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教中堪布与仁波切有什么不同?什么样的人会被称为堪布?

如题所述

堪布既是一种学业的教授者;又是佛教寺庙的一种职位,对应于汉语的"住持"、"方丈",如桑耶寺(བསམ་ཡས་དགོན་པ་)的创立者寂护大师( མཁན་ཆེན་ཞི་བ་འཚོ་)的藏语称呼便用"堪钦"一词作为敬称(下图为藏语词典的解释)。藏传佛教中堪布与仁波切,藏传佛教一直以神秘著称,僧人的各种名字尤其让我们这些外行人感到困惑。电视称这些僧人为“喇嘛”,这也是我们对藏传佛教僧人的俗称。

Lama是藏语的音译。这个词最初来自梵语,意思是“大师”。在藏语中,它还包含至尊或至师的意思。喇嘛是高僧的尊称,是指精于悟密,修炼成功,为师徒树立榜样,引导僧人修炼密法的高僧。并不是所有的藏传佛教僧人都可以被称为喇嘛,他们只是普通的僧侣,离上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然而,传到汉朝后,它逐渐成为所有藏传佛教僧人的名字。

后来,随着活佛制度的形成,“喇嘛”的称谓逐渐成为“活佛”的一个重要称谓,以表明活佛是引导信徒成佛之路的“老师”或“导师”。还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藏传佛教僧人都穿红袍。藏传佛教有许多流派,其中噶举派身穿白衣,被称为白教。仁波切也是藏语音译,在藏语中意为“民间珍宝”。“仁波切”是对大智慧、智慧和慈悲修行者的尊称。


这也是西藏人民对活佛最亲切、最尊敬的称号。当西藏信徒拜访或谈论活佛时,他们通常称他为仁波切,而不是他的头衔或名字。“活佛”一词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词。这是汉人对藏区一些转世修行人的称呼。与这个词最接近的是藏语“朱姑”,意思是转世修行者。“朱姑”在藏语音译中,意为“化身”。藏传佛教认为,法身不显,身的显化有时是隐而不显的,而化身则是随机显现的。因此,一个有成就的现实主义者,只要他活着,就会使一切众生受益;他死后,会有好几种化身。

因此,“竹骨”是众多称谓中唯一能最准确、全面地表达“活佛”的意义和精神的称谓,是正统的“活佛”称谓。在藏传佛教中,“肯布”的原称是主持,相当于汉传佛教中的寺院方丈。那么只要是深谙经学的喇嘛,而为寺院或扎仓(藏族僧人学习经学的学校)的主人,都叫汗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2-27
堪布是寺庙主持人。仁波切是对高僧的尊称,担任堪布的僧人大都是获得格西学位的高僧。堪布都是深通经典之喇嘛的。
第2个回答  2022-12-27
可能就是穿的衣服不同吧,而且信仰的程度也不同,只有信仰的特别深,而且有一定地位的人才能被称为堪布。
第3个回答  2022-12-27
不同之处在于第1个的地位是比较高的,而且拿到工资也更多,只有至高无上的人才可以被称为的。
相似回答