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一共有多少个镇

我是一名业务员,想了解下中山的一些地区

  中山市地处珠江三角洲中南部,珠江口西岸,北连广州,毗邻港澳。下辖1个国家级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5个街道办事处,18个镇,总面积1800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42.3万。有祖籍本市的海外华侨和旅居港澳台同胞共80多万人。

  中山古称香山,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故乡,建制于南宋绍兴二十二年(公元1152年),1925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改称中山县。1983年撤县设市,1988年升格为广东省辖地级市。

  近年来,中山市委、市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大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坚持“工业强市”、“依法治市”、“科教兴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经济社会建设取得新成就。2006年实现全市生产总值1036亿元,户籍人均生产总值73198元,国地两税收入157.49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6.45亿元,总量居全省地级以上城市第五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42.77亿元。

  一、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

  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3.1:61.6:35.3。工业保持较快发展,质量效益同步提高。2006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达到3018.42亿元,增长19.1%,工业增加值605.85亿元,增长17.6%。其中,装备制造业实现总产值651.06亿元,增长22.3%。产业集群优势明显,拥有22个国家级产业基地、11个省级专业镇、7个广东省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名牌战略成效显著,累计获得国家、省名牌名标、免检产品342个,被评为“中国品牌经济城市”和“全国质量兴市先进市”。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与阳江、韶关、河源等市合作建设规划总面积达3.8万亩的4个产业转移园区。全面实施东部沿海开发战略,保税物流中心等重大项目加快推进,东部“一区三镇”生产总值占全市经济总量的22.8%。第三产业增加值366.21亿元,增长16.8%。其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1.07亿元,房地产市场供需两旺,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分别为1073.83万平方米、372.13万平方米和113.50亿元;邮电业务收入40.27亿元,旅游总收入75.37亿元。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综合生产能力增强,效益农业、特色农业、品牌农业和绿色农业发展态势良好,农业科技贡献率达60%,共有市级农业龙头企业27家,2006年实现农业总产值54.61亿元。

  二、内外源经济协调快速增长

  紧紧抓住全球产业转移和泛珠合作的机遇,扩大对外开放,利用外资结构不断优化。全市进出口总值231.34亿美元,增长23.8%。其中,进口75.24亿美元,增长16.1%;出口156.10亿美元,增长27.9%。2006年新批外商投资项目294个,合同利用外资8.19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7.06亿美元,增长8.39%;投资超千万美元项目16个。坚持完善进出口公平贸易工作机制,反倾销预警和贸易壁垒应对工作取得成效。口岸设施不断完善,通关效率进一步提高。“走出去”步伐加快。民营经济迅速发展,全市共有民营企业1.8万家,个体工商户11.2万户,2006年,民营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080.1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35.8%。

  三、城市功能日臻完善

  按照城乡一体、彰显特色、拉大框架、完善功能的思路,几年来,投入18亿元完成博爱路和起湾道改造、中心组团垃圾综合处理基地、文化艺术中心等一批城市标志性工程,城市化率达84.2%。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基本形成。全市现有公路通车里程1571公里,形成了以国道和干线公路及京珠高速、中江高速、西部沿海高速为骨架的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畅通工程”“智能交通系统”通过验收;90公里半径范围内有广州、深圳、珠海、香港、澳门等5大机场;按照《珠三角轨道交通规划》,广珠轻轨在中山段已全线开工,中山境内将建有南头站、小榄站、东升站、石岐站、中山站、翠亨站和古镇站等7个站点。港口方面,形成东有中山港、南有神湾港、北有小榄港的“品”字形码头布局,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达113万标箱,中山港集装箱吞吐量位于全国10强之列。供电供水充足,2006年全社会供电量达132亿千瓦时,日供水量60.67万立方米;全市光纤总皮长1.3万多公里,互联网用户37.2万户,信息化指数达72.3%。近年来,先后创建成为“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园林城市”、“全国科技兴市先进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环保模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获得“联合国人居奖”等荣誉。

  四、民生进一步改善

  统筹城乡就业,近三年来,全市共投入6000多万元用于培训、促进就业和再就业,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就业5.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下。全市职业最低月工资标准提高到690元。社保覆盖面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参保达368.34万人次。大力推进农业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住院基本医疗保险,至2006年参保人数分别达34.5万人和18.9万人,新型农业合作医疗覆盖率达97.0%。实施城乡孤寡老人集中供养工程,投资6300多万元改造扩建11家镇级农村敬老院,集中供养率达41%。推进扶危助困工程,设立“扶困助学基金”,累计建设“双困户”住房2.4万平方米,改造低保危房3.9万平方米。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2006年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832.77亿元,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8897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9006元。

  五、社会事业取得新成就

  坚持“科技兴市”战略,大力推动城市创新体系建设,有国家、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121家,博士后工作站3个,火炬区创业中心被授予“国家级创业服务中心”称号。成功创建省“教育强市”,中小学优质学位覆盖率近80%;高中和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75.3%和43.8%,对全市户籍学生实施免费义务教育;高等教育院校5所。香山文化研究和应用取得丰硕成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镇区文化站全部达到省一级以上标准,中山·中国收音机博物馆、香山商业文化博物馆分别成为国内首家同类型的博物馆。中山图书馆藏书64万册,是国家一级公共图书馆。投资5亿余的中山文化艺术中心开放以来成功举办博鳌亚洲论坛2005文化产业会议等重大活动,已成为我市的文化地标。体育事业蓬勃发展,获得“全国全民健身样板城市”称号,2006年,我市体育健儿共有3人4次破(超)7项世界纪录,获得团体及个人世界冠军4个,全国冠军1个。积极创建全国生态市和广东省林业生态市,设立五桂山自然生态保护区,推进“绿化中山大地工程”,大力开展清洁生产和治污保洁。市镇村三级公共卫生服务网络进一步完善,共有国家、省级卫生镇18个,社区卫生服务面达81%。建立完善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大力推进“平安中山”建设,信访网络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形势良好。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初步建立起市、镇、村(居)三级流动人口管理体系。启动建设政法网(金盾工程)、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获得全国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地市“长安杯”称号。

  2007年市委、市政府提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的工作方针,在工作中正确处理好“五个关系”:一是经济发展中“好”与“快”的关系,确保经济增长质量与效益的统一;二是发展动力中“外”与“内”的关系,实现内外源经济的协调发展;三是城市建设中的“建”与“管”的关系,把加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科学有效的管理结合起来;四是社会管理中的“宽”与“严”的关系,形成宽严有度、文明法治的管理秩序;五是利益协调中“收”与“放”的关系,既要加大对资源和财力的统筹力度,又要体现利益向下。确定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2%左右,工业总产值增长1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外贸出口增长15%,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增长6%,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25‰以下。

  中山市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量化表

  指标名称
  单位
  实际数
  增幅(%)

  2006年中山市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主要数据

  全市生产总值(GDP)
  亿元
  817.6
  15.2

  工业总产值
  亿元
  2495.7
  21.7

  全社会固定投资总额
  亿元
  320.9
  6.3

  外贸出口总值
  亿美元
  122.1
  22.1

  实际利用外资
  亿美元
  6.5
  27.7

  一般财政预算收入 亿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276.6
  17.9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元
  17255
  9.0

  农民人均年纯收入
  元
  8102
  10.1

  2007年中山市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全市生产总值(GDP)
  亿元
  916
  12.0

  工业总产值
  亿元
  2870
  15.0

  全社会固定投资总额
  亿元
  347
  8.0

  外贸出口总值
  亿美元
  137
  12.0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元
  18635
  8.0

  农民人均年纯收入
  元
  8750
  8.0

  城镇登记失业率
  %
  3以内

  人口自然增长率
  %
  6.25以下

  2011年中山市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
  %
  11

  人均生产总值(到2011年)
  美元
  ≥11

  城市化水平
  %
  78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率
  %
  5

  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年均增长率
  %
  6

  城镇登记失业率
  %
  3以内

参考资料:http://www.zs.gov.cn/about/zjzs/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8-25
中山一共有19个镇:南头、东升、阜沙、横栏、东凤、三乡、五桂山、三角、民众、黄埔、沙溪、南朗、神湾、小兰、古镇、港口、坦州、大涌
第2个回答  2007-08-25
中山一共有19个镇(南头、东升、阜沙、横栏、东凤、三乡、五桂山、三角、民众、黄埔、沙溪、南朗、神湾、小兰、古镇、港口、坦州、大涌)和5个区(东区、南区、石岐区、火炬开发区、西区)。

镇区特色产业有:沙溪的服装、南头的家电、黄埔的腊味、古镇的灯饰、大涌的红木家具、三角的纺织等。

工业最发达的是火炬开发区;第三产业最发达的市石岐;其他镇区都不错。
第3个回答  2007-08-23
那要看你是做什么业务的,经济比较好的就小榄,古镇,南头,横栏啊,民众啊什么的都可以考虑不要花太多时间开发,效力不高,重点介绍小榄,都很有钱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