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邑县最富的是哪个镇

如题所述

作者:唐泽文 来源:四川日报网 更新时间:2012年12月29日 【字体:大 中 小】
“饿死不嫁沙渠郎。”这是大邑县曾经广为流传的一句民间俗语。而现在,沙渠镇党委书记刘建军笑言:“沙渠的小伙子可是抢手货。”

转变,源自沙渠近年来经济的迅速发展。小镇的人均纯收入,从2007年的3千多元,增加到了今年的1.1万元;小镇的财政收入,从2007年的700余万,到今年突破6000万。

前不久,在京召开的首届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论坛上,沙渠被评为首批“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镇”,获此殊荣的小镇全国仅25个。 拐点,始于2008年。

工业入园,“草根”企业逐步壮大

此前,沙渠镇是一座纯农业小镇。因为没有较大企业做税收支撑,从镇政府到农民,都在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当时镇政府派车去办事需要加油,偶尔想赊账都赊不到。”刘建军满脑子想着改变局面。

区位,成为他的最终着眼点。“沙渠是大邑县离成都最近的镇,同时位于新津、双流、大邑之间,承接新津和双流的工业辐射最为合适。加上成都三环路周边企业外调的契机,转型工业重镇大有可望。” 为此,刘建军多次到周边的双流蛟龙工业港、崇州工业区、新津川浙工业园区等参观学习,积极争取土地指标,终于在2008年,实现了建立“沙渠工业园区”的夙愿。

园区有了,“填空”成为头等大事。为此,刘建军马不停蹄地奔走于成都和大邑之间。“一是要积极对外招商引资,引进项目落户沙渠;二是要做本土企业老板们的工作,鼓励他们入园,做大做强。”

在镇政府的鼓励下,沙渠镇的“草根”企业率先迈步:成都罗氏酱园食品有限公司前后扩建3次,不断壮大生产经营规模;原先只是在镇文化站租用2间门面搞铸造加工的严建国,修厂房,添设备,发展起一家年产值数百万元的铸造厂;成都沙渠化工厂的刘作波先后3次扩容;飞翎化工也由小作坊向销售收入千万元迈进。

2008年,沙渠就完成招商引资2.25亿元。2011年,这个数字达到了18亿元。目前,入驻沙渠工业园区的企业已有6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就有13家。其中,建成投产或试生产企业50家,在建项目12个。

内忧外患,园区建设一波三折

产业定位,刘建军考虑的是立足原有基础,发展建材和家具。“我们优势有限,吸引不了大产业,就先从小的入手,慢慢把蛋糕做大。” 然而建设却并不如他想象中顺利。在勤江社区召开近200人参加的群众动员大会时,一位情绪激动的居民上台就掀了桌子,“我们的社保咋解决?没有土地,以后我们靠什么收入?”11个涉及切身利益的尖锐问题抛向了刘建军。他意识到,园区建设要顺利,要先从解决群众思想上的疙瘩入手。

为解开群众的心结,镇政府组织工作队,主动到村民家中去进行沟通交流、召开各类集中说明会70多次。

勤江社区8组的牟家英坚决不愿搬迁,曾先后4次将上门做工作的刘建军拒之门外。一个冬夜,刘建军和同事打着手电筒去牟家做工作,一不小心滑到水沟里,大家都劝他回去换衣服,改天再去,他仍全身湿透、糊满稀泥地出现在牟家门口。这次,牟家英没忍心拒绝他。

“土地可以入股到企业,年终分红,到镇上建房,不用出宅基地钱,还能拥有一至两间铺面,相当于净赚7、8万元……”再次的谈心、算账,逐渐化解牟家英的疑惑,放心地搬进集中居住区。 压力还不仅仅来源于村民。部分害怕担风险的镇干部也不支持园区的建设。当时镇上经济稍有好转,以后又新增债务怎么办?要征用土地,引起群众不满怎么办?“镇上有同志打退堂鼓,还有的打了调离报告,当时压力真的很大。”铁了心的刘建军甩下一句话:“依法搬迁,阳光作业,一个政策,一把尺子,按规矩办事就不会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9-07
根据大邑县人民政府网的信息,大邑县最富的镇应该是新场古镇。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请以官方数据为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