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苏轼生平事迹~

麻烦谁给总结一个苏轼的生平事迹介绍的一个研究报告~大约3000字~急求~求好心人解答一下~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 他的父亲苏洵,即是《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愤”的“苏老泉”。苏洵发愤虽晚,但用功甚勤。苏轼晚年曾回忆幼年随父读书的状况,感觉自己深受其父影响。当然,假若没有苏洵的发奋读书,也就不可能使苏轼幼年承受好的家教,更不能年未及冠即“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也就更不可能有日后的文学大家。
  嘉祐元年(1056年),虚岁二十一的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在翌年,他参加了礼部的考试,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高中进士。嘉祐六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三年京察”,入第三等,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后逢其父于汴京病故,丁忧扶丧归里。熙宁二年(1069)服满还朝,仍授本职。苏轼几年不在京城,朝里已发生了天大的变化。神宗即位后,任用王安石支持变法。苏轼的许多师友,包括当初赏识他的恩师欧阳修在内,因在新法的施行上与新任当国王安石意见不合,被迫离京。朝野旧雨凋零,苏轼眼中所见的,已不是他二十岁时所见的“平和世界”。苏轼因在返京的途中见到新法对普通老百姓的损害,故很不同意宰相王安石的做法,认为新法不能便民,便上书反对。这样做的一个结果,便是像他的那些被迫离京的师友一样,不容于朝廷。于是苏轼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苏轼在杭州呆了三年,任满后,被调往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这样持续了有大概十年,苏轼遇到了生平第一祸事。当时有人故意把他的诗句扭曲,大做文章。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到任湖州还不到三个月,就因为作诗讽刺新法,“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被捕下狱,史称“乌台诗案”。苏轼坐牢103天,几濒临被砍头的境地。幸亏北宋在太祖赵匡胤年间即定下不杀大臣的国策,苏轼才算躲过一劫。出狱以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相当于现代民间的自卫队副队长)。这个职位相当低微,而此时苏轼经此一狱已变得心灰意懒,于公余便带领家人开垦荒地,种田帮补生计。“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他在这时为自己起的。
  宋神宗元丰七年,苏轼离开黄州,奉诏赴汝州就任。由于长途跋涉,旅途劳顿,苏轼的幼儿不幸夭折。汝州路途遥远,且路费已尽,再加上丧子之痛,苏轼便上书朝廷,请求暂时不去汝州,先到常州居住,后被批准。当他准备南返常州时,神宗驾崩。哲宗即位,高太后听政,新党势力倒台,司马光重新被启用为相。苏轼于是年以礼部郎中被召还朝。在朝半月,升起居舍人,三个月后,升中书舍人,不就又升翰林学士。
  俗语:“京官不好当。”当苏轼看到新兴势力拼命压制王安石集团的人物及尽废新法后,认为其与所谓“王党”不过一丘之貉,再次向皇帝提出谏议。
  苏轼至此是既不能容于新党,又不能见谅于旧党,因而再度自求外调。他以龙图阁学士的身分,再次到阔别了十六年的杭州当太守。苏轼在杭州修了一项重大的水利建设,疏浚西湖,用挖出的泥在西湖旁边筑了一道堤坝,也就是著名的“苏堤”。
  苏轼在杭州过得很惬意,自比唐代的白居易。但元祐六年(1091)回朝。不久又因为政见不合,被外放颖州。元佑八年(1093年)新党再度执政,他以“讥刺先朝”罪名,贬为惠州安置、再贬为儋州(今海南省儋县)别驾、昌化军安置。徽宗即位,调廉州安置、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元符三年(1101年)大赦,复任朝奉郎,北归途中,卒于常州,谥号文忠。享年六十六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10-29
清代任伯年绘《赤壁赋诗图》
1036年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公历1037年1月8日),苏轼降生。   1054年 娶王弗。   1057年 21岁高中进士,母丧,服孝(1057-4~1059-6)。   1059年 举家前往京都,苏迈降生。   1061年 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入第三等。   1061年 任凤翔府判官。   英宗治平元年——四年(1064~1068)   1064年 任职史馆。   1065年 妻丧。   1066年 父丧;服孝(1066-4~1068-7)   神宗熙宁元年——元丰八年(1068~1086)   1068年 娶王闰之(王弗之堂妹)。   1069年 返京;任职史官。   1070年 苏迨降生。   1071年 任告监管;任杭州通判。   1072年 苏过降生。   1073年 收留王朝云。   1074年 38岁任密州太守。   1076年 40岁任徐州太守。   1079年 43岁任湖州太守;入狱。   1080年 谪居黄州,担任黄州团练副使。   1084年 往常州。   1085年 往登州;任登州太守;往京都;任中书舍人。
历代苏轼画像(16张)  哲宗(1086~1100)元祐年间太后执政(1085~1093)。   1086年 以翰林学士知制诰。   1089年 任杭州太守兼浙西军区司令。   1091年 任吏部尚书;往京都;任颍州太守。   1092年 任扬州太守;兵部尚书;礼部尚书。   1093年 妻丧;太后逝世;调定州太守;河北军区司令。   1094年 往惠州贬所;谪居惠州。   1096年 朝云去世。   1097年 往海南;谪居海南儋州。   徽宗(1101~1126)太后执政(1100)   1101 年,北返;往常州;建中靖国元年七月二十八日逝世,享年66岁。   1102年,即崇宁元年六月葬于汝州郏城钓台乡上瑞里。
第2个回答  2011-10-28
可以下载我上传的资料。木斋写的。很客观。全面。
第3个回答  2011-10-29
j hjjhhhhhh k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