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古诗有

如题所述

苏轼的古诗汇总如下

1.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2.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3.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4.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5.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6.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7.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8.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

9.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念奴娇·赤壁怀古》

10.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念奴娇·赤壁怀古》

11.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12.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13.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14.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15.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

16.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

17.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

18.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江城子·密州出猎》

19.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

20.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水调歌头·快哉亭作》

21.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水调歌头·快哉亭作》

22.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23.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24.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25.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26.君是南山遗爱守,我为剑外思归客。——《满江红·江汉西来》

27.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临江仙·送钱穆父》

28.樽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临江仙·送钱穆父》

29.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是梦。——《西江月·三过平山堂下》

30.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31.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少年游·去年相送》

32.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游人都上十三楼。——《南歌子·游赏》

33.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南乡子·送述古》

34.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南乡子·送述古》

35.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望江南·超然台作》

36.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望江南·超然台作》

37.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38.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39.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40.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41.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八声甘州·寄参寥子》

42.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八声甘州·寄参寥子》

43.风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江城子·凤凰山下雨初睛》

44.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江城子・风凰山下雨雨初睛》

45.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江城子・风凰山下雨雨初睛》

46.欲棹小舟寻旧事,无处问,水连天。——《江城子・孤山竹阁送述古》

47.美酒清歌,留连不住,月随人千里。——《永遇乐・长忆别时》

48.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49.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50.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23

,《阳关曲 中秋月》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鉴赏:这首词从月色的美好写到“人月圆”的愉快,又从今年此夜推想明年中秋 ,归结到别情。形象集中,境界高远 ,语言清丽,意味深长。《阳关曲》原以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为歌词,苏轼此词与王维诗平仄四声,大体结合,是词家依谱填词之作。

千古名句: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第2个回答  2020-10-23
提起苏轼,那可太厉害了。至于怎么个厉害法,林语堂先生概括来说足以“引起人亲切敬佩的微笑”,对于众多东坡小迷弟来说的话,是令自己快乐值迅速扭亏为盈的法宝。

眉山苏东坡雕塑

之所以觉得“亲切”,在读书君看来,是因为东坡实在活得很真实很通透,他就像一个生活在我们身边的鲜活人物,有着“天真烂漫的赤子心”。

而“敬佩”则因为,你甚至不用多深入地了解他,也能够知道,他那震古烁今的才华,他那诗词书画无一不精通的才艺,以及他那面对生活世事波澜不惊的广阔胸襟,无一不令人折服。要知道,这些技能中哪怕普通人习得一样,都足够吃一辈子了。

就连我十来岁的侄儿,都天天在家里听“唐宋八大家之苏轼”,宣布他最喜欢的人是苏东坡,并且要求寒假一定要去眉山三苏祠看看。看看,东坡的魅力,多么所向披靡。

眉山东坡祠

那么多人争先恐后地想要成为他的忠实粉丝,没有他的才华,无法拥有他的才艺,那至少,要跟他一样快乐吧?

倒不是不可以,但也不是那么容易。首先要有一颗天真赤子心,要有理论素养,还得把世事看透,学着跟他一样,摆事实,讲道理。

道理怎么讲?我们看看苏轼一首非常巧妙的说理诗《琴诗》,相信一定有人没读过,如果你读过,那不妨再重温一遍:

琴诗·苏轼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纯粹说理的诗,很容易说教意味重,但苏轼这首诗,丝毫不见说教色彩,反而让人拍案叫绝!而且他不给答案,先抛出两个说法,再抛出两个问题,一切都扔回给读者自己思考。

诗语言很简洁,明白如话:如果说琴声发于琴上,那为何琴放在匣中它不响?如果说琴声发于指头上,那不如凑在你指上听听看有没有声?

假如我是说话者,这两个答案很明显的反问会“怼”得我退路全无,无话可说。如果东坡走上辩论赛场,那一定是最佳辩手无疑了。

琴与指的美妙相会

既然是说理诗,那它一定说明了某个道理?不同的人读来,或许会读出不同的意味,但最基本的一点是:既然琴与手指单独都不能发声,那声音即产生于琴与指的接触,正是因为二者的相结合,才碰撞出动听的乐声,“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而诗歌所指还并非止步于此,即使有了手指和琴,即使二者相接触了,不同的人,不同的琴,所能够弹奏出来的乐声也有不同。会弹的和不会弹的不同,会弹的和会弹的人也不同。更甚至,乐声流泻而出,在不同的人听来,也全然不同,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