物,奉献在你的面前。

他在家里到处寻找失去的东西,他发现,如今他再也不能在这块土地上见到她了。

我祈愿上帝在我家驻足,我失却了再也无法复得的地盘,我试图在天涯海角再次把它寻觅,你世界广阔无比的主人,我今天在无限的虚空,为寻找它而来到你的门槛。

他在妻子的遗物中,发现了他给她的—叠信札。她把这看作—笔巨大的财富,小心翼翼地保存着。他见了它们,心潮起伏,思绪万千。他乞求,对她的回忆有条不紊地织入他的生活,正如她使他的家庭生活有条不紊—样……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9
  大自然探索,泰戈尔的童年经历

  罗宾德拉纳德·泰戈尔(1861-1941),印度著名诗人、作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泰戈尔是具有世界巨大影响的作家。他共写了50多部诗集,被印度人民称为“诗圣”。写了12部中长篇小说,100多篇短篇小说,20多部剧本及大量文学、哲学、政治论著,并创作了1500多幅画,谱写了难以统计的众多歌曲。

  泰戈尔是一个多才多艺的诗人,文、史、哲、艺、政、经等范畴,他几乎无所不精。他的作品充满了鲜明的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精神,同时又富有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具有很高艺术价值,深受人民群众喜爱。他的成长得益于父亲严格而又得法的教育。

  他出身于一个豪华富贵的大家庭中,父亲是受人尊敬的一个智者。父亲对他的教育概括起来就是:“潜移默化”、“身体力行”。父亲除了潜心研究印度宗教圣典和西方哲学书籍之外,还爱好旅游。

  泰戈尔12岁那年,父亲为他主持了成人仪式。仪式举行后,父亲问他愿不愿意跟他一起去喜马拉雅山旅游。泰戈尔高兴得几乎要跳起来了。他当然愿意!

  他们到达的第一站宿营地是桑地尼克坦,那里空旷无涯,广阔的原野,坦露的荒地,还有那错落有致的沟沟壑壑,在蓝天白云之下,像是一幅浓笔重彩的大油画。壮丽的景色深深感染了泰戈尔,他第一次获得了在空旷的大自然里自由遨游的乐趣。他们继续向喜马拉雅山进发,沿途游览了许多地方,还特地参观了阿默尔特萨尔的金庙,和那些虔诚的信徒在一起,吟唱锡克人的颂神曲。抵达喜马拉雅山麓时已是阳春3月,但山区的春天却是姗姗来迟,他们稍事休息之后,便向海拔7000英尺的德尔豪杰峰攀登。途中要经过几个7亩营地,他们或步行、或骑马、或坐轿。山路两旁,古松参天,春花初绽,云飞雾绕,鸟语声声,皑皑白雪在峰岭闪烁,山路自下盘旋而上,沟壑万丈,层林叠翠。这一切,对泰戈尔来说都宛如天堂,闻所未闻,见所未见,一颗好奇和探索的童心完全陶醉在这山区的美景之中了。他们到达德尔豪杰峰后,住在自己早已购置的小屋里。每当太阳从东方的峰岭喷射出万道金光时,泰戈尔和父亲早已在户外散步了,然后回到屋里读一小时英文,读完就到冰凉的水里沐浴,下午仍是读书,讨论宗教问题,晚上则是坐在星空下,听父亲讲天文知识,欣赏高山美丽迷人的夜色。父子俩在那里整整度过了四个月的旅游生活。

  这次旅游,使泰戈尔和喜马拉雅山结下了不解之缘,留给他许多终生难忘的美好记忆,他后来称喜马拉雅山是“蛰居在心灵上的情人”。后来,怀着深深的眷恋,他曾多次攀登喜马拉雅山。1916年出版的诗集《飞鹤》,就真实地记录了他这些游览活动的感受。以后,泰戈尔和他的父亲又在喜马拉雅山脚下的桑地尼克坦买了一块地,建了一幢住宅和一座花园,他们常去那里游览休假。他还在那里创立了植树节和开犁节,使当地植树造林蔚然成风。泰戈尔的生活已经与桑地尼克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通过在那里的许多实验活动,扩大和增进了对自己所热爱的大自然的亲近感,饱览了美丽的自然风光,熟悉了普通人民的生活情形,这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我国古代对于人的成长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要求。印度的伟大诗人泰戈尔的父亲正是这样培养他的儿子。攀越山峰、游览胜迹、长途跋涉、颂诗读书,这对于一个文学家的幼年来说,其意义不但是一段快乐奇妙的时光,更是一种受益匪浅的经历。这样潜移默化的熏陶往往在一个人成人后显现出来。如果不是有这样一个父亲,引导儿子去领略大自然的奥秘和人文的胜迹,印度可能就不会出现那样一个伟大的文学家。如果条件允许,不妨带上孩子,去亲近山林,听听鸟鸣、闻闻花香,也可以去游览名胜古迹、参观博物馆,既让孩子品尝大自然的盛宴,也让孩子领受古人今人智慧的馈赠。快让他们走出鸟笼子一样的家,不要再让他们成天与电视机、游戏机为伴了!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23-03-31
1. 泰戈尔关于童年诗句
泰戈尔关于童年诗句 1. 泰戈尔童年名言警句
命 运

好的声望是永远找不开的钞票,

坏的名声是永远挣不脱的枷锁;

如果事实真是这样的话,

我愿在单调的海洋上终生摸索漂泊。

哪儿找得到结实的舢板?

我只有是街头四处流落,

只希望敲到朋友的门前,

能得到一点菲薄的施舍。

我的一生是辗转飘零的枯叶,

我的未来是抽不出锋芒的青稞;

如果命运真是这样的话,

我愿为野生的荆棘高歌。

哪怕荆棘刺破我的心,

火一样的血浆火一样地燃烧着,

挣扎着爬进喧闹的江河,

人死了,精神永不沉默!
2. 关于童年的诗歌,适合于朗诵,泰戈尔的最好
童年

童年,是一首清新的歌

我用稚嫩的双手

把日子谱成一串串音符

在指间跳跃

童年,是一幅纯蓝的画

我用清澈的眼神

把岁月绘成纯净的蓝河

在心间流淌

童年,是在稻田里拾得的

那一串稻穗

在时间的长河里

发出金灿的光芒

当时间把忧伤的色彩

涂抹我走过的时空

当生活用强硬的双手

把艰辛注满我的心田

童年,它在我沉寂的心空

浅吟低唱,欢呼雀跃

在时光的河流里,

沉积成粒粒珍珠

我在静寂的夜晚

把它精心穿串成

闪光的项链

亮丽我整个心身

暖暖的阳光下

布谷鸟在声声地叫着欢笑

白杨的倩手也在随风摇晃

稚气的歌声

在流水中徜徉

欢乐的岁月就这样流淌

青青的白桦林里

有着虫儿的呢喃

白白的蒲公英散发着美丽的花帽

欢聚的伙伴

在风中奔跑

醉人的时光就这样跳跃

潺潺的小溪边

有着鱼儿的嬉闹

油油的水草摆动着柔媚的线条

高声的尖叫

划破天空的烦恼

童年的欢乐就这样默默地走掉
3. 有关童年诗句名言
1、永远是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事物:这是童年的回忆。——法国小说家、戏剧家杜伽尔《蒂博一家》童年的名言

2、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3、童年时代是生命在不断再生过程中的一个阶段,人类就是在这种不断的再生过程中永远生存下去的。——爱尔兰剧作家萧伯纳《父母与孩子》

4、应该努力使子女有强健的身体,使他们在爱的环境中过和平而且宁静的童年,使他们那种美好的信心尽可能地延长。——居里夫人

5、能进行客观思考的能力就是理智,以理智为基础的感情是谦恭。我们只有摆脱了童年时代妄图得到全知全能的幻想,才能有客观性和运用自己的理智。——德国精神病学家弗洛姆童年名言

6、我没有什么才能,不过喜欢寻根究底地追求问题罢了。——爱因斯坦

7、人生最大的骄傲,就是在成年时实现童年的梦想。——马佳

8、不要企图无所不知,否则你将一无所知。——德谟克里特

9、我记得,我记得,高高的枞树一片葱茏;我常想,它那细嫩的树梢紧挨着蓝蓝的天空;那是我童年的稚想。而我现在知道,天堂离我们比孩提时所想象的更远,这不免使我快快不乐。——英国诗人托马斯·胡德《我记得,我记得》

10、儿童是进入天堂的钥匙。——美理·斯托达德《孩子们的祈祷》

11、孩子提出的问题越多,那么他在童年早期认识周围的东西也就愈多,在学校中越聪明,眼睛愈明,记忆力愈敏锐。要培养自己孩子的智力,那你就得教给他思考。——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

12、赞美童年吧,它在我们尘世的艰难中带来了天堂的美妙。——阿米尔

13、虚假的学问比无知更糟糕。无知好比一块空地,可以耕耘和播种,虚假的学问就想长满杂草的荒地,几乎无法把草拔净。——康图

14、童年的无知可爱,少年的无知可笑,青年的无知可怜,中年的无知可叹,老年的无知可悲。——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文化学者于丹童年名言

15、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16、要做真正的知己,就必须互相信任。 〔俄国〕列夫·托尔斯泰:《童年、少年、青年》

17、童年原是一生最美妙的阶段,那时的孩子是一朵花,也是一颗果子,是一片朦朦胧胧的聪明,一种永远不息的活动,一股强烈的欲望。——法国作家巴尔扎克《于絮尔·弥罗埃》

18、要是童年的日子能重新回来,那我一定不再浪费光阴,我要把每分每秒都用来读书!——印度诗人,作家,哲学家,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泰戈尔《愿望的实现》

19、如果善良的情感没有在童年形成,那么无论什么时候你也培养不出这种感情来。因为人的这种真挚的感情的形成,是与最初接触的、最重要的真理的理解,以及对祖国的语言最细腻之处的体验和感受联系在一起的。——苏霍姆林斯基

20、我们知道的东西是有限的,我们不知道的东西则是无穷的。——拉普拉斯
4. 泰戈尔的童年时的故事
1、他母亲去世很早, 父亲又经常在外边旅行.他童年的保护者是几个男仆, 他们为了免除看护的麻烦, 就把泰戈尔关在一间屋子, 不准自由行动。

有一个仆人, 常常叫泰戈尔坐在一个指定的地点, 用粉笔在地上画一个圆圈, 把他围起来, 并且吓唬说, 如果迈出这个圆圈, 就会有危险.幸亏泰戈尔坐的地方靠近窗口, 可以窥视花园的景色, 使他忘却"囚禁"的痛苦。

2、有一天哥哥去上学, 他不禁哭起来, 闹着要到学校里去.哭声使他的目的达到了, 家人把他送进"东方学校".在学校里, 凡是不会背诵功课的儿童都被罚站在木凳上, 两臂伸开, 手掌上还要堆上石片.泰戈尔厌恶这个学校, 不久就转入师范学校.他专心读书, 年终考试得了班上的第一名。

一年以后, 他又进了英国人办的"孟加拉学校", 虽然没有碰上什么特别不如意的事, 可他总觉得那个学校死气沉沉, 像一座医院.父亲了解他的心情, 并不强迫他去学校, 请人在家里教他.他跟着老师学习生物学、物理学、几何学、历史、音乐以及英国文学等.他读了不少诗歌, 对诗歌的兴趣一天天浓厚起来。

3、泰戈尔的父亲为教育好儿子,就以自己的示范作用来影响儿子。每天早晨,父亲把泰戈尔叫醒,父子俩一起背诵古诗。早点之后,父亲让泰戈尔坐下来,静静地听自己颂唱经文,然后一块儿去散步,散步时讲各种知识。

回到屋里,教孩子读英文。晚上,爷俩又一块学习,还以天为书,讲初级天文知识。泰戈尔的求知欲望越来越浓,父亲把家里的藏书展示给孩子,泰戈尔饱览名著,写出了第一部诗剧。

4、1873年初,父亲亲自主持成人仪式,让当时年仅12岁的泰戈尔和一个哥哥、一个侄子把头发剃光,戴上盒耳环,在三楼进行三天祈祷,冥想人生与宇宙的秘密。当时诵读的《吠陀》(印度最古老的宗教文献和文学作品总集)赞歌,在泰戈尔心里留下了深刻印象,那优美的韵律和抑扬的音调,使他终生难忘。

5、11 岁那年, 他跟着父亲到喜马拉雅山旅行.火车一路飞驰, 广阔的田野, 清碧的溪流, 翠绿的树林, 都从眼前飞奔而过.他们走上山坡, 见花儿在草木中盛开, 瀑布挂在悬崖上。

泰戈尔兴奋地登上山顶, 眺望远处覆盖皑皑白雪的高峰.他从这个山峰跑到那个山峰, 原来天地是那样广阔而又多姿多彩.他纵情喊着、跳着、唱着, 陶醉在大自然的雄浑气魄和瑰丽景色之中.

扩展资料

泰戈尔的幼年经历:

1861年5月7日,泰戈尔生于印度西孟加拉邦加尔各答。由于是父母最小的儿子,拉宾德拉纳特被家人亲呢地叫做“拉比”,成为家庭中每个成员钟爱的孩子,但大家对他并不溺爱。小拉比在加尔各答先后进过四所学校,虽然他对这四所学校都不喜欢,但他在长兄和姐姐的监督下受到良好的教育。

泰戈尔在文学方面的修养首先来自家庭环境的熏陶。他进过东方学院、师范学院和孟加拉学院。但是他生性自由,厌恶刻扳的学校生活,没有完成学校的正规学习课程。他从小就醉心于诗歌创作,从13岁起就开始写诗,诗中洋溢着反对殖民主义和热爱祖国的情绪。13岁以后,泰戈尔发表了长诗《野花》、《诗人的故事》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泰戈尔
5. 关于泰戈尔小时候的故事
大自然探索,泰戈尔的童年经历

罗宾德拉纳德·泰戈尔(1861-1941),印度著名诗人、作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泰戈尔是具有世界巨大影响的作家。他共写了50多部诗集,被印度人民称为“诗圣”。写了12部中长篇小说,100多篇短篇小说,20多部剧本及大量文学、哲学、政治论著,并创作了1500多幅画,谱写了难以统计的众多歌曲。

泰戈尔是一个多才多艺的诗人,文、史、哲、艺、政、经等范畴,他几乎无所不精。他的作品充满了鲜明的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精神,同时又富有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具有很高艺术价值,深受人民群众喜爱。他的成长得益于父亲严格而又得法的教育。

他出身于一个豪华富贵的大家庭中,父亲是受人尊敬的一个智者。父亲对他的教育概括起来就是:“潜移默化”、“身体力行”。父亲除了潜心研究印度宗教圣典和西方哲学书籍之外,还爱好旅游。

泰戈尔12岁那年,父亲为他主持了成人仪式。仪式举行后,父亲问他愿不愿意跟他一起去喜马拉雅山旅游。泰戈尔高兴得几乎要跳起来了。他当然愿意!

他们到达的第一站宿营地是桑地尼克坦,那里空旷无涯,广阔的原野,坦露的荒地,还有那错落有致的沟沟壑壑,在蓝天白云之下,像是一幅浓笔重彩的大油画。壮丽的景色深深感染了泰戈尔,他第一次获得了在空旷的大自然里自由遨游的乐趣。他们继续向喜马拉雅山进发,沿途游览了许多地方,还特地参观了阿默尔特萨尔的金庙,和那些虔诚的信徒在一起,吟唱锡克人的颂神曲。抵达喜马拉雅山麓时已是阳春3月,但山区的春天却是姗姗来迟,他们稍事休息之后,便向海拔7000英尺的德尔豪杰峰攀登。途中要经过几个7亩营地,他们或步行、或骑马、或坐轿。山路两旁,古松参天,春花初绽,云飞雾绕,鸟语声声,皑皑白雪在峰岭闪烁,山路自下盘旋而上,沟壑万丈,层林叠翠。这一切,对泰戈尔来说都宛如天堂,闻所未闻,见所未见,一颗好奇和探索的童心完全陶醉在这山区的美景之中了。他们到达德尔豪杰峰后,住在自己早已购置的小屋里。每当太阳从东方的峰岭喷射出万道金光时,泰戈尔和父亲早已在户外散步了,然后回到屋里读一小时英文,读完就到冰凉的水里沐浴,下午仍是读书,讨论宗教问题,晚上则是坐在星空下,听父亲讲天文知识,欣赏高山美丽迷人的夜色。父子俩在那里整整度过了四个月的旅游生活。

这次旅游,使泰戈尔和喜马拉雅山结下了不解之缘,留给他许多终生难忘的美好记忆,他后来称喜马拉雅山是“蛰居在心灵上的情人”。后来,怀着深深的眷恋,他曾多次攀登喜马拉雅山。1916年出版的诗集《飞鹤》,就真实地记录了他这些游览活动的感受。以后,泰戈尔和他的父亲又在喜马拉雅山脚下的桑地尼克坦买了一块地,建了一幢住宅和一座花园,他们常去那里游览休假。他还在那里创立了植树节和开犁节,使当地植树造林蔚然成风。泰戈尔的生活已经与桑地尼克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通过在那里的许多实验活动,扩大和增进了对自己所热爱的大自然的亲近感,饱览了美丽的自然风光,熟悉了普通人民的生活情形,这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我国古代对于人的成长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要求。印度的伟大诗人泰戈尔的父亲正是这样培养他的儿子。攀越山峰、游览胜迹、长途跋涉、颂诗读书,这对于一个文学家的幼年来说,其意义不但是一段快乐奇妙的时光,更是一种受益匪浅的经历。这样潜移默化的熏陶往往在一个人成人后显现出来。如果不是有这样一个父亲,引导儿子去领略大自然的奥秘和人文的胜迹,印度可能就不会出现那样一个伟大的文学家。如果条件允许,不妨带上孩子,去亲近山林,听听鸟鸣、闻闻花香,也可以去游览名胜古迹、参观博物馆,既让孩子品尝大自然的盛宴,也让孩子领受古人今人智慧的馈赠。快让他们走出鸟笼子一样的家,不要再让他们成天与电视机、游戏机为伴了!
6. 《童年》泰戈尔
《高尔基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主要描写阿廖沙的童年,三部曲中的另外两部《在人间》、《我的大学》主要叙述阿廖沙的青少年经历。

为使读者对阿廖沙的成长过程有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这里简介一下后两部作品的内容。《在人间》描绘阿廖沙岁走向社会外出谋生的经历。

他备受生活煎熬,做过各种工役,受尽欺凌、侮辱、愚弄、甚至毒打和陷害,体验了社会生活底层的艰辛,认识到人性的丑恶。不过,外婆的善良、厨师的正直、玛戈尔皇后的博学,又使他看到生活的光明面。

同文物鉴定人、司炉工、木匠等人的交往也使他感到人性的多面与复杂。他酷爱书籍,利用一切机会读他所能碰到的书籍,为此吃了种种苦头。

《我的大学》描写他在喀山时期的活动与成长经历。他16岁报着上大学的愿望来到喀山,但理想无法实现,喀山的贫民窟与码头成了他的社会大学。

他无处栖身,与人共用一张床板。在码头、面包房、杂货店到处打工。

后来,因接触大、中学生、秘密团体的成员及西伯利亚流放回来的革命者,思想发生变化。他阅读革命民主主义和马克思主义著作,直至参加革命活动。

在革命者的引导之下,摆脱了自杀的精神危机。喀山的4年使他在思想、学识、社会经验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

1914年俄国作家梭罗古勃在《作家日记》中谈到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时写道:“我边读边感到遗憾。我不由得想起列夫·托尔斯泰那充满芬芳气息的童年。

相反地这里却是打架,斗欧,鞭笞……简直是一种在心理上不可理解的施虐狂。”的确,整篇《童年》中所描绘的是一种浓厚的、色彩斑斓的、离奇的难以形容的生活。

那段生活,仿佛是由一个善良而且极端诚实的天才美妙的天才讲出来一个悲惨的童话。在那种黑暗生活中,残酷的社事情太多了。

小孩子做错了一点事,要脱掉裤子挨打;父子兄弟间为了分家,吵架斗殴,甚至打得头破血流;外祖母毫无过失,也逃不了外祖父的拳打脚踢;米哈伊尔舅舅为了寻开心,用烧红的顶针捉弄老匠人格里戈里;母亲跪在地上请求继父不要在外面鬼混,继父却用他穿着靴子的脚狠狠地踢她的胸部;格里戈里为外公干了一辈子活,当他双目失明,丧失劳动能力时,却被赶出染坊,流浪街头乞食为生;外公不但残酷剥削工人,而且六亲不认,与老伴一起煮茶时,茶叶也要放在手心里细细数过,生怕自己吃了亏。最后,又把老伴与外孙赶出家门,让她们自谋生路。

但尽管作品中描写了那麽多目不忍睹的惨事与丑事,整部作品仍然象阳光透过云层一样放射出了乐观主义的思想光辉。主人公阿廖沙没有被艰辛、痛苦和屈辱的生活所压倒,他满怀信心,奋斗拼搏,冲破种种障碍与不幸,不断探索新生活,这种乐观主义精神使作品在思想内容上带上了积极的色彩。

作者高尔基在《童年》中也一再说明:“每当我回忆起俄国令人压抑的龌龊野蛮的生活,我常常问自己:这种丑陋的行为有必要去写吗?我每次都怀着充分的信心回答自己:有必要!因为这就是活生生的丑陋的生活现实,这种现实目前还存在着。要改变这种现实,要从人们的记忆和心灵中,从我们沉重龌龊的生活中清除它的影响,就必须透彻地了解这种现实。”

“我描写现实生活中的这种丑恶行为,还有一个比较积极的原因:虽然这些丑行令人恶心,使我们感到压抑;虽然它们扼杀了无数美好的灵魂,但俄罗斯人的心灵仍旧是那样健康、年轻,正在克服并且最终能够克服这种丑恶的行为。”“我们的生活是非常奇妙的。

在我们的生活中,虽然有滋生各种无耻的败类的肥沃的土壤,但这种土壤终究会生长出卓越的、健康而且富有创造性的力量,生长出善良和人道的东西,它们不断激发我们建设光明的人道的新生活的不灭的希望。”这一方面表明了高尔基的美学原则:作家不必回避生活中的任何丑事,但目的是为唤醒人们的重视,从而彻底消灭它,并且坚信人类社会有一种真善美的自我调节机制。

另一方面也表明高尔基写童年的悲惨经历,目的不是为了向人显示他是多麽值的同情与可怜,也不仅仅是简单的回忆童年生活,而是用自己童年的亲身经历,告诉读者,无论环境多麽恶劣,生活多麽艰难。总有一些善良美好的人,只要怀着一颗向上的心,在龌龊的环境下也能培养出健康、正直的心灵。

因此,我们说全书的思想内容表现上是积极向上而非颓废委靡的。作品主要塑造了两大类人物形象,作者通过对这两大类人物的叙述表达了对他们的爱憎之情。

两大类人物一类以外公为代表的自私残暴的人,一类是以外婆为代表的正直、善良的人。外公是阿廖沙十分讨厌的一个人,对他无论是外貌描写还是内心世界的刻化,总有作者辛辣的讽刺意味在里面。

他矮小、干瘦,只有外婆的肩膀高,走起路来步子快而细,自私残忍,野蛮粗暴,动辄就打人骂人,哪怕遇上一点不如意的事情也要歇斯底里的发作。为了维护他那摇摇欲坠的小业主地位和分崩离析的家庭,他残酷的虐待工人伙计,甚至六亲不认,将替他劳动了一辈子的老匠人格里戈里赶出家门,共同生活了一辈子的老伴他也要她自谋生路。

有钱时作威作福,独断专行。破产后更加贪婪吝啬,品格底下。
7. 有关童年诗句名言
关于童年的名人名言名句 1、孩子们是热爱生活的,这就是他们最初的爱,遏止这种爱是不明智的。

——泰戈尔《泰戈尔评传》 2、童年时代是生命在不断再生过程中的一个阶段,人类就是在这种不断的再生过程中永远生存下去的。——肖伯纳《父母与孩子》 3、我记得,我记得,高高的枞树一片葱茏;我常想,它那细嫩的树梢紧挨着蓝蓝的天空;那是我童年的稚想。

而我现在知道,天堂离我们比孩提时所想象的更远,这不免使我快快不乐。——胡德《我记得,我记得》 4、儿童喜欢尘土,他们的整个身心像花朵一样渴求阳光。

——泰戈尔《泰戈尔评传》 5、永远是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事物:这是童年的回忆。——杜伽尔《蒂博一家》 6、孩子一开始必须通过对生活的热爱来获得知识,随后他们便会脱离生活去求得知识,再往后,他们又会带着成熟的智慧重返自己更为充实的生活。

——泰戈尔《泰戈尔评传》 7、童年是理智的睡眠期。——卢梭《爱弥儿》 8、在所有人当中,儿童的想象力最丰富。

——麦考莱《随笔集·米特福特的《希腊史〉》 9、谁的童年被爱的阳光照耀着(爱即指不知疲倦的劳动),那他就会互相创造幸福,就会对父母的言语、对他们善良的心意、对他们的劝导和赠言、对他们的温存和警告有着特殊的敏感和接受能力。——苏霍姆林斯基《家长教育学》 10、怎样是幸福的童年呢?是父母之间毫无间隙,在温柔地爱他们的孩子时,同时维持着坚固的纪律,且在儿童之间保持着绝对一视同仁的平等态度。

——安德烈·莫罗阿《人生五大问题》 11、呵,幸福的年代,谁会拒绝再体验一次童年生活。——拜伦《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 12、没有儿童的地方就没有幸福。

——史文朋《欢迎曲》 13、儿童第一步走向邪恶,大抵是由于他那善良的本性被人引入歧途的缘故。——卢梭《忏悔录》 14、如果你不首先培养活泼的儿童,你就绝不能教出聪明的人来。

——卢梭《爱弥儿》 15、儿童是进入天堂的钥匙。——理·斯托达德《孩子们的祈祷》 16、我以为就是圣贤豪杰,也不必自惭他的童年,自惭,倒是一个错误。

——鲁迅《小说二集序》 17、呵,幸福的年代,谁会拒绝再体验一次童年生活。——拜伦《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 18、童年原是一生最美妙的阶段,那时的孩子是一朵花,也是一颗果子,是一片朦朦胧胧的聪明,一种永远不息的活动,一股强烈的欲望。

——巴尔扎克《于絮尔·弥罗埃》 19、儿童并不是生来就能接受学习知识的清规戒律的约束的。——泰戈尔《泰戈尔评传》。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