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南新区的建制沿革

如题所述

浑南区历史按经济发展和行政区划分为两部份
一.东陵区―东陵区(浑南新区)―浑南区
二.沈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浑南新区―浑南区 1981年7月28日,沈阳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东陵区东陵街道办事处。
1982年,设立东陵区南塔街道办事处。
1984年4月12日,沈阳市人民政府批准:东陵区东陵街道办事处更名为马官桥街道办事处。
1988年,设立东陵区泉园街道办事处。
2000年,东陵区辖6个街
道、9个镇、6个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601489人,其中:泉园街道 55591人、南塔街道 33501人、丰乐街道 44289人、马官桥街道 31746人、东陵街道52536人、辉山街道 12086人、高坎子镇 21021人、深井子镇 22465人、白塔堡镇 28123人、祝家屯镇 16687人、英达镇 16805人、桃仙镇 20236人、汪家镇 31165人、古城子镇 20293人、李相镇 13687人、五三乡 59288人、前进乡 41037人、长白乡 25406人、浑河站朝鲜族乡 38091人、满堂满族乡 8366人、王滨乡 9070人。
2001年,东陵区辖5个街道、9个镇、5个乡、2个民族乡:南塔街道、泉园街道、马关桥街道、丰乐街道、辉山街道、桃仙镇、古城子镇、高坎镇、祝家屯镇、深井子镇、英达镇、李相镇、白塔镇、汪家镇、五三乡、长白乡、前进乡、王滨沟乡、东陵乡、满堂满族乡、浑河站朝鲜族乡。
2002年初,沈阳市人民政府批准:将沈阳市东陵区前进乡的朱尔屯村、木匠屯村2个自然村划归大东区文官街道。
2002年12月13日,辽政[2002]323号批复:
1、撤销东陵乡,设立东陵街道办事处。将汪家镇所辖的三家子、汪家南、汪家北、干河子、下伯官、上伯官、大深井子、小深井子、大甸子、小甸子、丰乐11个村(区域面积39.67平方千米)划入东陵街道办事处。区划调整后,东陵街道办事处驻地东陵路34号,区域面积60.30平方千米,辖11个村委会、15个社区居委会,实行街道管村体制。
2、撤销英达镇,设立英达街道办事处。区划调整后,英达街道办事处驻地榆林大街28号,辖7个村委会、6个社区居委会,实行街道管制体制。
3、撤销前进乡,设立前进街道办事处。区划调整后,前进街道办事处驻地杨官村,辖9个村委会、7个社区居委会,实行街道管村体制。
4、撤销汪家镇、古城子镇,合并设立东湖街道办事处。将原汪家镇所辖的杨官、万家、李巴彦、王家湾、东港子、刘付屯、石庙子、养竹8个村委会(区域面积17平方千米),与原古城子镇所辖的水家、牛相、罗官、古城子、麦子屯5个村委会(区域面积21平方千米)合并设立东湖街道办事处。区划调整后,东湖街道办事处驻地杨官村,区域面积38平方千米,辖13个村委会,实行街道管村体制。
5、调整深井子镇的行政区域。将原古城子镇所辖的高力堡子、施家寨、王宝石寨、王起寨、南井、收兵台6个村(区域面积19.61平方千米)划入深井子镇。区划调整后,深井子镇政府驻地(深井子社区居委会)不变,区域面积87平方千米,辖26个村委会、3个社区居委会。
6、调整李相镇的行政区域。将原古城子镇所辖的永安、保和、孙家寨、上水泉、下水泉、元科、南岭7个村委会(区域面积21.8平方千米)划入李相镇。区划调整后,李相镇政府驻地(后李相村)不变,区域面积85.68平方千米,辖20个村委会。
7、撤销五三乡,设立五三街道办事处并调整其行政区域。以原五三乡所辖浑河堡、五里台、糖场子、营盘、孤家子、朝鲜、张官、营盘朝鲜、铁匠屯、东黄泥坎、西黄泥坎、教场12个村委会及西合、煤工、505、机修、精神病院、83泵站、浑河堡、糖场子、营盘一、营盘二、东黄泥坎、孤家子、铁匠、农机实验厂14个社区委员会,重新设立五三街道办事处,驻地南塔街90号,区域面积26平方千米,实行街道管村体制。
8、调整南塔街道办事处行政区域。将原五三乡所辖的张沙布、南大甸子、后桑林子、前桑林子、营城子5个村委会(区域面积14.69平方千米)划入南塔街道办事处。南塔街道办事处区划调整后驻地不变,区域面积19.87平方千米,辖5个村委会、10个社区居委会,实行街道管村体制。
9、撤销长白乡,设立长白街道办事处。区划调整后,长白街道办事处驻地沙岗子村,区域面积15.91平方千米,辖6个村委会、4个社区居委会,实行街道管村体制。
至此,东陵区辖11个街道、6个镇、1个乡、2个民族乡:南塔街道、泉园街道、马关桥街道、丰乐街道、辉山街道、东陵街道、英达街道、前进街道、东湖街道、五三街道、长白街道、桃仙镇、高坎镇、祝家屯镇、深井子镇、李相镇、白塔镇、王滨沟乡、满堂满族乡、浑河站朝鲜族乡。
2003年11月21日,辽宁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沈阳市东陵区浑河站朝鲜族乡,以长大铁路和南三环路为界分别设立浑河站东、浑河站西2个街道办事处,其中浑河站东街道办事处在建制上由浑南新区代管。
2004年,辽宁省人民政府(辽政[2004]78号)批准:将沈阳市东陵区长白街道办事处(区域面积16.2平方千米,原由浑南新区代管)划归和平区。区划调整后,东陵区区域面积为889.94平方千米,辖12个街道、6个镇、1个乡、1个民族乡:南塔街道、泉园街道、马官桥街道、丰乐街道、辉山街道、东陵街道、英达街道、前进街道、东湖街道、五三街道、浑河站东街道、浑河站西街道、桃仙镇、高坎镇、祝家屯镇、深井子镇、李相镇、白塔镇、王滨沟乡、满堂满族乡。
2005年,东陵区五里河公园划归沈河区五里河街道管理。
2005年3月28日,沈阳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南塔街道办事处部分地区行政管辖权的通知》:经市政府同意,南塔街道办事处所辖二环路以北、文萃路以南、天坛二街以西、南塔鞋街以东区域内的行政管理辖权,由浑南新区划回东陵区。该区域仍为高新技术产业政策区,区域内企业仍享受高新区产业政策。
2005年,东陵区辖12个街道、6个镇、1个乡、1个民族乡:南塔街道、泉园街道、丰乐街道、马官桥街道、辉山街道、东陵街道、英达街道、前进街道、东湖街道、五三街道、浑河站东街道、浑河站西街道、高坎镇、深井子镇、祝家屯镇、白塔镇、桃仙镇、李相镇、满堂满族乡、王滨沟乡。
2007年1月26日,辽宁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东陵区满堂满族乡,设立满堂街道办事处,实行街道管村体制,行使街道行政管理服务职能。(实际由沈阳棋盘山国际旅游度假开发区代管)
2007年3月30日,辽宁省政府(辽政[2007]65号)批准:同意撤销东陵区白塔堡镇、桃仙镇、深井子镇,设立白塔、桃仙、深井子镇街道办事处。
2007年5月22日,辽宁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东陵区高坎镇(注:由沈阳棋盘山国际旅游度假开发区代管),设立高坎街道办事处,实行街道管村体制,行使街道行政管理服务职能。
2007年11月1日,辽宁省人民政府(辽政[2007]196号)批准:同意撤销东陵区祝家屯镇、李相镇,分别设立祝家街道办事处和李相街道办事处。
2010年2月28日,在沈阳市东陵区、浑南新区、航高基地合署办公动员大会上,市长陈海波宣读了《市委、市政府关于我市行政区划局部调整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
调整的内容包括:
1、东陵区划出浑河站西街道和浑河以北土地,与浑南新
区、航高基地合署。
2、沈河区向东扩,将东陵区泉园、丰乐街道以及五三、南塔、东陵、马官桥街道东三环以西、浑河以北地区土地划入。
3、和平区向西南扩,划入东陵区浑河站西街道土地。
4、皇姑区向东扩至长大铁路,划入于洪区陵东街道黄河北大街以东土地、北塔街道以及东陵区前进街道长大铁路以西土地,与北部四台子地区实现连接。
5、大东区向北扩,划入东陵区前进街道长大铁路以东土地,英达街道三环以内土地以及东贸路以北、高官台街以西土地,实现与欧盟开发区的连接。
6、于洪区把陵东街道黄河北大街以东土地和北塔街道划出。
7、棋盘山开发区,划入东陵区英达街道三环外土地管理权。
8、铁西区、沈北新区、苏家屯区辖区基本不变。
2010年5月27日,经市政府《沈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同意东陵区设立营城子、汪家街道办事处的批复》(沈政[2010]59号)批准,东陵区设立设立营城子、汪家街道办事处。实行街道管村体制。
2014年6月17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批准,东陵区正式改名为浑南区。
2014年7月11日,民政部网站发布了民政部关于辽宁省沈阳市东陵区更名为浑南区的批复(民函〔2014〕171号),原文如下:
辽宁省人民政府:拟省《关于沈阳市东陵区更名为浑南区的请示》(辽政〔2011〕137号)收悉。经国务院批准,同意将沈阳市东陵区更名为浑南区。
2014年8月1日,浑南区正式挂牌成立。
沈阳市浑南新区 前身为沈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始建于1988年5月,1991年被国务院首批批准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科技部重点支持的众多开发区之一。高新区的建设和发展经历了初创起步、发展提高和新区建设三个阶段。
初创起步阶段(1988年—1992年)。1988年5月,市委、市政府决定在智力最密集的南湖地区,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面积120平方公里(以政策区为主),一是以三好科技街为载体,沿街两侧新建和改建科技门点,为入区企业科研成果开发、转化及营销提供场所。企业的特点以 “前店后厂, 两头在内、中间在外”的经营方式进行资本原始积累。二是对入区企业实行“自筹资金、 自愿组合、 自主经营、 自负盈亏、 自我约束、自我发展”以及技工贸相结合的运行机制,将企业推向市场。三是初步形成“纵向垂直领导,横向相互协调”,减少管理层次,初具市场经济雏形的综合管理服务体系。四是以政策驱动为主,起到了对科技人员走出大院、下海创业,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的推动作用。
发展提高阶段(1992年—2000年)。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发表之后,市委、 市政府作出把南湖科技开发区建设成 “北方深圳”的重大决策,提出了“放开胆子,用足政策,跳跃发展,辐射全市”的十六字方针,高新区驶入了加速发展的快车道。一是以政策区为主转向以产业区建设为主,开始建设0.5平方公里的南塔产业试验区,93年经国务院批准,在浑河南岸开发建设10平方公里的浑南产业区,高新区工作重心转向招商引资。二是外向型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政策驱动,逐步向注重优化配置资源和加强软硬环境建设转变。三是产业发展由小规模分散发展向集中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和主导产业转变,更加注
重产业的规模化、融资的多元化、资产的股份化和市场的国际化。四是从渐进式改革向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律要求的新体制、新机制转变,营造出了局部优化的投资环境。
新区建设阶段。2001年1月,市委、市政府作出在高新区基础上建设浑南新区的战略决策,提出把新浑南新区建设成为“北方浦东”的战略目标,高新区进入了“二次创业”的新的发展阶段。经过十几年的开发建设, 高新区已形成了以民营企业为主体,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高新技术企业群体,发展了一批高新技术产业,造就了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带头人,初步形成了适应市场经济需要、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与国际惯例接轨的良好环境,为扩大对外开放、带动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