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敬父母的名言

如题所述

1、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

解释:孝顺的行为可以分成三个等级:最高一等的是言语、行为和内心都能尊敬父母,其次一等是不打骂侮辱父母,对他们好,再下一等的是能给他们养老送终。

2、爹娘面前能尽孝,一孝就是好儿男;翁婆身上能尽孝,又落孝来又落贤。 意思是:孝敬父母就是好儿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个既孝敬又贤惠的名声。——《劝报亲恩篇》

3、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

解释:眼中没有父母、目无君上的人,犹如畜生豺狼。

4、母亲是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代替的。——巴金

5、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子

解释:只有孝顺父母,才能解除忧愁。

6、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

解释:父母的年纪,不可不知道并且常常记在心里。一方面为他们的长寿而高兴,一方面又为他们的衰老而恐惧

7、贤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恶之不可移。——《吕氏春秋》

解释:一个人要有立场,不可以没有是非黑白善恶美丑的辨别,就像命理和相貌是生就的一样,人也应该具有识别的能力。

8、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庄子

解释:侍奉自己的亲人,无论在什么地方均可以使亲人感觉安定,是孝顺的最高境界。

9、你希望子女怎样对待你,你就怎样对待你的父母。——伊索克拉底。

10、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朱柏庐

解释:看重资产和财富,轻薄待于父母,不算人的孩子。

扩展资料:

孝敬父母的诗文:

1、《游子吟》——唐代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译文: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2、《墨萱图·其一》——元代王冕

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

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

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

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

译文:灿灿的萱草花,生在北堂之下。南风吹着萱草,摇摆着是为了谁吐露着芬芳?慈祥的母亲倚着门盼望着孩子,远行的游子是那样的苦啊!

对双亲的奉养每天都在疏远,孩子的音讯每天都不能传到。抬头看着一片云林,听到慧鸟的叫声思念起来至此很是惭愧。

3、《思母》——宋代与恭

霜殒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

去年五月黄梅雨,曾典袈裟籴米归。

译文:看到秋天的霜把芦花打得满天飘飞,自己落下了伤心的泪水,满头白发的老母亲再也不会到门口倚靠者柴门盼望我、看望我了。去年五月梅雨时节,家中粮断,自己身无长物,只好典当袈裟,籴米回家,奉养老母。

4、《将母》——宋代王安石

将母邗沟上,留家白紵阴。

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

译文:把母亲带到扬州后,就安家于临时白麻布能遮住的地方。月圆之夜听到杜鹃的声音,就想起离乡在外的儿子,虽然南北相隔,但是仍然深深牵挂吧。

5、《送母回乡》——唐代李商隐

停车茫茫顾,困我成楚囚。

感伤从中起,悲泪哽在喉。

慈母方病重,欲将名医投。

车接今在急,天竟情不留。

母爱无所报,人生更何求。

译文:因为要去河梁谋生,所以把帷帐撩起,依依不舍要向年迈的母亲辞别,看到白发苍苍的老母不由泪下不停,眼泪也流干了。在这风雪之夜,不能在母亲身边尽孝却要掩柴门凄惨地远去,不禁令人兴叹:养子又有何用呢?倒不如没有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09
出入扶持须谨慎,朝夕伺候莫厌烦。

意思是:父母出入(门)要小心搀扶,早晚伺候父母不要厌烦。出自《劝报亲恩篇》。

爹娘面前能尽孝,一孝就是好儿男;翁婆身上能尽孝,又落孝来又落贤。

意思是:孝敬父母就是好儿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个既孝敬又贤惠的名声。出自《劝报亲恩篇》。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里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爱兄长。出自(春秋)《论语·学而第一》。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意思是:父母呼唤,要赶快答应;父母有命令,应赶快去做。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

意思是:孝是天经地义的。出自《孝经》。

呼唤应声不敢慢,诚心诚意面带欢。

意思是:父母召唤,应马上答应,不能怠慢,要诚心诚
意,面带欢笑。出自《劝报亲恩篇》。

好饭先尽爹娘用,好衣先尽爹娘穿。

意思是:好饭先给父母吃,好衣先给父母穿。出自《劝报亲恩篇》。

家贫知孝子,国乱识忠臣。

意思是:在家庭贫困的时候,才能发现真正的孝子,在国家危难的时候,才能识别真正的忠臣。出自《名贤集》。

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

意思是:不尊敬别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会敬重自己的父母。出自《三国志·魏书》。

孟子曰:“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孟子说:“(在舜的眼中看来)儿子与父母亲的关系相处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儿子不能事事顺从父母亲的心意,便不成其为儿子。”出自(春秋).《孟子·离娄上》。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说:“尊敬自家的长辈,推广开去也尊敬别人家的长辈;爱抚自家的孩子,推广开去也爱抚别人家的孩子。”出自(春秋)《孟子·梁惠王上》。

孟子曰:“亲亲,仁也;敬长,义也。”

孟子说:“亲爱父母亲,便是仁;尊敬兄长便是义。”出自(春秋)《孟子·尽心上》。

孟子曰:“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孟子说:“只要人人各自亲爱自己的双亲,各自尊敬自己的长辈,那么,天下自然就可以太平了。”出自(春秋)《孟子·离娄上》。

劳苦莫教爹娘受,忧愁莫教爹娘耽。

意思是:不要让父母受苦受累,不要让父母分担你的忧愁。出自《劝报亲恩篇》。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意思是:父母喜好的东西,子女要尽力为他们准备;父母厌恶的东西,要谨慎地为他们去掉。残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亲有过,谏使更。恬吾色,柔吾声。

意思是:父母有过错,劝他们更改。要面带笑容,语调柔和。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

意思是:父母疼爱我,做到孝有什么困难呢;父母讨厌我,仍尽孝,才为贤德。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

意思是:妻子贤惠,她的丈夫灾祸就少,子女孝顺,父母就心情舒畅。出自(明)《增广贤文》。

千万经典,孝义为先。

意思是:成千上万部经典上都说,孝和义是人首先应当做到的。出自(清)《增广贤文》

时时体贴爹娘意,莫教爹娘心挂牵。

意思是:要时刻体贴、理解父母,不要让父母操心。出自《劝报亲恩篇》。

首孝弟,次谨信。

意思是:首先要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其次要谨慎,守信用。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意思是:身上受伤,父母忧虑;道德败坏,父母蒙羞。出自(请)李毓秀《弟子规》。

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

意思是:做人子的,做到孝顺父母;做人父的,做到慈爱儿子。出自《大学》

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曾参中夫四德者也。

意思是:孝敬父母是道德的开始,敬爱哥哥是道德的次序,信用是道德的深度,忠诚是道德的方向。曾参是恰恰具有这四种道德的人。’出自《家语·弟子行》。

孝子亲则子孝,钦于人则众钦。

意思是:你对父母孝顺,你的子女对你也孝顺;你敬重别人,别人也敬重你。出自(宋)林逋《省心录》。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意思是:小羊跪着吃奶,小乌鸦能反过来喂养老乌鸦,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出自(明)《增广贤文》。

要问如何把亲孝,孝亲不止在吃穿;孝亲不教亲生气,爱亲敬亲孝乃全。

意思是:如何孝敬父母,孝敬父母不只是给他们吃饱穿暖;孝敬父母还不要叫父母生气,热爱、尊敬父母才是全孝。出自《动报亲恩篇》。

要知亲恩,看你儿郎;要求子顺,先孝爹娘。

意思是:养育子女才能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要求子女孝顺你,你就必须首先孝顺你自己的父母。出自《四言》。

曾子曰:幸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曾子说:“孝有三点,大孝是尊重父母,其次是不使自己的言行给父母带来耻辱,再次是能养活父母。”出自(春秋)《礼记》。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孔子说;“父母的年龄,不可以不知道。一方面为他们长寿而高兴,一方面为他们衰老而担忧。”出自(春秋)《论语·里仁第四》。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意思是:“父母在世,不远离家乡,如果要出远门,必须有明确的去处。”出自(春秋)《论语·里仁第四》。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意思是:“当今的孝子,只是说能够供养父母就行了。就是狗马,都能得到饲养。若对父母不孝敬。那供养父母和饲养狗马有什么区别呢?”出自(春秋)《论语·为政第二》。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7-08-22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慈孝之心,人皆有之。——苏辙

给你这个,自己看吧http://www.book8.com.cn/Article_Show.asp?ArticleID=1246
出入扶持须谨慎,朝夕伺候莫厌烦。

意思是:父母出入(门)要小心搀扶,早晚伺候父母不要厌烦。出自《劝报亲恩篇》。

爹娘面前能尽孝,一孝就是好儿男;翁婆身上能尽孝,又落孝来又落贤。

意思是:孝敬父母就是好儿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个既孝敬又贤惠的名声。出自《劝报亲恩篇》。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里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爱兄长。出自(春秋)《论语·学而第一》。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意思是:父母呼唤,要赶快答应;父母有命令,应赶快去做。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

意思是:孝是天经地义的。出自《孝经》。

呼唤应声不敢慢,诚心诚意面带欢。

意思是:父母召唤,应马上答应,不能怠慢,要诚心诚
意,面带欢笑。出自《劝报亲恩篇》。

好饭先尽爹娘用,好衣先尽爹娘穿。

意思是:好饭先给父母吃,好衣先给父母穿。出自《劝报亲恩篇》。

家贫知孝子,国乱识忠臣。

意思是:在家庭贫困的时候,才能发现真正的孝子,在国家危难的时候,才能识别真正的忠臣。出自《名贤集》。

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

意思是:不尊敬别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会敬重自己的父母。出自《三国志·魏书》。

孟子曰:“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孟子说:“(在舜的眼中看来)儿子与父母亲的关系相处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儿子不能事事顺从父母亲的心意,便不成其为儿子。”出自(春秋).《孟子·离娄上》。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说:“尊敬自家的长辈,推广开去也尊敬别人家的长辈;爱抚自家的孩子,推广开去也爱抚别人家的孩子。”出自(春秋)《孟子·梁惠王上》。

孟子曰:“亲亲,仁也;敬长,义也。”

孟子说:“亲爱父母亲,便是仁;尊敬兄长便是义。”出自(春秋)《孟子·尽心上》。

孟子曰:“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孟子说:“只要人人各自亲爱自己的双亲,各自尊敬自己的长辈,那么,天下自然就可以太平了。”出自(春秋)《孟子·离娄上》。

劳苦莫教爹娘受,忧愁莫教爹娘耽。

意思是:不要让父母受苦受累,不要让父母分担你的忧愁。出自《劝报亲恩篇》。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意思是:父母喜好的东西,子女要尽力为他们准备;父母厌恶的东西,要谨慎地为他们去掉。残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亲有过,谏使更。恬吾色,柔吾声。

意思是:父母有过错,劝他们更改。要面带笑容,语调柔和。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

意思是:父母疼爱我,做到孝有什么困难呢;父母讨厌我,仍尽孝,才为贤德。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

意思是:妻子贤惠,她的丈夫灾祸就少,子女孝顺,父母就心情舒畅。出自(明)《增广贤文》。

千万经典,孝义为先。

意思是:成千上万部经典上都说,孝和义是人首先应当做到的。出自(清)《增广贤文》

时时体贴爹娘意,莫教爹娘心挂牵。

意思是:要时刻体贴、理解父母,不要让父母操心。出自《劝报亲恩篇》。

首孝弟,次谨信。

意思是:首先要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其次要谨慎,守信用。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意思是:身上受伤,父母忧虑;道德败坏,父母蒙羞。出自(请)李毓秀《弟子规》。

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

意思是:做人子的,做到孝顺父母;做人父的,做到慈爱儿子。出自《大学》

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曾参中夫四德者也。

意思是:孝敬父母是道德的开始,敬爱哥哥是道德的次序,信用是道德的深度,忠诚是道德的方向。曾参是恰恰具有这四种道德的人。’出自《家语·弟子行》。

孝子亲则子孝,钦于人则众钦。

意思是:你对父母孝顺,你的子女对你也孝顺;你敬重别人,别人也敬重你。出自(宋)林逋《省心录》。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意思是:小羊跪着吃奶,小乌鸦能反过来喂养老乌鸦,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出自(明)《增广贤文》。

要问如何把亲孝,孝亲不止在吃穿;孝亲不教亲生气,爱亲敬亲孝乃全。

意思是:如何孝敬父母,孝敬父母不只是给他们吃饱穿暖;孝敬父母还不要叫父母生气,热爱、尊敬父母才是全孝。出自《动报亲恩篇》。

要知亲恩,看你儿郎;要求子顺,先孝爹娘。

意思是:养育子女才能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要求子女孝顺你,你就必须首先孝顺你自己的父母。出自《四言》。

曾子曰:幸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曾子说:“孝有三点,大孝是尊重父母,其次是不使自己的言行给父母带来耻辱,再次是能养活父母。”出自(春秋)《礼记》。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孔子说;“父母的年龄,不可以不知道。一方面为他们长寿而高兴,一方面为他们衰老而担忧。”出自(春秋)《论语·里仁第四》。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意思是:“父母在世,不远离家乡,如果要出远门,必须有明确的去处。”出自(春秋)《论语·里仁第四》。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意思是:“当今的孝子,只是说能够供养父母就行了。就是狗马,都能得到饲养。若对父母不孝敬。那供养父母和饲养狗马有什么区别呢?”出自(春秋)《论语·为政第二》。
第3个回答  2016-04-18
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礼记》

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论语·为政》

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长幼有序。——孟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

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子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孟子

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

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孟子

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孟子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孟子

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

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

贤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恶之不可移。——《吕氏春秋》

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庄子

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庄子

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也。——荀子

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孝经·圣至章》

父母者,人之本也。——司马迁

事亲以敬,美过三牲。——挚虞

父子不信,则家道不睦。——武则天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内睦者,家道昌。——林逋

慈孝之心,人皆有之。——苏辙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李毓秀

凡为父母的,莫不爱其子。——陈宏谋

侍于亲长,声容易肃,勿因琐事,大声呼叱。——周秉清

长者问,对勿欺;长者令,行勿迟;长者赐,不敢辞。——周秉清

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朱柏庐

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老舍

母亲是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代替的。——巴金

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来一次的机会。——费孝通

老年人犹如历史和戏剧,可供我们生活的参考。——(古罗马)西塞罗

开始吧,孩子,开始用微笑去认识你的母亲吧!——(古罗马)维吉尔

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法)雨果

一个人如果使自己的母亲伤心,无论他的地位多么显赫,无论他多么有名,他都是一个卑劣的人。——(意大利)亚米契斯

年老受尊敬是出现在人类社会里的第一种特权。——(法)拉法格

我们体贴老人,要像对待孩子一样。——(德)歌德

在子女面前,父母要善于隐藏他们的一切快乐、烦恼和恐惧。——(英)培根

母亲,是唯一能使死神屈服的力量。——(前苏联)高尔基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一个老年人的死亡,等于倾倒了一座博物馆。——高尔基

老人受尊敬,是人类精神最美好的一种特权。——(法)司汤达

老年,好比夜莺,应有他的夜曲。——(德)康德

所有杰出的非凡人物都有出色的母亲,到了晚年都十分尊敬自己的母亲,把他们当作最好的朋友。——(英)狄更斯

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亲就是上帝。——(英)萨克雷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永远需要报答最美好的人,这就是母亲。——(前苏联)奥斯特洛夫斯基

就是在我们母亲的膝上,我们获得了我们的最高尚、最真诚和最远大的理想,但是里面很少有任何金钱。——(美)马克·吐温

共产主义不仅表现在田地里和汗水横流的工厂,它也表现在家庭里、饭桌旁,在亲戚之间,在相互的关系上。 ——(前苏联) 马雅可夫斯基

丑恶的海怪也比不上忘恩的儿女那样可怕。——(英国)莎士比亚

仁爱和打人都先自家中开始。——鲍蒙特和弗莱彻

慈善行及至亲,但不应仅此为止。——富勒

作为一个人,对父母要尊敬,对子女要慈爱,对穷亲戚要慷慨,对一切人要有礼貌。——(美国)罗素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9-05-16
1、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2、孝敬父母经常可以代替最高贵的感情。——孟轲
3、母亲,是唯一能使死神屈服的力量。——高尔基
4、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5、母爱胜于万爱。——莎士比亚
6、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礼记》
7、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
8、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
9、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论语·为政》
10、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11、长幼有序。——孟子
1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13、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
14、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子
15、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孟子
16、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
17、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孟子
18、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孟子
19、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孟子
20、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
21、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子
22、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
23、贤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恶之不可移。——《吕氏春秋》
24、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庄子
25、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庄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