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执业风险提示一般格式

是律师对当事人应告知的一些事项。关于规避风险问题的
追加30分,有人知道吗

(虽然是律师办理各种案件的风险告知,但是对刑事案件是完全适用的。供参考)风险告知书
尊敬的委托人:
为了充分保护您的合法权益,使您知悉诉讼中存在的风险,便于您谨慎地选择诉讼手段解决纠纷,事务所现将诉讼的风险和风险责任的承担向您告知如下:
一、起诉不符合条件
当事人起诉不符合法律规定条件的,人民法院不会受理,即使受理也会驳回起诉。 当事人起诉不符合管辖规定的,案件将会被移送到有权管辖的人民法院审理。
二、诉讼请求不适当
当事人提出的诉讼请求应明确、具体、完整,对未提出的诉讼请求人民法院不会审理。 当事人提出的诉讼请求要适当,不要随意扩大诉讼请求范围;无根据的诉讼请求,除得不到人民法院支持外,当事人还要负担相应的诉讼费用。
三、逾期改变诉讼请求
当事人对诉讼请求的增加、变更或提出反诉,都应在举证期限内提出,逾期人民法院则不予审理,也会导致被视为放弃权利的风险。
四、不按时缴纳诉讼费
原告起诉、增加诉讼请求或被告反诉,当事人申请保全,不依规定按时预交诉讼费、保全费的,将会导致按自动撤诉处理或驳回申请的风险。
五、不提供或不充分提供证据
原告起诉或被告反诉,对自己提出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或者反驳对方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有责任提供证据加以证明。没有证据或证据不足的,由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承担不利甚至败诉的后果。
六、逾期提供证据的风险。
超过举证期限提供证据的,该证据不得在法庭上出示和质证(对方同意的除外),不能作为定案证据。超过举证期限的举证方应承担主张事实不能认定的风险,甚至是败诉的后果。
七、不能提供原始证据的风险。
向法院提供证据,应当提供原件或原物。若证据是在域外形成的,还应履行相应的证明手续,否则会导致证据无效的后果。
八、证人不出庭的风险。
提供证人证言的,应当在举证期限内提出,证人须亲自出庭作证(确有不能出庭的法定情形除外),否则会导致证人证言不予采信的后果。
九、未申请财产保全的风险
原告在诉讼过程中未向人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可能发生即使胜诉而无财产可以执行的风险;原告申请诉前财产保全依法应当提供财产担保,如果不提供财产担保,人民法院将对财产保全的申请不予批准。
十、不申请审计、评估、鉴定
申请审计、评估、鉴定的各方当事人,不按举证通知书的要求,在规定期限内提出申请或不预交审计、评估、鉴定费用或不提供相关材料、不履行相关协助义务的,将承担不利甚至败诉的后果。
十一、不申请法院调查取证
申请法院调查取证的各方当事人不按举证通知书的要求,在规定期限内提出书面申请的,将承担不利甚至败诉的后果。
十二、不按时出庭或者中途退出法庭
原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出法庭的,人民法院将按自动撤回起诉处理;被告反诉的,人民法院将对反诉的内容缺席审判。 被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出法庭的,人民法院将缺席判决。
十三、一方下落不明
一方当事人在诉前或诉讼中下落不明,会发生人民法院中止诉讼或胜诉后执行不能的风险。
十四、一方没有财产
一方没有财产,会导致财产保全不能实现而保全费不予退还的风险,并会导致无财产可供执行而使法院的裁判文书所确定的权利无法实现的风险。
十五、不准确提供送达地址
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人民法院按照当事人自己提供的送达地址送达诉讼文书时,因当事人提供的己方送达地址不准确,或者送达地址变更未及时告知人民法院,致使人民法院无法送达,造成诉讼文书被退回的,诉讼文书也视为送达。
十六、无财产或者无足够财产可供执行
被执行人没有财产或者没有足够财产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人民法院可能对未履行的部分裁定中止执行,申请执行人的财产权益将可能暂时无法实现或者不能完全实现。
十七、逾期上诉或逾期申请执行
当事人对法律赋予上诉权利的裁定书、判决书不服提出上诉的,应依诉讼法的规定在期限内向上一级法院提起上诉,逾期则视为放弃行使权利。对于发生法律效力的具有给付等履行内容的裁判文书,当事人应依诉讼法的规定在相应的期限内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逾期则视为放弃申请执行的权利。
十八、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
被执行人未按生效法律文书指定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的,将要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双倍债务利息。 被执行人未按生效法律文书指定期间履行其他义务的,将要支付迟延履行金。
十九、向律师作虚假陈述
当事人应当向律师作完整、真实的案件陈述。当事人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会产生律师对案件作出错误判断而导致败诉的风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8-14
执业风险的主要表现

民事方面的风险律师从事诉讼及非诉讼业务过程中,因自身行为导致损害相关人的利益,如泄露商业秘密、遗失重要证据使当事人丧失胜诉的权利或机会,超越代理权限等,特别是现代企业在经营管理决策、对外投资决策时大量需要律师的工作结论和专业判断,律师的工作成为企业决策的前提和重要依据。因此,如果律师的工作过程及工作结论存在错误,就可能导致委托人要求律师赔偿损失的后果。

刑事方面的风险律师执业过程中因程序不合法而触犯刑律,构成犯罪。如律师在调查取证中涉嫌伪证罪、泄露国家机密罪、包庇罪,特别是律师法、刑事诉讼法、刑法相继颁布施行,而使律师执业遇到前所未有的巨大风险。

执业风险产生的原因

当事人因素通常情形下,接受当事人委托的律师利益和当事人利益是一致的,双方并无利害冲突,但这并不排除律师在执业过程中,客户由于种种原因,为了自身利益,未能如实提供有关资料和信息,会使律师对事实的了解产生偏差。比如,对某个关键问题的陈述前后不一,导致律师工作中的判断错误,事后又将责任推给律师。

执业水平的局限性律师工作是根据对事实的了解和对法律的理解进行逻辑推理后作出判断和结论。因此,除客观事实外,律师个人的法律理论水平、实践经验和判断能力成为影响律师执业风险的另一个重要因素。经济不断发展,律师业务范围不断扩大,知识的充实和更新往往需要一个过程,因而就可能导致对某一问题或某些方面问题的认识和判断产生偏差,倘若不懂装懂,草率行事,就有可能导致风险的产生或其他不良后果。

错误的社会心理一方面,许多执法机构和执法者将自己的执法行为与律师的执业行为对立起来,对律师抱有歧视和偏见。在错误思想的驱使下,对律师采取极端措施。另一方面,社会公众对律师的职责和任务也存在不正确的理解和认识。一些当事人认为自己的权益未能得到保护时,极易仇视律师甚至直接侵犯律师的合法权益。

个人的道德水平某些律师的职业道德低下,出于各种目的,故意隐瞒事实,曲解法律,损害当事人或其他相关人利益,导致律师及律师事务所承担责任。

如何防范执业风险

加强律师事务所的管理一个律师事务所应当把控制和降低律师执业风险作为强化内部管理的一个重要目标和原动力,并通过一系列制度来加以体现。首先,律师事务所在每一个案件受理之前应当对案件受理后可能产生的律师执业风险大小和的防范措施作出一个基本的评估与判断。其次,在受理疑难案件后,要在律师事务所内进行分析讨论。因为越是疑难案件,律师的执业风险可能性越大。最后,在案件办结后,经办律师应对所办案件作书面的总结,律师事务所应通过建立档案管理的制度来评判律师在执业过程中是否勤勉尽责,确定律师是否承担责任。

要严格依法履行职责比如,办理刑事辩护案件,会见在押犯罪嫌疑人,一定要两个人去,避免携带被告人的亲属和其他人员一同会见。不为犯罪嫌疑人私下带钱带物等。律师是当事人委托办理法律事务的代理人而不是传声筒或单纯的代言人,要尊重当事人的意愿,认真听取当事人的意见,但又要依法维护委托人的合法权益而不是满足其非法要求。

要提高律师的执业水平律师工作是由律师凭借自身的执业能力完成的。律师执业风险产生的一个根本原因是律师执业水平低。因此执业律师要谦虚谨慎,遇有不懂或不甚明了的专业问题要向行家请教,不要不懂装懂。

完善律师执业保险制度通过投保律师执业保险,一方面可充分维护客户的利益,另一方面,能增加律师事务所的抗风险能力,促进律师业的发展。

加强司法行政机关的管理律师协会应当制定行业服务标准,律师及律师事务所只要根据行业的服务标准办理案件,并且勤勉尽责,就可以减少和避免律师执业中产生的过错和失误。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和律师协会也应加强执业律师的自我保护教育,并将此列为律师执业培训的内容之一,以促进律师事业更加健康地发展。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