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生平简介

如题所述

鲁迅生平简介:

鲁迅〔1881·9·25—1936·10·19〕,中国文学家、思想家
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
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
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唤醒国民的革命精神。1905—1907
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期间奉母命与朱安结婚。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
》,介绍外国文学。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曾任职南京临
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
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
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
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
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北洋军阀政府所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中文系主任。1927年1月,到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务主任。1927年10月到达上海,开始与其学生许广平同居。1929年,儿子周海婴出世。1930年起,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
民权保障同盟,反抗国民党政府的独裁统治和政治迫害。从1927年到1936
年,创作了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收辑在《而已
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
、《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且介亭杂文末编》、
《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遗》等专集中。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脍炙人口、家喻户晓。1936年10月19日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 鲁迅以笔为武器,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现代文学的旗帜,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世界十大文豪之一。毛泽东评价他是中华文化革命的主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11-04
鲁迅像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浙江绍兴人,字豫才。原名周樟寿,1898年改为周树人,字豫山、豫亭。以笔名鲁迅闻名于世。鲁迅的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评论、散文、翻译作品,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毛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头发像刷子一样直竖着,浓密的胡须形成了一个隶书的“一”字
  他一生以笔为武器,战斗了一生,被誉为“民族魂”1881年9月25日出生。出身于富人家(文章《故乡》中说明“家境也好,我正是一个少爷”。)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考取留日官费生,赴日本进东京的弘文学院学习。1904年初,入仙台医科专门学校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   辛亥革命后,鲁迅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    三味书屋
授课。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杂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被北洋军阀政府所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中文系主任。1927年1月,到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务主任。1927年10月到达上海,开始与其学生许广平同居。1929年,大儿子周海婴出世。193 鲁迅
0年起,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反抗国民党政府的独裁统治和政治迫害。从1927年到1936年,创作了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收辑在《坟》、《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遗》等专集中。鲁迅的一生,对中国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乙种)、《莽原》、《语丝》、《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外国进步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著名的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大量的古典文学,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整理《嵇康集》,辑录《会稽郡故书杂录》、《古小说钩沈》、《唐宋传奇录》、《小说旧闻钞》等……   1936年10月19日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上海民众上万名自发举行公祭、送葬,葬于虹桥万国公墓,场面非常壮观。1956年,鲁迅遗体移葬虹口公园,毛泽东为重建的鲁迅墓题字。
编辑本段主要作品
  鲁迅先生一生写作600万字,其中著作500万字,辑校和书信100万字。   鲁迅在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作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的著作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阿Q正传》等皆收于《呐喊》中)   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共收录10篇散文)(含《藤野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其中,《藤野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已被纳入初中语文人教版课本)   文学论著:《中国小说史略》;   散文诗集:《野草》(含《风筝》、《雪》(收录在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6课)等作品)   论文集:《门外文谈》   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花边文学》《伪自由书》《附集》《准风月谈》《集外集》《且介亭杂文集》《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等19部和很多另外的杂文集。   鲁迅文集选《而已集》文选 《鲁迅传略》;《伪自由书》文选 《野草》 《朝花夕拾》《呐喊》;文集《且介亭杂文》《二心集》;杂文集 《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杰作 《白光》 《端午节》 《风波》《故乡》《孔乙己》。1918年5月发表首次用笔名“鲁迅”的中国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后来又发表了《明天》《社戏》《头发的故事》《兔和猫》《一件小事》《鸭的喜剧》《药》《彷徨》文集《祝福》《兄弟》《在酒楼上》《伤逝》《离婚》《孤独者》《高老夫子》《示众》《长明灯》《肥皂》《幸福的家庭》《坟》文集《题记》《我之节烈观》《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娜拉走后怎样》 《未有天才之前》《论雷峰塔的倒掉》《再论雷峰塔的倒掉》《说胡须》《论照相之类》《看镜有感》《灯下漫笔》《春末闲谈》《论“他妈的!”》《杂忆》《从胡须说到牙齿》《寡妇主义》《坚壁清野主义》 《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写在‘坟’后面》《藤野先生》《父亲的病》《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反驳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墓碣文》《“友邦惊诧”论》,鲁迅的自撰文《鲁迅自传》。这些文章都被摘入《鲁迅全集》。   鲁迅先生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小说《祝福》《阿Q正传》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北京、上海、广州、厦门、浙江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同时他的作品被译成英、日、俄、法等50多种文字。   被选入课本的篇目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风筝》《少年闰土》《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故乡》、《春》、《阿Q正传》等。   鲁迅一生有很多作品:《鲁迅全集》其中包括所有作品。
编辑本段大事年表
   1、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鲁迅·《自嘲》)   2、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鲁迅·《自题小像》)   3、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鲁迅·无题)   4、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 (鲁迅·无题)   5、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鲁迅.无题)   6、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鲁迅·《答客诮》)   7、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鲁迅《题三义塔)   8、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 (鲁迅·《悼杨铨》)   9、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鲁迅评《史记》)
言论
  1、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2、倘只看书,便变成书橱。   3、我好像是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血 。(鲁迅说,许广平载于《欣慰的纪念》)   4、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 (《故乡》)   5、我哪里是天才,我只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了工作上了。   6、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7、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8、愈艰难,就愈要做。改革,是向来没有一帆风顺的。   9、我们目下的当务之急是: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   10、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   11、曾经阔气的要复古,正在阔气的要保持现状,未曾阔气的要革新,大抵如此,大抵!   12、人类总不会寂寞,因为生命是进步的,是天生的。   13、只要从来如此,便是宝贝。   14、事实是毫无情面的东西,它能将空言打得粉碎。   15、墨写的谎说,决掩不住血写的事实。   16、其实先驱者本是容易变成绊脚石的。   17、贪安稳就没有自由,要自由就要历些危险。只有这两条路。   18、假使做事要面面顾到,那就什么事都不能做了。   19、时间就是性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   20、做一件事,无论大小,倘无恒心,是很不好的。   21、死者倘不埋在活人心中,那就真真死掉了。   22、改造自己,总比禁止别人来的难。   23、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做会朽的腐草。   24、当我沉默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   25、过去的生命已经死亡。我对于这死亡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曾经存活。   26、死亡的生命已经朽腐。我对于这朽腐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还非空虚。   27、但我坦然,欣然。我将大笑,我将歌唱。   28、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   29、待我成尘时,你将见我的微笑!   30、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记念刘和珍君)   31、怀疑并不是缺点。总是疑,而并不下断语,这才是缺点。   32、纠缠如毒蛇,执著如冤鬼。激烈得快的,也平和的快,甚至于也颓废的快。   33、巨大的建筑,总是一木一石叠起来,我们何尝做做这一木一石呢?我时常做些零碎事,就是为此。   34、宁可与敌人明打,不欲受同人暗算。   35、明言着轻蔑什么人,并不是十足的轻蔑。惟沉默是最高的轻蔑------最高的轻蔑是无言,而且连眼珠也不转过去。   36、唯独革命家,无论他生或死,都能给大家以幸福。   37、凡事总需研究,才会明白。   38、生活太安逸了,工作就会被生活所累。   39、使一个人的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也即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   40、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无情地解剖我自己。   41、走上人生的路途吧。前途很远,也很暗。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面前才有路。   42、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走。   43、谦以待人,虚以接物。   44、自由固不是钱所买到的,但能够为钱而卖掉。   45、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是光明。   46、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47、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48、伟大的心胸,应该表现出这样的气概——用笑脸来迎接悲惨的厄运,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一切的不幸。   49、不满足是向上的齿轮。   50、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致颜黎民》)   51、中国虽发明火药,却只会用来放烟花炮竹;发明罗盘,也是用来看风水。   52、我一向不相信昭君出塞会安汉,木兰从军就可以保隋;也不信妲己亡殷,西施沼吴,杨妃乱唐的那些古老话。我以为在男权社会里,女人是决不会有这种大力量的,兴亡的责任,都应该男的负。但向来的男性的作者,大抵将败亡的大罪,推在女性身上,这真是一钱不值的没有出息的男人。   53、我家门前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秋夜》)   54、中国一向就少有失败的英雄,少有韧性的反抗,少有敢单身鏖战的武人,少有敢抚哭叛徒的吊客;见胜兆则纷纷聚集,见败兆则纷纷逃亡。战具比我们精利的欧美人,战具未必比我们精利的匈奴蒙古满洲人,都如入无人之境。“土崩瓦解”这四个字,真是形容得有自知之明。   55、即使艰难,也还要做;愈艰难,就愈要做。改革,是向来没有一帆风顺的,冷笑家的赞成,是在见了成功之后……   56、我们中国人对于不是自己的东西,或者将不为自己所有的东西,总要破坏了才快活的。   57、在要求天才的产生之前,应该先要求可以使天才生长的民众。——譬如想有乔木,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没有土,便没有花木了;所以土实在较花木还重要。
名人评价
第2个回答  2012-05-06
鲁迅〔1881·9·25—1936·10·19〕,中国文学家、思想家
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
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
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唤醒国民的革命精神。1905—1907
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期间奉母命与朱安结婚。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
》,介绍外国文学。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曾任职南京临
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
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
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
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
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北洋军阀政府所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中文系主任。1927年1月,到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务主任。1927年10月到达上海,开始与其学生许广平同居。1929年,儿子周海婴出世。1930年起,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
民权保障同盟,反抗国民党政府的独裁统治和政治迫害。从1927年到1936
年,创作了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收辑在《而已
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
、《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且介亭杂文末编》、
《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遗》等专集中。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脍炙人口、家喻户晓。1936年10月19日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 鲁迅以笔为武器,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现代文学的旗帜,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世界十大文豪之一。毛泽东评价他是中华文化革命的主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

参考资料:推荐答案

第3个回答  2011-11-06
鲁迅(1881-1936)
  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和翻译家和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的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思想影响。
  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学医,后从事文艺等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9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对人吃人的制度进行猛烈,地揭露和抨击,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的工作,站在反帝反封的新文化运动的最前列,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
  1918-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呐喊》、《坟》、《热风》、《彷徨》、《野草》、《朝花夕拾》、《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表现出爱国主义和彻底的民主主义的思想特色。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反动当局所通辑,南下到厦门大学任教。1927年1月到当时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四一二"事变以后,愤而辞去中山大学的一切职务。其间,目睹青年中也有不革命和反革命者,受到深刻影响,彻底放弃了进化论幻想。1927年10月到达上海。
  1930年起,鲁迅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等进步组织,不顾国民党政府的种种迫害,积极参加革命文艺运动运动。1936年初"左联"解散后,积极参加文学界和文化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从1927-1936,创作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这些作品收录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等专集中。鲁迅的一生,对中国的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和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进步的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莽原》、《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外国进步的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著名的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了大量古典文学,批判地继承了祖国古代文化遗产,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唐宋传奇集》、《小说旧闻钞》等等。
  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
第4个回答  2011-11-06
鲁迅(1881-1936)

  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和翻译家和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的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思想影响。

  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学医,后从事文艺等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9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对人吃人的制度进行猛烈,地揭露和抨击,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的工作,站在反帝反封的新文化运动的最前列,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

  1918-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呐喊》、《坟》、《热风》、《彷徨》、《野草》、《朝花夕拾》、《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表现出爱国主义和彻底的民主主义的思想特色。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反动当局所通辑,南下到厦门大学任教。1927年1月到当时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四一二"事变以后,愤而辞去中山大学的一切职务。其间,目睹青年中也有不革命和反革命者,受到深刻影响,彻底放弃了进化论幻想。1927年10月到达上海。

  1930年起,鲁迅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等进步组织,不顾国民党政府的种种迫害,积极参加革命文艺运动运动。1936年初"左联"解散后,积极参加文学界和文化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从1927-1936,创作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这些作品收录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等专集中。鲁迅的一生,对中国的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和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进步的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莽原》、《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外国进步的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著名的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了大量古典文学,批判地继承了祖国古代文化遗产,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唐宋传奇集》、《小说旧闻钞》等等。

  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