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签 孟子哭竹生笋 时不逢春笋不生,高堂患病意虔诚,园中泪落如泉涌,聊供厨头一碗羹

如题所述

  《哭竹生笋》出自于三国时孝子孟宗的孝行。此为《二十四孝》中的第二十则故事。

  孟子哭竹生笋 时不逢春笋不生,高堂患病意虔诚,园中泪落如泉涌,聊供厨头一碗羹

  孟宗,三国时江夏人,少年时父亡,母亲年老病重,医生嘱用鲜竹笋做汤。适值严冬,没有鲜笋,孟宗无计可施,独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少顷,他忽然听到地裂声,只见地上长出数茎嫩笋。孟宗大喜,采回做汤,母亲喝了后果然病愈。后来他官至司空。

  孟宗,三国时期江夏人,年少的时候父亲就早早去世,只有年老体衰的母亲和他相依为命。

  一日母亲深感不适,经过求医问药,得知用新鲜的竹笋做汤就可以医好自己。因为正值凛凛

  寒冬,根本就没有鲜笋,小孟宗非常希望母亲的身体好起来,可是又无计可施。担心忧愁中

  小孟宗独自一人跑到竹林,扶竹而哭。他的哭起声打动了身边的竹子,于是奇迹发生了,只

  听呼的一声,地上就瞬间长出了许多的嫩笋。小孟宗看到时心里特别的高兴,他小心的摘取

  了竹笋,欢欢喜喜的回到了家里。回到家之后,马上用竹笋为母亲熬好了笋汤。母亲喝了笋

  汤之后身体果然大有好转。孟宗后来大有作为,官至司空。

  释源  《三国志》裴松之注。《三国志·吴志·孙皓传》:“右大司马丁奉、司空孟仁卒。”裴注:《楚国先贤传》曰:“宗(按:孟仁本名宗,因避孙权之孙皓字元宗之讳,改为孟仁)母嗜笋,冬节将至。时笋尚未生,宗入竹林哀叹,而笋为之出,得以供母,皆以为至孝之所致感。”《说郛》卷五八载《楚国先贤传》与此同。元郭居敬《二十四孝》辑入此事,故称“哭竹生笋”,又称“哭笋”、“孝笋”。

  说解
  此事涉荒诞,意在宣扬孝道。北周庚信《周上柱国齐王宪神道碑》:“忠泉出井,孝笋生庭。”谢灵运《孝感赋》:“孟积雪而抽笋,王断冰以鲙鲤。”前句用其事。鲁迅《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图》:“‘哭竹生笋’就很可疑,怕我的精诚未必会这样感动上帝。”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