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是个怎样的人?

从诗歌风格,与李白的对比两方面写。300—400字
表废话。

杜甫的诗歌风格形成于安史之乱时期并逐渐在苦难中成形。杜甫深入社会并关切政治和民生疾苦,重视写实。他背负着对国家和民族任务的沉重责任忠实描绘时代的面貌和自己内心的感受。杜甫“没饭不忘君”,艺术风格沉郁顿挫.自中唐到宋代以来都继承了杜甫的写实风格.尤其是宋代江西诗派更是杜甫视为宗祖.他的影响力巨大.
李白诗歌的风格形成于唐帝国最强盛的年代,以抒发个人情怀为中心,咏唱对自由人生个人价值的渴望与追求。(《中国文学史》)他的诗自由奔放明白顺畅想象丰富气势宏大。他继承了自《楚辞》以来的浪漫主义传统发展出自己独到的风格。
在诗体上说李白擅长古歌行体,擅长五七绝句,他性格自由奔放使他不囿于格律音韵,他的《蜀道难》长短参差,他的《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云》的前两句“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使用的是散文句法。而杜甫精于音律,擅长铺陈排比。因此律诗尤其是七律是他的长处。在诗的音美形美的方面李白稍逊于杜甫。而在风格美方面,李白的飘逸豪迈,谈吐天然是别人所不能学的。李白直抒胸臆多,乐则大笑悲则大号。而杜甫的诗多含蓄曲折沉郁顿挫。这也是年轻人多喜欢李白而思想成熟的人多喜欢杜甫的一个原因。
李白热爱现实生活中的一切美好事务而对不合理现象毫无顾忌的投之以轻蔑。这种已被现实所牢笼却不愿接受想征服现实的的态度,与杜甫那种始终以严肃的悲悯的心情注视关心祖国人民命运那种现实主义精神是相反而本质又相同的。用韩愈的话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他们的艺术成就和高风亮节永远是中国文化的代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8-23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4978810.html?fr=qrl3这里的不错,字数够

就说几个要点:
相同之处:
唐朝人
都当过官
都是酒鬼
最后都下岗了

不同之处
李白的诗豪放
杜甫的忧伤
第2个回答  2007-08-23
吃饱了,要回答你300-400个字...你是不是想偷懒不做作业啊...
第3个回答  2007-08-24
杜甫和李白,分别后的思念之情,全然见于他们的诗作里.
   杜甫是把李白当做一个前辈来景仰,一个知已来思念,一个朋友来关心的. 感情极其真实充沛,写下了很多诗篇来怀李白,忆李白,梦李白... ...杜甫留下1300多首诗,其中有将近20多首诗是关于李白,可见杜甫对李白的感情之深厚.
   《春日忆李白》:
  白也诗无敌,
  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
  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
  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
  重与细论文。
   抒发的是两人刚结识又分别不久后杜甫对李白的深切怀念.而且对于李白是深加赞许的,用南北朝时期的著名诗人庾信与鲍照来对比李白.但庾信的诗清新而不俊逸,鲍照的诗俊逸而不清新,而杜甫称赞李白的诗是清新俊逸兼而有之,简直就是天下无敌.
  <<冬日有怀李白>>
  
  寂寞书斋里,
  终朝独尔思。
  更寻嘉树传,
  不忘角弓诗。
  短褐风霜入,
  还丹日月迟。
  未因乘兴去,
  空有鹿门期。
  
  
  <<梦李白>> 二首
  
  其一
  死别已吞声,生别赏恻恻。
  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
  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
  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寒黑。
  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
  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
  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
  想必李白也明白杜甫的思念之苦吧,所以专门来入梦!梦境恍惚,情谊浓烈!一觉醒来,仍为囫囹之中的挚友担心,希望他政治环境险恶,要小心谨慎.
  其二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告归赏局促,苦道来不易。
  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再写梦境和对李白境遇的感叹.友人不见,浮云空悠悠.三夜频梦,其情何其真!京城长安中冠盖如云,为何才华横溢的李白却处境艰难,憔悴不堪?到了老年却还要受这幽囚放逐之罪,天理何在?命已至此,还是宽心点吧.即使留得千秋万岁之名又有何用?还不是人去万事成空!李公得此真切的宽慰,想必会感动不已吧.
  
  
  <<不见>>
   不见李生久, 佯狂真可哀!
   世人皆欲杀, 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 飘零酒一杯。
   匡山读书处, 头白好归来。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是对李白横溢才华的咏赞;“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是对李白坎坷一生的不平呐喊。这首诗写于客居成都的初期,或许杜甫此时辗转得悉李白已在流放夜郎途中获释,遂有感而作。诗用质朴的语言,表现了对挚友的深情。
  
李白之于杜甫,虽然年长十一岁,但有着同样深厚的感情。现存他有关杜甫的诗不多,但首首可见真情。所以很多人就认为李白之于杜甫感情没有杜甫之于李白那么深厚热烈.其实这是不对,这是由于两人的个性区别决定的,李白相对比杜甫洒脱豪放得多,然而从《沙丘城下寄杜甫》一诗中可以看出,李白对杜甫的感情是相当深厚的。为什么李白现存关于杜甫的诗歌很少,我想主要是由于李白的诗文在 安史之乱中“十丧其九”,李白寄给杜甫的其他诗作,极有可能是在展转颠沛中丢失了.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李白为即将离开的杜甫饯行,心情是非常惋惜和复杂的,但人生总是离离分分的,所以李白依然显得那样放达,走就走吧,只是早点相聚,重开金樽,快意几何!但是这石门一别,两人再也没有相见之日了.

<<沙丘城下寄杜甫>>

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从景到情,处处体现"思君"二字.按一般的情况来说,杜甫进入京城寻找自己的政治机会,就象当年的自己一样.(看来文人,自古以来,都始终以"读得圣贤书,货与帝王家"作为自己的理想和抱负.)这样肯定会勾起李白对于自己为了寻找机会而两度入长安,最后却失望而归的感慨.但李白却在里面只字未提,也没有象其它赠友诗一样,对于自己的政治前途大发牢骚,而只写了杜甫离开后对他的思念。可见李白对杜甫的感情是相当真实而纯粹的.

李白对杜甫的影响很大.李白的诗歌仙游任侠的比重很大,浪漫雄奇,豪放飘逸,这是杜甫很喜欢的,对他的诗歌有一定的影响,也使杜甫对于人生的态度也变得更为放达.而杜甫由于对于李白诗歌极度的推崇,也使李白诗歌的影进一步扩大.而且对后人欣赏李白的诗歌,指示了一个方向。可以说,从古至今,对李白最欣赏,最尊重的是杜甫,对李白的诗歌理解最透彻,也是杜甫.
李白和杜甫的之间的欣赏并不是相互的吹捧和迎合.对于对方的缺点是直言的,并希望对方能够克服这些缺点。所以他们之间也不乏一些相互提醒批评戏谑之作.当然这也是建立在真诚与爱护之上的.
《戏赠杜甫》
饭颗山头逢杜甫,
头戴笠子日卓午。
借问别来太瘦生?
总为从前作诗苦。

诗虽然充满对与杜甫的关心,却也委婉的指出杜甫太过于拘束.

<<赠李白>>
秋来相顾尚飘蓬,
未就丹砂□葛洪.
痛饮狂歌空度日,
飞扬跋扈为谁雄”?!

杜甫在诗里直言不讳地批评李白飞扬跋扈的性格.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