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式太极拳名称

如题所述

1.起势   

2.左右野马分鬃  

3.白鹤亮翅   

4.左右搂膝拗步

5.手挥琵琶  

6.左右倒卷肱   

7.左揽雀尾    

8.右拦雀尾

9.单鞭    

10.左右云手      

11.单鞭        

12.高探马

/iknow-pic.cdn.bcebos.com/e7cd7b899e510fb3d9fe4077d733c895d0430c6e"target="_blank"title="点击查看大图"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e7cd7b899e510fb3d9fe4077d733c895d0430c6e?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e7cd7b899e510fb3d9fe4077d733c895d0430c6e"/>

13.右蹬脚  

14.双峰贯耳 

15.转身左蹬脚

16.左下势独立 

17.右下势独立

18.左右穿梭 

19.海底针 

20.闪通臂第八组 

21.转身搬拦捶 

22.如封似闭 

23.十字手 

24.收势

/iknow-pic.cdn.bcebos.com/c2cec3fdfc0392456f72d2ef8994a4c27c1e250e"target="_blank"title="点击查看大图"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c2cec3fdfc0392456f72d2ef8994a4c27c1e250e?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c2cec3fdfc0392456f72d2ef8994a4c27c1e250e"/>

扩展资料:

24式简化太极拳也叫简化太极拳,是国家体委(现为国家体育总局)于1956年组织太极拳专家汲取杨氏太极拳之精华编串而成的。尽管它只有24个动作,但相比传统的太极拳套路来讲,其内容更显精练,动作更显规范,并且也能充分体现太极拳的运动特点。

演练时应注意:心静体松 圆活连贯虚实分明呼吸自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0-25

招式名称如下:

1.起势    

2.左右野马分鬃   

3.白鹤亮翅     

4.左右搂膝拗步

5.手挥琵琶   

6.左右倒卷肱     

7.左揽雀尾       

8.右拦雀尾

9.单鞭      

10.左右云手           

11.单鞭              

12.高探马

13.右蹬脚     

14.双峰贯耳       

15.转身左蹬脚    

16.左下式独立

17.右下式独立    

18.左右穿梭     

19.海底针       

20.闪通臂

21.转身搬拦捶     

22.如封似闭      

23.十字手      

24.收势

扩展资料

太极拳基本技术: 

一、运动特点

1.轻松柔和:太极拳架势比较平和舒展,动作要求不拘不僵,符合人体的生理习惯,并且一般来说,没有忽起忽落的明显变化和激烈的跳跃动作。

2.连贯均匀:整套太极拳动作,从“起势”到“收势”,无论动作的虚实变化和姿势的过渡转换,都是紧密衔接、连贯一气的,前后贯穿,如行云流水,绵绵不断。

3.圆活自然:太极拳的动作以各种弧形、曲线构成,运动时要避免直来直去,因此要特别注意运用腰脊带动四肢进行活动,以腰为轴,才能使手法、步法变转圆活,动作轻灵顺遂。

4.协调完整:在太极拳运动中,要求做到上下相随、内(意思、呼吸)外(躯干、四肢动作)一体,身体各部分之间要密切配合;动作的出发,一动无有不动,以腰为轴来带动。

二、动作要领

1.以意导动:即把注意力贯注到动作中去,所有的动作都要注意用意识来支配,“神威主帅,神为驱使”,“以动形随”。

2.注意放松,不用拙力:太极拳的放松,不是全身的松懈疲怠,而是在身体自然活动或稳定的状况下,使某些可能放松的肌肉和关节做到最大限度的放松。只有全身应该放松的都放松了,劲力才能毫阻碍地迅速集中到一点,避免了僵劲和拙力,体现出太极拳那种轻灵而又沉稳的富有弹性和韧性的内劲特点。

3.虚实分明,重心稳定:练太极拳时,身体的姿势不断改变,处处贯穿着手法、身法、步法的变化和转换重心的活动,由虚到实,或由实到虚,既要分明,又要连贯不停,势势相连。要使虚实变化得当,身体必须平衡稳定。以达到太极拳“中正安舒”的要求。

4.呼吸自然,配合动作:练太极拳,不要因为运动而引起急促呼吸,要求呼吸自然。一般来说,凡是由实转虚,劲力含蓄、动作屈合时,配以吸气;凡是由虚转实,劲力沉实集中、动作开伸时,配以呼气。但在练一些过渡动作及个人感到呼吸难以结合动作时,仍需进行自然呼吸,这样才能保证呼吸与动作的结合自然稳妥,符合太极拳“气以直养而无害”的原则要求。

三、手型

1.拳:握拳同长拳,拳心略含空。

2.掌:五指自然舒展,掌心微含,虎口呈弧形。陈式太极拳的掌型 “瓦拢掌”。要求拇指根部与小指根部微内合,中指、食指、无名指微向后伸张。

3.勾:同长拳,但须自然。

四、步型

1.弓步:与长拳相同,但要求前后脚横向距离是10—30厘米,后腿自然直。

2.仆步:与长拳相同,但要求仆步腿自然伸直。

3.虚步:与长拳相同。

4.独立步:一腿自然直立,另一腿屈膝提起,脚尖自然下垂,大腿高于水平。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简化太极拳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09-12

二十四式太极拳名称:

第一组 1起势 2左右野马分鬃 3白鹤亮翅
第二组 4左右搂膝拗步 5手挥琵琶 6左右倒卷肱
第三组 7左揽雀尾 8右揽雀尾
第四组 9单鞭 10云手 11单鞭
第五组 12高探马 13右蹬脚 14双峰贯耳 15转身左蹬脚
第六组 16左下势独立 17右下势独立
第七组 18左右穿梭 19海底针 20闪通臂
第八组 21转身搬拦捶 22如封似闭 23十字手 24收势

扩展资料:

二十四式太极拳练习要点:

一、心静体松。所谓“心静”,就是在练习太极拳时,思想上应排除一切杂念,不受外界干扰;所谓“体松”,可不是全身松懈疲塌,而是指在练拳时保持身体姿势正确的基础上,有意识地让全身关节、肌肉以及内脏等达到最大限度的放松状态。

二、圆活连贯。“心静体松”是对太极拳练习的基本要求。而是否做到“圆活连贯”才是衡量一个人功夫深浅的主要依据。太极拳练习所要求的“连贯”是指多方面的。其一是指肢体的连贯,即所谓的“节节贯穿”。肢体的连贯是以腰为枢纽的。在动作转换过程中,则要求:对下肢,是以腰带跨,以跨带膝,以膝带足;对上肢,是以腰带背,以背带肩,以肩带肘,以肘带手。其二是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衔接,即“势势相连”----前一动作的结束就是下一个动作的开始,势势之间没有间断和停顿。而“圆活”是在连贯基础上的进一步要求,意指活顺、自然。

三、虚实分明。要做到“运动如抽丝,迈步似猫行”,首先要注意虚实变换要适当,是肢体各部在运动中没有丝毫不稳定的现象。若不能维持平衡稳定,就根本谈不上什么“迈步如猫行”了。一般来说,下肢以主要支撑体重的腿为实,辅助支撑或移动换步的腿为虚;上肢以体现动作主要内容的手臂为实,辅助配合的手臂为虚。总之虚实不但要互相渗透,还需在意识指导下变化灵活。

四、呼吸自然。太极拳联系的呼吸方法有自然呼吸、腹式顺呼吸、腹式逆呼吸和拳势呼吸。以上几种呼吸方法,不论采用哪一种,都应自然、匀细,徐徐吞吐,要与动作自然配合。初学者宜采用自然呼吸。

资料链接:百度百科--简化太极拳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8-09-27

1、起势

左脚开立两臂前举屈膝按掌

(1)、身体自然直立,两脚开立,与肩同宽,脚尖向前,两臂自然下垂,两手放在大腿外侧,眼向前平看。

(2)、两臂慢慢向前平举,两手高与肩同宽,手心向下。

(3)、上体保持正直,两腿屈膝下蹲,同时两掌轻轻下按,两肘下垂与两膝相对,眼平看前方。

2、左右野马分鬃

稍右转体 收脚抱球 转体上步 弓步分手

后坐撇脚 收脚抱球 转体上步 弓步分手

后坐撇脚 收脚抱球 转体上步 弓步分手

3、白鹤亮翅

稍右转体 跟步抱球 后坐转体 虚步分手

(1)上体微向左转,左手翻掌向下,左臂平屈胸前,右手向左上划弧,手心转向上,与左手成抱球状,眼看左手,右脚跟前进半步,上体后坐,身体重心移至右腿,上体先向右转,面向右前方,眼看右手。

(2)左脚稍向前移,脚尖点地,成左虚步,同时上体再微微向左转,面向前方,两手随转体慢慢向右上、左下分开,右手上提,停于右前额,手心向左后方,左手落于右胯前,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眼平看前方。

4、左右搂膝拗步

(1)、左搂膝拗步

转体摆臂 摆臂收脚 上步屈肘 弓步搂推

(2)、右搂膝拗步

后坐撇脚 摆臂收脚 上步屈肘 弓步搂推

(3)、左搂膝拗步

后坐撇脚 摆臂收脚 上步屈肘 弓步搂

5、手挥琵琶

跟步展臂 后坐引手 虚步合手

6、左右倒卷肱

(1)、右倒卷肱

稍右转体 撤手托球 退步卷肱 虚步推掌

(2)、左倒卷肱

稍左转体 撤手托球 退步卷肱 虚步推掌

(3)、右倒卷肱

稍右转体 撤手托球 退步卷肱 虚步推掌

(4)、左倒卷肱

稍左转体 撤手托球 退步卷肱 虚步推掌

7、左揽雀尾

转体撤手 收脚抱球 转体上步 弓步掤臂 摆臂后捋

转体搭手 弓下前挤 转腕分手 后坐引手 弓步前按

8、右揽雀尾

后坐扣脚 收脚抱球 转体上步 弓步掤臂 摆臂后捋

转体搭手 弓步前挤 转腕分手 后坐引手 弓步前按

9、单鞭

转体运臂 右脚内扣 上体右转 勾手收脚 转体上步

弓步推掌

10、云手

后坐扣脚 转体松勾 并步云手 开步云手 并步云手

开步云手 并步云手

11、单鞭

转体勾手 转体上步 弓步推掌

12、高探马

跟步托球 后坐卷肱 虚步推掌

13、右蹬脚

穿手上步 分手弓腿 收脚合抱 蹬脚分手

14、双峰贯耳

屈膝并手 上步落手 弓步贯拳

15、转身左蹬脚

后坐扣脚 转体分手 收脚合抱 蹬脚分手

16、左下势独立

收脚勾手 屈蹲撤步 仆步穿掌 弓腿起身 独立挑掌

17、右下势独立

落脚勾手 碾脚转体 屈蹲撤步 仆步穿掌 弓腿起身独立挑掌

18、左右穿梭

(1)、右穿梭

落脚抱球 转体上步 弓步架推

(2)、左穿梭

后坐撇脚 收脚抱球 转体上步 弓步架推

19、海底针

跟步提手 虚步插掌

20、闪通背

提手提脚 弓步推掌

21、转身搬拦捶

后坐扣脚 坐腿握拳 摆步搬拳 转体收拳 上步拦掌

弓步打拳

22、如封似闭

穿手翻掌 后坐引手 弓步前按

23、十字手

后坐扣脚 弓步分手 交叉搭手 收脚合抱

24、收势

翻掌分手 垂臂落手 并步还原

扩展资料:

练习要点

1、心静体松。所谓“心静”,就是在练习太极拳时,思想上应排除一切杂念,不受外界干扰;所谓“体松”,可不是全身松懈疲塌,而是指在练拳时保持身体姿势正确的基础上,有意识地让全身关节、肌肉以及内脏等达到最大限度的放松状态。

2、圆活连贯。“心静体松”是对太极拳练习的基本要求。而是否做到“圆活连贯”才是衡量一个人功夫深浅的主要依据。太极拳练习所要求的“连贯”是指多方面的。其一是指肢体的连贯,即所谓的“节节贯穿”。肢体的连贯是以腰为枢纽的。

在动作转换过程中,则要求:对下肢,是以腰带跨,以跨带膝,以膝带足;对上肢,是以腰带背,以背带肩,以肩带肘,以肘带手。其二是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衔接,即“势势相连”----前一动作的结束就是下一个动作的开始,势势之间没有间断和停顿。而“圆活”是在连贯基础上的进一步要求,意指活顺、自然。

3、虚实分明。要做到“运动如抽丝,迈步似猫行”,首先要注意虚实变换要适当,是肢体各部在运动中没有丝毫不稳定的现象。若不能维持平衡稳定,就根本谈不上什么“迈步如猫行”了。一般来说,下肢以主要支撑体重的腿为实,辅助支撑或移动换步的腿为虚;上肢以体现动作主要内容的手臂为实,辅助配合的手臂为虚。总之虚实不但要互相渗透,还需在意识指导下变化灵活。

4、呼吸自然。太极拳联系的呼吸方法有自然呼吸、腹式顺呼吸、腹式逆呼吸和拳势呼吸。以上几种呼吸方法,不论采用哪一种,都应自然、匀细,徐徐吞吐,要与动作自然配合。初学者宜采用自然呼吸。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简化太极拳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8-10-10

二十四式太极拳名称:

第一组

1.起势

2.左右野马分鬃 

3.白鹤亮翅

第二组

4.左右搂膝拗步 

5.手挥琵琶 

6.左右倒卷肱

第三组 

7.左揽雀尾 

8.右揽雀尾

第四组 

9.单鞭 

10.云手 

11.单鞭

第五组

12.高探马 

13.右蹬脚 

14.双峰贯耳 

15.转身左蹬脚

第六组

16.左下势独立 

17.右下势独立

第七组 

18.左右穿梭 

19.海底针 

20.闪通臂第八组 

21.转身搬拦捶 

22.如封似闭 

23.十字手 

24.收势

扩展资料:

极拳的创始,目前有两种不同的说法。在抗日战争之前,全国各地的太极拳家无不尊张三丰为祖师。其原因是,张三丰创建了武当派,创始了内家拳。太极拳作为内家拳之首,尊称张三丰为祖师,是一种自然归属。

张三丰创立的太极拳、八卦拳、形意拳、五行拳、混元拳、玄武棍等,都是从道教经书中汲取了精华,引申而来。张三丰所创立的拳法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注重内功和阴阳变化,讲求意、气、力的协调统一,动作沉稳,姿势含蓄,劲力浑厚,神意悠然。

这些特征无不与道家的清静柔弱、淡泊无为的主张和道教的“三宝修炼”(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相吻合,内以养生,外以却恶,可以说是留给后世的珍贵历史文化遗产。

另一种说法,太极拳创自陈王廷。此种说法出自顾留馨、唐豪先生对太极拳的考证和《太极拳研究》。他们考陈王廷创太极拳依据有两点:一是有陈氏后人所撰有祖先的打油诗《闷来时造拳》五字。二是有陈王廷留有一篇《拳经总歌》。

据考这篇陈氏《拳经总歌》并非陈氏所独有。山西洪洞通背拳《拳经总论》除几个别字外,其它内容完全相同。

参考资料:简化太极拳-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