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王维汉江临泛原文及赏析

如题所述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浩瀚的汉江,南连号称三湘的湘水,西起荆门,与长江的九条支脉相通。江水浩荡奔涌,仿佛要一直流到那天地之外的地方去。两岸青山,在濛濛雾气之中,时隐时现,似有若无,好象也追随着江水而浮动。一只小船在波涛汹涌的江面上起伏跌宕,由船上望去,只见隐隐城郭似乎也在江水的浪峰上颠簸,连遥远的天空也为巨滔而撼动……。这,就是王维《汉江临泛》为我们描绘的一幅江汉奔涌图。
  王维的诗素以 “诗中有画”著称,这一篇正是以画的笔法、画的境界写诗的成功之作。首二句,诗人先以粗线条大笔勾勒,描绘出浩浩荡荡的汉江的总体轮廓: 接楚地,起荆门,通三湘,连九派,虽未着任何色彩,但那波涛汹涌、气势磅礴的江流纵横图已尽情展现在人们面前,足可使人想象出汉江之气势。接着,诗人又用泼墨写意的笔法,使通向远方的汉江在画面上与天相接,烘染出山朦胧,水朦胧的水天一色的迷濛境界。这几笔不用细致的工笔去具体刻画,而是让一切都笼罩在江流的朦朦胧胧的色调之中,使人看不真切。唯其如此,才能使画面更能给人留有想象的余地,更引人神往。前四句以大笔淋漓的笔触,绘出江汉的远景、大景,第五、六两句则变换角度,从泛舟江中,去着意抹涂眼前的景色,写晃动着的城郭与动荡的天空。如果说,诗人写远景、大景时更多地是以静观的方式去渲染江流的壮阔浩大,那么这两句,则是以流动的笔意去描写江流的动态,使原来趋于静止的画面活动起来,富于动感,更进一步烘托出汉江的气势来。至此,一幅极有层次感的画幅便完成了。诗的最后两句,写诗人泛舟汉江的由衷感慨,这两句虽不是直接作画,但很象山水画轴上的题画诗,以潇洒飘逸的笔法,点出全幅画图的主题来,表明诗人对山水风光的陶醉,所以这两句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而是与全幅画面浑然一体,表现出中国传统山水诗的典型风格。
  王世贞曾称赞此诗“是诗家俊语,却入画三昧”。这首小诗,正是一幅格调清新、境界开阔的水墨山水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