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性德回到家的故事(是学完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长相思)

老师要求做得,赶紧啊

生为满族人却痴迷汉文化;身为权相明珠之子、康熙帝一等侍卫,身处喧红闹紫、高门广厦之中,心却游离于繁华热闹之外;地道的满族八旗子弟,结交的却都是大他十几岁甚至几十岁的汉族落拓文人;走在仕途,却一生为情所累。

生于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中的他却过得并不快乐,翻开他的《饮水词》,满篇的“眼泪”、“伤心”、“惆怅”、“断肠”……刚刚而立之年、风华正茂之时,却因一场寒疾而匆匆离开了这个世界……

纳兰性德,就是在今天也不是一个让人陌生的名字。很多人认识纳兰是因为他的词,他的悼亡词、塞外词、出世词,无一不情真意切,让人感叹。可是对词人本身的故事,大家了解的并不多。 

父亲仕途上的福星

1655年,纳兰性德出生时,其父明珠只是皇帝侍卫队中的一名普通军官,母亲虽是皇族,却已家道中落。可是,在纳兰出生后,明珠开始不断升迁,从内务府郎中到总管,再到内院侍读学士,既而升任刑部尚书、兵部尚书、吏部尚书,直至后来成为康熙帝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清国第二号人物。

正是因为生活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里,纳兰可以接受到较好的教育。在父亲的藏书楼里,他最爱读《左传》、《春秋》、《史记》一类的历史书,那些发生在许多年前的惊心动魄的往事,令他激动,惹他不安,他从先圣、先贤们的丰功伟绩中开始悄悄地营建自己的人生理想,“吾本忧时人,志欲吞鲸鲵”,他想长大后为社稷成就一番大业。 

大清国的一等侍卫

崇尚武功是满族人祖祖辈辈的思维定式。他们的天下就是从马背上得来的,勇武、强悍的巴图鲁才是他们崇尚的英雄标准。尽管他们已经住进了北京的四合院,生活上也一天天趋于汉化,可是明珠不能让自己的儿子成为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虽然他公务繁忙,还是决定亲自训练儿子的武功。 
先是各种基本功:压腿、劈叉、弯腰、倒立、翻筋斗……反反复复地练,然后就是拳术、刀枪、剑棍,经冬历夏,风雨无阻。后来,明珠还请来专门的师傅对他进行严格训练,几年以后,纳兰的武功大有长进。十多岁的纳兰,已经是武功超群,骑射百发百中了。

十九岁中举,二十一岁通过殿试的纳兰性德已经是京城小有名气的才子诗人了,可是他没有任文职,而是成了皇帝侍卫队中的一员。清朝的侍卫制度使侍卫成为满清贵话子弟通往辉煌前程的必由之路。当侍卫这几年,玄烨的目光愈来愈多地停留在这个与自己同年的侍卫身上,很快就把他从三等侍卫提升到一等侍卫,并寻找各种机会向他表示自己的好意,赠送各种礼物给他,并准备在适当的时候把他放到更能显示出他光彩的位置。

但是正是因为侍卫可以每日出入宫廷,他目睹了朝廷内部为争权夺利而朝廷的党争,他开始对仕途感到失望。功名、荣誉、光宗耀祖……这些曾经诱惑过他,令他向往,为之奋斗过的东西现在变得不重要了,他已不再需要它们。

一生中的两位红粉知己

纳兰的婚姻在那个年代同样是由父母安排的。新婚之夜,当纳兰揭开新人的盖头时,在灼灼红烛的照耀和一身鲜红的软缎旗袍衬托下,他的新娘卢氏清丽妩媚地像一朵刚刚出水的芙蓉,简直就像是吹花嚼蕊的天仙降到了人间。卢氏望着身旁这个面色苍白、清瘦但却气质高雅的年轻公子,情不自禁地把温柔的身子向丈夫身边靠了靠,这对青年一见钟情。

渌水亭畔留下他们携手并肩漫步入徜徉的身影;花间草坪时常传来他们轻轻的笑声;书房里,妻子铺纸研墨,丈夫秉笔挥毫……年轻的夫妻沉浸在甜蜜的爱河里,纳兰有一种觅到知己的幸福感。这段日子,纳兰成德很少作诗填词,他在抓紧时间享受爱情。 

第二位红粉知己是他的朋友从南方带来的一位汉家才女——沈若。一位是倾慕汉家文化的忧郁词人,一位是长在世代书香的聪慧女子,两个志趣相同、气质相近、互相倾慕、心有灵犀的青年男女终于走到一起。一种重新觅到红颜知己的幸福感再一次回到纳兰性德的身上。那颗因为孤寂而变得疲惫衰老的心一下子又年轻起来。这次婚姻因为明珠的反对,使二人婚后的日子乐少苦多,最终沈若带着身孕返回家乡。一年之后,纳兰的寒疾发作,一位至情至性的贵族永远地闭上了他的双眼。追问

用得着那么长吗

追答

好吧,其实不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9-23
纳兰性德打完仗,胜利凯旋,他看到了自己白发苍苍的母亲,看到了那熟悉的故园,一切都那么熟悉又陌生。久别之后的重逢,是令人喜悦的,纳兰性德快步到母亲身边:“母亲,我回来了。”

好吧好吧,我知道我写的很烂、、、、你就当一个参考,别人给你别的答案的时候你把我的参考一下-v-追问

没到一百字吧!不过还是谢谢,我已经写完了

第2个回答  2011-09-24
你是五年级的,我也是。是叫你自己编吗,太简单了,随便编编就好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