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的《富春江上》 原文

有人有关于国学大师季羡林在1981年写下的散文《富春江上》的原文吗?

富春江上
「题记」远山有远山的气质,流水有流水的归宿,在群山和溪水之间还有很多你向往的地方。

游富春山水的兴致完全来自于对一个典故的疑惑:当年,元代画坛四大家之一的黄公望隐居富春,费时数年绘制了一幅“富春山居图”,成为传神之品。后来这幅历史名作饱经沧桑,流落到一个富人之手。富人对他陪爱有加,竟然在临死之前,要他的儿子焚烧此画,好去阴间为伴。幸好他侄儿阻止,此画没有被当成富人的殉葬品化为灰烬。如今这烧为两段的画卷,分藏在大陆和台湾的博物馆中。于是,我并平添了对富春山水的谣想,会是怎样的山水成就此神来之品的精髓?

好几次,我都想去富春江走一遭,都不能如愿。这次,游玩杭州后,索性再去游富春江了。一个人出来,倒也不显得孤单,有山水为伴,怡然自得之乐不甚言表。

霖雨经日,风时起,我乘作的轮船从桐庐下驶,过了富阳,就在滔天百浪中打旋,连岸都靠不拢。轮船一直腾起暴落,终宵在轰同澎湃中起伏。我身临其境很是惶恐,紧握着拳头,后来轮船驶了好久,已是深夜,远看桐庐,渔火点点,船行其境,有“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的诗情画意,自有一番怡然之情……“两岸画山相对出,一脉秀水迤逦来。桐君山只是那么一个庞然黑影,有如老僧入定,不乏几许神秘色彩。因此,清末梁启超称之为”峨眉一角“,而康有为则誉之为”峨眉诸峰不及此奇“。回看七里泷中,山高月小。此时,风也止了,只听到”轰……“的轮船马达声。忽然我体会到这是静美的境界。境与情遇,心随物转,有时物我两忘,这才体会到”天地之悠悠“,不禁”怆然而泪下“的。

难怪连大诗人陆放翁也是被富春江的潮水激荡的回气如肠了:桐庐处处是新诗,鱼浦江山天下稀;安得移家常住此,随朝入县伴潮归。

这首诗,是大诗人从江西放归,途径桐庐鱼浦所作的。陆一直报国难酬,自然苦闷,来了富春江上,倒是生了安家的念头。可惜他终究没能如愿。在他之前,已经接踵来了好几位文人墨客了。谢灵运、李白、杜牧、孟浩然、范仲淹、苏东坡等不仅游历了富春江小三峡,而且还留下了大量的传世之作。地灵之所自然少不了人杰。

位于富春江上游桐庐七里泷至建德梅城一段河道,全长24公里,是富春江上风光最美的一段。

富春江小三峡亦称桐江,又叫七里泷。说起七里泷,历史上还流传着一段动人的传说呢。在很久以前,这里江面水稳,渔歌声声,不仅是渔民捕鱼的好地方,也是船筏运输最繁忙的水上交通线。不料有一天,江面出现妖孽作祟,狂风大作,自上而下的江水逆流回旋,无数的船只被波浪掀翻。从此,一年复一年,不知有多少船只在这里翻身,多少人在这里葬入鱼腹。一天,龙虎山的张天师途经此地,听说有妖作怪,便手握斩妖剑直奔江边。他凝目一望,果见一条青龙在江中翻腾戏闹,当即登上一叶小船直向江心驰去。张天师稳立船头,铜眼圆睁,刷地抽出斩妖剑向青龙头上劈去。随着一声哀鸣,青龙被镇住了,只得苦苦哀求张天师饶命。张天师说:“用你腹中的风,每天把下游的船送往上游,来赎回你的罪过。”青龙满口答应。从那以后每当富春江下游的船只到了七里泷口,就可以息篙、收纤,扯起风帆,而青龙一见白色的风帆,就会吹起风来,龙口风一吹,船便像离弦的箭一般向上游驶去。后人便把这奇丽的景致称为“七里扬帆”,这当然是一个神话传说,然而却又是现实中的奇景。

漫游在这自然构筑的天地里,足以产生游长江小三峡一般的诗情画意与神思遐想,故有“欲游小三峡,不用到长江”之妙喻。

听导游的介绍,七里泷上游有一道溪流从北岸汇入,这就是著名的胥溪,相传春秋时楚国伍子胥避楚平王谋害,逃奔吴国,后经此渡口吴国都城姑苏。渡口石壁危立,上有摩崖石刻“子胥渡”三个大字。此处江面开阔,悄悄寂寂,古道萦回,故名“胥江野渡”。伍子胥的故事大家已经耳熟能详了,自然不用我废话周章。只是这安静优美的富春山水,夹杂着血腥的仇杀,未免扫兴。

如此美景,自然会有美食。富春江有一绝,那就是五月鲥鱼,自是珍品。鲥鱼离水即死,古人有人生恨事之语,其一便是吃不到活的鲥鱼。这是该献给皇帝吃的美味,不过迢迢万里,不要说八百里快马,兼程入贡,即算是用飞机远去,也总得打折扣了。现在人们已人工养殖,自然少了些鲜味。

我来富春江,肯定是要一饱口福的,不知怎的,脑中不时地跳动着这一场景:一隐士,身披草笠,握着鱼杆,独钓江边,怡然自乐。

对!是严子陵。他原姓庄,后人因避明帝讳改姓严,名遵,字子陵。我想,他当年肯定吃过,这一点,就比汉光武帝要口福好得多了。我对他是很钦佩的。这位隐士,他有着光武帝那样的阔朋友,同床而睡,把脚搁在皇帝的肚皮上,也就被千古文士赞叹不已。然而严子陵却从搁肚皮这件事中,看到了小人的倾轧,官场的险恶,便执意不肯再在洛阳留下去了。当刘秀还想要他做谏议大夫时,他终于不辞而行,悄然离去,隐居于富春山下,垂钓起来。“桐江之丝,系汉九鼎”。这一丝,不但让天下士子归心,又让隐士居庙堂之外而逍遥自在。

后来谪贬的范仲淹为严子陵祠堂做记,就有了“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的赞词,甚至异族的康熙帝也对他推崇不已。

我想,这种独钓江边,怡然自乐的闲情现在已是不可得了。经济的马达早已把“闲山野水”轰得巨响了。太多太多的花钱地方逼得人们为生存而奔波,哪有什么闲情逸致去独钓江边呢!“孤中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看来已是无雪可钓了。既是游玩,就不谈这忧伤之叹了。

船还是驶在富春江上,江水如歌、广袤静寂,心情倒也平静,原先的疑惑就豁然开然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11-02
你好rlsnvahqhf
找到了国学应用大师翟鸿燊全集最全的讲座

国 学、沟 通 、智 慧 、企 业、学 方 法 等。
cwvvhejdrs2175342373seurnilvlb1373507574

参考资料:FHG www.AFF.ccopp.com。DKY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