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有效防治美国白蛾

如题所述

1、加强检疫。疫区苗木不经检疫或处理严禁外运,疫区内积极进行防治,有效地控制疫情的扩散。\x0d\x0a2、人工防治。在幼虫3龄前发现网幕后人工剪除网幕,并集中处理。如幼虫已分散,则在幼虫下树化蛹前采取树干绑草的方法诱集下树化蛹的幼虫,定期定人集中处理。\x0d\x0a\x0d\x0a3、利用美国白蛾性诱剂或环保型昆虫趋性诱杀器诱杀成虫。在成虫发生期,把诱芯放入诱捕器内,将诱捕器挂设在林间,直接诱杀雄成虫,阻断害虫交尾,降低繁殖率,达到消灭害虫的目的。\x0d\x0a\x0d\x0a欧美及日本学者于60年代末开始对该虫的性信息素生物学、化学结构鉴定、人工合成及应用等方面进行研究,我国在此方面研究起步较晚(80年代),但在人工合成性信息素与应用方面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x0d\x0a\x0d\x0a4、利用生物和化学药剂喷药防治。在幼虫危害期做到早发现、早防治。在防治中,重点检查桑树、悬铃木、臭椿、榆树、金银木、桃树、白腊等树种是否有幼虫危害,如果有幼虫危害,就要对所辖区域检查一遍,及时防治。药剂选用Bt乳剂4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2500倍液。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5%来福灵4000倍液喷药防治,均可有效控治此虫危害。\x0d\x0a\x0d\x0a5、.生物防治。周氏啮小蜂是新发现的物种,原产我国,却成为美国白蛾的天敌。\x0d\x0a\x0d\x0a自上世纪中期以后,美国白蛾在我国危害日趋增大,且传统防治方法效果越来越差。1998年我国启动美国白蛾治理工程,生物防治成为突破口。\x0d\x0a\x0d\x0a由中国林科院杨忠歧研究员主持,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从生物控制的角度出发,系统地调查了美国白蛾寄生性天敌,从其卵、幼虫和蛹中饲养出了多种天敌。经过筛选,发现了一种寄生率高、出蜂量大、能有效控制美国白蛾的蛹寄生蜂—白蛾周氏啮小蜂。这种小蜂可以找到在各种隐蔽场所化蛹的美国白蛾,产卵寄生。该项研究成果保护生态环境,不杀伤天敌,是防治美国白蛾的先进技术。\x0d\x0a\x0d\x0a大连、陕西、山东、秦皇岛等疫区采用这种以虫治虫及与美国白蛾核型多角体病毒(NPV)、苏云金杆菌(Bt)等生物制剂相结合的措施,收到了显著的防治效果。利用周氏啮小蜂防治美国白蛾是我国生物防治的一个创举,使我国利用昆虫天敌防治美国白蛾的技术跃居世界前列,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目前这种高效、经济、无污染的生防研究技术成果已通过鉴定,正在疫区大面积推广使用。\x0d\x0a\x0d\x0a6、在美国白蛾的大肆入侵的状况时,除了已经知道的自然天敌周氏啮小蜂外,我在大豆田地里无意发现了美国白蛾的又一种天敌----臭大姐,也叫“蝽”,我国全国大部分地方都有此虫,因体后有一个臭腺开口,遇到敌人时就放出臭气,俗称“放屁虫”,“臭大姐”等。身体扁平,体形小长90-110MM,口器长成喙状,前翅的基部是革质,端部是膜质,后翅全部是膜质或退化消失。它主要是把长长的口器插入全身白毛的美国白蛾的幼虫体内,吸食幼虫的汁液,致其死亡。因此投放臭大姐成本低廉。\x0d\x0a\x0d\x0a补充:第六条是我在无意中发现的,但是是否具有可靠性还有待进一步考证。由于能力有限及条件有限,希望有条件的科学家们引起注意。而且,在实验室里面是否也有表现?我想,如果真要是真理,那将起到很大的作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05
  具体措施
  1、加强检疫。疫区苗木不经检疫或处理禁止外运,疫区内积极进行防治,有效地控制疫情的扩散。

  2、人工防治。在幼虫3龄前发现网幕后人工剪除网幕,并集中处理。如幼虫已分散,则在幼虫下树化蛹前采取树干绑草的方法诱集下树化蛹的幼虫,定期定人集中处理。
  3、利用美国白蛾性诱剂或环保型昆虫趋性诱杀器诱杀成虫。在成虫发生期,把诱芯放入诱捕器内,将诱捕器挂设在林间,直接诱杀雄成虫,阻断害虫交尾,降低繁殖率,达到消灭害虫的目的。
  欧美及日本学者于60年代末开始对该虫的性信息素生物学、化学结构鉴定、人工合成及应用等方面进行研究,中国在此方面研究起步较晚(80年代),但在人工合成性信息素与应用方面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4、利用生物和化学药剂喷药防治。在幼虫危害期做到早发现、早防治。在防治中,重点检查桑树、悬铃木、臭椿、榆树、金银木、桃树、白腊等树种是否有幼虫危害,如果有幼虫危害,就要对所辖区域检查一遍,及时防治。药剂首选生物防治:0.12藻酸丙二醇酯(藻盖杀),2.5%高效氯氟氰菊酯微乳剂1500倍喷雾;Bt乳剂400倍液喷雾;2.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 1500倍液。均可有效控治此虫危害。
  5、生物防治。周氏啮小蜂是新发现的物种,原产中国,却成为美国白蛾的天敌。(因幼虫在所出生的叶子上裹上了网,所以农药可能作用不大。)
  自上世纪中期以后,美国白蛾在中国危害日趋增大,且传统防治方法效果越来越差。1998年中国启动美国白蛾治理工程,生物防治成为突破口。
  由中国林科院杨忠歧研究员主持,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从生物控制的角度出发,系统地调查了美国白蛾寄生性天敌,从其卵、幼虫和蛹中饲养出了多种天敌。经过筛选,发现了一种寄生率高、出蜂量大、能有效控制美国白蛾的蛹寄生蜂—白蛾周氏啮小蜂。这种小蜂可以找到在各种隐蔽场所化蛹的美国白蛾,产卵寄生美国白蛾。该项研究成果保护生态环境,不杀伤天敌,是防治美国白蛾的先进技术。
  大连、陕西、山东、秦皇岛等疫区采用这种以虫治虫及与美国白蛾核型多角体病毒(NPV)、苏云金杆菌(Bt)等生物制剂相结合的措施,收到了显著的防治效果。利用周氏啮小蜂防治美国白蛾是中国生物防治的一个创举,使中国利用昆虫天敌防治美国白蛾的技术跃居世界前列,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这种高效、经济、无污染的生防研究技术成果已通过鉴定,正在疫区大面积推广使用。
  6、在白蛾泛滥的林区,放养一些家禽也是一种最好的防治方法。通过日常观察,发现了另一种美国的白蛾天敌——鸡。在中国的广大农村中,家禽中的柴鸡,也是一种食性很广的杂食禽类,昆虫以及微小的爬行类生物也是它经常喜欢吃的食物。鸡常常喜欢啄食象苍蝇、蚂蚱、蜻蜓、蚯蚓、蜈蚣、毛毛虫等小型虫类。利用鸡的食性特点,我们在受害的林区采取放养鸡群来防治美国白蛾,尤其是在白蛾的幼虫阶段,鸡群将会吃掉下树化蛹的老熟幼虫,以减少白蛾对林区的危害,可达到林区虫害的综合治理目的。在乡村,农户饲养鸡群是很普遍的事情,凡是饲养鸡的家庭,其庭院树木遭受白蛾的危害就轻。这一点,理应引起环保部门的重视。
  1981年,中国国务院办公厅年转发了农业部、林业部《关于加强对美国白蛾检疫和防治工作的报告的通知》;1984年,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出了《关于迅速扑灭陕西境内美国白蛾的紧急通知》;以上各省市政府均成立了由地方主要领导参加的美国白蛾防治领导小组,1995年天津发现美国白蛾后,北京市1996年了成立“严防指挥部”,以杜绝美国白蛾进京。陕西、西安、咸阳、辽宁锦州等地利用人工、机械、化学等方法成功控制了美国白蛾的危害。
  除治区:在虫情调查和监测的基础上,首先使用Bt、阿维菌素、病毒制剂等生物制剂及灭幼脲类仿生制剂为重点的除治措施,尤其要做好第一代美国白蛾的除治工作,要由外向内全面封锁压缩,强化外缘的防治力度,逐步拔除孤立的、发生较轻和重要敏感地区的疫点,治理一片,巩固一片。重灾区要通过生物防治压低虫口密度,减少有虫株率,并释放周氏啮小蜂增加天敌数量,形成林间自然种群,达到长期控制害虫种群密度的目的。
  监控区:加强监测手段,提高虫情调查、预报的准确性。要充分发挥监测点的作用。在监测区、发生区的边缘和重点部位,要加大性诱剂和诱虫灯的使用数量。继续实行专群结合的办法,定人、定点、定期进行监测和普查,及时掌握疫情动态,为科学除治害虫提供可靠依据。
  保护区:在全面实施监控和检疫的基础上,结合营造多树种混交林,增加营造银杏、常绿针叶树等美国白蛾抗性树种。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8-08-18
  1、加强检疫。疫区苗木不经检疫或处理严禁外运,疫区内积极进行防治,有效地控制疫情的扩散。
  2、人工防治。在幼虫3龄前发现网幕后人工剪除网幕,并集中处理。如幼虫已分散,则在幼虫下树化蛹前采取树干绑草的方法诱集下树化蛹的幼虫,定期定人集中处理。

  3、利用美国白蛾性诱剂或环保型昆虫趋性诱杀器诱杀成虫。在成虫发生期,把诱芯放入诱捕器内,将诱捕器挂设在林间,直接诱杀雄成虫,阻断害虫交尾,降低繁殖率,达到消灭害虫的目的。

  欧美及日本学者于60年代末开始对该虫的性信息素生物学、化学结构鉴定、人工合成及应用等方面进行研究,我国在此方面研究起步较晚(80年代),但在人工合成性信息素与应用方面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

  4、利用生物和化学药剂喷药防治。在幼虫危害期做到早发现、早防治。在防治中,重点检查桑树、悬铃木、臭椿、榆树、金银木、桃树、白腊等树种是否有幼虫危害,如果有幼虫危害,就要对所辖区域检查一遍,及时防治。药剂选用Bt乳剂 4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 2500倍液。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5%来福灵4000倍液喷药防治,均可有效控治此虫危害。

  5、.生物防治。 周氏啮小蜂是新发现的物种,原产我国,却成为美国白蛾的天敌。

  自上世纪中期以后,美国白蛾在我国危害日趋增大,且传统防治方法效果越来越差。1998年我国启动美国白蛾治理工程,生物防治成为突破口。

  由中国林科院杨忠歧研究员主持,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从生物控制的角度出发,系统地调查了美国白蛾寄生性天敌,从其卵、幼虫和蛹中饲养出了多种天敌。经过筛选,发现了一种寄生率高、出蜂量大、能有效控制美国白蛾的蛹寄生蜂—白蛾周氏啮小蜂。这种小蜂可以找到在各种隐蔽场所化蛹的美国白蛾,产卵寄生。该项研究成果保护生态环境,不杀伤天敌,是防治美国白蛾的先进技术。

  大连、陕西、山东、秦皇岛等疫区采用这种以虫治虫及与美国白蛾核型多角体病毒(NPV)、苏云金杆菌(Bt)等生物制剂相结合的措施,收到了显著的防治效果。利用周氏啮小蜂防治美国白蛾是我国生物防治的一个创举,使我国利用昆虫天敌防治美国白蛾的技术跃居世界前列,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目前这种高效、经济、无污染的生防研究技术成果已通过鉴定,正在疫区大面积推广使用。

  6、在美国白蛾的大肆入侵的状况时,除了已经知道的自然天敌周氏啮小蜂外,我在大豆田地里无意发现了美国白蛾的又一种天敌----臭大姐,也叫“蝽”,我国全国大部分地方都有此虫,因体后有一个臭腺开口,遇到敌人时就放出臭气,俗称“放屁虫”,“臭大姐”等。身体扁平,体形小长90-110MM,口器长成喙状,前翅的基部是革质,端部是膜质,后翅全部是膜质或退化消失。它主要是把长长的口器插入全身白毛的美国白蛾的幼虫体内,吸食幼虫的汁液,致其死亡。因此投放臭大姐成本低廉。

  补充:第六条是我在无意中发现的,但是是否具有可靠性还有待进一步考证。由于能力有限及条件有限,希望有条件的科学家们引起注意。而且,在实验室里面是否也有表现?我想,如果真要是真理,那将起到很大的作用。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2-22

美国白蛾又名美国白灯蛾、秋幕蛾等。起源于北美洲,1979年我国在辽宁丹东首次发现美国白蛾,之后迅速扩散危害。美国白蛾可危害200多种林木、果树、农作物和野生植物,严重时树木被吃成光杆,长势衰弱,连续受害可导致被害树死亡,林业生产损失惨重。

防治方法

(1)物理防治①日平均温度在15℃以上时,黑光灯诱捕成虫,也可使用具有诱捕电击功能的诱虫灯进行大量诱杀。②在幼虫期,人工剪除网幕;在老熟幼虫下树越冬前,在树干上缠绕草把(绳),待其在草下化蛹至羽化前拆下烧毁。

(2)化学防治①在幼虫1~2龄时,使用Bt生物杀虫剂1000~1200倍液;幼虫3~4龄时,用800~1000倍液;幼虫5龄以后用500~800倍液进行喷洒防治。②在幼虫幼龄期时,还可使用灭幼脲Ⅲ号1700~2500倍液或5%卡死克乳油4000~6000倍液进行防治。③对于在城区和居民区,可使用10%歼灭乳油6000~8000倍液、2.5%溴氰菊醋乳剂5000~6000倍液或1.2%烟?参碱乳油1000~2000倍液进行防治。

详情
    官方服务
      官方网站
第4个回答  2019-02-22

姑嫂关系是家庭关系中最敏感也是最容易出现矛盾的一个环节。

首先要豁达大度。姑嫂间出现矛盾,多因鸡毛蒜皮的小事。其实只要遇事不计较,互相谦让,多为对方着想,大事化小,小事就化了。

其次是不搬弄是非。切忌私下传话。要与人为善,互相体谅。即使对方真做了什么错事,说了什么错话,都应宽宏大量,善意提出。

另外,当家庭成员发生矛盾时,嫂子应多批评丈夫,小姑应多劝说哥哥,以化解矛盾。有的嫂子总是“夫唱妻和”,丈夫与小姑发生矛盾时,不管丈夫对错,总是站在丈夫一边;有的小姑,当哥嫂与公婆发生矛盾时,不去化解,而是煽风点火,扩大矛盾。这都不能处理好关系。因此,嫂子也好,小姑也罢,只要从团结愿望出发,就一定能和睦相处。

详情
    官方服务
      官方网站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