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M管理模式是什么?

如题所述

  TPM是什么意思

  1、TPM定义

  就目前而言,对TPM最全面的定义:TPM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健全的追求生产效率极限化的企业管理体制,从整个生产系统出发,构建一个防患于未然所有损耗为零的机制。零损耗并不是说绝对的为零,而是相对的零,即把损耗低降低到最小。

  2、TPEM:

  Total Productive Equipment Management
就是全面生产设备管理。这是一种新的维修思想,是由国际TPM协会发展出来的。它是根据非日本文化的特点制定的。使得在一个工厂里安装TPM活动更容易成功一些,和日本的TPM不同的是它的柔性更大一些,也就是说你可根据工厂设备的实际需求来决定开展TPM的内容,也可以说是一种动态的方法。

  狭义上的TPM

  1971年,日本工厂维修协会(JIPM)将TPM定义为:覆盖所有部门的设备的全生命周期(包括生产、策划与维护)的保全体系。这是一个狭义上的定义。

  广义上的TPM

  1989年以后,TPM的内涵被引申为包括生产、开发、设计、销售以及管理部门在内的所有部门,全员参与和重复的小团体活动。这是因为,企业管理者越来越认识到,设备的管理与维护实际上与企业各部门每个人的工作都息息相关,因而,人们对TPM的定义越来越广泛。

  二、TPM起源发展

  TPM起源于美国的PM,20世纪六七十年代传入日本,日本以丰田汽车的起飞为契机,将PM与自身在工业发展中的体会相结合,对精益生产等管理理念凝聚提升,并创造了5S管理模式,TPM逐渐成形。20世纪八九十年代,TPM在韩国光大,90年代中期,TPM导入中国。

  三、设备维修体制

  BM——事后保全 BM是Break down
Maintenance的缩写,译为事后保全。早在1950年以前,这一概念已经出现。那时企业的设备传统而简单,以半自动、手动操作设备居多,管理者往往在设备出现故障后才去维护,因此被称为事后保全。从严格意义上讲,它并非一种维护手段。

  CM——改良保全

  CM是Corrective
Maintenance的缩写,译为改良保全。在这一阶段,人们逐渐发现设备故障总在某些部位(如传动部位、摩擦部位等)出现,因此在维护时便主要查找这些薄弱部位,并对其加以改良。

  PM——预防保全 PM是Preventive
Maintenance的缩写,译为预防保全。1955年前后,人们发现设备的许多故障都是周期性出现的,于是对这类故障提出了维护方法。例如,人们发现,设备的滑块、轴承等部位在使用一定时间后就会磨损,只要掌握它们出现磨损的周期,便能及时制定解决对策。

  MP——保全预防 MP是Maintenance
Prevention的缩写,译为保全预防。1960年前后,随着工业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开始研究不发生故障的设备。人们发现,大多数设备之所以发生故障,是受其材质、设计、操作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为了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对设备的维护就要从源头开始,从设备的设计、制作、安装环节开始。

  PM——生产保全 PM是Productive
Maintenance的缩写,译为生产保全。1960年前后,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综合上述保全方法,提出了一套系统的保全方案,即TPM的前身——PM。
参考资料来源:http://www.chinatpm.net/tpm/2859.html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26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6-06-25
TPM(Total Productive Maintenance)的意思就是是“全员生产维修”,这是日本人在70年代提出的,是一种全员参与的生产维修方式,其主要点就在“生产维修”及“全员参与”上。通过建立一个全系统员工参与的生产维修活动,使设备性能达到最优。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