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如不及犹恐失之的意思

如题所述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的意思介绍如下:

学习知识就像追赶什么似的,追赶上了又担心会丢失。

出处:先秦·佚名《论语》

原文: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译文:孔子说:“狂妄而不正直,无知又不谨慎老实,表面上诚恳却不守信用,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人。”孔子说:“学习知识就像追赶什么似的,追赶上了又担心会丢失。”

扩展资料:

赏析:

孔子用这个成语讲到了学习的态度问题。他觉得真正有志于学的人,应当有着唯恐学不到、唯恐学不会的紧迫感。“学如不及”,体现的就是这种为学不知满足的紧迫感和主动进取的学习态度。

是讲学习态度的问题。孔子自己对学习知识的要求十分强烈,他也同时这样要求他的学生。这“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其实就是“学而不厌”一句最好的注脚。

这句话送给创作者太合适了。太多创作者刚开始时真实感受到了“书到用时方恨少”,真希望自己的大脑是一部百科全书,要什么有什么。直后悔以前虚度光阴,没有多读书。

其实创作者只要认识到只要开始就不晚,坚持下去,持之以恒地学习,充实自己。认识到学无止境,人外有人,不断学习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总会一点点进步。

百家号给了普通人成为创作者的机会,当你坚持不下去时,看看“学如不及,犹恐失去”来激励自己。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xuérúbùjí,yóukǒngshīzhī)形容学习勤奋,进取心强。语出《论语·泰伯》。比喻学习好像追赶什么,总怕赶不上,赶上了又怕被甩掉。形容学习勤奋,进取心强。又形容做其他事情的迫切心情。

首先,高速运转的社会,只有学习才可以获得新技能,适应社会发展。数百年前达尔文进化论总结一个观点:适者生存。

为了更好的适应一直不停变化翻新的社会,作为创作者必须不停的学习,与时俱进,才可以使得作品跟得上时代进步的需求。学习新的操作技能,新的创作形式,新的市场需求,新的热点,新的内容等等。这些都必须不停学习,汲取优秀前人的经验,方可避免少走弯路,错路,节省精力,节约时间成本。

况且孔夫子早就说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是一种快乐的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6-19

学习好像追赶什么,总怕赶不上,赶上了又怕被甩掉。形容学习勤奋,进取心强。又形容做其他事情的迫切心情。

《论语》简介

《论语》lún yǔ,是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教育原则等。

作品多为语录,但辞约义富,有些语句、篇章形象生动,其主要特点是语言简练,浅近易懂,而用意深远,有一种雍容和顺、纡徐含蓄的风格,能在简单的对话和行动中展示人物形象。

《论语》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现存《论语》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

《论语》的篇名通常取开篇前两个字作为篇名;若开篇前两个字是“子曰”,则跳过取句中的前两个字;若开篇三个字是一个词,则取前三个字。篇名与其中的各章没有意义上的逻辑关系,仅可当作页码看待。

论语是孔门弟子集体智慧的结晶。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论语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因此称为“论”。

《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清朝赵翼解释说:“语者,圣人之语言,论者,诸儒之讨论也。”其实,“论”又有纂的意思,所谓《论语》。

是指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载下来编纂成书。其编纂者主要是仲弓、子游、子夏、子贡,他们忧虑师道失传,首先商量起草以纪念老师。然后和少数留在鲁国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完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