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五首不同朝代的古诗,五首现代的诗,五首外国的诗

以上要的古诗均要给诗人的名称,朝代,不用简介,2011年11月5日22:45分前回答的追加分数,欢迎各位高手踊跃回答
,要关于怀念故乡的!!!这点很重要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海曙:海上日出。梅柳渡江春:梅柳渡过江来,江南一片春色。淑气:春天的和暖气息。转绿苹浪:使水中苹草转绿。四句意谓:彩霞伴着朝日在海面升起,梅花绿柳把春意带过了江面,黄鸟在和煦的春光中歌唱,阳光催绿了苹草。
唐 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日长雄鸟雀,春远独柴荆
前两句形容花色红,柳絮素。后两句谓日色渐长.春色淡远,唯听鸟雀调嗽,无人来往,独有柴门而已,
唐 杜甫《春运》

春日迟迟,卉木萋萋。仓庚喈喈,采蘩祁祁。
迟迟:缓慢。卉木:草木。萋萋:草茂盛的样子。仓庚:莺。喈喈:鸟鸣声众而和。蘩:白蒿。祁祁:众多。
《诗经·小雅·出车》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变鸣禽:鸣叫的鸟换了种类。两句写冬去春来,鸟儿已经替换了。
南朝宋 谢灵运《登池上楼》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天街:京城里的街道。草色遥看;春草始生,微微露出一点细芽,远看一片新绿,近看却似不见。绝胜;远远胜过。
唐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写夏季傍晚日落、月上、乘凉之景。
唐·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夏半阴气始,淅然云景秋
夏半:夏季过半,农历五月半后。淅:风吹拂的样子。
唐·韩愈《送刘师服》

江南孟夏天,慈竹笋如编。蜃气为楼阁,蛙声作管弦
孟夏:初夏,指农历四月。慈竹:竹名,亦称子母竹。如编:象编排起来一样。蜃气:古人以为蜃(大蛤)吹气可成楼阁虚景,实际是光线穿过不同密度的空气,经过折射,把远景显现在空中的一种幻影,也称为海市蜃楼。管弦:形容蛙的鸣叫象奏乐一样。
唐·贾弇《孟夏》

岩溜喷空晴似雨,林萝碍日夏多寒
岩溜句:岩上的泉水瀑布,凌空进发,一片云烟,象是晴天挂起一幅雨帘。林萝句:林间藤萝缠绕,浓荫蔽日,使人在盛夏感到凉意。
唐·方干《题报恩寺上方》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盛一院香
水晶帘:形容映入水中的楼台倒影象水晶的帘子一样晶莹明澈。
唐·高骈《山亭夏日》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
寒城:寒意已侵城关。眺:远望。平楚:平野。苍然:草木茂盛的样子。两句写初秋之景。
南朝齐·谢朓《宣城郡内登望》

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
草低:衰草枯萎。木下:树叶落下。金城:古郡名,在今甘肃榆中与青海西宁之间。玉门: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两句写西北寒秋之景。
南朝梁·范云《别诗》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骛:鸟名,野鸭。齐飞:落霞从天而下,孤骛由下而上,高下齐飞。一色:秋水碧而连天,长空蓝而映水,形成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这两句写深秋景色:溪水下降,白石露出,红叶飘零,所余不多。
唐·王维《阙题二首·山中》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人烟:人家炊烟。寒橘柚:秋日寒烟使橘袖也带有寒意。两句写人家缕缕炊烟,橘柚一片深碧,梧桐已显微黄,呈现一片深秋景色。
唐·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
凄凄:寒凉。翳翳:阴暗。希:少。在目:眼睛所见。皓:白。
晋·陶渊明《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牖:窗户。风惊竹:风中带雪,打在竹上,发出沙沙的响声。
唐·王维《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六出:雪花呈六角形,故以“六出”称雪花。琼枝:竹枝因雪覆盖面似白玉一般。
唐·高骈《对雪》

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
玉龙:形容飞雪。败鳞残甲:形容雪片乱舞如鳞甲之片纷纷坠落。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十四引《西清诗话》载张元作《雪》诗

旋扑珠帘过粉墙,轻于柳絮重于霜
两句写雪花纷飞的景象。
唐·李商隐《对雪二首》

1、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
2、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3、 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4、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5、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
6、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7、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
8、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游园不值》)
9、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10、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市《泊船瓜洲》)

1、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
2、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3、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
4、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同上)
5、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
6、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白居易《观刈麦》)

1、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马志远《天净沙-秋思》)
2、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3、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4、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
6、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7、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8、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1、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同上)
3、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同上)
4、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同上)
5、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6、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陈毅)
7、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毛泽东《沁园春-雪》)
回答者:处处皆学问 - 举人 四级 5-16 12:25

唐 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线。不知细对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唐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唐·东方虬《春雪》:“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不知园里树,若个是真梅。”

宋·苏舜钦《淮中晚泊犊头》:“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宋·赵师秀《有约》:“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宋·陆游《初夏绝句》:“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平人。”

唐·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春夏秋冬四季之景的诗句


1、早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早春》
2、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孟浩然《春晓》
3、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杜甫《登楼》
4、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游园不值》
5、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
6、早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
7、早春: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8、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9、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
10、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1、春风双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舟》
12、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1、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辛弃疾《西江月》
2、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杨万里《小池》
3、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西江月》
4、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高骈《山亭夏日》
5、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
——苏轼《浣溪沙》
6、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李清照《如梦令》
7、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王昌龄《采莲曲》
8、垂缕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虞世南《蝉》
9、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过故人庄》
2、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枫桥夜泊》
3、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甫《山行》
4、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刘禹锡《秋词》
5、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刘禹锡《秋词》
6、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
7、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曹操《观沧海》
8、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
9、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范仲淹《渔家傲》
10、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1、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李白《子夜吴歌》
12、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孟浩然《秋登万山寄王五》
13、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杜牧《秋夕》
14、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15、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柳永《小声甘州》



1、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毛泽东《沁园春·雪》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李白《北风行》
4、瀚海澜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不知园里树,若个是真梅。
——东方虬《春雪》
7、天人宁许巧,剪水作花飞。
——陆畅《惊雪》
8、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王安石《梅花》
9、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祖咏《终南望余雪》
10、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
11、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落雪纷纷。
——高适《别董大》
12、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描写春天的古诗和描写春天的名句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变鸣禽:鸣叫的鸟换了种类。两句写冬去春来,鸟儿已经替换了。
南朝宋 谢灵运《登池上楼》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覆春洲:落满了春天的沙洲。杂英;各种各样的花。芳甸:郊野。
南朝梁 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洛城:洛阳城。风日:春光风物。道:说。
唐 杜审言《春日京中有怀》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海曙:海上日出。梅柳渡江春:梅柳渡过江来,江南一片春色。淑气:春天的和暖气息。转绿苹浪:使水中苹草转绿。四句意谓:彩霞伴着朝日在海面升起,梅花绿柳把春意带过了江面,黄鸟在和煦的春光中歌唱,阳光催绿了苹草。
唐 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唐 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
唐 孟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
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
唐 盂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
闻道春还未相识,走傍寒梅访消息
唐 李白《早春寄王汉阳》
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
唐 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
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
唐 李白《落日忆山中》
描写夏天的古诗和描写夏天的名句
四月维夏,六月徂暑
徂:开始。 《诗经·小雅·四月》
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
首夏:孟夏,农历四月。歇:盛及而衰。
南朝宋·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丽景烛春余,清阴澄夏首
春余:春末。夏首:夏初。
南朝梁·王僧儒《侍宴》
麦随风里熟,梅逐雨中黄
北周·庾信《奉和夏日应令》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写夏季傍晚日落、月上、乘凉之景。
唐·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小池残暑退,高树早凉归
唐·沈佺期《夏晚寓直省中》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轩:窗。
唐·杜甫《夏夜叹》
绿阴生昼静,孤花表春余
孤花:一枝花。春余:春天剩余之景,时已至初夏。
唐·韦应物《游开元精舍》
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
岚:雾气。
唐·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
夏半阴气始,淅然云景秋
夏半:夏季过半,农历五月半后。淅:风吹拂的样子。
唐·韩愈《送刘师服》
残暑蝉催尽,新秋雁带来
唐·白居易《宴散》
江南孟夏天,慈竹笋如编。蜃气为楼阁,蛙声作管弦
孟夏:初夏,指农历四月。慈竹:竹名,亦称子母竹。如编:象编排起来一样。蜃气:古人以为蜃(大蛤)吹气可成楼阁虚景,实际是光线穿过不同密度的空气,经过折射,把远景显现在空中的一种幻影,也称为海市蜃楼。管弦:形容蛙的鸣叫象奏乐一样。
唐·贾弇《孟夏》
岩溜喷空晴似雨,林萝碍日夏多寒
岩溜句:岩上的泉水瀑布,凌空进发,一片云烟,象是晴天挂起一幅雨帘。林萝句:林间藤萝缠绕,浓荫蔽日,使人在盛夏感到凉意。
唐·方干《题报恩寺上方》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盛一院香
水晶帘:形容映入水中的楼台倒影象水晶的帘子一样晶莹明澈。
唐·高骈《山亭夏日》
墙头雨细垂纤草,水面风回聚落花
唐·张蠙《夏日题老将林亭》
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
麦气:麦收时的气息。花时:花开之时。
宋·王安石《初夏即事》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芳菲:芳香的花草。可人:合人心意。
宋·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
嘉树:树的美称。意谓雏莺在和风中长大了,充足的雨水催肥了梅子,正午,树下形成了清凉的圆形树阴。
宋·周邦彦《满庭芳·夏景》
过雨荷花满院香,沈李浮瓜冰雪凉
沈李浮瓜:瓜果浸于寒水之中。
宋·李重元《忆王孙·夏词》
困人天气日初长
宋·朱淑真《即景》:“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清风破暑连三日
元·王挥《过沙沟店》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宋·赵师秀《有约》:“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
红紫:泛指各色花朵。
宋·陆游《初夏绝句》:“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平人。”

描写秋天的古诗和描写秋天的名句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袅袅:形容微风吹拂。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波:微波泛动。木叶:枯黄的树叶。
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萧瑟:寂寞萧条的样子。燎栗:凄凉。若在远行:好象人在远行之中。
战国楚·宋玉《九辩》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汉·刘彻《秋风辞》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榈庭:榈巷庭院。
晋·陶渊明《酬刘柴桑》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迢迢:形容夜长。亭亭:远貌。
晋·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
芙蓉:荷花。
南朝齐·萧悫《秋思》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
寒城:寒意已侵城关。眺:远望。平楚:平野。苍然:草木茂盛的样子。两句写初秋之景。
南朝齐·谢朓《宣城郡内登望》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亭皋:水边平地。木叶:树叶。陇首:山名,在今陕西、甘肃之间。
南朝梁·柳浑《捣衣诗》
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
草低:衰草枯萎。木下:树叶落下。金城:古郡名,在今甘肃榆中与青海西宁之间。玉门: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两句写西北寒秋之景。
南朝梁·范云《别诗》
树树秋声,山山寒色
秋声:秋天西风作,草木零落,多肃杀之声。
北周·庾信《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维:语助词,无义。序:时节。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骛:鸟名,野鸭。齐飞:落霞从天而下,孤骛由下而上,高下齐飞。一色:秋水碧而连天,长空蓝而映水,形成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唐·王绩《野望》
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
唐·宋之问《始安秋日》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潺湲:流水声。
唐·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这两句写深秋景色:溪水下降,白石露出,红叶飘零,所余不多。
唐·王维《阙题二首·山中》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唐·李颀《望秦川》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唐·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
唐·刘长卿《游休禅师双峰寺》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雨径绿芜合,霜园红叶多
绿芜:绿草。合:长满。意谓雨后庭中小径长满绿草,霜后花园中落满红叶,庭院一片荒凉寂寞景象。
唐·白居易《司马宅》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唐·刘禹锡《秋词二首》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知春色嗾人狂
清入骨:秋天的景色清澈入骨。嗾:怂恿。
刘禹锡《秋词二首》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描写荷叶在秋风中向东倾斜,暗寓伤秋的情绪。
府·杜牧《 齐安郡中偶题二首》
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轻罗小扇:轻薄的丝制团扇。这两句描写红烛在秋夜中发出寒光,照着画屏,女郎手持精致的团扇追扑萤火山。
唐·杜牧《秋夕》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天阶:宫中的台阶。
唐·杜牧《秋夕》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秋阴不散:虽已是秋天,但连日阴云漠漠,故不见严霜降落。下旬的枯荷也由此出。听雨吉:雨打枯荷,单调、凄凉。
唐·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唐·施肩吾《秋夜山居》:“去雁声遥人语绝,谁家素机织新雪。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老树呈秋色,空池浸月华
唐·刘得仁《池上宿》
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霜天静寂寥
唐·戎昱《戏题秋月》(又作: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天涯静寂寥)
一夜绿荷霜剪破,赚他秋雨不成珠
飞霜使荷叶破碎,秋雨落在破叶上再也无法形成水珠了。
唐·来鹄《偶题二首》
夜半酒醒人不觉,满池荷叶动秋风
不觉;不睡。
唐·窦巩《秋夕》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菡萏:荷花的别称。
南唐·李璟《浣溪沙》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宋·范仲淹《苏幕遮》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橙黄橘绿时:指秋冬之交的时节。
宋·苏轼《赠刘景文》
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明日黄花:指重阳过后菊花逐渐枯萎。蝶也愁:菊花枯萎,蝴蝶无处寻花,故曰“愁”。
宋·苏轼《九日次韵王巩》
描写冬天的古诗和描写冬天的名句
雨雪瀌瀌,见晛曰消
瀌瀌:雪盛的样子;一说犹“飘飘”。晛;太阳的热气。曰:语助词,无实义。
《诗经·小雅·角弓》
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
汉·乐府古辞《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
凄凄:寒凉。翳翳:阴暗。希:少。在目:眼睛所见。皓:白。
晋·陶渊明《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晋·谢道蕴《咏雪联句》:“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
朔风:北风。劲:猛烈。哀:凄厉。
南朝宋·谢灵运《岁暮》
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牖:窗户。风惊竹:风中带雪,打在竹上,发出沙沙的响声。
唐·王维《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
庭霰:落在庭院里的雪花。
唐·宋之问《苑中遇雪应制》

水声冰下咽,沙路雪中平
唐·刘长卿《酬张夏雪夜赴州访别途中苦寒作》
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
唐·李白《冬日归旧山》
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
唐·李白《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
轩辕台:相传为黄帝擒蚩尤之处。
唐·李白《北风行》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回风:回旋的风。
唐·杜甫《对雪》
霜严衣带断,指直不得结
指直:手指僵直。
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云晴鸥更舞,风逆雁无行
无行:不成行列。
唐·杜甫《冬晚送长孙渐舍人归州》
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
唐·杜甫《公安县怀古》

斜阳疏竹上,残雪乱山中
唐·韩翃《褚主簿宅会毕庶子钱员外郎使君》(一作张继诗)
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
唐·韩愈《李花二首》:“当春天地争奢华,洛阳园苑尤纷拏。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

旋扑珠帘过粉墙,轻于柳絮重于霜
两句写雪花纷飞的景象。
唐·李商隐《对雪二首》
百泉冻皆咽,我吟寒更切
咽:泉水因冰冻而流动不畅,因以呜咽来形容。吟:歌吟。
唐·刘驾《苦寒吟》:“百泉冻皆咽,我吟寒更切。半夜倚乔松,不觉满衣雪。”
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
玉龙:形容飞雪。败鳞残甲:形容雪片乱舞如鳞甲之片纷纷坠落。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十四引《西清诗话》载张元作《雪》诗

江山不夜月千里,天地无私玉万家
玉:喻白雪。
元·黄庚《雪》
溪深难受雪,山冻不流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11-05
  送别(隋朝民歌)
  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尺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十五夜望月(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归 家》 〔唐〕杜 牧
  稚子牵衣问, 归来何太迟? 共谁争岁月, 赢得鬓边丝?
  《乡 思》 [宋]李 觏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京 师 得 家 书》 〔明〕袁 凯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大堰河——我的保姆》《我爱这土地》 (艾青)
  《乡愁》《乡愁四韵》 (余光中)

  《乡愁》 席慕蓉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英国诗人Rupert Brooke(鲁珀特•布鲁克)的
  The Old Vicarage,Grantchester( 格兰切斯特的老神舍 )

  罗伯特·彭斯
  我的心儿在高原,我的心不在这儿, 我的心儿在高原,追逐着鹿儿。 追逐着野鹿,跟踪着獐儿, 我的心儿在高原,不管我上哪儿。 别了啊高原,别了啊北国, 英雄的家乡,可敬的故国; 不管我上哪儿漂荡,我上哪儿遨游, 我永远爱着高原的山丘。 别了啊,高耸的积雪的山岳, 别了啊,山下的溪壑和翠谷, 别了啊,森林和枝桠纵横的树林, 别了啊,急川和洪流的轰鸣。 我的心儿在高原,我的心不在这儿, 我的心儿在高原,追逐着鹿儿, 追逐着野鹿,跟踪着獐儿, 我的心儿在高原,不管我上哪儿。

  莱蒙托夫《祖国》  
  我爱祖国,但却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连我的理智也不能把它制胜。   
  无论是鲜血换来的光荣,   
  无论是充满了高傲的虔诚的宁静,   
  无论是那远古时代的神圣的传言,   
  都不能激起我心中的慰藉的幻梦。   
  但是我爱---自己不知道为什么   
  它那草原上凄清冷漠的沉静,   
  它那随风晃动的无尽的森林,   
  它那大海似地汹涌的河水的奔腾,   
  我爱乘着车奔上那村落间的小路,   
  用缓慢的目光透过那苍茫的夜色,   
  惦念着自己夜间住宿之处,迎接着   
  道路旁点点微微颤动的灯火。   
  我爱那野火冒起的轻烟,   
  草原上过夜的大队车马,   
  苍黄的田野中小山头上,   
  那一对闪着微光的白桦。   
  我怀着人所不知的快乐,   
  望着堆满谷物的打谷场,   
  覆盖着稻草的农家草房,   
  镶嵌着浮雕窗板的小窗,   
  而在有露水的节日夜晚,   
  在那醉酒的农人笑谈中,   
  观看那伴着口哨的舞蹈,   
  我可以直看到夜半更深。
  休斯《黑人谈河流》我了解河流:
  我了解像世界一样古老的河流,
  比人类血管中流动的血液更古老的河流。
  我的灵魂变得像河流一般深邃。
  晨曦中我在幼发拉底河沐浴。
  在刚果河畔我盖了一间茅舍, 河水潺潺催我入眠。
  我瞰望尼罗河,在河畔建造了金字塔。
  当林肯去新奥尔良时, 我听到密西西比河的歌声, 我瞧见它那浑浊的胸膛 在夕阳下闪耀金光。
  我了解河流: 古老的黝黑的河流。
  我的灵魂变得像河流一般深邃。追问

很感谢,可惜不够哦……

追答

不都够五首了嘛!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1-11-16
送别(隋朝民歌)
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尺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十五夜望月(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归 家》 〔唐〕杜 牧
稚子牵衣问, 归来何太迟? 共谁争岁月, 赢得鬓边丝?
《乡 思》 [宋]李 觏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京 师 得 家 书》 〔明〕袁 凯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大堰河——我的保姆》《我爱这土地》 (艾青)
《乡愁》《乡愁四韵》 (余光中)

《乡愁》 席慕蓉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英国诗人Rupert Brooke(鲁珀特•布鲁克)的
The Old Vicarage,Grantchester( 格兰切斯特的老神舍 )

罗伯特·彭斯
我的心儿在高原,我的心不在这儿, 我的心儿在高原,追逐着鹿儿。 追逐着野鹿,跟踪着獐儿, 我的心儿在高原,不管我上哪儿。 别了啊高原,别了啊北国, 英雄的家乡,可敬的故国; 不管我上哪儿漂荡,我上哪儿遨游, 我永远爱着高原的山丘。 别了啊,高耸的积雪的山岳, 别了啊,山下的溪壑和翠谷, 别了啊,森林和枝桠纵横的树林, 别了啊,急川和洪流的轰鸣。 我的心儿在高原,我的心不在这儿, 我的心儿在高原,追逐着鹿儿, 追逐着野鹿,跟踪着獐儿, 我的心儿在高原,不管我上哪儿。

莱蒙托夫《祖国》  
我爱祖国,但却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连我的理智也不能把它制胜。   
无论是鲜血换来的光荣,   
无论是充满了高傲的虔诚的宁静,   
无论是那远古时代的神圣的传言,   
都不能激起我心中的慰藉的幻梦。   
但是我爱---自己不知道为什么   
它那草原上凄清冷漠的沉静,   
它那随风晃动的无尽的森林,   
它那大海似地汹涌的河水的奔腾,   
我爱乘着车奔上那村落间的小路,   
用缓慢的目光透过那苍茫的夜色,   
惦念着自己夜间住宿之处,迎接着   
道路旁点点微微颤动的灯火。   
我爱那野火冒起的轻烟,   
草原上过夜的大队车马,   
苍黄的田野中小山头上,   
那一对闪着微光的白桦。   
我怀着人所不知的快乐,   
望着堆满谷物的打谷场,   
覆盖着稻草的农家草房,   
镶嵌着浮雕窗板的小窗,   
而在有露水的节日夜晚,   
在那醉酒的农人笑谈中,   
观看那伴着口哨的舞蹈,   
我可以直看到夜半更深。
休斯《黑人谈河流》我了解河流:
我了解像世界一样古老的河流,
比人类血管中流动的血液更古老的河流。
我的灵魂变得像河流一般深邃。
晨曦中我在幼发拉底河沐浴。
在刚果河畔我盖了一间茅舍, 河水潺潺催我入眠。
我瞰望尼罗河,在河畔建造了金字塔。
当林肯去新奥尔良时, 我听到密西西比河的歌声, 我瞧见它那浑浊的胸膛 在夕阳下闪耀金光。
我了解河流: 古老的黝黑的河流。
我的灵魂变得像河流一般深邃。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露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刘长卿
日 暮 苍 山 远,
天 寒 白 屋 贫。
柴 门 闻 犬 吠,
风 雪 夜 归 人。
江 雪
柳宗元
千 山 鸟 飞 绝,
万 径 人 踪 灭。
孤 舟 蓑 笠 翁,
独 钓 寒 江 雪。
第3个回答  2011-11-15
送别(隋朝民歌)
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尺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十五夜望月(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归 家》 〔唐〕杜 牧
稚子牵衣问, 归来何太迟? 共谁争岁月, 赢得鬓边丝?
《乡 思》 [宋]李 觏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京 师 得 家 书》 〔明〕袁 凯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大堰河——我的保姆》《我爱这土地》 (艾青)
《乡愁》《乡愁四韵》 (余光中)

《乡愁》 席慕蓉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英国诗人Rupert Brooke(鲁珀特•布鲁克)的
The Old Vicarage,Grantchester( 格兰切斯特的老神舍 )

罗伯特·彭斯
我的心儿在高原,我的心不在这儿, 我的心儿在高原,追逐着鹿儿。 追逐着野鹿,跟踪着獐儿, 我的心儿在高原,不管我上哪儿。 别了啊高原,别了啊北国, 英雄的家乡,可敬的故国; 不管我上哪儿漂荡,我上哪儿遨游, 我永远爱着高原的山丘。 别了啊,高耸的积雪的山岳, 别了啊,山下的溪壑和翠谷, 别了啊,森林和枝桠纵横的树林, 别了啊,急川和洪流的轰鸣。 我的心儿在高原,我的心不在这儿, 我的心儿在高原,追逐着鹿儿, 追逐着野鹿,跟踪着獐儿, 我的心儿在高原,不管我上哪儿。

莱蒙托夫《祖国》  
我爱祖国,但却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连我的理智也不能把它制胜。   
无论是鲜血换来的光荣,   
无论是充满了高傲的虔诚的宁静,   
无论是那远古时代的神圣的传言,   
都不能激起我心中的慰藉的幻梦。   
但是我爱---自己不知道为什么   
它那草原上凄清冷漠的沉静,   
它那随风晃动的无尽的森林,   
它那大海似地汹涌的河水的奔腾,   
我爱乘着车奔上那村落间的小路,   
用缓慢的目光透过那苍茫的夜色,   
惦念着自己夜间住宿之处,迎接着   
道路旁点点微微颤动的灯火。   
我爱那野火冒起的轻烟,   
草原上过夜的大队车马,   
苍黄的田野中小山头上,   
那一对闪着微光的白桦。   
我怀着人所不知的快乐,   
望着堆满谷物的打谷场,   
覆盖着稻草的农家草房,   
镶嵌着浮雕窗板的小窗,   
而在有露水的节日夜晚,   
在那醉酒的农人笑谈中,   
观看那伴着口哨的舞蹈,   
我可以直看到夜半更深。
休斯《黑人谈河流》我了解河流:
我了解像世界一样古老的河流,
比人类血管中流动的血液更古老的河流。
我的灵魂变得像河流一般深邃。
晨曦中我在幼发拉底河沐浴。
在刚果河畔我盖了一间茅舍, 河水潺潺催我入眠。
我瞰望尼罗河,在河畔建造了金字塔。
当林肯去新奥尔良时, 我听到密西西比河的歌声, 我瞧见它那浑浊的胸膛 在夕阳下闪耀金光。
我了解河流: 古老的黝黑的河流。
我的灵魂变得像河流一般深邃。
第4个回答  2011-11-23
本章教学重点:中国新诗流派的宏观走向及其三大影响源

中国新文学是由新诗的兴起拉开帷幕的。从它诞生的那天起便迅速形成流派,迁延、流变至今已走过80余年的艰难历程。其间,各种流派此起彼伏,此消彼长,呈现出一派“你方唱罢我登台”的热闹景象。但正是这种多元并存、自由竞争的新诗潮流,推动着中国新诗的发展。

第一节 中国新诗流派的宏观走向。

在五四文学革命中,当新诗以其凌厉之势冲破旧诗的樊篱,迅速占领中国诗坛的时候,世界文学中汹涌着三股诗潮: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其中现代主义处于主导地位。但在古老贫瘠的中国则更需要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所以五四时期的中国新诗首先接纳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尤其是现实主义因符合中国的特殊国情而获得长足发展,最终成为中国新诗的主潮。浪漫主义诗歌在五四前后和50年代中后期找到了适宜的土壤,掀起过两次高潮。现代主义诗潮虽在20年代即已形成流派,但由于中国一直没有形成资本主义大工业的文化背景,现代主义没有获得很好的生存条件,所以总是步履维艰,时隐时现,只在资本主义经济畸形发展的上海、北京、武汉等大都市里形成较大声势。解放后,现代主义被大陆统治者认定为资产阶级艺术,一概予以扫除,沉寂了30年。而此时的台湾,现代主义诗歌正方兴未艾,正好弥补了大陆诗坛的不足。改革开放以后,随着西方各种文艺思潮的传入,随着中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与繁荣,为现代主义的再度兴盛找到了适宜的土壤,以“朦胧诗”与“新生代”为代表的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诗潮,迅速崛起,曾一度取得了与现实主义诗潮分庭抗礼的殊荣。8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中国诗坛几乎成了后现代的天下,出现了山头林立,军伐混战的局面,但表面的热闹、繁荣掩盖不住内在的贫弱与空虚,给中国新诗(当时叫现代汉诗)带来了生机,也几乎葬送了它的未来。在新的世纪里,中国新诗将会有怎样的命运,我们将拭目以待。

第二节 中国新诗流派的三大影响源。

第一 外国诗潮的横向移植。

众所周知,任何流派都是在民族化与全球化的碰撞与交融中获得生存与发展的,中国新诗流派也例外,它也是在民族化与全球化的双向对流的关系中获得自己的恰当位置的。中国新诗流派所隶属的三个诗潮——现实主义、现代主义、浪漫主义,与世界诗歌的三个诗潮有着直接的对应关系。但两却有不同的发展走向,当世界诗歌(尤其是欧美诗歌)由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向现代主义归趋时,中国新诗却由浪漫主义、现代主义向现实主义合流,显示出某种逆向性。但这种逆向性不仅不会贬损中国新诗的社会意义与审美价值,而恰恰体现了中国新诗流派独特价值与风貌。

中国新诗流派与外国诗歌流派、外国有特色的诗人存在着某种对应关系,外国诗歌的影响源对于中国新诗流派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由于影响源不同,生成了不同流派。文研会诗人群从“文学为人生”的目的出发,主要接受俄国、东欧被压迫民族诗歌以及“摩罗”诗人的反抗意识与爱国主义精神的影响,从而视写实主义为“真的文学”,遂形成早期写实派。郭沫若偏爱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他说:“我爱雪莱,……我和他合而为一了。他的诗便好象我自己的诗。”(《雪莱的诗·小引》)创作社其他诗人与郭沫若一样,也都以拜伦、雪莱、歌德、惠特曼等欧美浪漫主义诗人为影响源,遂有早期浪漫派的诞生。李金发、戴望舒等人取法于法国象征主义诗派,并经历了由波特莱尔、魏尔仑、马拉美和兰波为代表的前期象征主义,转向以耶麦、果尔蒙、瓦雷里、叶芝等为代表的后期象征主义诗歌,于是有中国象征派和现代派的形成。新月诗派的影响源主要是英国湖畔诗派的华兹华斯、济慈、柯勒律治等。“普罗诗派”和中国诗歌会主要受到俄国无产阶级诗人马雅可夫斯基、叶赛宁和“拉普”派的影响。新时期的朦胧诗派和新生代诗人主要受西方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诗潮的影响。可以说几乎所有的新诗流派都可以找到其外来诗歌的影响源。

当然,影响源仅仅是流派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而非全部因素。而且同一个影响源,也会因接受视角和价值取向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诗派。创造社与新月社的诗人都以欧美浪漫主义为师,但前者着重吸取浪漫主义的革命性和反抗精神,而后者则主要师承浪漫主义对爱情与自然的礼赞,还有那种宁静、神秘的情调与色彩,于是便有早期浪漫诗派与新月诗派的形成。再者,就某个具体流派而言,其在选择与接受外来影响时,都显示出广泛性、多向性和丰富性的特点。没有一个诗派,也没有一个诗人,只受某一流派或某一诗的影响,而都采取兼收并蓄的办法,去整合各种外来影响,形成自己的特色。如白话诗派的盟主胡适,既爱写实派的影响,又受意象派的影响。更为引人注目的是,因为原影响源的消失和新影响源的发现,会引起诗派的分化、解体和转向。以浪漫派为例,“五卅”后,郭沫若吸收外国革命诗歌的营养,声称“浪漫主义的文学界早已成为反革命的文学”(《革命与文学》,《创造月刊》1卷3期)。认为革命文学须是现实主义的,于是创作了两部无产阶级革命诗集《前茅》与《恢复》。穆木天原为浪漫派诗人,后因受法国象征派的影响而成为象征派诗人,“左联”时期,又与蒲风一起创立了中国诗歌会,变成一个革命现实主义诗人。

中国新诗流派接受外来影响的主要途径有二:一是从“东洋”传入,二是从西洋进口,而担负这种进口的媒介便是留学生。如留日学生鲁迅、周作人,王统照等引写实主义,促使“人生派”诗人的集结。同是留日学生的郭沫若、成仿吾、田汉、穆木天、王独清、冯乃超等引进浪漫主义,促进了创造社的成立。胡风引进浪漫主义对主观性的注重,提倡主观战斗精神,影响了一些年轻诗人聚集在他的周围,形成“七月”诗派。英美留学生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朱湘、林徽因等引进西方浪漫主义、唯美主义和象征主义,以供营建新月派之用。法德留学生李金发、戴望舒等引进了象征主义,形成中国的象征派与现代派。艾青则从彩色的欧罗巴带回一枝芦笛,使具有散文美的自由体诗走向成熟。虽然20年代末30年代初蒋光慈等留苏学生,带回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形成政治抒情诗潮流,并一直延续到50~60年代的政治抒情诗高潮,产生广泛深远的影响,但建国前的苏联文学极少由苏联直接传入,更多的是转道日本然后才传到我国的。

第二 中国古典诗歌的潜在制约

西洋诗歌对中国新诗流派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就象一条在地面上汹涌奔流的大河,而中国古典诗歌对新诗流派的影响则是潜在的、自然而然的,象地下河流默默地流淌着,只在条件适宜的时候才偶尔窜出地面。对于古典诗歌,新诗流派的同人们走过了一条相当曲折、现在仍在探索的道路。初期白话诗派采取了全盘否定的态度,新月派提出了继承传统、创造新格律诗的主张,但几乎同时形成的象征诗派一味西化,从根本上摈弃传统诗歌的影响,而30年代的现代派和40年代的“七月”诗人,则从艺术精神与诗歌形式等方面表现出对古典诗艺的承传与化用,50~60年代由于主流意识形态的倡导,整个17年诗歌只认同古典传统和民间传统,新诗的古典韵味越来越重(如郭小川的“新辞赋体”)。新时期之初的新诗,无论是现实主义诗歌,还是现代主义诗歌(如朦胧诗)都在艺术精神上吸收了古典诗歌的影响。但到了80年代中后期的中国新开始全盘西化,离传统越来越远,引起了读者的反感、唾弃甚至是愤怒的谴责,新几乎陷入绝境。看来,新诗流派的发展离不开古典诗歌的滋养。因为,中国新诗流派离不开本民族的肥沃土壤,它与古典诗歌有着天然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同一民族的诗人与读者都有大致相同的审美心理结构,并作为一种艺术基因代代相传,对人们起着一种潜移默化软控制作用。中国古典诗歌渊源流长,辉煌灿烂,其艺术审美价值决不比西洋诗逊色,因此,中国新诗必须很好地开发和利用这一宝贵的艺术资源,使中国新诗在21世纪迎来中兴之时。

如满意,请接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