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又叫“华夏”?

如题所述

关于”华夏 “一词。

相传,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是夏朝。古时候,黄河流域一带的先民自称“华夏”,或简称“华”、“夏”。“华夏”一词最早见于《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公元前547年):“楚失华夏”。唐孔颖达疏:“华夏为中国也”。从字义上来讲,“华”字有美丽的含义,“夏”字有盛大的意义,连起来的确是个美好的词。“华夏”所指即为中原诸侯,也是汉族前身的称谓,所以“华夏”至今仍为中国的别称。

华,是为“章服之美”也,

夏,是为“礼仪之大”也。

华夏族的祖先是生活在黄河流域的黄帝和炎帝,后由于合并融合,蛮,夷,戎,狄等民族相继融入华夏族,构成后来汉族的主体,

汉族由汉王朝而得名,此前称华夏族,所以汉族本身就是由不同民族融合而成的,其主体是华夏族,这就是中国之所以称为华夏的原由。

补充解释:

原指我国中原地区,后复包举我国全部领土而言,遂又为我国的古称。《书·武成》:“华夏蛮貊,罔不率俾。”《三国志·蜀志·关羽传》:“ 羽 威震华夏, 曹公 议徙 许都 以避其锐。” 明 叶盛 《水东日记·喜信和勇》:“佛本夷人,固宜神。则有当事者而吊祭之礼不知,则是其自异於华夏矣。” 郁达夫 《满江红·闽于山戚继光祠题壁》词:“三百年来,我华夏威风欠歇。
俗慕义、八州怀德。”

关于“中国”一词的含义,大致有两种解释

1.中国二字有京都、京师之意。最早这么用中国一词的便是《诗经·大雅·民劳》中的“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民亦劳止,汔可小息,惠此京师,经绥四国”。据说这几句诗是规劝暴君周厉王的,让他先从爱护京都的人民开始,然后推而广之,安定天下。汉代研究《诗经》的学者毛苌,特意为“惠此中国,以绥四方”作注:“中国,京师也。”《孟子》中记载了一段齐王对大臣说的话:“我欲中国而授孟子室。”照现在的意思,不过是想在京城中给孟夫子盖间房子而已。汉末学者刘熙也说:“帝王所都为中,故日中国。”

2.中国一词指古时华夏民族聚居的区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大河南北,古称中土、中原,或称中夏、中华。当然也被称为中国。这些称呼,实际是指黄河流域一带。如《史记·楚世家》载:“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当时的楚地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这里所讲的中国实际上就是对黄河流域的几个国家的统称。

在我国古代,国家有时统一,有时分裂,中国一词的含义在不同时代也不同,大致统一时期略指全国,分裂时多指中原。随着皇帝统治疆土的变化,中国一词所包括的范围也相应有所不同。“中国”这一名称在西周武王时期意为“中央之国”。相传3000年前,周公在阳城(今河南登封)用土圭测度日影,测得夏至这一天午时,八尺之表于周围景物均没有日影,便认为这是大地的中心,因此周朝谓之中国。汉代开始,人们常把汉族建立的中原王朝称为“中国”,少数民族建立的中原王朝也自称为“中国”。南北朝时期,南朝自称为“中国”,把北朝叫做“魏虏”;北朝也自称为“中国”,把南朝叫做“岛夷”。辽与北宋,金与南宋,彼此都自称“中国”,都不承认对方为中国。到清代,处于清政府管辖下的全部领土,都以中国为:它的代名称。在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才专指国家的全部领土,不做他用。

辛亥革命后,1912年成立民国,当时合汉、满、蒙、回、藏五个大族为一家,定名为中华,全称为“中华民国”简称“中国”,这个称谓才正式成为其有近代国家概念的政治名词。1949年lO月1日,新中国成立时,定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也简称“中国”。

“中国”一词已经有着3000年的使用历史,但一直只是作为一种:代指性名词来使用,没有一个王朝曾经将“中国”两字明确作为-其政体的直接名称。汉朝的国号是:“汉”。唐朝的国号是“唐”,以后建立的王朝国号有宋、辽、金、元、明等,清政府与外国签订的条约上签•署的国名是“大清”。

现在,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一名,在外交文献上出现,始于1842年的《南京条约》。真正以"中国"做为正式国名简称,是从一场近代十分有名的革命——辛亥革命以后,建立的中华民国开始的。从这时起,"中国"才成为具有国家意义的正式名称。今天,"中国"已是中华民族各族人民共同组成的国家了,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实际的语言操作中“中国”一词依然具有地域、文化和政治的多重意味,但在国际媒体上一般是指中国大陆。

中国古代,“国”字的含义是“城”或“邦”。“中国”就是“中央之城”或“中央之邦”。古代文献记载中,“中国”一词有五种不同含义:一指京师,即首都;二指天子直接统治的王国;三指中原地区;四指国内、内地;五指诸夏(华夏)或汉族居住的地区和建立的国家。

从古代的汉朝开始,人们常把汉族建立的中原王朝称为“中国”,兄弟民族建立的中原王朝也自称为“中国”。南北朝时期,南朝自称为“中国”,把北朝叫做“魏虏”;北朝也自称为“中国”,把南朝叫做“岛夷”。辽与北宋,金与南宋,彼此都自称“中国”,都不承认对方为中国。

严格地说,古代“中国”是一个形容词,而不是一个专有名词。中国古代各个王朝都没有把“中国”作为正式国名,各朝代都有自己的国号。

直到辛亥革命以后,才把“中国”作为“中华民国”的简称。1949年,“中国”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

现在,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在北京。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8-17
《左传》中说:“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一向被称作礼仪之邦,叫做“夏”,“夏”有高雅的意思;再加上中国人的服饰很美,所以又叫做“华”。

后来,有人认为我国古代把“夏”当作族名,把“华”当作国名。“夏”是从夏水(即汉水)得名,“华”是因为华山而得名。但夏水只是一条很小的支流,华山也只是名山之一,算不上名气很大,很难成为一个国家的代表。还有一种说法,认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朝代是在黄土高原上建立的夏朝,它在上古的朝代中文化程度最高,影响也最大,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页。夏朝从一开始就以中央大国自居,因此,“夏”就有了“中国”的意思,“夏人”也就成了“中国之人”。后来,人们把文化高的地区称为“夏”,把文明程度高的人或族叫“华”,“华夏”合起来就代表了中国是一个有高度文明和发达文化的中央大国,“华夏”也渐渐成了中华民族的代名词。
第2个回答  2007-08-17
有华夏代称中国,见于《尚书·武成》。有人说,我国先民建立夏王朝,便称自己的民族为夏;到了周代,周人又自称为华。其时,我国中原地区为华夏族所居,便对中国叫华夏。此说跟《武成》所载倒也吻合,便对何以称华夏似未阐明。近读《左传》,见定公十年对“裔不谋夏,夷不乱华”句所作疏云:“中国有祠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一也。”这才从文化的角度,对华夏的来由做出解释。

原来,从遥远的古代起,我国对人的社会行为规范和仪式,有一套完奋制度,包罗万象,称夏,取其大的含义;人的衣饰冠带也有表示身份和等级的种种规定和限制,绚丽多采,谓华,因它有美的意思,华夏,包含着祠仪之邦和文明古国的丰富内涵。不过,华夏初称我国中原地区,后来方包举全国领土。
第3个回答  2007-08-17
5000年前,神州中土生活着一个叫“华”部落,擅长种地,农业非常的先进,所以别的部落叫他们神农。头领叫“炎”,为什么叫炎啊,因为他认为自己是火的儿子。而神州西边生活着另一个部落叫“夏”,打猎游牧为生,他们认为自己是圣河,“黄河”的儿子。所以头领称自己为“黄“,。因为他们老是迁徙游牧,所以他们发明了轮子,当时轮子车叫轩辕,所以别的部落很羡慕的叫他们轩辕人。两个部落关系处的很好,礼尚往来,不亦乐乎。世代和平共处,共享繁荣。但突然有一天,从东边来了一群夷人,头儿叫蚩尤,说:听说华人,种的大米很好吃,所以指挥着九个夷族部落的战士,来掠夺粮食与土地炎,奋起反击,终究不敌,向西败去,求助西边的夏族首领黄,一起来对付,东胰蚩尤。黄知道夷族很会打仗,擅长射箭,而且蚩尤小名叫战神,所以投入了很多的资金发明了“甲”这种新式装备来防御,还请了风水大师来当参谋,最后,选定了在一个雾天里,出战。蚩尤的军队因为有雾无法瞄准,发挥不了弓箭优势。就选择了冲锋,结果蚩尤被华族砍掉的一个树桩子拌倒,活活让夏族的战车给撵死了。蚩尤军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怎么也找不到主帅了,就疯了似的集体逃跑,因为有雾,迷了道,一直朝南跑去了华族夏族联合部落大胜,炎觉的自己比不上黄的领导才能,就把头领的位置让给黄。。自己一个人归隐山林,全心研究起农业与药学了。黄一看到炎这么大方,非常感动。所以他下令,夏部落与华部落合并,而且为了表示对华部落的尊敬。把华放在了前面。改叫“华夏部落”。
第4个回答  2019-09-26
华夏”是民族的名称。
这种观点又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我国古代以“夏”为族名。“夏”这个名词则由“夏水”而得。通常所说:“华夏族定居在华山之周,夏水之旁,故而得名。”另一种说法认为,华夏实际上是历史上夏族的一个分支。古老的夏族曾生活在甘肃、陕西、山西一带,后来这个民族不断向四处迁徒,逐渐形成“东夏”、“西夏”、“大夏”三部分,后来大夏变为夏族的总称,也是夏族的美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